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一) 李赞

(2019年7月22日上午于文殊阁)

 明象法师:大家早上好2000年开始我国人口的比重已经逐步地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也就是说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比重10%,65岁以上人口在社会人口比重中超过7%,这个趋势还在加剧。

某种程度上,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因为人们的平均年龄增长,健康得到更多保障。但是快速的老龄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压力。怎么去应对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可以做点什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赞博士,也是我们生活禅基金会安宁疗护项目的总监,来跟我们分享题为《老龄化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掌声)


一、讲师开场白:放弃跟所有人的战斗,只负责赞美

李赞老师:好的,谢谢法师。因为我不是很习惯坐着讲课,所以我就站着跟大家进行交流吧。我也很珍惜这样的一次机会,能够在这样一个神圣的殿堂,跟大家分享《老龄化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我主要是把我的一些感受和经历跟大家分享,说不上是一种上课或者授课。我想在座的各位在很多方面做的都比我好。

我叫李赞。其实我以前不叫这个名字的。刚出生的时候,我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叫李战,战斗的战。我是湖南长沙人,大家从口音可能听出来了。其实大家应该听出、听到过我的声音,开营仪式上面那个小品的旁白就是我说的。(掌声)

在我老家长沙的方言里,战,它跟那个“颤抖”的“颤”是一个音。所以叫李战就是不停地颤,颤抖。后来我姑妈说这个名字不太好,一生下来就颤抖。那就改吧。因为当地的发音里面,战、赞不分,卷舌音和非卷舌音是不分的,所以那就叫李赞吧。所以就改了叫李赞。

后来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的好。为什么呢?小学的时候我成绩不好,因为那个时候不上体育课,没有体育老师。到了初中,有体育老师了。因为体育老师每次都带领我们做课间操,他会喊口令说:“立—正—!”这样悠长的发音,我每次都觉得是在叫我,这让我提神,让我上课认真。我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很差,进了初中就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我感恩体育老师,也感恩我的名字。

后来学了课文叫《白杨礼赞》,发现我这个名字挺特别的,跟课文还有一些关系。后来我碰到一位法师,他说:“啊,李赞啊,你这个名字特别好。”我说:“好在何处啊?”他说,这个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哎呀,我都没想到我的名字居然还被法师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所以佛法真是智慧无边呐。

后来我就知道这个名字真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符号,是给我很大的能量的。让我放弃跟所有人的战斗,只负责赞美。(掌声)


二、老龄化的时代背景和走上为老服务道路的机缘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看起来很宏大的题目,《老龄化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刚才我们主持的法师介绍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而且在快速发展。其实在座的各位都很年轻,都好像觉得老龄化跟自己还隔得很遥远,因为至少自己还不老,是吧?还不会死。自己的父母可能还年轻。你们才二十来岁,可能父母就是四十多岁,可能最老的也就是五十岁左右吧我想,可能还没有老。那这样一个题目大家觉得好像不会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我想告诉你啊,绝对会有很大的关系。这几天的课程中,包括我们夏令营的主题“生命关怀”,大家都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我们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像昨天慧开法师讲的,我们要去做临终关怀,去陪伴那些临终者,那些病患。

但是在座的各位都想着自己不会死,其实也未必。他们说李赞老师有一个绝活,就是算命。我告诉你,算得特准,从来就没有不准过的。(鼓掌)大家先别鼓掌,我给大家算一命,大家看准不准啊。我现在给大家掐指一算,在座的各位你们都必死无疑。只是你们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死去而已。其实据有心人统计,我们将近14亿的人口里,在25岁之前死去的有三千万左右。你们有25岁吗?过了25岁的你们可以放心,不会成为那三千万分之一啦。还没有过的,谁也保不准,因为生命无常啊。就像我们谁也不会认为自己长得很丑一样。比如说我,我不认为自己长得很难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死,实际上很多人都死了。生下的婴儿也可能会死,十几岁的可能会死,二十几岁的可能会死了。25岁之前死掉的可能会有三千万左右,30岁之前死掉的可能就有四千万,40岁之前死掉的可能就会有七八千万。还活不到60岁,活不到老的时候就死掉的,可能就会更多。有种说法是,你想永葆青春吗?那就早点死去,还没老的话就死去了,这样就永远年轻了。当然这样子不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样一个主题,其实跟我们自己是切身相关的,而且跟我们的家庭也切身相关。就算你的父母现在才四十、五十来岁,还比较年轻,但是你的爷爷奶奶肯定已经老了,我想肯定超过六十岁了吧,七十、八十多岁。外公外婆——北方叫姥姥姥爷,那肯定老了,肯定成为老人了。所以,老龄化不仅是国家的事,是跟我们每一个人,跟在座的各位,跟地球上所有其他人,都有关的。只要一说老人问题、养老问题,每个人都会感同身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都会有自己的烦恼,都会有自己无能为力的经历。所以我们觉得你们特别幸运,我看了大家就很羡慕,你们知道吗?

其实我曾经也是有过头发的,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样,成为这么多人黑压压一片的当中的一员。后来岁月不饶人呐。看下一页的那个课件就会看到我曾经是什么样子,跟你们差不多的样子。旁边这个穿西装的是我大学刚毕业,也就是比你们略微大一点的时候,二三十年前。很多人说我以前看着比现在还老一些,还成熟一些,少年老成,装成熟。年轻的时候啊,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那个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更成熟一些。因为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年龄不够大好像不够权威,说话不够有分量。所以那个时候希望自己成熟。

后来真正等到自己年纪大了之后,你看旁边这张照片,这是今年5月3号回北大参加校庆时拍的一张照片。这个时候呢,真的年纪大了之后呢——前面是装成熟,装老,这一张是装嫩——希望自己能够青春永驻,能够更青春一些,老得慢一点。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感觉到人生苦短,这一辈子呀,看起来好像好几十年上百年,其实能做成的事情是非常少的。

我有个同事是新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我从北大国际法专业博士毕业之后,就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大家可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是很了解,可能以前没有听说过或者听说的很少。它的定位很高,叫做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去那里做研究的人必须是博士。我去了之后听说我的一位同事是新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他六十周岁那一天,大家给他庆祝生日。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中午庆祝完生日之后,下午就通知他办理退休手续了。他去了人事处之后就特别伤心,他说:“你怎么就让我开始办退休手续了?我还等着你提拔我呢。”他就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好像还没开始就退休了。所以我从这个同事身上感觉到一种紧迫感,我觉得我应该要更精进一些才行,要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行。

这就是让我从事国际法研究的动力。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是法律。但是很多人会问我,比如说离婚了财产怎么分割,还有家长里短的事。我说这个不管,我管的都是大事。都是比如说联合国怎么改革呀,叙利亚危机怎么解决呀,钓鱼岛的争端怎么办。这是我研究的问题,就是国与国的关系、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专业的背景下,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你怎么会做一件跟养老有关的事情?”就这一点,我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成立社科院这样一个机构,让我能够去工作,可以不用去坐班,不用每天去上班,每个星期去一次就好。这样我就有大量的时间去从事社会调研,去从事社会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为老人服务。大家觉得,哎呀,一个搞国际法的怎么会走向这样一条路呢?我就觉得有一些特殊的机缘,所以这我也想跟大家分享。

看这一张照片吧。大家从这位老先生绶带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在日本,这是位日本人。那还是十多年前。我那时有一次去日本访问。我记得那个时候日本还是福田政府。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有一个福田计划,希望能够有一些他们认为将来可以对中国的决策产生影响的人,把这些人培养成知日派——我们都知道,亲华、亲日——知日派嘛,了解日本的人。然后我就去了,我就成了知日派潜在成员之一,去了解日本的选举制度。

这张照片很神奇,我发现人生啊,在冥冥之中会有一种指引,它在不经意时可能就会出现。我就去了解日本的选举制度。这位老先生呢,就是松野先生。我去的是日本静冈县一个叫藤枝市的地方,一个很小的城市,我估计人口可能几万人、十几万人吧。当时,松野先生在竞选。这位老先生我记得当年是七十一岁,已经任过两届的当地市长了,他还不想退休,还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能够为人民服务。所以他再竞选,希望能够再一次连任市长。他说:“李赞啊,你懂日语啊,你就参加我的这个竞选团队吧,一起去拉选票。”那一天我就跟着他的竞选车——这是他的竞选团队成员——我就坐着这个车来到了一个地方。我觉得冥冥中有一种安排,他去的地方是当地一个最大的老年活动中心。

当时是在野外,在沙地上,这位老先生站在一个小台子上面,满头白发地在阳光下给大家做这个竞选演说,这张照片其实看得不是很清楚。你看周围其实是有三四百位老人,满头白发的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老人,在下面听他的竞选演说。当时我就特别的震撼。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三四百人,四五百人,是黑压压的一片,大家是年轻人,是黑头发。看到当时三四百人是白花花的一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时候,我就被震撼住了。平时在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老人跟我在一起,我没觉得有多震撼。但是,当现场看到有三四百位老人、七八十岁的垂暮老者,满头银发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我就被震撼住了。当时我知道日本的老龄化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每次我在国外时,就会想起我伟大的祖国,在我的国家是不是也会有一天像日本那样,深度的老龄化呢?其实确实是如此的。刚才法师讲到,其实我们中国啊,关于是否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们在1999年时,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就已经达到了老龄社会的标准。中国现在已经有2.5亿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5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7亿左右,而且这些老年人口每年还以千万的速度往上增长。所以不出五六年,我们中国的老龄人口就会达到3个亿。到2038年乃至到2048年时,60周岁以上的老人预计会达到4.8亿左右,每3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老人。而且这些老人当中,目前有5000万左右是属于失语、失聪、失明、失忆、失智、失能的,需要有人照顾才能够生活下去,5000万这样的老人!你就想,一个家庭出现一个这样的老人,对家里来说那真是不堪重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整个家庭的很多人都会为此而奔波、劳累、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那时受到这种震撼后,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应该为这件事情做点什么。我会利用出差去各国访问的机会——因为我是做国际法研究的,所以经常有时候会作为政府的代表,或者是作为这个学术的代表,去参加一些会议——我就会利用这种出差的机会,比如说经常去瑞士日内瓦、北非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机会,有意无意地利用闲暇时间去了解当地的老人、养老院、以及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当地有关老人的立法情况等等。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我在一种指引下,一种冥冥当中的指引下,开始走向了一条为老人提供服务,做临终关怀、安宁疗护这样的一条道路。有一些心得,所以我就给大家来分享。大家比我幸运呀。你们还是大学生,还这么年轻,就可以到柏林禅寺来参加生活禅的活动。我那个时候不知道,虽然我15岁看到《少林寺》的时候就要出家,但是我当时不知道少林寺在哪儿,所以最后没有出成。

所以我就想,人生当中会有一种指引。也许对我来说,跟这个老先生在一起参加他的竞选活动,让我走上了一条为老人服务、为需要临终关怀者服务的道路,来帮助解决中国即将到来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想,在座的各位在这神圣的殿堂,有机会来了解生命关怀,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也许是冥冥当中的一种指引。它也许可以指引我们,未来可以做点什么,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可以做点什么。它一定会给大家种下种子。


三、激活传统资源,构建新时代的孝道文化

我讲的养老,是为老人服务。其实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可以说孝顺、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伟大领袖习主席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而传统的孝道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过去的读书人都会读一部经典叫《孝经》。《孝经》上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育人民要学会亲和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孝顺父母,孝顺家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对父母长辈的这种敬爱,孝敬。悌,是对兄弟姐妹平辈之间的这种友爱。把这个孝悌做到了极致之后呢,你就会“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你就会“无所不通”。

我年轻时读到这句话,可能觉得古人写这种文字啊,是出于浪漫主义情怀,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我们读李白的诗——李白是特别浪漫主义的诗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都是夸张。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古人都喜欢讲“无所不通”,那是真的吗?其实我后来自己在体悟当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包括我们的很多志工朋友,志工伙伴,他们在为老人服务,通过为老人服务来改善自己的家庭关系的过程当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我们孝悌之至的时候,就真的“无所不通”。你的事业,你的学习,你的家庭,你的情感,都有可能因此而解决,那些你曾经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在事业上可能遇到了挫折,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想要的目标,可能就会反躬自省。回到家里,看自己跟父母的关系是不是改善了,是不是孝道做好了,包括情感上的等等。我想以后大家在生活中当中,可能用几十年一辈子的这种经验,才能够悟出这句话的道理来。

下面这句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论语》上的话。我们知道子游是孔子的一位学生,一位弟子。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会知道里面孔子提到孝道的地方有好几处,他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根器,作不同的回答。对于这个子游呢,孔子就这样回答,他说,今天人们说这个孝顺呢,以为就是能够赡养,那喂牛喂马不也是养吗?对牛马,我们也给它水喝,给它饭给它粮食吃,给它地方住,生病了可能也请个兽医看一看。如果对自己的老人就是这样一种赡养,那养老人跟养牛马有什么区别呢?“不敬,何以别乎?”对老人要心怀敬畏,要心怀感恩,要心怀爱心,要真正去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古人非常了不起,几千年前说过的话在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这样想过,想去挣更多的钱,买个更大的房子,让父母穿得更好吃得更好去旅游,这是很多普通人都会想的。这些基本的物质供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只有物质的供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这几天课程知道,老人会有心灵需求,会有灵性的需求。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是要物质上的供养,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灵世界,关心他们内在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可能以前没有听说过《地藏菩萨本愿经》,但是这几天大家都听过这部经典了,佛经,有些人说这是佛门的孝经。我们知道对父母孝顺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还有精神的慰藉。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让父母能够了生脱死,能够永出轮回,不再受身心烦恼的干扰。下面这部《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个经典。今年听明海大和尚给我们生活禅基金会的安宁疗护志工培训班的同学讲这部经典的时候,我真是感触很深啊。这部《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是讲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从生病到去世、到佛陀回家去做丧事的这些处理的过程。我本来不打算讲得太详细,所以没在课件上把它呈现出来。但是我今天抄了经文在小纸片上,我想给大家读一下,大家看看这部经是多么的了不起。

这部经其实有讲到净饭王临命终时的状态,大家听听啊:“时被重病,身中四大,同时俱作,残害其体,支节欲解,喘息不定,如驶水流。辅相宣令国中明医,皆悉集会。瞻王所疾,随病授药,种种疗治,无能愈者,瑞应已至,将死不久。”这是什么呢?这是讲,他的父亲净饭王重病缠身,开始四大解体,身体非常痛苦,而且喘息不定。他的大臣就令国家最好的医生,御医吧我想,给他治病,根据这个病来开药,但是都没有效果,已经治不好他的病了。净饭王将不久于人世,不久就会死去。这个时候,净饭王就特别的想念他的孩子们,他的后代们。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决定带领他的儿子罗睺罗,还有他的兄弟,一起回家去看净饭王。净饭王就对佛陀说:“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希望你能够啊,用手来抚触我的身体,让我得到安稳”。

其实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有一个方法,叫抚触沟通,就是身体的接触。(走到学生中间,请一位同学扮演老人。)你现在装老人好不好?对,就是,用手去轻轻抚触,能够让人得到安稳。“佛从袈裟里,掌如莲华,即以手着父王额上”。佛陀便把手放父王的额头上。从这里我们会发现,净饭王在临终之前的这些疾病的描述,其实跟我们今天的医学及科学上的描述是完全一样,如出一辙的。对这种临终的状态,描述得是那么的精准,那么的科学,是令人赞叹的。而且,佛讲了很多种临终陪伴的方式。其实我只提到一个,就是用手来抚触王身,王的身体,这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父王去世之后啊,释迦牟尼佛决定来给他的父王抬棺,抬棺材去送葬。佛陀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说:“为当来世诸不孝顺父母者故,以大慈悲,现自躬身,担父王棺。”就是要给将来那些对父母的孝顺做的不那么好的人,做出一个示范,告诉大家,将来你的父母,你家里的老人长辈,重病加身,即将离去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办。所以呢,“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为是不孝之者,为是当来众生之等,设礼法故,如来躬身,自欲担于父王之棺”。他是为了给后代子孙,后代的世人,做一个示范,要去孝顺自己的父母。

所以我想,以前我没有读到这部经典的时候,会跟很多普通老百姓一样,对佛法可能会有些误解,觉得好像出家了之后就不管父母了,就不孝顺父母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你看,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我就深刻的感受到佛法智慧如海。大家不是每天早晚课的时候都会讲到“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两三千年前的释迦牟尼佛的这部《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就是一部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的最经典著作。我突然想起来,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安宁疗护的著作。它有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理念,还有具体做法,即关于临终之前该怎么做,临终之后该怎么做的指引。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就特地跟大家多分享几句。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孝道是人类文明最大的共识。我刚才跟大家说了,我是做国际法研究的,所以我工作中有很多机会去参加一些国际会议,联合国的会议。我记得有一次陪一位副国级的领导人出访,当时去北非的马拉喀什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是一个联合国的反腐败大会。因为我平时有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研究和应对的事。在现场,我记得当时伊朗代表,上台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因为国家很多,不可能每个国家都去发言。一听说伊朗的代表上台,哗啦哗啦欧美的代表全部走光光,都去上厕所,都去抽烟。在他们的心目中,觉得伊朗是一个不入流的国家,可能是个恐怖主义的国家,不想听他说话,所以就上厕所去了,离开抽烟去了。为什么?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人没有共识。你讲的我不愿意听,我讲的你可能也不愿意听,彼此之间争来斗去,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的。这就是亨廷顿讲的文明的冲突。伊斯兰的文明,基督教的文明,互相杀伐一千多年。有多少的众生为此生灵涂炭。

那么,在这个国际会议上我当时特别震撼,一点都不给面子,说走就走了。包括在联合国开会,你们也知道,联合国大会每年都开,从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一直开到12月25号才结束。我觉得真是常委会(长尾会),很长的尾巴的会,要开三个多月。因为世界上大约有2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每个国家的代表,外交部长或者驻联合国大使都去发言。虽然有时间限制,但是一百九十几个国家去发言的时候,是很漫长的一个会议。很多时候,如果不同意某个国家,比如说美国不同意伊斯兰国家讲的话,就离场了,没法达成共识。你看世界上有七十亿人口,一两百个国家,在联合国开会要形成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世界上七十亿人口,一百多个国家涉及到重大的利益。我想在座的各位才三四百人,要想达成共识都是很难的。比如说今天不是在寺院里面,要讨论今天中午吃什么。这边的说我们要吃米饭,那边的说我们要吃面条。吃米饭的话,是白米饭,还是什么酱油炒饭,还是扬州炒饭,那做法都不一样的。这边吃面条有凉面,有汤面,还有炒面等等。很难达成共识的。

但是我想告诉你,有一件事情全人类都能达成共识,那就是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对自己家里的老人好一点,让自己的父母和家里的老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不管你是什么人,你都会同意这一点,这是全人类的共识。我曾经去过几十个国家,每一次都会问他们国家的养老情况,会不会对自己的父母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说不需要对父母好的。不管是美国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还是非洲人、欧洲人,不管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还是棕色人种,或者是别的什么人种,不管是基督徒、天主教徒、穆斯林、佛教徒,还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同意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要对自己家的老人好一点。所以这就是人类文明最大的共识。如果将来联合国去讨论养老的问题、老人的问题,我相信这是最快能够达成共识的事情。所以在几年前联合国就开始启动了《联合国老年人权利公约》的起草,现在正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想,把自己家里的老人父母照顾好了,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我们自己就会心安,家里就会平安了。自己心安,家庭平安,才会有社会的安宁稳定,才会有这个世界的和平。所以,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不和平,这个世界是很难和平的。在我看来,孝道是人类和平的基石。

我们现在已经走进新时代了。这个新的时代有一个重大的特点是老龄化特别严重,刚才我们讲到了。除了老人越来越多、深度老龄化在加快发展之外,还一个很重要的是,空巢老人特别地多。农村里面可能超过一半的老人甚至一半以上的老人,都是空巢的状态。其实在城市里面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即使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个城市,有时候也很难见上面,因为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即使我们住在一个屋子里面,也会有问题。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你可能不会买一个很大的房子。你要是将来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孩子之后,你要跟父母住在一个两室一厅,几十、百来个平方的房子里面,可能会很拥挤。就算住在一个屋檐下,你回家以后也不一定能跟父母说上很多话。而且,就算你去说话,你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沟通和交流,你说几句话父母就不高兴了,或者父母说几句话你就不高兴了,最后总是不欢而散。

我们过去说孝道有“二十四孝”,听说过吧?“二十四孝”里面我记得比如说像卧冰求鲤,老人家想吃鱼啦,然后孩子就去卧冰,把冰用身体的温度化开,然后鲤鱼跳出来,拿回去煮给老人吃。今天让你去买鲤鱼你都不一定会去的。而且这个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已经不用去卧冰了,那多冷啊。而且都不用到市场去买,掏出手机来点外卖,就做熟了,送到你的家门口,你饭来张口就可以了。“二十四孝”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教化人民的作用。但是在今天,我觉得可能需要新的孝道的方法和文化出现。我觉得爱与陪伴就是一种很好的新的孝道文化,为什么?你看我们老龄化很严重,空巢老人很多,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物质基础已经非常发达了。所以今天的老人,城市的老人尤其如此。大部分的农村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医疗也都有保障。

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孤独的困扰、疾病的威胁和死亡的恐惧。我们说年轻人可能不觉得自己会死,死亡的紧迫感没那么大,没那么强烈。但是对老人来说,死亡的紧迫感如影随形。所以我们说老人头上有三座大山压着,那就是孤独的困扰、疾病的威胁和死亡的恐惧。

对于大部分的老人来说,除了个别贫困老人需要我们物质的供养和支持之外,对老人主要的是要解决他的心灵的需求,灵性的慰藉。这个就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将来更多的去陪伴老人,而且要掌握陪伴的方法。


四、老龄化新时代呼唤大学生的担当与作为

在这样一个老龄化时代,我想作为大学生吧,我们年轻人,第一个是要有这种视野,需要对我国老龄化有基本的信息储备。我想平时在座的各位不研究老龄化问题,只看手机,看电视,可能对老龄化的了解还不是很多。

前面主持的法师讲到老龄化的一些数据,大家可能平时不怎么关注,那么今天这么一讲大家可能感到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汹涌而来,而且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像日本,像德国,他们是在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的时候走进老龄化的。可我们呢,是未富先老,我们的人均GDP还比较低。所以大家应该要关注这些基本的信息,大家要了解这方面,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像我学法律的,在学法律之前我是学语言的。因为我们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大学生,自己的命运、自己未来的事业、自己的家庭,都是跟这个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密切相关的。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要有发现的能力,需要从老龄化里看到人生的事业和机会。因为你去想啊,等到大家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是三五年之后啦,要是读研究生博士之后,都有可能是七八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你们三十来岁的时候,大概是过十年左右吧,那是中国真正的深度老龄化非常严重的时候,2030年左右。这是大家在面对老龄化可以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候。

还有一个就是行动,需要积极投身应对老龄化的学习研究和践行,要有担当,需要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征途上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昨天晚上听了师父们的分享之后,我觉得真是醍醐灌顶,我们的师父们怎么这么大的智慧。就是要担当!没有人做的事情,师父们会站出来,会为众生服务。那我们不出家的人,可以在社会上奉献、担当。比如说老龄化,安宁疗护临终关怀。你得站出来。我为什么今天能够到这里来?我也是有这种要担当的意识。其实对柏林禅寺,对净慧老和尚,对明海法师我是仰慕已久了,但是我没机会参加夏令营。我为什么对你们是羡慕嫉妒爱呢,就是这个道理。我看了夏令营的信息之后报名,每次都被刷下去了,为什么?年龄过了,老年人不要了,中老年人不要了。所以我看你们真的很幸运,我想做营员都做不了。

最后等了这么多年,过了十几年之后,我才能来参加。今年是我第一次来参加夏令营。我为什么要来呢?我想增加我的经历。我是去年,九月下旬的时候,柏林禅寺和生活禅基金会主办的安宁疗护中的身心灵关怀国际研习会。这是一个国际会议啊,在石家庄召开,当时我就报名参加了。参加了之后我就特别的震撼,哇,我说我们的生活禅基金会居然能够组织一个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高端国际会议。你知道么,在我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我所在的国际法研究所,要组织一个大型的国际会议,那要忙好几个月。有时候还办不了这么好,这么顺畅。我当时特别的震撼。

更震撼的是在闭幕的那天,会议主持的老师介绍明海大和尚一堆的头衔,方丈啊、会长啊,人大代表等等,很多的头衔。大和尚上去的时候就说,这么多头衔,我就是个和尚。哇,这句话让我当时一下子热泪盈眶的感觉。就是个和尚,我就只是个和尚。我一下子就感动了,我就觉得我、我、我……而且还讲了未来生活禅基金会要在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方面去做更多的事情,希望有人能够发心一起来做这件事情。当时我一感动别的话都没听进去,就听见这句话了。哇,你知道吗,这是前无古人后面会有很多来者的事情,所以我必须抢先,不然的话……因为夏令营不让我参加了,报名老是被刷掉,但是这件事情我是可以的吧?我就很积极,我又去找耀庆,又去找另外一位法师,然后我说我想来做。大和尚就很慈悲,说可以的可以的。所以我就很幸运的,今天就有机会来参加夏令营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我想这可能也是我很喜欢、很感动、很愿意来做这件事,我想这可能是我当时能够去做的一种担当。未来我们的生活禅、我们的柏林禅寺、我们的师父们在别的场合也有需要的时候,我想你可能也是下一个、下N多个的,也会站起来的人。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为佛法的复兴。

我还想分享一下,什么呢?我们会发现我们来为老人服务,做安宁疗护,有很好的传承。我们刚才讲的佛陀的经典,就是前面那部《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释迦牟尼佛就用他自己的行动示现给我们,告诉我们。我记得在今年的安宁疗护志工培训班上,明海大和尚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他讲了他的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故事。我希望我的讲述没有变样,希望是没有走形的。

明海大和尚讲了他的师父净慧老和尚。在老和尚很小的时候,大概我记得九岁还是十来岁左右吧,老和尚的比丘尼师父——他小时候就在寺院里生活长大的——比丘尼师父就要去世了,但是一直没有走,别人问她有什么需要,因为她说不了话了,她做了一个手势,别人都不懂。这时候,当时还是小孩的净慧老和尚突然就懂了,就把她扶起来盘腿坐着,她很快就圆寂了。你看老和尚在那么小的时候,他就很能够理解老人的心,他就知道老人的需求,他一下就跟老人心灵相通,知道要把她扶起来。盘腿坐着,就坐化了,就圆寂了。

后来我看了我们寺院生活禅的一些书,也知道像我们的明海大和尚,还有我们的很多大和尚,我们的师父们,在净慧长老年老的时候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所以我们现在来做临终关怀,来做安宁疗护的事情,会有很好的传承。这是件很殊胜的事情。

我们讲了这么多,好像这些事情确实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学想,那我能怎么办,我现在还是学生。我还要上学,将来还要读研读博,那我可以做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做的,每个当下都是可以做的。作为同学,我就觉得是从我做起。我们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都是从我们自己身上来做。

过去我们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大概意思就是说过去学习的人就是为自己学习,自己学习之后提升自己的能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提升自己的心性修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的庄严。这是为己之学。那今之学者为人,今天很多学习的人,学习了之后都去管理别人,都去炫耀,在人前炫耀,显得自己很有本事等等。其实这样子就不太对了。所以我想我们知道临终关怀,养老服务,先要去让自己学习和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理念和能力。掌握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身边人得到我们的照顾和关怀。我们自己去做了之后,学会了之后,自己可以受益,自己家人父母老人受益,而且我们还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们昨天晚上法师讲要有大愿,要发愿,想做这些事情我们就可以去做。


五、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的心灵关怀理念

下面我想播放视频。(请你播放一下视频,对,就把这个课件最小化以后,有个视频麻烦你播放一下。)

在此之前,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陪伴老人的过程当中我是怎么做的,因为我是个学者,我要上班。跟大家有点类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大家仔细看。

(视频播放完毕。)好,我想大家看了这个视频,不管你是第一次看还是第二次看,我想你分明看到你自己,看到了我们自己。是的,我看到很多人已经泪眼婆娑了。(视频里的儿子,在年迈的父亲反复多问了几次相同的问题之后,就极不耐烦地狂吼起来。)你曾经这样对你的父母,对你的爷爷奶奶,对你身边的人,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想,我们去做临终关怀,去安宁疗护,去陪伴病患和老人的时候,我们是要有一些理念和方法的。佛法当然是最高的指引。我想跟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一个核心的理念: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所以,我们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只是爱与陪伴。这每一个字都是大白话,都很简单。大家都认识,也都知道它的意思。我建议大家一起来朗诵一遍好不好?好,大家一起开始。(众读: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所以,我们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只是爱与陪伴。)好的,谢谢!

我们要做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是我们人,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做得到,道理我们都知道的。比如说你走到路上,突然见了某个人,见了不同的人,你的表情肯定会不一样。我记得好几年前有人在北京的一个店里,突然吃饭的时候,他碰上了习大大在那里吃,哇!我看见视频上很多人就开始尖叫,拍视频。哇!大大今天跟我们在这里吃啊。那店名叫什么?庆丰包子铺。你要是看到习大大,你会有这种表情。但是有时候你在地铁里或者你在地铁口看到一个残疾的乞丐在向你乞讨时,你也许会升起一丝不悦,用嫌弃鄙夷的眼神给他。

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分别心,对每个人的尊重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老家长沙的街上,游湘江大桥。桥的旁边就有一个残疾人,重度残疾。我们可能在路上也见过这种人,年纪不是很大,可能一二十岁的样子,脚变形了,搭在肩膀上;手也变形了,搭在背后。整个身体就是扭曲的状态,在地上一步一步磨磨蹭蹭地往前去乞讨。有些人会给他一块,有些人会给他五块十块的。旁边有个人就跟他说:“哎呦,你都变成这个样子了,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你还不如爬到湘江里去淹死呢。”其实,很多人可能都会这样想,还以“为了他好”的名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只要这个残疾的孩子,这个残疾的年轻人还活着,他的妈妈就有儿子;他每天乞讨20块,50块的,就能够养活他的妈妈;只要他还活着,他的兄弟就还有他这个兄弟。至少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用他的这种残疾,重度的残疾,用他的苦难来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要好好活?他用他的苦难来示现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人,不见得会每个人都得到尊重,包括对老人。有时候我们到养老院,会看到那些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除了有呼吸,好像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嘴巴表达不了的人。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人,会很粗鲁地拨老人他的脸,等等。这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老人会很不舒服的。

我们说要无分别,不评判,全然接纳。意思大家都懂,都知道的,我们很难做得到的。我们可能从小就会被分别,被评判,这样子过来的。很多人其实在没出生的时候就被评判。在我老家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不知你的老家有没有。以前没有B超,照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妈妈还在怀孕时,人们可能就会根据她过门槛的时候是跨左脚还是跨右脚,判断她是生男还是生女。或者根据孕妇肚子的形状,比较平呢可能就会生女孩,比较尖呢可能就会生男孩。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你看人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被人评判,被人说三道四。还没出生就会被评判,被分别对待的。

当然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家都很幸福,这个年代不会有女孩子生出来就被摁在马桶里淹死,这种情况基本上绝迹了。在我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重男轻女。比如说有一种说法,生了个男孩,就会说“生了个很大的男孩”。不管这个男孩是生下来7斤还是8斤还是只有2.5斤,哪怕像个小老鼠一样的小男孩,我们都会说,哇,生了个什么?生了个很大的男孩。如果生了个女孩,就不会说生了个很大的女孩,大字就没有了,就生了什么?生了个女孩。你看从“生了个女孩”和“生了个很大的男孩”,就看得出来这种分别,这种评判。

 出生之后就更加如此了。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排名次,你看学习成绩好的就是优等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就是差等生,你学习成绩不好还调皮捣蛋那就是问题少年,被贴上这个标签。

跟大家讲吧,不好意思,这是我的秘密,千万不要外传,我都很没有颜面,是什么呢?我小学拿了三个小学毕业证才考上初中。你们是直升初中的。以前我搬家的时候发现我有三个小学毕业证书。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那个时候是考试才能进初中的。我读了第一个五年级没考上初中。为什么考不上?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太差。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你问我5加5,我马上告诉你等于10,因为10个指头够用。你问我5加7等于几,手指头不够用了,我就不知道。这是幼儿园小班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到了五年级居然还不知道5加7等于几?你说这肯定是什么?智力迟钝!而且那时读第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今天这种身高,那在当年的农村,算是人高马大了,一看就是属于调皮捣蛋的那种类型。读第二个五年级又没有考上,那个时候改革,开始办六年级了。以前是没有六年级的,后来有六年级。六年级和五年级是平行的,五年级也可以考初中,六年级也可以考初中。我那校长就找我谈话了,他说:“李赞啊,你要是再不考上初中啊,我这个校长就做不成了。”我说:“为什么?”因为我们当地有一种挖苦讽刺的说法,你如果老是留级的话,你就得做校长,他就说:“校长就得要你来做了。”我读了一个六年级之后,终于上了初中,我现在都没弄清楚我到底是考上初中还是校长怕我夺权,然后把我送进初中的。

那个时候如果给我贴标签,对我分别评判,那我肯定就是个问题少年,是个学习很差的人。幸好那个时候父母都是农民,每天忙着生活的活计,很辛苦,根本没时间管我,每年就骂我一次,拿期末通知书回去的时候问:“打多少分?又不及格吗?”骂一通,然后就没了。那按照今天的很多家长对你们的这种要求,那就急得不得了了,要补习,要报培训班,要搞各种,就会说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呀,弱智吧?是不是这个多动症?各种症就出来了。你看对我不分别不评判,让我幼小的心灵没有那么多创伤,还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至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会多一位国际法的专家,是吧,社会上多一位可以来做临终关怀的志愿者。这个特别重要,我们做安宁疗护要学习放下这些分别、评判,要全然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