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化导人心 游本昌老师


(2017 年 7 月 23 日上午于文殊阁)

 

 

主持人心慈法师:尊敬的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尊敬的游老:今天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第二十四届生活禅夏令营非常荣幸地请到游本昌老师莅临赵州祖庭。80 后的营员对游老都很熟悉,跟我一样都是听着“鞋儿破帽儿破”长大的。游本昌老师演的济公这个角色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成为我们意识里面记忆深刻的一个人物。游本昌老师,他也是一位资深的佛教徒,他很小就皈依了,在佛法的修养上,在对佛学的认识上,都有非常高的造诣。今天 85 岁高龄的游本昌老师将“以文艺化导人心”为题作一场佛学讲演,大家欢迎!

 

 

大家好!师父坐在底下,我是没有资格上台在这里讲话的,这让我很不安。我跟大家是一样的,也是学员。但是,假如我在底下讲,大家看不见,所以,在这个位置大家就能看见我,并不是我应该坐在这里。我们应该听师父的教诲,大家一起来学习。

 

刚才大家唱的《三宝歌》,由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谱曲,我是在演《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话剧时,知道这个历史情况的。弘一大师是话剧的创史人,他的一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跟佛陀一样,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过着比较好的生活,然后曲曲折折走到了 39 岁,进而出家。他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诗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化名人,鲁讯、郭沫若等都以能够得到他的字为荣。所以,我们的戏就是演他的事情。

 

预先声明一下,今天,我不是作为一个老师,而是作为一个学生,与大家见面的。在座的有大学生,有研究生、硕士生,有博士生,也许还有博士生导师,我们都非常荣幸,为了学习,在第二十四届生活禅夏令营中见面。

 

其实,大学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1956 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去年,毕业 60 周年之际,回母校汇报演出我们的话剧《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正好我们母校的校园里有一尊弘一大师的全身像,演出前,我向他顶礼,因为他是我的老师,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我的老师欧阳予倩跟弘一大师是同时代的人,1907 年,在日本他们一起演出了中国的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茶花女》,后来成为一个戏剧人。所以,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弘一大师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师伯。

 

我曾经来过柏林寺,那时,净慧长老还在世,我今天是第三次来。今天来,我感觉我是在入学。大家在入学我也入学,我觉得,在我 85 岁之时,作为一个学生,我又一次进了学堂。

 

我的老师盖叫天,是中国盖派武生的创始人,他在 1954 年、 55 年、56 年给我们上过课。他说,“没有明师指点,枉受苦劳。”没有明师指点,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似的。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每天练功,但是,演出之时,始终觉得没有找到最好的感觉。他很用功,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能给我们作报告,他曾经出过一本书《粉墨春秋》,讲他的表演经验和从艺经历。他经常点香、打坐——中国的老艺术家们都有这个习惯,他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当他看到那个烟气绕啊绕,轻盈曼妙,婀娜多姿,受此启发,进而他创作了一系列的京剧舞蹈动作。他跟我们说,演员演戏就是要没事找事。现在,我们很多演员,表演不找事,拿到剧本不看,到了现场不准备台词,甚至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就行了,台词让配音演员去说。配音演员都是正规的戏剧学院毕业的,学过台词,后来,有些配音演员成了明星大腕。这些配音演员为什么能够成长呢?他们经常给一些得奥斯卡奖的或者其他的获奖片子配音,这当中就让他找到了艺术的感觉,后来就成为大腕、明星了。我也配过音。这说明学就成了,不学是不行的。

 

我们都非常有缘,非常幸福,有的是第一次进这样的课堂,来体会禅学、佛学,浩如烟海,就从当下开始。你步入这个殿堂了,是人生一个极重要的里程碑,这次结缘,我很幸福很荣幸,要时时感念师长恩重。

 

我前几年给学生上课,所谓的“大师班”,大师讲课,大师进课堂。我说,谁是大师呀?谁也不是大师。师长是一个名份。弘一大师就说过,他被人尊为法师、老法师、律师,这些应该一律取消,他就那么谦虚。因此,我也在反思谁是大师啊?知识、学问,乃至佛法,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现在给我的学生们讲的,都不是我的东西,都是我的老师讲给我的。经过这几十年,我觉得确实有用,我再教给我的学生。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传导大师的教育。就如同我看到净慧长老的像,生活禅的创始者,长老走了,但是,生活禅在,我们已经进入二十四届了,由明海大和尚继承下来。所以,他既是好学生,又是好老师。

 

昨天,是我跟明海大和尚的第三次见面,一次比一次印象深。真是,大师就是大师,大师的学生、好学生,也是大师。并不是人,而是传导的学问,传的法、传的道。

 

师父让我说一说,我这几十年对师长恩重的感受,对师恩的感受。给了我一个命题。我从昨天晚上开始一直在想,这对我是一种学习,是一个作业,今天我为大家交上我的答案,供大家参考,如此而已。

 

在我的人生当中,不是说我在学校老师给我讲课了,才是我的老师。不是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佛陀让我们亲近善知识,所有的善知识都是我们的老师。有的老师教给我一个字、一句话、一堂课,就是师父,就是老师。没有老师的人,不承认老师的人是有限制的,是有限度的,实际上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也不会是一个成功者。善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到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一条便是“学会学习”。《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时时、处处都应该持学习的态度。所以,一个人学会学习,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甚至是一个伟大的人。

 

当年多少个知识青年下乡,说老实话毁了不少人,但是,也成就了不少人。我认为,最大的成就者就是习主席,习近平先生、习近平同志。你们看他的讲话,没有稿子,但是,都讲在了点上。了不起!

 

盖叫天老先生在戏剧学院上课,常给我们讲,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都学不了”。学不了——学不完的,学习没有终点。不是说我是研究生了,我是硕士生了,我是博士生了,那你上面还有博士生导师呢,博士生导师上面也还有他的老师呢。所以,谁都别摆架子,谦虚点,永远要做小学生。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我参加了这一届夏令营,由于明海大和尚给我和我的艺术团这个课题,让我们进了学校,给了我们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都是非常荣幸的。

 

我们都是学生。自以为是老师,恰恰不是好老师。我们永远做一个感恩的学生,感师长恩重的学生,才有资格在某一个门类、时间、问题上,引导一下后来者,起到一个老师的作用。只能这样看待自己。

 

我觉得我的幸福就在这里,总能碰上好老师。

 

要讲我的历史,那就太长了,不是这一个时间可以完成的。我觉得要是系统地讲,就会死板、枯燥、乏味,今天我就即兴发言,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

 

我这一辈子有很多老师,我最当下的老师就是“明海老师”。从昨天晚上的见面,直到今天,我一直都感到非常地幸福、高兴、荣幸,就像上课一样,又受益了。这个受益不只是当下,我回去以后还要继续落实、完成。“明海老师”给我的这个作业,我要好好做。到一定时候,我再到这里来汇报,也许就会有更多的体会。

 

师长恩重,我们每个人的汗衫背后就是这四个字,这肯定是有深意的。我们背负着师长之恩。中国传统的家庭中,每一家的堂屋里,都有一个牌位,上写五个字:天地君亲师。天,老天爷;地,哺育我们的大地;君,过去是皇帝,现在是领导者;亲,家长,父母;师,师长。

 

什么是君,什么是好领导?爱人民、为人民服务,为天下的黎民服务,为他们增长福祉,这才是好的领导;亲,亲人,亲人是无条件地爱护我们的,培养我们的,父母恩重难报,父母、家长、亲人,对晚辈的爱护是无条件的,甚至是能够牺牲自己的;师,师长,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教给我们谋生的学问,帮助我们成长。

 

现在,这些有点乱了。过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师长的侮辱、羞辱甚至打骂、残害,屡见不鲜。那段历史,也可以说是一个恐怖的时代,每个人岌岌可危。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在那个恐怖时期,我是怎么过来的?要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现在你们都可以看到他的事迹了,他真的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一个无我利他的人,一个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在那个最黑暗的年代,整到了每个人头上,确实都想到要自杀了,但是,就是因为他,给我们历次作报告,给我们讲,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出身成份是不能选择的,但是,道路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为什么能够记住这样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一个师长、一个领导、一个亲人。从他身上,我就感受到天地君亲师是一体的,所以叫人民的总理呀!他的去世,联合国决定降半旗。有资本主义国家问,为什么给他降半旗,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说,哪一国的领导,如果说像周恩来那样,没有私人存款,没有子女,全心全意为他的老百姓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若死了,联合国也降半旗。这说明没有一个能做到。

 

我曾经接触过周总理。青年演员们通常跑龙套,自己的演出一结束,都可以提前走,但是,只要总理来看戏,我们一定会留下来,因为到最后他一定会跟我们合影的。我们中央实验剧院的话剧,他每一个话剧都能来看,有的还能看两遍,他怎么会有这个时间呀?挤出来的。

 

总理来看戏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演完戏以后,我们一定在台上等着。总理一个一个握手,就跟现在我们见到的习主席一样,依次按着顺序,第一排完了,第二排。而且,他握手,都不是把手赏给你。有的领导是把手赏给你,甚至手不赏给你,只赏给你几个指头。周总理不是这样的。握完手,我们的青年演员都说,“哎呀,总理的手真软呀,真是大贵人的手啊!”就感到他是认真的,看着你,所以,力量呀、动力呀、平等呀,都能从中感受得到。甚至,有一次,大跃进了,我们演完戏也握完手后,总理不坐了,前头有一排椅子,总理站在椅子后面,导演、主要的领导坐下,总理跟我们一块站着,有这样一张照片。哪一个领导能做到?还有一次,反右派运动正在开展,我们演的一部古装戏,郭沫若写的《棠棣之花》,总理握完手之后刚一坐下,他看到侧幕条那儿有一个穿着古装的老太太正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大家,她是我们单位的一个所谓右派分子,她觉得自己是右派分子,不敢出来参加合影。总理便站起来走过去,专门跟她握手,握完手回来,再坐下。你说,这是领导还是亲人还是师长?三位一体!还有一次,我们在颐和园,跟周总理过了一个礼拜天。当时中央正在庐山开会,在北京留守的是周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吃饭之前,我们说话。报纸上说,小麦亩产十二万斤,尤其是钢产量翻了一番,1070 万吨!我就跟总理说,我们完成了钢产量翻一番的任务了!总理说,好钢 800 多万吨。这就叫实事求是。在黑风血雨的年代,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了,总理的讲话总能及时给予我们安慰。

 

他就是“天地君亲师”中的师长,既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亲人,我能够跟他说话而且不怕说错,又是我们的老师,给我生存、生命的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演济公。那是 1985 年,我觉得济公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角色,他是一个老师,是一个上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济公文化的教育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济公这个人物,他突破了佛教文化的局限,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一个被老百姓喜欢的形象。周总理对此也是有肯定的。

 

因为经常在庙里拍摄,常听师父讲,要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我当时就记住了。于是,给导演提出了三条原则:一要让佛教界认可,二要让审查部门通过,三要让观众喜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济公看起来是一个邋遢形象,那部小说是把他当作游民文学来看待的,但是,我遵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对待传统文艺要继承要发展。怎么继承?不是无条件继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前几天我在央视的节目里,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我还讲。《济公》剧中有一个镜头,济公抓那个包子,热热的包子,想吃。老板向他要钱。没钱。老板一看,白白的包子上有五个黑指印,没法卖了,只好说,“拿走,拿走,拿去吃吧。”“嗯,好。”这是原小说的内容,也是我们原剧本的内容。当时拍完之后,我觉得这是违背了佛法的精神,这是沾在济公身上的灰尘。虽然小说如此,但它是游民文学,吃白食,恶化缘,这不对。这不是济公!我当时就说,解放军给我的最好的印象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十六岁在上海迎接解放的时候,头一天国民党的那些散兵游勇还在敲竹杠,强买强卖,第二天一打开门,人行道上坐满了绿色军装的人民解放军,他们坐在那里休息,鸦雀无声。他们到老百姓家买水还要付钱。还有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兵,三轮车夫看到了就让他们上车,他们不上。我们第一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荣毅仁先生,就是通过这个场面接受了共产党,留在上海,成为红色资本家。因此,我就建议导演加一个镜头——济公吃完包子之后,三个铜钱扔进去。下一个镜头,崩儿一声,老板的钱匣子里多了三枚铜钱。老板笑了,“这个和尚,给我开了个玩笑啊!”这个和尚,是个可爱的和尚。

 

这就是济公能够广受欢迎的原因,这里面有立场问题、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所以,同样是喜剧,我认为应该以人民为师,以人民的利益为师,这就是我接受国家的教育、党的教育所得到的。


济公对我来说是老师,我们要恢复济公文化,他是正能量的文化。后来我得知周总理在 1957 年的时候,陪着国外的一个领导人在杭州虎跑寺看济公塔院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美丽,就是美好,就是善良,就是真善美。

 

2007 年,我参加一个与济公有关的国际论坛,很多人念了论文,我做了一个五分钟的发言。我说:“济公济公,济世为公。济公文化,无我利他。济公济公,济世为公。济世为公,其乐融融。以我为重,烦恼重重。一心济公,自在其中。”所以,我说济公是我的老师,不是我演的一个角色,他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改变了我的艺术观,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现在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是济公给的。

 

以济公为师,就是以佛法为师。净慧长老还在的时候,那年在北京一个大观楼有一个集会。我就说,济公如果叫济私,会怎么样,老百姓还会喜欢吗?就是因为他济世为公。在当下谁是济世为公呢?志愿者、义工,就是当下的活济公。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修行,以济公文化来对照,在修行中生活。我不期然地讲了这一句话,净慧长老特别高兴。他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禅”。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是净慧长老的名言。所以,现在我讲我的老师们,我仍然是在报师恩。有的师恩我还没有报呢。济世为公,我是做了,但是,还不够。所以,后来有一个缘分演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这部话剧,我们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演了七年多。弘一大师给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有十个字,大家可以记下来: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发心是他的因,济群生是他的行为,是他的行动目标。在这个问题上,周总理与弘一大师是一样的。周总理给巨赞法师写过一个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这实际上也是他的精神。他留学日本时有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邃密群科”就是仔细地学习各种科学著作、学科,这是为了什么?济、世、穷!济的是公,济的是世穷,济的是群生,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众生服务。

 

我女儿的师父,曾讲过一句话,我也永远地记住了。他讲:“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活。”就这一句话,我就认为他也是我的老师。还有一位施主,给我写了一句话:“于一时,想如是。于一处,做如是。”这不是和生活禅一样吗?时时处处,依法如法,为一切众生服务。所以,老师的话题真的是说不完。

 

演完《弘一大师》之后,我的信条就是:济世为公,弘一不二。人生一定要有目标,人无志不立。所以,我们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志,志在高远。志是士之心。士就是知识分子。要有大志,愿力大,成就大。

 

我们都进了佛学的课堂,以文殊菩萨为加持,文殊菩萨就是智慧之师,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长了智慧了,才叫有成就,而智慧只有从佛法里得到。

 

最近,我总咳嗽,正在经历一个人生的大变动。今天竟然没有咳嗽,本来我一念之间,想要把时间往后挪几天,我觉得这不对,这是法供养、是法布施,是以法会友,是大事情,一定会有龙天护佑、加持的。今天,竟然没有咳嗽,这就是佛法无边,这就是神通。济世为公,就有神通。不要想着自己,你想着自己,肯定成功不了,肯定只是一个渺小的人生。我们都是一滴水,只有把我们的心,把我们的精力汇入佛陀的智慧大海,我们就永不干涸。我们为谁而活,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谢谢大家!莫忘师长恩重。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

 

营员 1:游老师您好,刚才您提到拍摄《济公》的三个条件:宗教能够接受、政府能够批准、观众能够接受,我印象深刻。如果说,《济公》这个剧本不是您拿到的话,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结果。我想问的是,在您的艺术生涯开启之际,哪位老师的哪一句话,对您产生了最初的影响或改变?

 

游老师:好,好,好!这不是一句话。怎么改变呀?这里没有顿悟,只有渐悟。

 

我记得,我三岁左右,第一次欢蹦乱跳地进入一个道场,看放焰口。一进入那座大殿,哇,光明四照,带着红桌围的桌子堆得好几层高,法师在上头。我本来是骑在一个叔叔的肩膀上,他把我往地上一放,我就高兴地直蹦,欢叫起来了。突然,一个叔叔赶紧抱住了我,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脸红,不好意思,就跟受到压制似的。也许这就是个因吧,后来,随着我父亲听讲经,也接触到一些师父。我特别好动,但是,随父亲进道场,听讲经,从来不闹,大概是我三岁进道场时,立下的那个规矩。

 

六七岁时,随我父亲上灵岩山,晚上跟你们一样,跟师父一块打坐,坐三枝香,我也不闹,能坐到那里,这大概也是个因缘。

 

我喜欢演戏。看电影、看戏时,羡慕那些小童星。爱看电影,《月光宝盒》《白雪公主》《绿野仙踪》等,这就是影响。这其实是我们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潜在能力,人人都能表演。我们现在开发的一种方法,就是人人都能学表演。这是我在戏剧学院最后半年时,苏联专家教的方法,也是我的老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列别科夫斯卡娅等传授的方法,我学的方法是正确的。结合佛学,就能很快地掌握表演方法。表演是人的天性,就跟佛陀说人人皆有佛性一样,人人都有表演的潜能。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追求,一定能如愿。做你喜欢的,那你这一辈子就幸福了。

 

我就是干我自己喜欢的事——以文艺化导人心,这是茗山长老在 1998 年给我写的字,不是我跟他要的,是他写了给我的。对这幅字,我是渐渐、渐渐地体会深了,以文艺化导人心,就是我终身的任务。以艺导心,以文化人,以文艺化导人心,这七个字,是三句话,这里头是有禅机的。前年我才体会到,这七个字是告诉我三句话,是我终身的使命,尽形寿、尽未来际,我愿意永远这样,永远地“以艺导心,以文化人,以文艺化导人心”,直至众生度尽。

 

我喜欢这个工作。也许缘分的发展还会有其他的变化,那就随缘,因为无常嘛。但是,我的志不变,那就是济群生、济世穷,济世为公,化导人心。

 

营员 2:游老师,我是打小看您扮演的济公活佛长大的,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财主得了怪病,他的腿换成了管家的腿,管家的腿换了一条狗腿,那条狗呢,济公给它捏了一个泥腿。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情节,有更深的教化人心的意义吗?

 

游老师:恶有恶报。我们遵循印光法师的教导,末法时期要向众生宣传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是印光大师的教导,也是弘一大师的教导,非常重要。

 

不止是做事情就种恶因,你的起心动念,都是种因。所以,只有佛学、佛家、禅,教我们修心。儒家管的是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佛教讲究心,起心动念,你干什么事发什么心,绝对影响果报,就像电脑,你摁下一个键,种下一个因,必然起一个果。这个果不会轻易消失。所以,起心动念非常重要。所谓的狗腿子,为虎作伥叫狗腿子,讲这么一个因果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别做坏事,发扬正能量。

 

营员 3:感恩您为我们带来这场讲座,让我获得了很多感悟。我也非常惭愧在您嗓子不好的情况下,还要向您提出问题,让您不舒服。祝福您身体健康,祝福您“以文艺化导人心”的志向传播得越来越远!我们的文化都是囿于某一个阶层或者某一个范围之内的,怎么去做才能让好的文化突破一个阶层,让它去掉外在的桎梏,更好地传播到人民的心中去?

 

游老师:你有一颗雄心壮志,但是,如何突破客观的桎梏?弘一大师有一句话: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你有了发心,至关重要,这是在因地上下功夫。你要耕耘,种瓜、种豆。佛教讲无常,客观的桎梏是怎么来的?在北海有一个庙,出了山门,迎面有四个字:莫向外求。遇到桎梏了,我的经验是要向内求,检查发心。你只要发心正,果必丰。发心不正,果必歪。发心要发菩提心,要发无我利他之心,发济世为公之心。菩提心为因,就一定会得到法界的加持力。这就是缘,因缘。还有你的根机,你的福德,缺一不可。

 

向佛陀求智慧,我们始终要在因地上下功夫。《弘一大师》在 2011 年参加一个汇演,我们演的时候,要给我发一个我个人表演的终身奖。我在 1991 年时去过西藏,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要任何奖项,为观众服务就是我的宗旨。一要拿奖,赚钱,利润,必然有这个那个的困难,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给我们一个剧目奖。我们组里有很多青年人,应该多鼓励这些年轻人,同时,你们给我一个剧目奖,我们就有了通行证了。结果,他们真给了我一个剧目演出奖。我们就凭着这个剧目奖,突破障碍,在社会上公演。所以,我觉得你只要一心为公,只要济世为公,你只要发菩提心,就会有佛加持你。如果没有,也不一定是坏事。随顺因缘最吉祥。

 

在 1961 年、1962 年,我被认为是天才,浑身是戏。参加 1962 年“笑的晚会”时摔倒了,也就是所谓的演砸了。就像现在上春晚似的,演砸了。你说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在当时来讲是坏事,我还因此缝了两针,伤口再往前一点命都没了。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明白了,如果我在青年的时候就一炮打响,红极一时,文化大革命我肯定过不来。这是佛陀把我保护下来了。

 

这是佛祖的慈悲,把我保护了下来,让我演济公。1983 年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出演《阿 Q 正传》,但是,后来给我的一个学生演了,还在国际上获了奖。第二年,他们让我演济公。副导演跟我说,就是因为你没有演阿 Q,你是个陌生的面孔,才能一炮打响。所以,有的时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挫折、困难,乃至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从失败中找到教训,下一次成功的把握就会更大一些。有佛就有魔。你要成就好事情,一定会有阻拦。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发菩提心,莫向外求。随顺因缘,不要有妄想执著,一定能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因缘,你的因缘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你的过去积累了什么。业力不可思议,所以,不要造恶业,要造善业。积累到一定程度,坚持总会成功。

 

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参加演讲比赛,获得全县第一名。1956 年,我从戏剧学院毕业时是全 5 分的高材生。演济公是在 1986 年,三十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里,我跑了 79 个龙套,第 80 个角色才轮到济公,此时,已经 53 岁了。现在,我 80 多了,还能够在舞台上,是佛陀给了我损失的那 20 年——10 年的文化大革命,10 年的挫折。

 

在 52 岁,所谓的成名之时,我没有轻飘飘,我看得很明白,我的心里有很多老师的榜样。所以,任何人都不要摆架子。请问世界上有一副架子是香的吗?没有。所有的架子都是臭的,所以叫臭架子。一定不要自大,要感师长恩重。自大多一点,就是臭!有的人,喜欢说我是大宗师,自大,必臭。

 

营员 4:在台上的时候,您一笑,那种济公的形象就很灵动地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您演的这个角色真的是深入人心。刚才您说您特别地喜欢您的工作,在座的营员们也有很多将要参加工作的,或者是有一些工作的经历,或者经历过了创业等,这些工作大都是为了生存,没有喜欢的感觉,久而久之就觉得特别地枯燥。想请教您,怎样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游老师:《了凡四训》里讲,命自我立,福由己求。有不少人,比如我的二姐、我的妹妹,也很喜欢文艺,喜欢表演,但是,没有如愿。这里有因缘问题也有立志的问题。

 

你看我现在,我还能表演,但是,我已经不叫专业的演员了。我是个话剧演员,现在主要是在做教师的事情,在普及人生戏剧教育。1984 年上春晚,人们都认为我是个哑剧演员,然后我就拍了电视剧,一开始拍了《济公游记》,又拍了袁了凡的故事,后来政策变了,我又拍过电视电影、专题片、电视哑剧,有很多作品到现在都没能和观众见面……这就是无常。最近,又活了,又有机会了。穷则变,变则通。现在,我是怎么看我的专业呢?我们是为续佛而活,普渡众生。师父讲,大家只要是为公,分工虽不同,实则是一回事,要适应,不要执著,美好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只要坚持。

 

在我迷惑的时候,我曾向惟贤长老请教,他给我讲了五个不可思议。他也是我的老师,在关键时刻给我指点迷津。我说,我们的发心是对的,怎么就搞不下去呢?长老说:业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定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善法不可思议。要以菩提心为因,不是我喜欢了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的愿力在第四条,前头还有业力呢。这个业力有时候会让你求之不得。

 

有时候,大和尚升座,佛陀的节日或者大的集会,准有好天气。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奠基礼,竟然下雨了。这是老天爷的态度,肯定有问题。果不其然,主办方是借建设济公故里为名,搞房地产开发。没成功。所以,菩提心为因,至关重要。

 

我们干的事情,还应该以佛陀的智慧大海为我们的归宿,时时反思我们个人的喜好与佛陀是否相应,我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是否相应。缘分,有缘无分也不行。因缘要具足,不具足就难以成就。在夏令营,你可以找师父决疑断惑,指点迷津。

 

总而言之,我觉得发心正、发心纯、发心清净,就会有神通。以菩提心为因,就会有法界的加持力。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为了奉献还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私心?

 

要因缘具足,不具足,还要莫向外求,扪心自问,积累自己的福报。也许你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你追求,只要你坚持,一定会有一个成果。祝福你,一切顺利,吉祥如意!

 

营员 5: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自知自身的条件一般,但是,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所以,每一个人都会非常地努力。有的人虽然获得了成绩,可能因为长时间熬夜而损伤了身体。我有一个困惑,人是否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内而求?

 

游老师:不要执著。

 

营员 6:我们家乡有一位钻井工人王进喜,为了打大庆油田,却损伤了身体,英年早逝。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自身的条件不是特别地足,所以,要非常地努力,要熬夜,要奋起,会损伤身体,这与佛教的顺势而为似乎有所违背。他们是否真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想听听您的理解。

 

游老师: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我觉得看事情一定要了因果。因果不是这一世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有无始以来的因。果,有未来的果,且不说这一辈子下一辈子。但是,看事情,我们往往执著于现在,现在是没有的,说现在已经是过去了。师父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根基就是你无始以来的业力的积累,福报也是从这里来的。

 

有很多佛教的故事,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但是,被人杀害了。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五百年前,他有一个因,到这一世来了了。这个不是编的故事,你只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事情,它都是有原因的。绝不会有无因之果,也不会有无果之因。雷锋也是 20 多岁就牺牲了。如何解释呢?连好莱坞的电影都牵扯到这个问题了,过去世的因以及未来世的果,以及多维空间的存在。我这里种一个因,也许在无限远的星球上,有一个暗物质、反物质,跟我是相应的,这就牵扯到佛学和科学。我觉得,都是有原因的。业力不可思议。

 

我们单位,有一位老演员,她拍过电影,也成为过明星。她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三个儿子都死了,而她是被她最喜欢最宠爱的儿子给杀死的。哎呀,这个好人怎么这样的一生呀!她去世之前,有一次在北京广济寺,我突然遇上了她。哎,革命的老同志怎么背一个包到庙里来了?她就跟我讲起了她的故事。她说,在她六七岁的时候,她的头发一直是一圈,顶上没有头发。她们村里有一个白胡子白发的老头儿,看见她后说,呦,这个孩子将来可苦哇!她是个老党员,是她自己亲口给我说的。为什么呢?老人说,她是菩萨面前一个加油的童子,打翻了油罐,把她放到人世间来受苦。讲起来好像是个迷信故事,但是,这也是个解释。好莱坞电影《人鬼情未了》,把佛教的因缘说、业力说、因果说编成了故事,可以看到很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故事。你看她委屈了一辈子,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她这一生,这个因果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无常世界的特点。五十多岁以前,我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行,就是出不来。这里边都有因果。只要我们活在当下,我们当下好好地做,就等于是断臂求法、舍身喂虎啊。

 

在《金刚经》里,佛陀讲他在某一世的时候,割截身体,虽节节肢解,却没有感到痛苦,不然他焉能得到古佛授记而成为释迦牟尼呢?所以,以因果来看世界,来看人,有的是现世报,有的是来世报,总而言之,一定会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看周永康这个大老虎,被揭发出来以前,不可一世,如今已成阶下囚。这就是人生如戏,人生如梦。“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三字经》中的故事。能让梨,这是谁教他的?这是事实,正因为他过去的根基积累到了这里,四岁即能让梨,后来成为国家的宰相。现在,我们十四岁、二十四岁、三十四岁,还在争呢抢呢,这就是本性、根基。所以,我们不修哪行呢?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以三世因果的态度,觉悟人生。

 

现在,我们演济公,演弘一,未来还要搞觉性的艺术,要觉,要悟,只有有了觉悟,我们才能看清楚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我为你祝福。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