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禅寺22届夏令营新闻事件
佛法与科学观——“无常”人生与自在人生

本站讯:



 

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这宗教一定是佛教。

 

720日下午2点,由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和荣休校长潘宗光先生为营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佛教与科学的精彩讲座,这是一场关于佛法、科学与思辨的盛宴。

 

潘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佛教的核心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在第一部分,潘教授重点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因果,即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必先有因,配合环境条件才会发生。因果由三要素组成。潘教授举例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我们污染环境,破坏大量植被,从大自然中索取却把最坏的留下,引发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人们种恶因,便得恶果,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潘教授鼓励大家多种善因、做善事,多积善缘。同时,由于我们不能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控制所有的变量,即所有的。所以,大多数时候是变幻莫测的,即是无常的。与无常相关的概念是无我,即没有固定不变的我,世事也不会单独存在。佛教用来代表缘起的特质,同时也代表了宇宙的本体。无常对世界万物都是不偏不倚的,即世界本是绝对的包容、平等和慈悲的。

 

第二部分则是科学的世界观。潘教授通过引用分析物理学界的定理及先进理论来论证物质是无常的,宇宙产生的途径是无中生有,意识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创造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中相对论量子力学否定了唯物实在论,即一切见到、得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质能互变定律成功解释了宏观世界的一切自然现象,证明物质、空间和时间是变量,不是实数,没有固定的位置,处于十分动荡的状态;而量子力学则成功分析了最微小的粒子空间,包括原子、电子、光子等的一切现象,其原理测不准定理及物质二重性说明了一切微小的粒子是非常不稳定的,没有固定位置,甚至可能是不占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地方。潘教授为大家解释了近二三十年提出的弦理论及M理论。该理论认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的粒子、原子、光子等是一种非常小的细丝,物理学家将其称之为弦,弦因振动产生能量,一切物质及一切现象就是很多相关的弦在和谐共振下产生出来不同的交响乐。包括霍金教授在内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相信弦理论可以演变为统一理论来解释整个宇宙的本体,解释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佛教与科学。潘教授将佛法与科学规律进行对比,如一切事物及自然现象是被意识所影响、甚至创造,这与佛教的境随心转一切唯心造如出一辙。潘教授不但鼓励我们要修心提升智慧和慈悲,明白及接受世事无常的自然规律,做好眼前的事,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并做到问心无愧,而且教给我们改善情绪的法门,祝愿我们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以获得真正的自在和快乐。

 

讲座结束后,潘教授解答了营员们关于念佛号是否能改变身体粒子、佛法的因果及如何修行净土法门等几个问题。潘教授知识渊博、思辨严谨,通过他的细致的讲解,营员们对佛教和禅修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潘宗光封面.jpg


_DSC1975.JPG


_DSC1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