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愚
“吃茶去”是赵州禅师的一则著名的公案,也是李唐以后丛林中津津乐道的美谈。
据《景德录》卷十所载,赵州从谂禅师在南泉和尚那里彻悟以后,曾杖锡云游,“芒鞋踏 破岭头云”,直至晚年方驻锡赵州观音院。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 曾到过这里没有?”其僧云:“到过。”赵州说:“吃茶去。”那僧去后,赵州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这位新到禅僧说:“不曾到。”赵州同样说:“吃茶去。”院主听见后便疑惑不解,他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这里的也吃茶?”赵州 立即叫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这就是赵州禅师“吃茶去”这则公案的缘起。
这“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极为平常的话语,但在这至为平常的话语中,却包涵了赵州禅师那无碍的平等心。在从谂大师那里,无论是曾到、新到,还是院主,都照样是“吃茶”, 这杯茶正是大师平常心的所在。在禅师眼里,没有资历的深浅或级别高低的分别见,只有那 人皆具足的觉性是平等无别的。大师以极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院主心中所执的分别观念,从而使他的心灵超越自我,进入出离荣辱、憎爱、悲欢等对立观念的禅悦之中。一杯茶便足 以明心,这个“心”就是厥祖所说的那个“平常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诸方广语》载马祖示众云:“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马大师当年的垂训,被赵州禅师灵活地运用到了这极为平常的接机语中,因而在赵州寻常的句下,却蕴藏了超越理 性的智慧。今天,我们涵咏公案文字以外之旨 ,似仍能略得几分法喜之味。
在没读这则公案之前,笔者也曾有过许多幼稚而又年轻气盛的可笑往事。记得许多年前曾携一外省友人去参观岳麓书院,我才一见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便拂袖掉头而走。因为,这副楹联非但内容如同口号,而且每比仅四字,就有三字失对《“楚”为名词 ,“斯”为代词,此一失对;“有”应对“无”,此二失对;“材”为名词,“盛”形容词 ,此三失对)。我当年认为:此等楹联,悬诸书院,大丧三湘斯文,便在每比后再缀三字以 相调侃:“惟楚有材惟晋用,于斯为盛于 此衰”。这件往事而今犹历历在目,仔细思量,当年 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若是如今遇上此类楹联,我便会淡然一笑,说:“吃茶去!”
天下万法纷然,各呈差异。如果以人们各自所执着的分别心作为标准去衡量世间万物,他们将会觉得事事都不顺眼,都不称心。若果能以平常心去观照它们,你便会觉得一切现成,本来如此,“也无风雨也无睛”。亲爱的读者:若是你遇上了拂逆之事时,你是否也能洒脱地说上一句:“吃茶去”呢?果真如此,你便有读此则公案的实际受用,也便识得了赵州古佛的几分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