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柏林禅寺
2015-07-14 20:06:36

朱贵玉

9月15日上午,在赵县参观完小马圈村的文明生态村后,顺便参访了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的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相距约3三公里。该寺,于1988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作为宗教场所开放。由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辞辛劳,多方奔走呼号,计化缘2亿多元,前后历经了16个春秋,方成就了今天的佛门圣地。


连这次,我参访柏林禅寺算是第四次了。前三次来,因为都是带着任务陪客人来的,参观时不是走马观花就是心不在焉。因此,只注意寺院中古塔、古佛和殿、堂、亭等外观设施的察看,不大注意其文化内涵与其在当代社会价值的了解和深究。所以,尽管来过三次,每次感受都集中在寺院设计和建筑的宏伟气势上。


惟独这次不同。大概是由于心无旁骛之故,从进入“山门”始,就一步不离地紧跟着导游小姐,认真听着她每一句讲解词,对于要点和有意义的人和事,还记在小本本上。对于没听清的或想深入了解的问题,不是让导游重复一遍就是利用其讲解的间隙向她讨教。果然,不虚此行。通过这次参访既了解了柏林禅寺的历史沿革,又初步了解了这个寺院在佛教中的地位;既触摸到了佛教的核心价值,又体会到了佛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说,这次柏林禅寺之行,改变了我对佛教的一些简单和片面认识,进而引发了对佛教的研究兴趣。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与感受:


其一,柏林禅寺是一座名扬中外的佛教圣地。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史称“古佛道场”,是中国的佛教圣地。这座禅宗古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几经兴衰,然宗风未坠,古柏长青。


——据文献记载,从北宋(1085年)至今,该寺就有37位高僧名师作住持。现任住持明海,俗名萧旭,祖籍湖北潜江,现年39岁,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兼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自唐末五代至宋、金、元、明、清的千年间,代代皇帝不是为该寺降旨敕封,就是驾临拜谒。清朝,爱新觉罗.弘历高宗皇帝执政60年间,共出巡十次,就有三次假道赵州,拜谒禅寺,并御笔题诗。


——2001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了柏林禅寺,并在寺院指月楼客厅与僧众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


——这些年,每逢寺院大型殿、堂落成,举办开光典礼,或举办其他大型佛事活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都要派佛教团体或代表前来参加。


今日的柏林禅寺,殿堂设施完备,佛事活动频繁,中外僧侣、游人来往不断,已成为一个既能安僧办道,又能对外弘法的佛教圣地。它与河南少林寺、五台山普寿寺、甘南拉卜楞寺,以及北京法源寺等一起,成为闻名中外的名寺。


其二,佛教的核心价值在于 “和”。以往,由于对佛教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佛教的认识存有偏见,认为佛教搞的是唯心论,是迷信。因而,多年来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佛教。只要一听说熟人中有人入了佛教,或有人家里供奉了佛像,就认为这些人改变了信仰,甚或认为他们是“走火入魔”。


原来,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佛意为觉悟者。佛教就是佛陀的言教。它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经古西域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因此,“和”是佛教的核心价值。所以有人解释说“和尚和尚,以和为尚”。真的,这次从寺院看到的是僧众们无忧的面容,听到的是僧众与人为善的对话,感受到的是僧众的慈悲、宽厚和包容。在这座120余亩的柏林成行、宏伟气势的红色建筑群中,虽然人流川息不断,但听到的却是低声细语,升腾的是“股股和风”。


其三,创新弘法方式,光大华夏文化。据导游小姐介绍,该寺院本着“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努力将人生佛教的理念落实于现实生活,自1993年起创办了每年一届的“生活禅夏令营”。届时,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在全国召集300余名18—30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男女青年信众,在夏令营生活中安排礼佛、听法、诵经、吃茶、行脚等禅事活动。


众生平等,生命共融,是佛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宽厚和包容的前提。通过佛事活动,用这种理念点燃人们内在的心灯,让心灵多一些关爱与互助,多一些尊重与诚信,少一些冷漠与纷争,少一些摩擦与猜忌,进而将其用于生活,指导实践,这就是“生活禅”的意义。这种新的弘法方式,把学佛、修行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开拓了佛法关怀社会、社会认同佛法的通道,是禅事活动的一大创新。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少时信佛,一生又交了不少佛界朋友。他十分重视佛教文化的传播。1953年在审定中国佛教协会章程时,他曾在其宗旨部分添加了“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定语。1959年10月在同班禅大师谈话时他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同年3月,在同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谈话时他又说:“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个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的确,佛教在义理、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产。敝人认为,把佛学理念融入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各级佛教组织和佛教人士,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学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佛教、天主教、回教是世界三大教。在我国惟佛教信众最多。因此,在人民大众中传播好佛教优良文化,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不可小看。


也怪,大概是受了“生活禅”感染的缘故吧,现在只要我一闭上眼睛,一想起柏林禅寺的红色殿堂和穿着黄色袈衣的僧师和尚,就浑身感到宁静和安详,一种从未有过的自我和谐感。


其实,柏林禅寺实行的免费入门参访这一招,已经让前来参访的人体悟到佛学和谐的理念了,


真的,四访柏林禅寺,感受实在多多。

                        

作者简介:


朱贵玉,男,汉族,1938年11月15日生于河北大名县李二庄村。1962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历任承德地委秘书长、承德行署副专员、河北省委党校副校长等职,曾兼任河北省科社学会会长、党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组党建学科副组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