传授三皈五戒开示 明海大和尚

(2019年7月25日下午于普贤阁)

 

各位营员,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是讲三皈五戒。就是跟大家讨论一下,介绍一下,建立在家人的佛教信仰以及接收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制定的最基本的五个行为规范,这么一个话题。让大家有一个机会来了解,佛教信仰的基本内涵。那么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再做抉择,因此通知你们都来听一听。

先由我做一些介绍,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讨论。之后呢我们中间短暂的休息一下,再之后,愿意接受三皈依,或者三皈依加五戒的,就可以参加后面那一部分。不愿意的当然就可以离开了。我们是完全按照宪法来的啊,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嘛。首先你有了解的权利,然后你有选择的自由。有信教的自由,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信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种宗教的自由,我们要体现这种精神。

这个活动可以说是经过了我们国家宗教局的验收的。有一年夏令营,国家宗教局有领导来视察,正好是这样一个下午,他们也在后面听,当然他们听了以后没有说要皈依。但是他们知道了我们这个过程是什么,所以我说经过他们验收是这个意思。

三皈叫皈依三宝,通俗地说就是选择佛教作为我们的信仰。因为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叫佛、法、僧,完整地讲叫佛宝、法宝、僧宝,所以叫三宝。所以选择佛教作为我们的信仰,就是选择信仰佛宝、信仰法宝、信仰僧宝。选择三宝作为我们内心的皈依处,那么我们就是一个佛弟子,就是一个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在他方世界,还有阿弥陀佛、药师佛,很多无量无边的佛,所以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然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弟子。三皈依是佛教信仰的确立。

有一些佛教徒,他接受了三皈依,参加了三皈依的仪式,进一步接受五戒,或五戒中的四条、三条、两条或者一条,五戒是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佛弟子,制定的五条行为规范,后面我要解释。

当然也有在家佛教徒,还进一步地把自己的生命从现在到尽未来际,通过发愿,确定在行菩萨道、自觉觉他的这样一个价值上,接受行菩萨道的具体行为规范,这个是菩萨戒。所以有三皈依,有五戒,然后再进一步菩萨戒,那么受戒,也有相应的仪轨。

还有一种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有一个特殊的方便,就是让在家人有机会,短时间体验出家人的生活,短到多么短呢?短到一天一夜,然后怎么样体验呢?接受八条约束,即八个行为规范。这八个的内涵当然就是体现了出家生活的那个核心价值,时间只有一日一夜。这个叫什么呢?叫八关斋戒,实际上是九条,八条戒还要加一个过了中午不吃饭,这叫过午不食。所以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体验出家生活的一个戒。那这个只有一天一夜,也有的人,一次几天几夜,最短我们可以一天一夜来体验。这种对佛法的修行,是从理论到实践比较深入的修行。很多佛教徒们通常会在寺院里面体验,当然在家里面你们也可以,只要取得家人的支持,在家也可以持这个八关斋戒。

在家佛弟子的受戒的情况大概就是这些,下面我们讲三皈依,皈依三宝。

为什么叫三宝啊?宝在这里有几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很稀有。怎么样知道佛法僧是稀有的呢?这必须要在一个时空坐标系里来看。

当然在座的诸位,岁数都不大,如果你们岁数稍微大一点,比如四十多年前的中国,你能找到有僧众可以给你讲佛法的寺院?几乎是没有可能性。四十年后,或者四百年后,会怎么样呢?其实我们也不敢特别肯定。我们主观愿望,是希望正法久住,佛日增辉,但是不是能够达成我们这种愿望,谁也不敢打包票,这取决于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依照释迦牟尼佛教导的一切事物无常变化来说,即使是佛教也不例外呀,也在无常变化中啊。所以四百年后,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佛教,有没有佛像,有没有出家人,特别是有没有如法的出家僧团,这都还是很不确定的。

所以把时间做延伸来观察,我们就知道说,我们现在,在我们生命这样一个时段,碰到了一个地方有佛像,有僧团,然后有教授佛法,还有组织我们学习了解佛法的活动,那么生命中的这样一个遭逢,注意它是个遭逢,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我们就知道,稀有,稀有。

我们在空间上去拓展,我们知道在这个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国度,所有的地方,都有寺院,都可以听闻到佛法。现在我也知道,有出家人很努力,到非洲修建寺院,剃度非洲的黑人朋友出家。但是非洲大陆很大呀,在非洲大陆来说这样的一个点,应该还是很少数,所以很稀有。

“稀有”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佛教,碰到佛法,但是我们不一定真正地了解它,失之交臂,这也是一个稀有的意思。

“宝”的第二个含义,是珍贵。这个珍贵的意思它包含了什么?包含了能帮我们解决贫困的问题,宝贝啊,宝贝能帮我们解决贫困的问题。我们人生有很多问题,有身体的问题,有精神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可以简化为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贫困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做的,脱贫致富,那么我们如果把这个脱贫致富的内容做一个拓展的话,其实我们国家全部的工作就是脱贫致富。物质的贫,当然这是首要的,再有就是精神的贫。那么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困在佛教的角度看呢,物质的贫困相当于没有福报,精神的贫困相当于没有智慧。而且依佛教看,这二者是互相关联的。这两种脱贫的工作很有一点像以前我们经常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觉得这两个粗线条的划分,就涵盖了所有的问题了。那物质文明的建设就是要让我们的福报增长,精神文明就是让我们的智慧增长。

我们作为佛教来说呢,侧重在精神文明,侧重解决我们精神的贫困。依佛教看,精神的贫困是根本的,因为精神的贫困,所以才有物质的贫困。为什么我们有物质的贫困?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如果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方法对的话,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精神和物质都会富有的人。所以佛法的价值,就是帮助我们的生命从贫困中走出来。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下手处何在呢?就是从增长智慧,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相,从这里下手。这是宝的第二个意思。

现在我们回来说皈依,皈,回归的意思。这个“皈”有两种写法,有一种写法就是回归的归,它包含了什么,包含了佛教的皈依,不是向外去寻求一个东西。佛法僧三宝内在于每一个众生的生命,我们只是回到我们生命的本来,回到我们生命的真实。那么没有回归的众生,没有回归的人,是什么状态呢?流浪的状态,是浪子。佛教这个信仰,是很有意思的,它不是一个他力拯救的。注意啊,它跟靠外面的一种力量来干预,来介入,来拯救我们的生命的这种思维框架的信仰,不太一样,它是要自觉的。当然自觉需要条件,需要我们生命中有一些因缘,这些因缘,这些条件具足,然后我们在这个因缘条件的启发下,来发生这种自觉,而不是靠一个超越的一个力量,让它来干预我们。

因此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里面,它有一种特点,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教导啊,也都是启发性的,它不是来自于绝对的一个命令、指示,必须接受,不是的。所以佛和弟子讨论的时候,经常有互相的提问,往返辩论。有时候佛还会让你讲,然后再点评。有时候佛还会问弟子,“于汝意云何?”就是说你怎么看啊?他是这种。他没有在那里就发布指令。这有点像你们在大学里面的课堂,课堂老师跟同学的互动。那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法,面对不同根性的众生,不同的问题,给与了很多角度,很多方式的解答,后来汇编成经文,那就是佛经。由于是这样一种方式,再加上他关注的问题覆盖面很广,这些佛经的量,现在我们知道,从文字上看呢,它的量很大。比较其他宗教只有一个超越性的一个指示,一个命令,佛教的文字量就很大。所以从学术和文化的角度来说,佛教在学术繁荣的时代,它会有很开阔的学术前景。那么要是从社会的传播角度来讲,比方说,就像一个大轮船和一个小游艇的那种机动性,比较起来大轮船就显得不沾光了,小游艇它反而显得灵活。因此我们现在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人接触佛教,他说你把佛教最精要的弄到一本书上,让我们一看就都知道。这是佛教跟其他宗教的这种差异,因为你们现在也有很多机会,也会碰到其他宗教。

还有一种差异,我们发现说,佛教它重视信,它更重视智慧,从它重视智慧来说,佛教确实是具有最彻底的理性精神,最高度的冷静。那么在佛教里,也有最充分开展的情感,就是大慈大悲,大悲心。佛经经论里面也有讲,菩萨为众生流的眼泪像大海水那么多,你看这个大慈大悲的崇高的情感世界啊。但是面对眼泪佛教智慧的那种冷静,那种透彻的冷静的分析,这就跟有的宗教不一样。有的宗教,它的重点在信,我们知道,信是一种情感。所以跟佛教重视信,也重视智,就有些差异,这也是我们可以去注意的一些现象。

这里讲皈依的皈,就是回归。从回归来说,一个人皈依三宝就像一滴水回归大海,一粒尘土回归大地,一块小石头回归到高山,一棵树回归到树林。一滴水如果不回归大海,它会干涸;一粒尘土不回归大地,它会无根无据,到处飘扬;那么一棵树,即使它长得很粗,如果它不在树林里,它是危险的,小风小雨拿它没办法,但狂风暴雨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把它吹断;在森林里的树,即使它很小,风暴也没有办法吹折它。所以皈依三宝,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不可思议的。“依”就是依靠,依赖,回归以后依赖它。

关于皈依三宝给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佛经里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教法,就是如果我们有三皈依的话,我们未来一定会得到人身,不会堕落到三恶道。那佛经里有讲这样的故事嘛,有一位天人,天界,欲界天的天人,他的天上的寿命到了,他要死了。天上的人跟我们人间的人,有一点不一样,有一些一样,比如他们身体极其高大庄严,他们的饮食衣服比我们要高级的多,那么欲界天的天人也有男女,也会有子女。那他们不一样在哪儿,他们在生到天界的时候,他们会回来看,说我以前从哪里来,他会看他的前一世,然后在他要临近寿命结束的时候,他有预感,他会出现几种现象,比如说头上的花冠枯萎,身上有恶臭,天上的人,他们正常的时候,他们身上的气味是芳香的,但是寿命接近结束的时候,他会有不好闻的味道。还有坐,不安于本座。还有比如说,平时经常跟他在一起的眷属就远离他等等,当这些衰相现的时候,他就知道说,坏了,我的寿命快到了。然后他还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他能看到他下一生,他死后他会生到哪里。

话说有一位天人,现在他知道自己要死了,然后他往前看,他发现他死后,他将到哪里去呢?到猪那里去,他要做一头猪,(笑)也许你们会想像,这悬殊太大了,在天上那么高的境界死了,好歹给他安排一个哪怕穷一点的人家待着也行啊。这种想法我也有啊,但是我们的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你完全是按照人情在想。每一个众生到哪里去,他是自己的业召感的啊。他生命里的业,就像你们电脑里的一个一个文档一样,他刚刚点开了一个非常美丽,非常美好的一个文档,这个文档,看看演完了,下一个点开的,你不知道会点什么文档。然后我们也没办法知道我们生命中究竟存储了多少文档。你看他生到天道很高吧,但是他其实也有很低的,以前有很糟糕的不良的记录。这个有点像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当了总统以后,哎呀,好光鲜啊,好了不起啊。然后突然有一天新闻报道说:“哎呀,这个家伙以前酗酒啊,吸毒啊……”还有这这那那的丑闻,这有点像这个意思。

这个天人就是这样,他看到说他要下来,他要掉到畜生道,他慌了。但是在天的世界里面,他们也有秩序,他就找天人里面的主——王啊,天主,帝释天主,帝释天说:“不要怕,我去帮你,我去帮你请教一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法时,那他就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他能皈依三宝的话,他将可以避免落入畜生道,后来帝释天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那一位将要死的天人,这位天人就去皈依佛,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了以后呢,然后他就死了。死了以后,帝释天王就观察,他是有一个能力的,他可以观察在他的世界里死掉的天人生到哪里了。然后他观察,看来看去,他怎么也看不到,刚刚那一位死了的天人去了哪里。后来他就问佛,佛说你看到的只是生到比你境界低,或者跟你境界一样的天人,刚刚那个天人死了以后,他生到了色界天,他比你更高,所以你看不到他。所以那个天人因为皈依三宝,他免掉了堕入到这个畜生道的这样的一个恶报,生到了色界天。佛经里讲的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说,有真实的三皈依啊,那我们生命不会堕入三恶道。

真实的三皈依要是在我们内心真实存在的话,它的力量完全超乎你想像。我每次跟人们说三皈依,我都会对他们提个要求,每天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这三句话。然后让它在内心强化,这种不断的强化,越多越好,它会把我们带入到皈依的体验中,带入到我上次讲的联接感中。不要小看这三句话,就我们内心的很多问题是可以靠这三句话来解决的。

在佛经里面也有讲嘛,就是听到一个“佛”字,都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嘛,佛陀出世讲法,佛陀座下有很多开悟的弟子,都去一个个村子里讲佛法,教化那个村子的老百姓,老百姓都不信他们。他们来佛这里说,这个村子里的人,为什么我们去讲法,他们都无动于衷?佛陀说,这个村子的人只有一个人能去教化他们,就是阿难。阿难尊者就去那个村子里面,村子里的人全部皈依他了。后来大家问佛,为什么阿难尊者去教化他们,他们都听阿难的话呢?佛说,你们不知道,因为你们和这个村子里的众生过去没有结缘,在很早以前,阿难尊者跟他们结了缘。结了什么缘呢?那时候阿难尊者是山里面一个砍柴的樵夫,有一次他砍柴的时候,突然把树上的一个蚂蜂窝,就是蜂巢给惊动了。惊动以后,那个蜂窝里的蜂子,“嗡”一下子全部飞出来,那时候的阿难尊者情急之下,他就念了一句,“皈依佛,南无佛陀!”就念这么一句,他念这一句的时候,那些蜂子听到了,听到这一句了,虽然它们在那种生命状态中,但是它已经有了那个皈依佛的种子,所以现在这个缘成熟了。

大家想这样的一种生命中的瞥尔一现,然后在生命的未来,造成这样大的一种后果。那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的一个皈依,很清醒的、很理性的一个接受,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啊?那就可以想像,皈依三宝,它给我们生命带来的意义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三宝的含义从字面上,我们知道“佛”是梵文Buddha的音译,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叫觉者,觉悟的人,但这个觉悟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每一个人都有觉悟,但是佛是普遍、平等、圆满的觉悟。佛的觉悟,我们在佛经里看,很高。但是它其实来自于我们众生都有的最起码的感觉、知觉、觉察。我们打坐训练专注呼吸,觉察呼吸,我们训练觉察,我们现在说好热啊,你能觉察到热,注意,这个能觉察到热的“觉”佛和我们是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在,我们完全是被动的。《道德经》里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觉。有的人说,我好痛苦啊,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也是因为他有佛性啊,如果他是一块木头一个石头,你们见到过一个石头说我好痛苦吗?没有。所以作为人,我们能知道我们痛苦。有的人说我好烦,我们知道我们烦,也是因为我们有觉。所以佛教的修行是,是在我们众生的这个苦,这个麻烦,这个日常的觉,在这里面去觉,这就是我们成佛的因。我们的成佛是内在于我们生命自身的,所以它的因呢,也是内在于我们生命自身,不需要去外面找,当下你都有。但是当下有,我们没有去认识它,没有去开发它,这就是一个浪费。全部的佛法就是帮助我们去发现我们本具的这种觉性。那么佛是把这种觉,圆满地展开了,平等地展开了,这是佛。

法,法这个字在佛教里面,它有严格的定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什么意思啊?用现代语言翻译就是,精神和物质的任何一个存在,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种运行的规律。比如杯子,它有它一定的特征相貌,我能用它喝水,它有作用,它有功能;然后这个杯子,它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对同是这一类的东西,我们都叫它杯子。所以它里面有一种规律,有一种理啊,这叫真理。所有的存在,都有实在性和自身的法则,这两者的统一就是法,就是存在。我们只是感觉到它的真实性,没有了解到它的法则,这个不是法。那么佛就是见到了法的人,因为它见到的不仅仅是真实的存在,而且他了解了所有真实存在内在的法则。在汉语词汇里面,像真实真理都是这样来的。那天有一个营员问,实事求是,那个“是”就是规律,就是法则。“实事求是”的含义就是在真实中求真理,那句话也来自于佛教。那么释迦牟尼佛,他所发现的宇宙人生的法则啊,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后他为了帮助众生得到觉悟,讲出来,后来被记载整理成文。然后从印度到中国,我们今天看到的经文。那么我们看到的经文就是记录了释迦牟尼佛所发现,并且因应于众生的根性讲出来的法,这是“法”的基本的意思。

僧,是梵文Sangha的音译,叫和合众。注意,僧不是指一个人,是一个团队,众。那么这个众是和合、和谐的。这有两方面,第一是事相方面,第二是理的方面,理的和和事的和。事的和有六个方面,身和、口和、意和、见和、戒和、利和,这叫六和僧。那么理的和的僧是指什么呢?指圣贤僧,就是见到了真理的圣贤。

佛法僧三宝实际上细分有很多种,我把它简化成三个层面的佛法僧三宝。

第一个是外在的,比如说现在,外在于我们的三宝是什么呢?佛宝,我们用佛像来代表,法宝用经书和师父讲的法,僧宝就是出家受戒的僧团,外在于我们的。在佛陀时代,外在于我们的三宝,佛,释迦牟尼佛;法,他讲的法;僧,他座下的圣贤弟子,是外在于我们的三宝,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意思。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什么呢?是三宝里面的理,比如说,如果现在佛在我面前,我皈依的是这个肉身的佛吗?其实不是,我皈依的是佛的生命中的品质,就是觉。那么具体的讲,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佛生命的品质的五个品德,我皈依的是它。那么佛的肉身,跟我们一样,也会有生老病死。法是什么?我皈依的是经书吗?不是,而是经书所阐发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僧,我皈依的是一些人吗?不是,而是这些人生命中体现出来的解脱,他们依照戒律生活,体现的佛法精神,那是我皈依的对象,而不是一些人,当然更不是某一个人。很多学佛的人有个误区,他把那个僧变得很狭隘,把皈依变成皈依某一个人,或者皈依某一个山头,皈依某一个寺院,这都是错误的。所以我经常会说,在柏林寺皈依不是要建立你们和我之间有什么人身关系,隶属关系,以后你是我的弟子,你是我的人了,这是错的。也不是要建立你们和柏林寺之间的某种隶属关系,以后你们只能来柏林寺,不能去其它寺院,这也是错的。无论任何一个寺庙,任何一个师父要是这样说,都错,这不客气。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说,我就选择某个寺院或者某个师父做我的老师,这不排除你做这种选择,在这种选择背后啊,它和认同其他的寺院其他的师父不矛盾。那么我刚才说的错的是什么呢?是具有一种排他性的,封闭性的。你们只能看我的书,如果你看别的书,看别人的书,别的师父的书,就不让,这是错的。你们的供养只能拿到柏林寺,不能到别处,这很错,极错大错。这是由僧引申出来,所以第二个就是理,皈依的是理。

第三个是什么?第三个层面是自心的。自心的佛,自心的法,自心的僧。自心的佛,刚才我有讲,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这个佛性当下就在,在你听到我讲话,在你觉得很热,在你心里很烦,就在那一刹那,它就在作用,没有离开过你。

那么我们的生命当下,它是有序的,这里用哲学的话讲呢,佛教认为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生命,它是遵循着一种理性的,它是有序的,它是可以被认识的,它不是由某一个神秘的神主宰,它也不是没有秩序。佛教认为所有一切存在有它的理性,有它的秩序,我们可以通过修行佛法来认识和掌握这种理性和规律,这个就是我们皈依的法。我们知道有一类人,他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他不愿意去探究人生有什么规律,他觉得没有规律,像这一种就属于内心没有法的皈依。

僧是什么呢?僧,刚才我讲是和谐,和谐也是本然具足,那么不和谐是由于我们的烦恼和执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都是圆满和谐,由于我们的烦恼和无明,和谐被破坏了。这是自心三宝,皈依自心本具的佛,就是觉;皈依自心本具的法,就是一切的存在,它是合乎理性;皈依自心本具的僧,就是生命的和谐,这是自心三皈依层面的意思。

三皈依之后,佛陀也给在家弟子制定了五条行为规范,叫五戒。这五戒,并不是说你们都要受,你们可以受五条,可以受四条,可以受三条,可以受一条。什么意思呢?戒,它有训练的意思,它是一种训练,既然是训练,可能并不是一步能到位的。我现在有把握能做好两条,那你可以先受两条,然后你过一段说我现在对另外三条我很有把握,那你再受那三条。

那五戒的这个犯,当然绝对不犯不可能,但不是说你就可以犯啊,不要闹错。我把它分成三档,第一个是根本的犯,就是最重的犯。然后是重的犯戒,轻的犯戒。在戒律学里面,说得更细,我们粗线条来讲它。什么叫根本犯?在戒律里面把根本犯比喻说,如果你犯了,就掉了脑袋,一个人脑袋断了,就死掉了。比如说,不杀生这一条戒,如果你犯了根本上杀生的戒,相当于你就没有戒体了,你就破戒了。什么是根本上杀生呢?这有很严格的判断标准,它不是随便的。比如说,我打死一只蚊子,坏了,破了杀戒,不是这样的啊。

现在我一条一条来讲。不杀生戒的根本犯叫杀人。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要素。第一条,对象是人。关于人呢,又有定义,人的定义是从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受孕一个月,有的说一周,就妊娠反应,现在我们说一个月吧,到他的这个呼吸和心跳停止,那这就是人的定义。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如果怀孕,有超过一个月,那人工流产,那这就是杀人了。因为那个胎儿啊,那就是在人的定义里面。那我们说,植物人是不是人呢?是不是?(听众:是)对啊,是人。人的定义很精确的,这是第一条,对象是人。

第二条就是,关于人的认知。我知道,这是个人。这是一块木头,把人当木头,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我知道是人,这是个正确的判断。然后我拿不定,他是人还是不是人?管他的,砍一刀再说,(众笑)这叫什么呢,这叫不确定的判断。那这三种判断,根本犯的判断属于哪种呢?正确判断是人——我明知道他是人,把他杀了。假如我以为他是根木头,这叫误杀。我有点儿怀疑他是人,或者不是人,拿不准,然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砍了,(众笑)那这个就有罪了,但是这个罪比那个明确知道是人要轻——戒律学里面这叫疑。这是构不构成杀生戒根本犯第二个要分析的。

第三条,是不是有杀心。什么是杀心呢?就是主观动机,希望他死。所以我们知道,在医院里面,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那么是人,也知道是人,后面的几条,用工具,比如用药或者针、刀,然后结果呢,是死了,算不算杀呢?不算。因为他没有让他死的动机,他不仅没有让他死的动机,而且还有让他活的动机,让他好的动机。所以这个动机是很重要的。

第四条,是要有方便,方便在这里是指用一种方法。比如说药、刀、枪、陷阱、火、水,反正通过某种工具、手段吧。比如你很恨一个人,然后希望他死,然后可能正好在你诅咒他死的时候,他突然脑溢血死了,(众笑)然后关键是有一个人知道,人家死的当下,你正好在那儿诅咒他,把你告到法院,你是不是要坐牢呢?不需要了啊,因为你没有用任何工具嘛。你知道他是人,然后你也有希望他死的动机,但是你没有用任何方法,所以这不构成杀。现代的法律啊,它是有一个哲学基础的,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认识论的基础的。在别的宗教或者别的少数民族的巫术里面的一些概念,在现代法律里面它是不认同的。你们可能听说过什么蛊啊,但你要是去告某一个人,他放蛊给你,那这个法官肯定是不受理的,这是方便。

第五条,就是命断。这个命断是指他的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命断。

五个条件都具备,就可以下结论,犯了杀人的错,然后要依照五戒来说,就破了杀戒了,然后如果破了杀戒,他就丧失了在家居士的资格了。

第二条不偷盗,偷盗的几个构成要素。第一个叫“有主物”。你看这三个字很深奥啊。先说有主,就是说有主人的东西,有人守护的东西,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东西是国有的,那国就是主。当然私人的东西,或者集体的东西,村子里的东西,公司的东西,寺院的东西那更是有主物了。然后呢,在今天,我们知道有知识产权,著作的署名权,还有网络世界里面的很多,什么密码啊,账号这些啊,注意这都属于物,因为它涉及到价值,是有主物。

第二个要点是什么呢?第二个要点是涉及到这个物的价值、金额,参照比丘戒的规定,它要达到国家的司法干预。如果你偷的这个东西的价值,比如有个人把你的钱偷走了十块钱,你去报案,可能派出所它不愿意理你。但是如果是两千以上,按照法律,它是必须要理你的,要回应你的。

第三个,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

第四个,有盗心。

第五个,让那个物离开了,离开了它原来的地方,它叫离本处。在离开了原来的地方这里也有定义。比如说属于柏林寺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从文殊阁拿到普贤阁,算不算偷呢?不算。离开了原来的地方还包括包括毁坏,把一个东西破坏到不能再用,不能发挥作用,这个也叫离开了原来的地方。那么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有合同有诈骗,所以如果是诈骗犯,那么签合同,那也相当于离开了原来的地方。所以戒律里面关于离开原来的地方,有广泛的讨论,比如说农民的地,我把另外一个隔壁农民的地偷了,它怎么叫离开原来的地方呢?你把地的界桩移动,那就离开原来的地方。有主物里面的物啊,还包括了人,比如说妇女和小孩子,所以我们知道有拐卖儿童,这个也是属于盗;然后还有牲畜,比如说牛、羊,这都在这个范围内。这是盗这条戒,假如具备了刚才讲的这几个条件,那就是犯了,那是很重的。假如只有两千块钱以下,或者其他的情况呢就不算犯根本。

在盗里面,有两种情况是开缘,第一个亲厚,比如你们在一个宿舍里面,同学关系很好,你觉得他的东西就是你的东西,你并没有盗心,那这不算。还有一种叫做粪扫物,就是你认为是别人丢的不要的,那这个也不算是偷盗。

第三条不邪淫,在家的男女,在合法的夫妻关系内的正常的夫妻生活,两性关系,没有问题。如果和没有婚配关系的人,发生性关系,这个叫邪淫。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婚配关系,但是如果女性在生理周期,或者在给孩子喂奶的时间,还有在佛菩萨的重大的节日,那么这么几个时间点要回避。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发生关系也属于邪淫。还有一点就是,在家的男女如果是受八关斋戒,当然不管是男还是女,你受八关斋戒,那一天你是过出家人的生活,所以在那时候如果发生关系,也是邪淫。所以属于夫妻的也有几种情况要规避。

第四个不妄语戒,严重的妄语叫大妄语,大妄语就是修行上不诚实,自己没有开悟说自己开悟,没有禅定说自己有禅定,没有神通说自己有神通,没有见到佛菩萨说自己见到佛菩萨,像这个都属于大妄语。当然像有些邪教的教主,那个信口开河,那个胡说,那就是大妄语的大妄语。在佛教里面把在精神和信仰上误导别人这个错误啊看得很严重。生活里的呢,为了名为了利,欺骗别人,误导别人,这个还是小妄语,骗人骗钱,这个是小妄语。说是小妄语,当然在有的妄语里面也有偷盗,你像诈骗,那在偷盗上面又要立罪了,不要认为是小妄语就随便犯,这是讲不妄语。

前面这四条,属于在家人的重戒,也就是说这四条,一个正人君子啊都要遵循的。

第五不饮酒戒,不饮酒戒,在佛教里叫遮戒,又叫制戒,就说这条戒,它本身没有错。比如喝酒有什么错啊,但是喝酒以后,喝醉了以后可能会杀人,可能会偷盗,可能会乱搞男女关系,可能会大妄语,它会给我们犯大错误制造条件。

酒它指的是,含有酒精的饮料和食品,这里还包括了毒品、麻醉品,这些都算,都要避免。

关于不妄语这条戒啊,很不好持,因为我们在生活里面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什么说什么的。上次有一个营员问到这个问题,所以要把不妄语戒持好,需要一点智慧。持戒的过程,它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比如说你要持不妄语戒,那你就要始终关注,你嘴巴里会出来什么话,你说话,你要听你说话,你要有正念。假设你什么话都跟别人说,你的生活会混乱的,秩序会乱,所以你的有些信息啊,它是需要管理的。又要管理,又不能说妄语,所以有时候别人问的时候,那你可能要有技巧,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把外延或内涵扩大等等。我举个例子啊,有个出家人在山里打坐,有一只鹿从他跟前跑过来,受伤了,然后有一个猎人赶过来,猎人说,“师父,你有看到一只鹿刚才从这里过吗?”你们说这个师父应该怎么回答呢?这个师父他就说:“哎呀,这么早啊,你今天这个上班真早啊!”(众笑)他可以这样说,“诶呀,怪累的,快坐快坐,快喝口水、喝口水。”这是这样的,因为他问这个鹿到哪里去了,要是骗他也不好。

我们生活里面各种情况也很多,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呢,保护别人隐私的这个观念不是特别普及,有时候明显他知道你不愿意回答,他还挖根挖底的问,这个很烦人。其实你应该就点到为止嘛,那就是不便于说,不便于告诉你。所以这里也意味着说我们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觉察,人家不便于告诉我们,就不要去再深究他,让他尴尬,对吧。

大概五戒就是这样。我想剩下的时间,你们可以围绕三皈五戒,有问题提出来。

营员一:感恩明海大和尚!我有一个问题,比如刚才您说的那位营员,他说他回家,那在这个问题上,比如说我认为,这里就是家,但是呢别人他不明白,就是我明白,但别人却是误解,那这样的话,算不算是妄语?

明海大和尚:这里面是这样的啊,这是一个误导,假如说这个误导啊,对于对方没有损害,对对方无害,对别人也无害,利用这种对一个概念的认知的偏差,这个也算可以。但是假如说这个误导,对他,有损害,我们知道有的人做买卖的时候,他会利用这种概念,理解的偏差,那么这个就不行了。即使是方便妄语,大家在生活里,也不要随便说啊,你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说假话的习惯,养成了以后,它很难控制,就会真正地说妄语了,所以方便妄语要节省地用。(众笑)

营员一:我还有两个问题,不知道可不可以。

明海大和尚:你说。

营员一:有一个问题是,比如说吃饭的事情,比如说寺院的东西啊,就是我们行堂师父发东西,我们是可以拿走的,但是比如说饭食,因为我看见,有人拿馒头回寮房,比如说有的同修没有吃,可不可以,这个算不算是盗?

明海大和尚:因为那个馒头,从厨房大寮里面拿出来,拿到斋堂,它就是给师父或者营员们吃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它已经是属于在这个空间,还有在这个时间段,它就是大家可以用的,因此这个没有问题。

营员一:那要是说给自己拿,带回去。

明海大和尚:哎呀,给自己拿是想下一顿不过堂吗?(众笑)如果下一顿不过堂,也可以啊。

营员一:好,那就是说可以的,是这个意思是吧?

明海大和尚:呃……反正你下一顿吃上一顿拿的,不太好。(众笑)

营员一:感恩大和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

明海大和尚:关键你这个问题啊,在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啊,(众笑)就是不太可能,不太可能。

营员一:那就好,那就好。然后还有一个问题是说,有一个是说盗戒,比如说,这块地是国有的,这块地已经划给某一个政府,就打个比方,这块地划给了某一个政府,但是在这块地上,他们并没有利用这块地去做任何事情,给它荒掉了。然后呢它上面会长一些树啊,但这个树是自生的,或者是说别人带的种子种下来,也可能是以前的人,包这块儿地的人。

明海大和尚:对,你想说的是树?

营员一:哎、对,包括树,或者一些植物,或者我们可以吃得一些野菜、树上结的果子,那如果说从这块地上取的话,算不算是盗?

明海大和尚:关于这种细节啊,在有的国家,有规定,我们国家呢,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规定,如果是有这种规定的话,那当然我们就是不能拿的了;如果没有这种规定呢,你摘一个果子,拔一个什么一个野菜,那这就在两可之间了。假如说有规定这个树上面的也是国有的,那么就不能够动,动了就是偷了。还有一点包括说国有土地下面的,注意,国有土地下面的宝贝——我挖出一个文物,挖出一个宝贝,国家也有规定的,不同的国家它的法律也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地下文物都属于国家的。

营员2:斗胆问一个问题,(众笑)这个问题呢,是之前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他发出来是为了大家讨论,就是关于不杀生的戒。假如说有女性被强奸以后,在一个月以后,她发现,她怀孕了。那她选择流产呢,破了戒;那不流产呢,生下来也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个您怎么看?

明海大和尚:当然是不流产好。

营员二:但是如果她不流产,她这个心理上肯定会有这个压力。

明海大和尚:也许因为有这个小孩,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新的一个关系,也许她的伤害被转化,也有可能。你现在没有办法肯定地说,生了这个小孩,她好像就更加痛苦,你没有办法论证这一点。嗯,这个问题不算斗胆(众笑)

营员三:师父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女性她已经怀孕了,但是医院诊断说这个孩子有问题,这时候医院会建议她引产,就是小月份会建议她流产,月份大会建议她引产。这时候她算不算犯戒呢?

明海大和尚:额,你是说打掉他是吧?

营员三:对,就是这个孩子已经被查出来他是有问题的,这个胎儿。

明海大和尚:哦,这个,当然也是犯戒啊。也构成杀啊。

营员三: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也有可能好一点,就是她生下来没过多少个月,他没了,就这孩子去世了。但有些孩子他生下来比如说,智障儿童、弱智儿童、或者是那种小儿脑瘫,他的那个治疗过程特别漫长,特别折磨孩子折磨家庭,您觉得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

明海大和尚:像她说的这种,生活里要出现这种情况,就涉及到我们人在选择中的自由的问题。自由啊,就是在那个时候,你真正拥有了自由。什么意思?自由的选择意味着你,要面对选择带来的责任。比如说我们生小孩,我们都知道为什么会有小孩,所以在你造成生小孩的行为之前,你要知道那个后果,和所有的可能性。假如有了那个小孩,如果你流产,在戒律里面,就是杀人。虽然他有残缺,但是你心里是不安的,你还是会不安的。

那你现在的问题是说,如果生下来,他又有一系列的生活和社会的问题,那么如果你有一种勇气说,那我就面对,我愿意去面对和接受这个问题给我带来的一切后果,这就是你的自由。但是在你这个自由里面呢,你要去承担一些责任,当然在你这自由里面,你也体现出来了你对生命的态度,你内心的境界。

有时候人的行为啊,它不是简单的功利的计算,它是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体现,就是在我们的选择里面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我愿意这样,我敢这样,我愿意承担它。如果有一个智障的小孩子生下来,你有勇气说我愿意陪伴他一生,这是一种态度。那这种态度可以肯定的跟你们说,这个宇宙之间有一种平衡的原理,如果你在这样一件事情上有这么强大的道德勇气,其实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之所以会发生什么,有时候与我们会做什么有关系。

营员三:如果她选择了放弃这个孩子,她应该怎么去弥补?

明海大和尚:她选择了流产吗?

营员三:对,对。她选择了流产,因为为了这个孩子的未来考虑,她选择了流产,她应该怎么去弥补?

明海大和尚:如果选择了放弃这个孩子,就构成了杀生了,是吧。

营员三:对,对。

明海大和尚:构成了杀生呢,可以肯定的说,她的这个行为已经给自己的生命里面,如果她的生命是一个生命体的话,已经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漏洞了。那么这个漏洞呢,要是从杀生的戒来说啊,这个漏洞是很严重的,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严重到几乎是没有办法去把它补全的。没有办法完全弥补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弥补呢?当然你可以去给他念经,可以做这样一些事,去向他表示歉意,注意这样做也并没有完全弥补,但是比什么都不做会好。

营员三:好,谢谢师父!

明海大和尚:好,我就她讲的这个问题,就人工流产我想多说一下。我发现在东方宗教——佛教,西方宗教——传统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有一些教派,它都是反对堕胎的。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那么这个大家都知道有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一个国家的行为,国家的集体的一个法律层面的行为,所以这个行为下,在这个国家行为的下面,我们知道有很多家庭,也有人工流产。所以在这个国家行为下呢,释迦牟尼佛他有讲,就是佛教徒的修行行为,要服从于国家的,国家行为是优先的。那么我们今天,我们中国的人口政策有所调整,是吧,是可以生二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会有人,有可能会出现说堕胎的情况,这里一定要慎重。刚才我已经讲过了,那这个胎儿一个月以上,这就构成了杀人了。

我曾经看英国的新闻,讲英国的有些妇女上街游行,因为按照英国的宗教传统,他们是圣公会,他们是反对堕胎的,所以英国的妇女上街,她们要争取她们堕胎的自由。我看了以后我心里很悲哀,她们觉得她们是在争取一种自由,她们不知道她们争取了这种自由,实际上是失去了很多自由。因为这种特殊的杀生,会给家人,给家庭和自己,它会带来一些后果。

我接触了很多的信徒,和来找我的人,包括英国人,真有一个英国人,但是他的妻子是中国人。我发现呢,很多家庭的一些问题啊和堕胎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呢,你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说它,它有一种好像是、家里的一种能量平衡被破坏了。比如说,曾经夫妻关系非常和谐,像我说的这个英国人就是这样,他跟他的这个中国妻子的关系出现危机,他不能理解,他来问我的时候,他没有说堕胎。我就问他,是一直这样吗?他说,不是的,就是从某个时间开始突然变了。变成一种什么了呢,有的时候他的妻子会突然一下变了一个人,冲他大怒,打他,甚至就想致他于死地,眼睛里面那种凶狠啊,令他感到陌生。然后狂风暴雨之后,又恢复到正常,向他道歉,再过一段时间又重来一次。然后我就说:“你们是不是有过堕胎呢,而且这个堕胎的主意,是你比较坚定的拿的?”它真的就是这样,他吓一跳啊,他还以为我有什么神通呢,其实没有啊。因为这是在我多次跟信徒接触中得到的一个规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这种负能量它可能会落实到家里面的,后来出生的小孩,或者已经出生的小孩身上,或者得一个怪病啊,还有最可怕的是自闭症啊,这种情况。

所以想出生的那个众生呢,他的生命意志很强烈,他的生而为人的愿望很强烈,然后被粗暴的干涉破坏了,然后就有一种负能量出来的。那么还有呢,或者是会影响到家里人的,就是很具体的吧,比如说一些福报的事情,比如说仕途升迁哪,或者是商业上,也有可能你认为一个十拿九稳会成功的一个计划,会莫名其妙的就被中断破坏了,会有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堕胎绝对不可取。

营员四:师父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是戒律中吃肉的问题。

明海大和尚:好!

营员四:吃肉和蛋制品的问题。

明海大和尚:吃肉和什么?

营员四:蛋制品,蛋,鸡蛋之类的。

明海大和尚:注意,皈依三宝或者五戒,不等于吃素,不等于你们就不能吃肉了,必须吃素,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可以吃肉,但要吃三净肉。三净肉是指,不见杀,没有看到它被杀,不闻杀,没有听到它被杀,不为己杀,不是专门为自己杀的。所以简单的说吧,不要吃现宰现杀活鲜的就可以,就是有点像儒家的君子远庖厨。

你说的鸡蛋呢,坦白地说,在佛教界,就是包括出家人还有很多居士,吃素的居士,他们对待吃鸡蛋,他们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灰色地带。就是说有一些人吃,有一些人不吃。但是我认为呢,鸡蛋还是不要吃。我个人坦白的说,我个人是不会去找鸡蛋吃的。但是如果在飞机上,服务员拿过来的点心里,如果你要去追究它里面有鸡蛋的成分,也没有必要,我不会去给他找麻烦的,就是也不给别人添麻烦。当然如果我能主宰,假设说我能主宰做糕点这件事,我现在能主宰给我做某一个食品,那我希望不要放鸡蛋,是这样的。假如说是公共的一种场合,集体的场合,我不会因为鸡蛋的成分而去给别人添麻烦。

那么鸡蛋吃多了以后,我相信会令到我们变得愚痴。这个概念跟你们理解的是相反的,因为鸡蛋不是高蛋白嘛,高蛋白不是对大脑有好处吗?这是一个科学概念,一个物质概念。

我说的愚痴是说的什么呢,是一种灵性的愚痴。什么叫灵性的愚痴啊?有一个美国人,发明一个新词叫灵商,我们知道有智商、有情商,对吧。灵商什么意思啊?不同的人哪,在宗教的灵性,比如说对这种超出感觉的,对这种神秘世界的,对我们生命的过去生的或者死后的这种感知,敏感度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这种敏感度,宗教领域的敏感度,如果把它量化就叫灵商。因为鸡蛋就是混沌,是吧,所以我相信吃鸡蛋多了以后,会损害我们的这种灵商。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灵商的话,吃也没关系。(笑)

营员四:感恩师父!

赵老师: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挺突然的想起来,我曾经研究过同性恋,我发现同性恋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境遇性的,一类是天生的。那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天生的同性恋就根本没有可能成为佛教徒?谢谢。

明海大和尚:天生的同性恋,根本没有可能成为佛教徒?非也,他皈依三宝就是佛教徒。

赵老师:但是您所讲到的他们之间的这个性关系是指的夫妻,法律承认的婚内的。

明海大和尚:不,我那里讲的也包括了同性,淫欲戒,不邪淫戒,出家人不淫欲戒,它也包括了同性。如果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呢,我建议他皈依三宝,不要受五戒,或者受四戒,把不淫欲戒,把不邪淫戒啊,把它先……

赵老师:明白了,谢谢。(众笑)(鼓掌)

明海大和尚:这样的话,他还有可能用守那四条戒的正能量,让他的生命提高。

营员五:大和尚慈悲,我也是突然想起来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请大和尚帮我们开示一下,荤和腥到底是怎么区别?因为我理解的是说,荤可能就是葱蒜韭菜之类的,但是肉应该是属于腥,它不属于荤,所以说想请大和尚开示一下。

明海大和尚:对对对,就是你说的。

营员五:然后我们比如说我吃荤和吃腥的罪是不是一样的,还是有区别?

明海大和尚:好,你坐。荤和腥他已经解释了,腥是指的肉类的、鱼肉叫腥,荤是指的你说的葱蒜韭菜。注意啊,你不要把罪当成个东西,它没有一个先天的就是罪的,在佛教这里没有。它是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轴上说我们这个行为本身是不是合理,会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它是这样建立的所谓的罪。比如说,佛陀建议我们,出家人不要吃葱蒜,因为那些东西呢,它特别刺激人的性欲,那些食物的气味依照佛的智慧观察来看,会感召一些负能量,所以他让不要吃,是这个原因。它没有说有一个宗教权威,或者我们崇拜的某一个宗教对象,定义了一个东西叫罪。然后我们只有再去找他,说你给我们,把我们的定义撤了(笑),这不是佛教,别的宗教可能会有这样的。佛教是一切都可以在理性、在因果上去说清楚的。所以为什么杀生是罪呢?这可以说清楚的,为什么偷盗是罪呢?是可以说清楚的。因为偷盗的物质,物质是维持我们生命存在的基本资粮嘛,那你偷盗,你破坏别人的财物,偷财物相当于是影响他的生存基础等等,它都是可以讨论的。

明海大和尚:现在几点了?我简单地再说几点啊,第一点就是说,大家不要把戒律当成一个负担,要把戒律当成我们的老师。受了戒以后,如果你受了一条戒,等于说有一个老师,每天提醒你,不要杀生。特别是遇到有杀生的环境的时候。如果你受了不邪淫戒呢,现在的这个社会环境风气,大家都知道,那等于你也有了一个老师,他总是来提醒你规避。不管是杀生,还是偷盗,还是邪淫,这样重大错误的发生,它都是由细小的细节,慢慢延伸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规避一些环境,一些情况。那么处在那种环境和情况下你能马上就觉察到,这个戒就是个老师了,他提醒你啊,我有一条什么戒,我要捍卫我的这条戒,所以把戒当老师,而且这是一个无形的老师。请大家相信一点,这五条戒啊,任何一条,我们坚守好了,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它绝对是保护我们的,戒是保护我们的。所以对于释迦牟尼佛,这就像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她的子女,我们要远行,妈妈告诫子女,你要到外面去,你要注意什么,一二三四五。那她告诉我们的一定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来保护我们,让我们不要受伤害的,所以我们承诺了我们就努力去做。这是第一条,把戒当老师。

第二条,把戒当一种训练的方法。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不杀生戒,它帮助训练我们怎么样努力做到爱护生命啊,减少对生命的打扰和伤害啊,这些都是要有一个慢慢训练的过程。在某种环境下,如果你在工作中,某一个方案有可能会造成对一些众生的生命的危险、伤害,不杀生戒帮助你觉察,规避,这就是训练的意思。训练中当然允许犯错,不是说戒那不能犯,一犯不得了,当然我们不是说故意去犯,作为一个凡夫嘛,我们的智慧有限,我们的定力有限,我们都有可能会不小心犯。那这个错呢,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犯错,然后改正它,所以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我们智慧的过程。

那个大家都知道,像我们汉地的出家人是不吃肉的哈,我在有限的几次啊,曾经跟别人闹过一桌两制,什么意思啊?一个桌子上,往往是别的宗教的人,他们吃肉,我吃素,他们说:“哎呀,很好吃!哎,有滋有味的。”但在我来讲的话,没有任何反应,不仅心里没有反应,生理也没有反应,这个就是一个定力,所以这是一个训练你的过程,训练定。

你要把一个戒持好,有些戒它涉及到环境,涉及到你去一个环境,你现在要去一个娱乐场所,那里男女混杂,甚至可能还有毒品,有很多潜藏的危险,那如果你是一个女生,你去那里,我觉得那是危险的,你自己应该要觉察,你要觉察说我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人,可能对我会构成什么样的危险。注意这是智慧啊,千万不要以为智慧是抽象的呀,智慧是生活的,它一定在生活里指导我们,那才是真的。这是第二个,戒律是训练我们的。

第三个,我希望你们呢,不管是受三皈依还是受五戒,都要懂得处理好跟不信佛的人、跟信仰别的宗教的人、跟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关系,心量要大。释迦牟尼佛有教导我们,对别的宗教信徒,要有平等,有尊重,有包容。

不要轻易跟别的宗教的人去讨论,不同宗教的长短优劣,不要讨论这些。除非是学者,除非是学术的啊,你是在一个学术的关系和氛围中,那是可以的。假设涉及到信仰别的宗教的人,不要轻易跟他去做这种讨论,这种讨论是容易引起冲突的,保持一种平等尊重和包容,这是佛教导我们佛教徒对待别的宗教的态度。当然有的宗教也许具有排他性,说你是魔呀,说你是什么,那个就不要理他就好了。所以处理好跟信仰别的宗教的人,跟不信仰宗教的人的关系啊,是很重要的。其实在佛教这里啊,最终我们是以我们的行为,来改变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也可以以我们的行为来影响身边的人,来影响他们对佛教的误会,因此我们的行为是第一的。可能在学校里面我们喜欢讨论,但是有的时候这个讨论也是需要看环境、看对象,要有刹车,这是我跟你们讲的第三点。

第四点呢,我们是一个公民,所以信仰佛教的人,应该是一个更加优秀的公民。优秀的公民意味着说,他要承担好他的家庭责任,他要承担好他的社会责任,他应该是一个好的社会角色,不管在哪一个社会角色上,他都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优秀的人。佛教徒要实现自己信仰里面的一些目标,它离不开你所在的社会,你所在的时代,这涉及到我们的信仰跟社会,跟生活的结合。我们老和尚讲,要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将佛法融化于世间。这是我最后要讲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