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
尊敬的净慧法师,各位同仁,各位善知识:
非常荣幸参加这样的会,我事先没有提供论文,所以这次即兴发言。我临时想到了一个题目,叫“人生佛教生活禅”。我觉得生活禅到今天已经走过来20年,这20年从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到生活禅理念的推行,到现在对生活禅理论的建构,我想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理念提出以后到开始实践,这20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我刚才听了净慧法师的报告,我觉得生活禅理论的建构也已经初步形成。当然今后会逐渐发展,在实践中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个人感觉生活禅理念是契合佛法根本精神,是契理契机的,也是当今佛法发展的方向之一。实践中间,生活禅可以有多样化,净慧法师在生活禅的实践中间,根据我的观察,每一年都在不断的变化和丰富,还可以有更多的创造。我个人感觉,生活禅是有传承和发展的,今天联系我们的主题,临济禅、赵州禅,而生活禅的传承也不仅仅是这些,可以追寻到整个的禅宗,甚至追寻到佛法最根本的源头,也可以说佛法自然的发展。
到现在,人们对佛法还有很多的分别知见,最近还有人提出了“大乘非佛说”,极力的批判大乘佛教的贴近生活、贴近人间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净慧法师提出的生活禅更加有现实意义。因为大乘佛教的兴起,就是把佛教推向人间,把佛教生活化,离开了佛教生活化就没有大乘佛教,如果有的话也就剩下了佛教的神格化,而禅宗恰恰是把神格化的一面还原成了人间化、世间化。这方面是禅宗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和发展。
净慧法师推行过程据我所知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在刚开始推行生活禅的时候,有很多批评和反对的声音,甚至认为生活禅是偏离了佛法,把生活禅跟佛教的世俗化、庸俗化联系在一起,认为生活禅背离了佛教的神圣性,这样类似的观点很多。到今天,20年一路走来,这样的声音是不是减弱了?我觉得不一定。所以在生活禅的道路上还应更加坚定的走下去。而对这些,我们要做出应该有的回答。我想世间的污浊需要佛法净化,世俗的平庸需要佛法的提升,因此佛法不进入生活,怎样去净化?怎样去提升?因此佛教生活化跟佛教神圣性并不矛盾,而且正是佛教神圣性的要求,让我们把佛法融入生活。
所以生活禅是佛教的根本精神的继续,真正落实了大乘佛法悲智双运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是对悲智双运的一个确切的阐释。智慧是要我们觉悟人生,慈悲让我们奉献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大乘佛教根本精神最精确的阐释。佛法只有根植于生活才可能生生不息,净慧法师在赵州祖庭开辟生活禅,意义非凡。赵州古佛的禅风是什么呢?这在《赵州语录》里有非常明确的回答,有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赵州答:“内无一物,外无所求”,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的说明了赵州的家风。因此有人问他如何是佛?如何是众生呢?赵州和尚回答说:“众生是佛,佛是众生”。这句话我们听起来比较熟悉,心佛不二,是心即佛。还有一个说法,也容易让我们起疑情,起疑情在禅宗很重要。大疑大悟,小疑才能小悟,不疑就不悟。赵州和尚说:“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我想我们要好好参参这句话。
前几年我在一些禅茶的讨论会上,我就经常讲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赵州禅也是赵州茶,这是他的特点嘛,吃茶去表示了什么样的理念呢?茶在当时的寺庙里面是最普通的东西,说法要吃茶,休息要吃茶,坐禅要吃茶,后来形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茶。所以赵州和尚很明确的讲:“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第一件就是要做本分事。所以赵州和尚也讲,“大道只在眼前,要且难睹。”大道就在我们面前,问题是我们看不见。只要看见了,那么处处是禅,事事是禅,时时是禅,生活就是修禅,修禅就是生活,这就是打成一片,无所隔阂。
所以生活禅真正体现了禅宗的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佛法根本精神。我们要通过生活禅,提升人生,服务人群,净化社会,构建和谐。生活禅是现量的能证,不是彼量的能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在去实践它,然后获得身心的愉悦,其他的人也能看到此人的变化。所以我觉得生活禅可行的、平实的、能证的禅。
今天我们通过20年的实践,也是不短的历史,今天总结这20年的实践,总结起初步的生活禅的理论架构,对以后推动生活禅的实践,深化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