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老师、各位营员,今天晚上是柏林夜话。这样的活动也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夏令营中每届必有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在第一天晚上,今年安排在第二天。昨天晚上,我们请道法法师给我们讲了五戒。把我们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我们要学习的核心题目讲了。所以夜话改到今天晚上。
我建议在正式开始以前,我们大家先静坐三分钟,用你们掌握的方法给我们身边的所有人,身边的营员,身边的师父们,给他们发布慈心,好吧?我希望收到你们的慈心,三分钟的时间。
现在开始,音乐关掉。(静坐)
好,静坐结束。
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我们面前的法师、老师们,还有好几位法师没来。我现在从东往西开始介绍。东边的是明清法师,他是我们寺院的监院。明清法师右边是简艺老师,也是我们这次夏令营的授课人,明天上午要作讲座。在我这边的是常照法师,他给你们讲过《三宝歌》。我右边是潘校长,昨天我们刚刚听他讲《佛教与科学》。那边是明影法师,明影法师也是柏林寺的老常住,现在他同时分身在湖南常德药山寺,要修复那个寺院。在明影法师右边的是李晓林老师,他是我们夏令营的老营员,也是老义工。再回到东边,道智法师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是我们寺院的老维那,现在中国佛学院上学。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利生法师,后面的利生法师,现在灯下站着的那个,带你们上早课。他和道智法师一样,也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一届的毕业生,现在是我们寺院的监院。道智法师的右手是明象法师,大家今天已经见到他了,今年中国佛学院毕业,可能再开学是读研究生。再过来是我们寺院的明宣法师,是我们寺院的副寺,副寺就是副监院,他是负责我们寺院的安全与消防。接下来是道法法师,昨天给你们讲五戒的。这边是明奉法师,也是今年在中国佛学院毕业。再过来是包胜勇老师,也是柏林寺的老营员、老义工。包老师右手是李居迁老师,也是老营员、老义工。再过来是李立立居士,她也是我们夏令营的赞助人之一。再右边是班文战老师,也是老营员、老义工,这个“老”是资深的意思。再右边是夏泽红居士,她是老赞助人,这个“老”也是资深的意思,她是最资深的,从第一届到现在。我们觉得人生有一件事是最难的,就是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事,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最难的。
还有明杰法师,还有我们的执行长心慈法师,心慈法师现在是我们佛学院的教务长,第一次做夏令营的执行长,你们感觉执行得怎么样? (众答:好!) 给你点赞呢!那么,我们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有过很多次夜话的经历,有时可能是和少数的朋友或者跟家人、同学。但是柏林寺夏令营的夜话二十年来对我们影响非常深。
在最近几年,夜话有一个固定的项目就是对过去二十几年的夏令营做一个回顾。以投影的方式把过去的老照片看一看,做一个回顾。执行长吩咐说还按这个套路来,那我就还按这个套路来,这个工作一直由我来做,今年是回顾过去二十一年。
柏林禅寺,大家可能在第一天都听到过介绍,这个寺院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东汉末年创建的,在历史上出过很多高僧,最有影响的是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他在中国禅宗历史上影响很深远,他享寿一百二十岁,所以人们赞叹他寿命长,年高,道德很深,叫做年高德劭。
禅宗在唐朝以后,分成五个宗派,赵州禅师的禅法,在柏林禅寺,他的很多语录、公案,深深地影响禅宗的五个宗派,不管是临济宗还是曹洞宗等其他宗派。这个图片是赵州祖师的舍利塔,建于金朝,距今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文革以后,柏林寺就只剩下了这个塔。所以,我们现在住的房子、这些殿堂都是我们的师父净慧长老来到这儿中兴起来的。
你们看,这个是赵州祖师的石刻像,赵州祖师,山东菏泽人,从小出家,当他在柏林寺的时候,实际上这里是很残破的,生活是很艰辛的,他有首歌叫做《十二时歌》,描述他那时的生活状况,他的衣服经常很破,要吃饭的时候没有米,去托钵也经常会受到冷遇。平时也会有一些人到寺院来给他找麻烦,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赵州祖师弘扬禅法,他在禅的证悟和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赵州门风。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雍正皇帝,他在禅学上造诣很深的,他在登基以前认真地坐禅,打禅七,而且有开悟。后来把他认为中国禅宗历史上优秀的禅师语录编在一起,叫做《雍正御选语录》,里面就有赵州祖师,而且给予赵州祖师非常崇高的评价,据说雍正皇帝也给赵州柏林禅寺题过寺额,叫做古佛寺。现在我们看到塔上的字是元朝皇帝元文宗给赵州祖师的赐号。是当时的高僧来参加法会,现在照片上的高僧绝大多数已经不在了,明学长老、传印长老还在。这是1991 年冬天,我们师父在柏林寺第一次组织念佛法会,我也参加了,我那时是个在家人,这是我。
1993 年这是修山门殿,这是中间修复的一些镜头。这过程是很艰辛的,现在就想象不出来。我们的改革开放,经济还没有腾飞,大家对佛教对宗教的认识也还在一个局限状态。这是观音殿奠基,这是杨勋先生。这是修复观音殿。这是赵朴老。左边这是1994 年,这是我们师父亲自干活,搬东西。这是1997 年,这是山门。这是万佛楼的施工现场。柏林寺在十年的时间内,像常照法师啊,他们都是有体会的,你住在这儿,每天都会听到拉锯的声音,这个建筑噪音。有很长时间我的寮房,隔一堵墙旁边就是大锯,锯木头的锯,很长时间在这种状态里。这是师父干活,出家师父们出坡,右边那个就是明基大和尚。这是万佛楼开光师父讲话,万佛楼开光的盛况,这基本就完成了。
夏令营是1993 年开始办,这是第一届。当时没有房子,这是临时搭的一个棚子,在开营的时候下大雨。这是我们的师父在讲话,师父的左边有一个老居士吴立民先生,他代表赵朴老前来祝贺。这是营员们唱《三宝歌》,这上面有一个日本和尚,从左第二个。你们看看那个时候,夏令营的营衫是这样的,最简单的T 恤衫,几块钱一件,现在你们的营衫———我开玩笑是时装级的。这是他们打坐,这上面很多人都已经是大法师了。这是合影。出去行脚,每年都有出去行脚的合影。这是师父带我们在野外,这是在正定大佛寺。这是正定临济寺,今天净因法师讲到临济宗的发源地就是在正定临济寺。这是在临济寺大雄宝殿前。这是在大佛寺。这是在行堂,就是那时候吃饭是这样的,和你们现在不一样吧?这个上面有净因法师,最左边的,可惜他现在已经离开寺院了,上午讲完课就离开了,很忙。然后从左数第二个是济群法师,第三个是湛如法师,第四个隆振法师,现在在新加坡。净因法师,我以为他是一个老手,他今天才说当年是第一次讲,夏令营讲课是他讲法的第一次。
这是第二届,也还是这样的条件。师父和营员在一起,上殿、皈依。这是分组座谈,过堂吃饭,参观赵州桥。
第三届还是在这个棚子里。这个就是柏林夜话了。这是上殿。这是坐禅之前的经行。这是静坐。王冰没来吧?这上边就有王冰,这是过堂吃饭,那时候她是大学生。这是现在我们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学诚大和尚,他在我们夏令营讲过课。这上面有妙华法师。这是我们传灯、供灯。
第四届,第四届地方就换了,在法轮阁上。这是夏泽红居士,她的右边是于晓非居士,他是中央党校的老师,也是我们夏令营多年的老师。这是湛如法师。这是妙华法师。传灯。
第五届开营,这是在法轮阁上静坐。宏明法师,他现在是香港观宗寺的住持。右边是圣凯法师。夏令营为很多年轻法师走上弘法提供了平台。像净因法师现在这种讲法,很生动活泼,也是在一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是柏林夜话,师父跟营员在一起,供灯。这也是一位讲课的法师,中国佛学院的。这是王志远教授。济群法师。行香。二十多届夏令营中有很多届,都是有外国人来参加的。像这届就有加拿大的学生,他们在打坐,他们出坡、拔草、行堂。这是分组讨论。唱《三宝歌》。出去行脚爬山。这是传灯。这是净因法师,那时的净因法师。没有投影,右边是一个书写板。这个是过堂吃饭,营员皱着眉头, (笑) 饭菜不好。这个是看书,净因法师和营员在一起,不过这样比较一下,确实无常的力量显现出来了,那时的净因法师年轻。这是师父,这是我们夜话,在观音殿前。就在这个地方开营,这是一位台湾的长老,心道法师。这是吴立民老先生。济群法师。这是抄经、留言、在外面行脚,这个小营员两个手用了还不够,还用嘴巴,叼一个黄瓜。供灯。这个是谁呢?宗性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这次也要来给我们讲课的,成都文殊院的住持,那时候他还在中国佛学院。这是在外面行脚的照片。这是我们供灯的环节。
第十届,我们组织了一个活动,把所有营员、义工500 人组织到五台山,我们叫五百佛子朝五台,然后在那里活动一整天,一大早去,在那里住了一宿。然后我们在黛螺顶供灯。这是外国朋友参加,外国人多的时候,我们用同声传译。这是刚刚兴网络的时候,夏令营在网络上同步上线,那时候因为很新鲜,所以一个电脑前好几个脑袋看着呢。现在我们唱歌弹的是钢琴,但最早那个时候是脚踏风琴,也有一个变化。这上面有宗性大和尚,有于晓非老师、王雷泉教授。这是净因法师,这是最早夏令营中用网络,很新鲜,净因法师很前卫,他上网是很早的。这是在观音殿前静坐、外国朋友表演节目。这是在五台山普寿寺、广济茅蓬、金阁寺。
第十一届,好了,开始有现在的讲堂了。这是明基大和尚教静坐。冯学成老师。抄经。行脚。
第十二届。接站,接站的义工很辛苦。这是报道,这是提前做准备。在万佛楼静坐。夏令营在最早几届我们的准备工作非常辛苦。很长时间内,营员来以前,我们寺院的出家人全部劳动,搬东西,要忙很多天。因为要给他们准备住的地方,床铺、蚊帐等等,夏令营结束以后再撤,再要忙几天。因为那时候住宿条件不行,不是现成的房子都要临时安排。这是夏居士,右下角是画家史国良,他也讲课。小朋友。我们行脚。这个是宗舜法师,这个是达照法师,这个是杨钊居士,下面有吴蓓居士。有的时候会有一日短期出家,营员自己报名,当一天和尚。当一天和尚,没有让他们撞钟, (笑) 是让他们到街上去托钵要饭,这个比撞钟更难。短期出家这个在佛教里是允许的,注意,短期出家,东南亚国家男性一生内都会有短期出家,有的短期就变成了长期。另外短和长是相对的,有的人就做好几年和尚再还俗,他们称为是报父母恩,这是一个男性在一生中必须要履行的一个职责。所以这是个观念的差异,在汉地出家当和尚是不孝,“你看,父母都不管了!”在东南亚不出家不孝,完全不一样,观念差异。这是短期出家以后到街上去托钵,托钵回来,合影。这是什么?这是他们托钵托回来的东西。有一年出了家的托钵,还有一部分没有出家的,也是自愿报名,就是不带钱,不许说谎,到街上自己去找一顿饭吃。你们有过这种体验吗? (答:没有) 然后再回来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人和人不同的福报就显现出来了。有的人出门没有走几步就解决了,有的人很费劲。然后人和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也不一样,有的人要到了饭要到了菜,他不甘心,我还得要水果。有的人可能就是要个主食就行了,很有意思。这是最后分享,很感人。在万佛楼念经,供灯。
第十四届。潘校长。这个是参观寺院,分享。衍真大和尚。左上角这是一位农民,做生态农业的安金磊。达照法师,明勇法师。唱歌,数据中心,包饺子。这是短期出家受戒,做一天和尚,我想这个和尚一定是含金量最高的,因为只有一天,所以他的心是最投入的。这是报到的场景。布置,这是义工们。夜话。这是教规矩,这是静坐,活动身体。湛如法师,还有刘威秘书长。这是有一年的夏令营看电影。就在这放电影,放《弘一大师》,濮存昕他演弘一大师,放完电影请他讲。济群法师,衍真大和尚。这个是日本的和尚。师父开示。师父和我们出去行脚。道智师。这个也是一日出家,一日出家做过好几次。托钵,这是营员一日出家的师父合影。供灯,传印长老给我们鼓励。这是净因法师。皈依,行脚。这是利生法师。开营,小参。这是明杰法师。
我们师父在2013年4月20 号去世了,这是师父的照片,这就是我们夏令营的开创者。2013 年的夏天在石家庄第二十届生活禅夏令营这是个纪念、总结。传印长老亲自到会。
这是去年夏令营还有一个晚上我们唱歌,唱佛教歌。
这是一个回顾,回顾过去这么多年,这里边当然感慨太多了,首先在硬件上有很大的变化,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地在调整探索。非常有必要提出来说的,是我们的师父,由于他首先开创的夏令营这种接引年轻人接触佛法的方式,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地被佛教界所重视、所运用,所以每年夏天有很多地方办。在最初的几年,柏林寺经常是独行的,大概在2000 年以后佛教界才有很多寺院响应。现在我们的师父虽然离开我们,但夏令营我们还要努力地坚持办好,办下去。
我建议,黄帅居士呢? (请上黄帅居士) 他也是我们夏令营的老营员,后来成为了我们的义工。我想建议你唱一首歌来表达我们对老和尚的纪念和感恩。
黄帅居士:好, 《楞严一笑》送给大家,好吧? (鼓掌)
(黄帅居士唱《楞严一笑》)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黄帅!我记得你有一首师父写词的歌《万古长空》吧?
黄帅:对,有。
明海大和尚:我们表达对师父的怀念,你唱这首歌好吧?
黄帅:好,两分钟行吗?我要去配音一下。
明海大和尚:夏令营从1993 年到现在22 年过去了。22 年之间,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也发生了很多事,可能对在座的有一些营员们,也许22 年之间你们在哪里啊?这是个问题要参究一下,22 年前你们在哪里?对你们还是一个问题。
我们师父在1993 年,他就提出来以夏令营的方式,来给青年朋友接触了解佛法提供一个平台,在那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柏林寺那时候硬件不行,我们寺院刚刚开始修复,只有普光明殿,那时候我们用的房,都是过去的学校五六十年代的砖房,学校搬出去以后,我们把它变成斋堂啊佛堂啊,所以为了夏令营临时搭一些棚子起来,这是硬件。那么在观念上,其实我们做一切事,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大的障碍是思想、是观念,在观念上也不是所有人可以理解和接受这样一种弘法形式。同时柏林寺的人力资源其实也很欠缺,那时候寺院的师父好像只有一二十个人,在很长时间内柏林寺好像总是只有二十二三个师父,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都迷信了,我说这个寺院大概可能最多就这么多人了,我后来又点了一下柏林寺的老柏树,正好23 棵。所以我都迷信了,我去找师父,我说:师父,坏了,咱们这儿的出家人多不了,柏树就这么多! (笑) 就是人力很稀缺,但最大的障碍我觉得还是观念。但是师父他坚持,更重要的是有我们河北省党政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当时有一位副厅长叫才利民,他非常理解非常支持我们这种尝试。所以据说在宗教厅讨论我们这样的活动,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才厅长非常支持。所以由于这各种的因缘,有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有赵朴老的支持,今天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字,这几个字是赵朴老题的,亲笔给我们题的。在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赵朴老派吴立民老居士来祝贺,也有贺信,赵朴老表达了他对夏令营的祝贺。以后每届夏令营我们师父回北京广济寺,都会带一些营衫给赵朴老。那时候营衫就是最简单的T恤衫,然后赵朴老可能隔两天再一次和我们师父开会的时候,他就穿着这个营衫,然后他会给我们师父说你给的营衫在这呢,我穿着呢,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我们夏令营的支持。很多届夏令营开营式,中国佛教协会也会派领导来参加。所以这诸多的因缘,使我们在很困难的条件下,这个困难主要是硬件,在这个条件下我们一直坚持下来。最早的时候我们想我们就办一两届,以后让别人去效仿办就好了,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硬件主要是没有房子,但是办了一届就不能停了,大家都强烈要求再办第二届再办第三届。我们说办满五届了停吧,但是办满五届了也停不了。我们说办满十届了停吧,十届更停不了了。到了十届的时候,夏令营这种弘法形式已经在佛教界的很多寺院都开始做了,柏林寺的硬件也有改善。在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过程,会有很多感想。我觉得像这样的夜话,我已经参加了二十多年,那么多次,在夜话中,那时候我们师父在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寺院,在夜晚,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经常有这种感受。当然今天我仍然觉得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我们这样就懂得珍惜,然后懂得感恩。感恩的心是最美好的,感恩我们所拥有的这些因缘,遇到的善人。
好,黄帅,怎么样?
黄帅:我想说一下这首歌的缘起。有一年和师父在一起,由于一直喜欢师父的有一篇文章“生活禅开题”,在我们营刊里每一期都有,里边有一篇是“满天星斗”。师父讲:“什么是禅?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皓月当空是禅。”我特别喜欢。有一次搀师父进门的时候,我就说:“师父,想把这一段写成一首歌。”师父非常开心,说:“好!”后来我就把这首歌整理了给师父,师父当晚就把它整理修改,起名叫《万古长空》。今天在这样一个夜晚,我想把这首歌送给师父,也送给大家,谢谢你们! (黄帅唱《万古长空》) (鼓掌)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黄帅!
那么我们就转入夜话的下一部分。通常我们在夜话里面,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你们有什么学佛的疑惑、夏令营的感想都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想作为开头,我来命题,点名,女生这边,第二排从东数第三个营员。我刚才没有看你,其实,我就是这么信口说的。我们来个对话,请你介绍一下你从哪里来,以及怎么想到要报名参加夏令营的。
女营员1:大家好!我从石家庄桥西区过来的。怎么想到参加这个夏令营的是,过去听到很多人都说咱们净慧老和尚,很多很多人跟我说,说了很多年。我的一个朋友,他是老和尚的徒弟,看我特别喜欢看老和尚的书,然后就说,柏林寺夏令营你参加去吧。对不起,我有点激动,因为我特别特别的喜欢老和尚。
明海大和尚:以前来过吗,你这是第一次是吗?
女营员1:以前一直没有缘分见到老和尚,但是我每年都会来两次。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是我一直想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感恩的心。作为中国的孩子来讲,从小我的父母,或者说我的家庭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我老家是湖北的,从小在奶奶的带领下学佛。奶奶在前年去世了,就只剩下我自己到寺院拜佛,所以我也一直想拜下去。这次来到夏令营,就是希望全身心地踏踏实实地学佛、去拜佛。有一点激动,对不起大家。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你,感谢你。
我们在男生这边,男生这边第五排,从西边数第三个营员。请你给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你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因缘,你的一些期待,对夏令营的期待等等。
男营员1:大家好,我来自河北省沧州市,我是一名大学生。来这里的因缘就是和我的同学,他也是石家庄人,他在去年的时候就跟我说,和他一起来这个夏令营。我小的时候家里的因缘,我家里的人全都学佛。我来这里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皈依受戒。很长时间在家里走过很多寺庙,跟师父学习过,但是也没有特别大的机缘去皈依,这次来也是皈依三宝,来受五戒。
明海大和尚:嗯,好,感谢你。下面你们就可以就这两天的体会感言,都可以随时起来发言,自由发言。
女营员2:我也是出生于佛教家庭,从去年开始,拜过五台山以后我就突然间信了。以前就是经常拜佛,没有信仰,但是去年开始就信了。我想说,我从信佛之后身边很多人因为我吃素的原因,问我你怎么回事?遇到什么事情了,我就觉得挺孤单的。来这儿之后感觉就像来到了家一样,我看到这么多比我年龄还小的营员,来自于祖国的各地,跟我一起来念佛、信佛,我觉得特别幸福,就是这样。
明海大和尚:这边。
女营员3: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我刚才听很多师兄说自己是出生于佛教家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出生自外道家庭,我是回族。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缘聚会之下我接触到佛教的结缘书籍,然后我认识的所有信佛的人包括了解佛教的人,都是在我自己决定信佛以后才认识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就去寺院,然后看到佛像,心里很敬重,很想磕头,但是我不能磕头,不知道大家懂不懂,因为我是另外一种信仰的。所以现在看到有很多师兄,一出生就没有这个障碍,我觉得很羡慕,所以可能就是大家拥有的,正好是别人没有的。
我来这儿是因为之前有个朋友参加了去年的夏令营。那个时候,我刚刚学的时候,真的是障碍特别多,因为根本就没有方向,完全不了解,一点都不懂。进寺院有很多规矩啊等等。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也分不清,也没有人跟我讲,我就以为是一样的。来这儿我最大的收获和目的就是使自己修持的方向更明白一些。我在青海那边,青海那边藏传佛教很兴盛,我已经皈依了,皈依的是藏传。我经常听说佛教是有修行的次第,还有就是自己适合哪一种的因缘,所以我来这里要明白自己适合的法门是什么,或者说想更多地了解一些。谢谢大家!
女营员4:各位师父好,各位义工菩萨好,各位居士好,各位营员好!我的家是沧州的,我现在在北京当老师。我和柏林禅寺的缘分是特别的深。因为我从小到大是特别爱胡思乱想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我经常会想,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死了会去哪,这些奇怪的问题。当时我周围的同学和我的家长会觉得我跟其他的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当所有人在追星的时候,我不太关注那些,我天天在那儿胡思乱想。而且之前我做过很多如今看来是错的事。我之前对于儒学很不屑的,我总觉得好像孔老夫子是一个很无聊的老头,我就觉得他跑到瀑布那说,你看时间就像流水一样,然后怎样怎样,给我们增加了很多负担,然后我们就要去想什么是通假字之类的。我会觉得这些思想在封建社会是为了能够维持当时的社会秩序,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我当时的思想现在看来真的是需要忏悔。后来无意之中看到佛家的一些小故事小偈子,我会隐隐地觉得那些东西会给我想的问题的答案的。当时在大学的时候,慢慢地觉得佛学跟道和儒是不一样的,当时我读大学,因为是在石家庄,所以好多的同学,会把柏林禅寺当作一个景点来旅游。
当时我是和我的一个闺蜜来到柏林禅寺,很神奇,我一进来就哭了,我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就好像我很委屈,又很幸福,反正一进来就开始流眼泪,把我闺蜜给吓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看到很多的师父们,我觉得很亲切,很想跑到那儿跟他们说些什么,但是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又觉得很唐突,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样称呼才会很如法,所以就一个人一直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当时还有很多导游问我要不要导游,我觉得,不要理我,谁也不要理我,让我呆一会儿吧。后来就觉得和柏林禅寺很有缘分。而且很神奇的是,我在柏林禅寺小住过一段时间,因为当时工作之后还有自己内心里很多的烦恼,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师父们一起上早晚课,吃寺院的斋饭。很神奇,在那之前我下定决心吃素,但是我总是忍不住。因为之前我是无肉不欢的,然后从寺院回去之后,完全心里没有欲望了,真的是一口肉都吃不下去,吃下去身体会有反应。从那开始就吃素了,一直到现在。我知道柏林禅寺一年除了夏令营,是会有三次的皈依,正好我的生日是赶上柏林禅寺有皈依的日子,所以我就特意挑选那一天来皈依。我没有打妄语啊!就是我来寺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关于夏令营的宣传,我非常地羡慕,就决定报名。报名的时候填完了那个报名表,提交了之后,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这个不是假的,是真实的。梦见了已经圆寂的净慧老和尚,他当时示现的是生病,然后好像不能说话了,他是吉祥卧。过去我内心一直很想亲近老和尚,我只能说我没有福报,不知道怎么亲近,觉得好像老和尚离我很远,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走近他。后来知道他圆寂了,我心里特别特别地难受。那天晚上我做梦,老和尚叫我的名字,我非常惊讶,然后他说,你怎样怎样,好像是表扬我的话,我真的忘了,但是后来他送给我四个字,是“不要骄傲”。这四个字我记得非常清楚。后来我就醒了,醒了之后我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感觉就是我觉得,这次夏令营我肯定能来,就是非常非常有这种坚定的信心;第二就是我参不透这四个字,我一开始以为可能是老和尚在告诉我让我注意生活的态度,但是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对待别人很傲慢很无礼的人,所以我就一直在想,后来慢慢我参这四个字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真的是一个很直性子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中我可能不是那种随方就圆的性格。尤其是可能和我的工作也有关系,做对外汉语,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关于中国的历史或者怎么样,我会和他们有很强烈的争执,但是我的工作又是必须要以很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然后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为什么老和尚送给我这四个字。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不会随方就圆,我说不出来这种感觉,就是心灵的一种感觉。那一刻我觉得我终于明白老和尚的良苦用心,为什么送我这四个字。其实说实话在这之前每次见到老和尚的照片总是会流泪,就是刚才也会这样。我刚才调整了很久的情绪。我不希望我的发言让大家觉得很难过,我希望是轻松一点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我很遗憾的事情。来到这里,每次看到柏林禅寺这样一个建筑过程,包括生活禅的这样一个发起,我心底的感觉就是,说不出来的那种复杂,我觉得真的老和尚很不容易,他太伟大了,让我非常地震撼。所以每次看到他的照片,我就会去参拜。我觉得那种精神一直在,所以我来参加,我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接近老和尚。因为他生前我没有这样的福报,所以我也希望在这个七天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如果说我能够做点什么,我觉得就是提升自己。然后将来如果我可以的话,我能去践行老和尚所提倡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的理念,这就是我的感受,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不是将来践行,现在就可以践行。
她讲到她一走进寺院就泪流满面,就感动,在场的是不是有其他的营员有类似的体验。一见到佛像或者一走到寺院,或者一念佛号,就好像莫名其妙地悲从中来。有这种吗?这是为什么啊?我想请一位法师给我们讲解一下。我们有从刚中国佛学院毕业的,我是随机的啊,请明奉师,从佛学的角度跟我们讲讲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明奉法师:大和尚忽然就这么一问,让我着实还没有反应过来呢。这个现象,应该说还是很普遍的。因为我们之前也听说过很多的居士,包括我们出家人自己,也有过这种感动的现象。比如说我也有,但是这个很久远,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去朝拜四大名山,也是当时到了那个山的这个土地上我就非常非常地感动。后来通过学习佛法,我觉得其实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在夙世的生命当中,我们和三宝多次亲近结缘。所以我们就对三宝有着非常非常强烈的感情,而当我们一期一期的生命,由于没有觉悟,所以在无尽的轮回当中,醉生梦死的时候,当我们能通过外在的因缘,再次见到三宝见到佛法僧给我们的显现,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及我们内心有一种终于回家了的感觉,就像一个游子在外面漂流很久的时候,当他见到自己的母亲那一幕,乃至听到家乡的名字,我相信会有同样的心情,这就是我的答案。感恩大和尚。
明海大和尚:我非常同意他的理解。不过,你先别放话筒啊。他是我师弟,其实我很惭愧,我对他并不是很了解,你出家的时候多大岁数啊?
明奉法师:末学是2008年出家,看完奥运会。(鼓掌)
明海大和尚:那时候你多大岁数啊,出家时。
明奉法师:是十六岁。
明海大和尚:那初中毕业了啊。
明奉法师:高一刚上一个月。
明海大和尚:是一种什么东西让你决定出家?能分享一下吗?
明奉法师:刚刚听了很多营员的分享,我觉得可能他们未来会跟我有一样的选择。(众笑,鼓掌)
因为我也是生长在一个地道的佛教家庭,我们家里面从我三岁父母就开始学佛了,而且每天都精进地礼佛。我从小就以为人就应该礼佛,然后就慢慢应该吃素,然后就不要喝酒不要抽烟。所以在家庭佛教文化的常年的、强烈的、深入的熏陶下,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按照佛陀给我们铺设的这个标准滋润着,我一直就有出家的想法,我想要出家就要从小出家,像古代的祖师大德一样才能有成就。但后来在北京上学,天天忙于学业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佛法了。高一刚刚上一个月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外地的户口,所以在北京上学就不是特别的容易,刚上一个月,因为高中很辛苦嘛,刚上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就了解了高中的生活状态,觉得又是要这样,沉沦在书海当中三年,太没有意义了,所以我就决定要出家,在身边的居士和善知识的引导下,当时我跟他分享了想出家的这种心愿,他就给老和尚直接打电话说,师父,给您送个徒弟来行不行,老和尚说好啊,来吧。我放下书包就来到了黄梅四祖寺。
明海大和尚:感谢啊,感谢明奉师给我们的分享。在他来说这一切都特别简单,是吧?也许对有的人就很复杂,或者不可能,这叫什么呢?这叫缘,因缘。
我们可以继续今晚的分享。你们或者有什么疑惑问题,请继续。
女营员5:老师好,各位营员大家好!我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就是我大学学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典籍,对佛学没有什么了解,我听了大家的分享之后就觉得,我们的世界非常不一样,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怎么样去了解佛教。因为我比较注意逻辑和言语的表达,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去礼佛或者怎么样礼佛,或者我究竟相不相信佛,这些我都不清楚。而我就是将佛教作为跟儒家和道家一样的知识来理解,我希望有师父能回答我的问题。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
明海大和尚:好,看看哪位法师或者老师能够给她一些建议。她的问题你们听懂了吗?如果是净因法师在这儿就好了。
那行,我代净因法师回答,下来我再找他,他欠我人情了。(笑) 他今天讲的心脑科学和禅修,他讲到左脑和右脑,这个基本上已经成为研究心脑科学的共识,世界范围内大家共同的一个认知了,就是我们左右脑的功能是有分工的。左脑它是线性的、思维的、逻辑的、符号的、概念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要形成概念必须要有我、有你、有他,有分别的;那么右脑是感性的、直观的、整体的,这样的一种,当然在功能上也有不同的分工。我觉得你现在认知佛教呢是偏于左脑式的。但是佛教它不单纯是个学问,因为它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的生命觉悟的境界,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认识佛教,佛教的学问要学,也需要学佛经、学问,是需要的。但是仅仅这一部分是不够的,我们只有左脑是不够的,还要有右脑。右脑就是要投入,要投入要体验,要碰触,要碰触它。所以它在知识层面,我们可以了解它。但是在知识层面的了解是残缺的,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投入,这个投入就包括了要礼佛呀,要合掌啊,乃至于也有的人进一步地选择去皈依,去信仰它,这样来去了解它。也就是说我们对佛教的了解可能是知识层面、思维逻辑层面和体验层面,应该并重。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女营员5:谢谢法师,我应该听明白了法师的建议,但是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比如说儒家,它也并不是一种知识上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实践,道家也应该是如此。因为我儒道两家是行不通了,就是有一种对自我的困惑,就是没有办法在这两家之中找到践行的。我确实是不只是读书而且还有践行,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努力地去符合去印证书里所说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我失败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在“释”这里找到一种真正的解脱。
明海大和尚:在佛教这里,你再试一试,你还没有试嘛,现在刚开始试。我很敬佩你啊,在儒道那边做出的努力,在佛教这里你可以再试试,中间遇到问题,如果你相信我们你还可以回来再问我们。
女营员5:好,谢谢!
女营员6: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的,我最开始接触佛教是2013 年的时候在四祖寺,我参加了第十届的禅文化夏令营。当时2013 年的时候也是净慧老和尚圆寂的那一年,当时也是在四祖寺看到很多关于怀念和追忆净慧老和尚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从那开始我们在四祖寺皈依了。然后这两年都有功课修行之类的,打坐啊,抄经啊。我身边的工作环境,因为有同事也是信佛,因为我们在四祖寺皈依的应该是禅宗,两年的时间,我看他们是从汉传佛教就慢慢地转到了藏传佛教了。我想问一下各位法师,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汉传佛教的法门和藏传佛教的法门哪一个是更适合我们一些。因为我不太了解我身边同事为什么会从汉传佛教慢慢变成了藏传佛教的修行,我就是感觉挺奇怪的,挺困惑的。这个问题我想请明奉师父讲解一下。因为是这样的,因为2013第十届夏令营的时候。明奉师父跟我们分在了一个小组,他可能当时对我没有印象,他是我们那个小组讨论带我们的法师。我觉得今天又能在这里见到他,也是一个因缘吧。谢谢!
明奉师父:阿弥陀佛!首先,您的问题是问为什么身边有很多人是从汉传佛教转到了藏传佛教。是吧?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过,因为我也发现我以前身边有很多的人有这种现象,指的是在家人。我个人觉得从现象上来说,首先因为他们身边的人群和环境,因为大多数都是在都市里的人,所以他们比较容易会受到身边人的一种潮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他们很容易地就转移了他们的侧重点,这个也很正常。但我觉得无论他是学的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他首先要明确的是他学的是佛教。如果学习佛教的人,他就应该知道我们所三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所以说我觉得当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如果对于三宝能够产生正信、正念和正行的话,我们在法的道路上首先就明确了我们最根本的道路,而不是因为某一个教派的流行或者某一个现象的流行,我们就轻易地改变了我们内心的一个选择。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内心轻易地就改变了我们选择,那只能说他对佛教本身,对于三宝本身,还没有完全的、充分的、正信的了解。所以这是我的看法。
明海大和尚:嗯,我们各位法师、老师们,还有要补充的吗?我们包老师他是社会学专业的学者,请你从社会学的角度,发表一点。
包老师:各位法师好!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跟营员结缘。刚才明奉法师已经给大家一个很好的答案。我是做社会学的,我也开过一门课叫宗教社会学。就是说,对不同的信仰者,他在选择自己的信仰的时候,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世间的道理来看,从社会学的道理上来看,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那比如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就是明奉法师说的周围的人群,或者说一种风尚,一种潮流。世间很多的人,在面对周边环境,周围的人群,风尚时代的流行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种从众,会有受到这种影响而改变的这种情况。但是对于不同的教派的选择,尤其是在佛学,在佛教的修行方面,在信仰的建立方面,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学佛是为什么,要回到原点,要回到信仰建立的基础上来。要了解的是佛教不同的宗派,还有不同的教派和传统,它的产生和形成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是比较主张我们要了解和熟悉佛教的历史,然后把我们的信仰建立在佛教的历史的基础上,然后找准我们自己人生的定位。至于它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只要我们抓住了佛教息灭烦恼,趣向解脱的根本,实际上哪个教派通过哪种方式去实现我倒觉得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两个角度,一个就是从社会角度,它有很多影响因素,然后从佛教来讲,我们要了解学佛的目的,信仰建立的基础,佛教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状态。不知道这个对大家有没有一个借鉴的意义。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明海大和尚:感谢包老师!
男营员2:师父好,各位同学好!我是邯郸人,从北京过来,在北京读书。我就是每天晚上刷咱们朋友圈的那个。我从三个方面去说吧:第一个我想回应一下刚才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我跟柏林寺的因缘,我跟大和尚的因缘;第三个就是我来柏林寺的目的,和我所带来的一个疑问。首先第一方面是回应刚才一个同学的一个问题,她提到《论语》的“子在川上曰”的解释,只有魏晋,其他时代没有,所以最好查一下词典,所含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个呢,是我跟柏林寺的因缘,其实因缘很久了。大概是在十年以前吧,我父亲第一次把我带过来,柏林寺是我第一个拜佛的寺院。然后十年前到现在,每年的正月十一或者正月十二,这两天就会过来拜佛,就这样结下了因缘。和大和尚的因缘是在赵州茶馆,当时我在大和尚座下皈依的,也是当时您正前方第一排的那个位置。是2013 年3 月22 日上午9 点半。因为皈依也是完全的没有心理准备的一个事情,当时我其实只是想感受一下皈依仪式,没想到3 月22 日刚好是我的阳历生日,所以在大和尚座下皈依了。所以就突然觉得和柏林寺的因缘蛮深的。原因呢,一个是河北人,然后有很多的疑问,看老和尚的书,然后接触一些佛教的知识,逐渐在思考一些问题。接下来是第三个,我来柏林寺的目的和我带来的疑问。我来柏林寺参加这次夏令营我是带着疑问过来的。我的第一个疑问,我们作为学习佛教的学生和作为信徒,我们怎么来学习佛教。另外一个就是佛教在我们当下的社会当中,西方文明进来中国很久了,而且随着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逐渐地接纳西方,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后到现在,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识得不太深,在这个程度上我们应该怎么来去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进行的碰撞。在这个情况下面,佛教应该如何去做?就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其实这个想法很久很久了。我是一个老志愿者,我在高一的时候,就在做志愿者,高二的时候很荣幸就成为了我们河北省的志愿者代表。在大学的时候一直在做志愿服务,体会最深的就是,我去的很多地方都是基层,甚至很贫困的地方。一个让我触动的是在宁夏,那边的孩子们一周有的只能洗一次脸。我一个叔叔他在四川做志愿者,他在那边看到一个情况就是,他带了几个果粒橙,那边的孩子就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西,这是我在那边的一个非常大的触动。另外一个就是我带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们来到北京,当时自己的感受非常的深,因为那边孩子都是五六岁左右,但是孩子们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三左右。而且是重男轻女非常的厉害。有很多因为经济的原因,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女孩去上学。所以他们来北京可能只有一次,这些都蛮触动自己的。这么多年的志愿者活动当中,我心里面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青年人,不应该只看见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社会中承担一些责任,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承担,这个疑问一直保持着。所以呢,我后来就接触到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的思想。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认识。我来之前是刚刚带完中国哲学史读书会,我只带到了魏晋,后面我不敢谈了,但这个时代,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这个时代我们能不能有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然后这个文化主体性能不能由我们儒释道三家一起来做。当代呢,不仅仅是我们佛教,包括我们儒家,包括我们道家和道教,我们能不能共同朔造我们中国的文化的主体性。我觉得这都是我来的一些疑问。总结起来疑问就是两个,第一个是:作为信徒,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学习;另外一个就是佛教在当下这个社会当中,如何来思考上述的问题。
明海大和尚:好,我想你的第一个问题请潘校长来回答。在他的用词里面,作为学生和作为信徒是有所指的,请你再做一个解释。
男营员2:我所指的是,大一点的是佛教的整个信仰团体和学生研究的团体。
明海大和尚:哦,那明白了。他要问说呢,他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他信佛学佛,这是一个佛教徒的信仰实践,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学校里研究学问的,上学的,学术层面的。这两者怎么样统一。我说得对吗? (答:对)
明海大和尚:潘校长你明白他的问题吗?
潘宗光教授:不太明白。
明海大和尚:比如说他现在是佛教徒,他要学佛,他要体验,他要信仰,他要修行,但同时他也在学校研究学问、学术。打个比方说,你是大学的一个学者,你是研究佛学的,但是同时你又是佛教徒,你是信佛的。然后他认为这两者之前有点不大容易统一,他的疑惑就出来了。学问的、学术的,实践的、体验的。
潘宗光教授:对不起,我的普通话不太灵光,听力也不太好,毕竟年纪大了,听得也不太清楚。我觉得完全没有什么冲突。其实我对佛教的认识是,佛教本身是科学,本身是教育,本身是宗教。昨天我讲的,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他们对佛教不理解,对科学不了解,没法公平地体会。现在我们从科学出发,发现佛教是非常科学的。爱因斯坦说,假若什么问题找不到答案,可以从佛教里面找出来,这就意味着,佛陀讲的就是最基本的道理。比如说四圣谛,苦集灭道,这个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的道理啊。我们现代的整个管理体系,基本道理是佛陀讲的苦集灭道。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佛教里面有很多理论都是非常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学佛只是帮助我们对学问的深入体会、深入理解。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没有信佛之前,对很多理论了解很迷茫,对管理方面的迷茫。在管理方面我是校长,从学校角度出发,这个方法好了,就要推出来,学习;发现那个方法不对,很多时候不能得到老师同事支持的,我发现原来我的错误。因为佛教教导我们每一件事都要从多方面来看,才是中道思想。所以我现在做事,每个方案提出来之前,问问老师,问问学生:你看看这个方案,从你的角度看有什么问题。吸收他们的意见以后,再修改一下这个方案。所以佛教对我们在人生方面、做人方面、学问方面有很多帮助。学问也帮助我们对于佛教多一些理解。因为佛经不是很容易看,等你自己学问提高以后,对佛经的体会更深入了。我觉得哪里有冲突呢?无限的包容和无限的帮助,帮助你提升你的学问,也帮助你提升佛教的体会。我觉得非常非常好的。
明海大和尚:感谢潘校长,我一句话概括潘校长的回答,体会不知道是否准确,就是你认为的矛盾不存在。我是这样体会。其实关于这个问题,道法法师也是很有资格的。因为他在大学里面就是读这个佛学的学位。之后呢,现在大家知道他是一位法师。这位营员的这种疑惑,不知道他做何观感?
道法法师:我不久前在江南游学的时候,在西园寺。是西园寺的常住,佛学院的学生,在讲我个人的学佛经历的时候,给大家汇报了。关于这个做学术和信仰,我是如何统一的。我在这方面有点经验,昨天晚上我也向大家讲了我学佛的因缘,我是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在这里皈依的,对我来说,学佛首先是在经验层面,是有支撑点的,就是八十年代的气功热。这个气功热我们练的过程中我觉得理上还是有问题,所以我才决定考研。这本来就是一个理性追求。在经验层面走不通的时候会有理性追求。理性追求反过来会促进经验的提升,它本身就是不矛盾的。如果要讲到佛学,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发愁我这个论文怎么写呀!大家知道我第一篇想写的论文是什么吗? 《论天堂地狱之有无》(笑) 结果被我们王雷泉教授臭骂一通。你想一想这个论文怎么写呀?他说你怎么写呀?你写了谁看呀?这是一个几乎是纯粹信仰层面的问题,不能在学术层面讨论。他说我们做学术要紧紧以理性为准绳。后来我就知道了:哦,学术有学术的规则。但规则和信仰在某些层面上有时候会打架的。在当时我还不能把它会通,还要照顾到社会大众的接受程度。到后来读博士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理性的选择,做学术研究,佛学怎么研究,我选择了佛教历史。我认为做佛教历史的研究,和我作为一个佛教徒,在信仰的层面我可以尽量做切割。保护我的信仰,同时又要拿到学位。经过三年的学习,我顺利地拿到了学位。所以大家知道我的信仰没有受到伤害,我学位也拿到了,做学术呢我还继续往前走。
我2001 年毕业以后到杭州一个大学去教书,大家知道我教什么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次面临着教学和信仰的冲突。很多人认为我是会产生精神分裂的。我没有,我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讲得很好。一直讲了8 年。后来到2009 年成立哲学系,我又到哲学系去教中国哲学,教佛教哲学。我写的书呢,做学术那么多年,我就写了一本佛学的专著叫做《佛教史观研究》。很学术,但是呢,你只要翻一翻就知道,我这是从一个信仰者的角度去写的。所以从一个信仰者的角度,你可以用学术的方法论证。佛教的历史具有合理性,佛教的哲学当然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呢这种合理性可以为你的信仰做进一步的理性支撑,不冲突,我个人的经验不冲突。而且即使从学佛的角度讲,我们现在学佛,很多人事实上不学佛,仅仅信仰而已,把佛当作是一个崇拜的对象,一个和它做交易的对象,收买的对象。这是不对的,学佛就是要学作佛。所以我昨天讲五戒,三世诸佛都是从三皈五戒开始修学。小乘讲修学到无学位,实际上是阿罗汉,大乘讲修学到无学位———佛,菩萨都是有学。所以我们现在学佛就是要学,学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这个就是大乘佛法讲的菩提资粮。所以学,利用理性也好,利用我们的经验也好。或者说,其实我们的理性乃至超越我们有限的凡夫的理性,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提升我们的生活经验,乃至于把我们的理性和经验最后彻底地融合,就是佛陀。所以他大慈大悲,他同时又无所不知。所以佛,按照我们人认识的角度去讲他,是一个知性,或者叫理性,他的情感,他的种种我们人生的感受,完全合在一起的,最为完美的一个生命存在,超级智慧。我就讲到这里吧。
明海大和尚:感谢道法法师的分享。我发现好多问题都跳不出左右脑的矛盾。刚才他概括了,最后是知、知性、理性,慈悲和智慧,悲智不二,最后达到高度的统一了,左右脑统一了。很可惜啊,你那篇论文没有写出来, 《论天堂地狱之有无》。
好这边,你说吧。
男营员3: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末学有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同修想问的问题。就是我在2011 年皈依之后,接触过很多传统文化的团队,跟随过儒家的大德学习,也参加过很多佛家的大德举办的活动,打过禅七,打过佛七,然后还参加过南传佛教的活动。所以这几年走过来有一点点体会,好像心还是有一点不是很定,也参加过济群法师菩提书院。想对这个修行有一个次第,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法门让自己能安住下来,所以还在探寻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探寻得到。我不知道这种状态对不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个依止师,如何能找到依止师,能够专一地走上菩提的道路,让自己能够专一地定下来,这是我的问题。好,感恩法师。
明海大和尚:好,看各位法师、老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他,或者类似的。明影师。
明影法师:好,那我来试试。首先呢,先谈谈我的经验。其实这个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佛教全球化也很现实,藏传,南传,汉传,都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尤其是我们汉传佛教,是刚刚经历过一个最严重的断代,也是最严重的一个法难期,刚刚恢复。所以,教法还在恢复过程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居士也包括很多师父他们特别努力地,或者是特别愿意到南传到藏传去参学。这是必然的过程,也是我们佛教全球化,特别是我们汉传佛教重新构建的一个机会,这首先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但是作为我们个人你如何选择,如何成长,那首先你要在历史上看自己。我们是汉人,显然,我们想啊,如果有四个人向佛菩萨学习,印度人、我们汉族人、我们的藏族人、泰国缅甸的同参道友们,四个人我觉得作为汉民族我们是不会输的,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大家这个基本的自信都是有的。我们只要看看历史,玄奘大师在公元600多年,那个时候印度佛教是非常发达的时期,在古印度是四大高僧之首,这就是代表着汉传佛教的高度。这是公元600 多年的时候,这就是说要从我们汉传佛教的传统之中,找到我们的依止。这对于绝大多数汉族学生来说一定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但不是说所有的都是,大多数一定会是。也不是说面对南传和藏传的传统我们不去参学,也要努力参学。这是汉传佛教要经过一个全面的构建的过程,但主体性和我们的学习、参学,这两者要结合。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你要在这样一个丰富的佛教传统当中,包括汉传和藏传、南传的传统当中,找到你自己在法上的这样一个学修的路线,这个一定是你自己去尝试。如果你要想简单地找到一个老师、一个法门,就能够一生安定地去成长,我觉得这恐怕不太现实。因为祖师们也不是这样走过来的,都是经过不断地探索,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不断地了解佛法,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这个过程,最终你就能确信了,当然也许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也许用了三年的时间,也许用了一年的时间,每个人是不可预期的。
我个人来说,我一开始就没有怀疑过汉传佛教,汉人嘛应该学汉传佛教,那么禅宗是汉传佛教最重要的宗派,最锐利的智慧,所以选择学禅就是天经地义的。尽管我对净土,对藏传佛教,对南传佛教,到现在为止我都是抱着非常努力的参学态度,但是以禅宗作为我们最根本的依止,这恐怕就是一个最自然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你把一个法门变成一个非常稳定的信心,不断地持续地受益,确信自己的信心是对的,这个恐怕也要每个人的努力,经过一番体会、比较、辨析,这个过程要每个人自己走。你要想到面对生命的成长,你要想成佛,你不要想只是一个简单的信仰的态度就能完成这个过程。信仰只是开始,信解行证,这个是每个人天天要体会的,要综合成长的一个过程。不知道能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感谢明影法师,他的回答我概括啊,好像就是说:你不要急于,不要着急去找一个答案,也许答案是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就进步了,自己也就蜕变了。非常感谢明影法师的回答。
还有一些营员把手举得很高,但是我手表上的针是不是转得比你们快呀?它显示的是九点四十,反正九点半过了啊!这次夏令营和往年一样,网上报名的有多少人呢?有一千多人,录取的就是你们诸位。所以我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到这儿来都是很真诚很投入的,不是说想来看看热闹,令我们也很感动。我们各位法师和各位老师在这七天中有的会给我们开示、讲课,有的呢可能也不大有机会,所以剩下的时间,所有坐前面的人,每个人给我们营员们一些了解佛法学习佛法的忠告,就他们这样一个年龄,这样一个阶段,对于他们了解佛法、学习佛法,你们的建议和忠告,简短的,最多不能超过三句话。先从东边开始,明清师。
明清法师:我就用老和尚的生活禅理念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一共十六个字,供养给各位。可能在接下来的讲课当中有的师父可能会讲到这方面的内容。
先说做人,做人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十六个字我个人认为这是老和尚生活禅理念的核心的东西,所以我时时刻刻都记着它。这个要展开地讲可以讲很多,希望大家记住这几个字。
简艺老师:首先随喜大家能够参加柏林禅寺的夏令营,大和尚在分享22 年夏令营的经历的时候,我在想那时候我在干什么,怎么没有早一点来这里跟三宝结缘。柏林禅寺的夏令营在国内真的是非常的有名,应该说是所有的夏令营的最早的一个创始者。通过大家的分享,我听到一个信息,就是在座的所有的年轻朋友都是佛二代,家里都是有很多的财产,而我这个人是白手起家,在学佛之前甚至有很多的诽谤佛法的行为。明天给大家分享的时候会做更多的分享。我以前接触更多的是基督教,我在美国上学也上的是天主教的学校,所以对基督教非常亲切。但是在六年之前我开始吃素了,吃素之后,大概两年我就开始学佛,非常奇怪,我以前跟学佛的朋友辩论的问题,在我吃素两年之后都不存在了。刚才两位年轻的朋友提到这个问题,我从个人的一个非常粗浅的经历出发,我觉得第一吃素戒杀对于你修习佛法可能会有所帮助,第二个呢我觉得很多时候未必是我们努力地去寻找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我们反而能得到我们追求的真理。感恩大家!
明海大和尚:这话很精辟,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现在落到我身上了。我的一句话是这样,所有的问题、困惑、苦恼是人生的财富,不要想着着急去解决它,让它推动着你往前走。这是我给你们的建议。下面请潘校长。
潘宗光教授:我想整个夏令营最感动的,就是我师父在最困难的时期,没有硬件的时候,在一切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有这个勇气和慈悲去举办第一届夏令营,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什么也没有,当时他提出的口号我觉得非常好,“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非常大慈大悲,不单单要自觉,更要觉他。成佛,更重要是奉献人生,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年轻人追求个人的名利等等,追求以后,很少人能善用名利来帮助更多的人。我永远觉得我们年轻人追求每个人的利益是应该的,没有名,没有利,你有慈悲心,你帮助人的效果不大,有名有利那帮助人家效果更大。但是重要的是追求名利的时候,每个人手法一定要正确,一点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能损人利己,不能违背佛陀的教导来争取。有了财富之后,善用你的财富,来发慈悲心,这个财富不一定是金钱财富,你的学问也是财富,你的慈悲心也是财富。最大的财富是早日让自己觉悟,觉悟以后你的财富才能普度众生,回馈众生。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鼓掌)
明海大和尚:潘教授的建议我用一句话来给你们概括:巧把名利作佛事,巧把名利度众生。希望你们如法得到更多的名利,然后用名利去帮助社会,帮助众生。(鼓掌)
明影法师:我们最大的财富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佛法是打开生命宝库的万能钥匙。
李晓林老师:第一句是希望大家能够立规守愿,规矩和愿望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能够建立正确的规矩和愿望。第二是任何时候要直面当下,保持定力,无论遇到什么,特别是困难的时候,你只要直面当下,面对一切,不去祈求,你最终还是吉祥的,并且能够提高。第三句呢,学以致用。学的时候努力,但是用的时候才会有新的认识,这时才能转识成智。谢谢!
明杰法师:三句话挺难的,但是好像写文章正文之前有个前言,所以我先铺垫一下。在今日的中国佛教,我们知道每年夏天有很多的夏令营,大家能到柏林寺参加夏令营就说明你与生活禅有缘,不但是与生活禅夏令营有缘,更是与生活禅有缘。在刚才我陪同净因法师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一句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他认为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老和尚是一位禅门巨匠,所以在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之中,我觉得我们抛开一切的活动形式不去管它,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在这七天当中体会和理解什么是生活禅。
下面要进入我的正文了,以我对生活禅二十年亲近的经验,我认为如果大家很好地去理解、体认生活禅的思想和它的修行原则,无论未来你修哪一“传”,你必然走在一条正路上。谢谢!
夏泽红:感恩大和尚,还有前面所有的法师、老师,还有所有的营员,我觉得我今天坐在这儿对自己也应该感恩。感恩我生生世世与柏林寺、与老和尚、与柏林寺的常住,还有历届夏令营营员们结下的善缘,所以在这样的感恩下,我供养大家的就是,珍惜所有的善缘,不忘初心,尽一切的努力去积累自己的福德智慧资粮。谢谢!
班文战老师:我想和各位营员分享我二十年来对佛教佛法的一些了解,一些接触及学习的感受。第一句话就是佛法的珍贵,佛法是佛为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教导,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来说尤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个人要想完善的话,一定离不开佛法。如果我们社会需要稳定,家庭需要和谐,国家需要富强,人类需要发展,一定离不开佛法。
第二句话就是学佛要解行并重,不能光有理论,也不能盲目地去实践。
第三句话就是学佛要脚踏实地,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地去学习,去落实佛的教导。阿弥陀佛!
李立立居士:在这里我借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一句话来供养各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做菩萨人。感恩!
李居迁老师:第一句话,如果你的一生只有一件事去做是有意义的话那就是成佛。第二句话,生活禅是祖师禅在当代最亲切、最直接、最契机的一种展现,如果你真的去实践的话,你会发现非常受益,它是有体验的。第三句话是,其实如果你一开始觉得生活禅无处下手,可以学一些经教,经教的学习会让你对生活禅的体验更加容易着手。
包胜勇老师:我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建立在我们刚才诸位法师和老师教导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能明白他们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豁出去,去实践。我学佛的经验和体会就是不管有多少问题,不管有多少条路,只要我们能豁出去,朝着这个正确的目标,按照这个正确的方法,跟着这些正确的善知识往前走,那我们就能达到目标。这是我认为我这些年来从生活禅受益,从师父,从佛教里面得到的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把自己完全豁出去,在生活的全部内容当中贯彻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精神,也就是生活禅,只有在生活当中我们豁出去了,我们最后才能成就。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我想豁出去是全体承担,也是全体放下。
明奉法师:大和尚要求我们用三句话总结,前两句我觉得有必要加一个从句,就是我觉得我们对佛教的信仰有了迷惑的时候,不妨回到佛陀的原典、源头,我们去看一看佛陀的传记,去了解一下佛陀身边的那些亲近佛陀的圣弟子们的言行,所以这个是我们在信仰上不变的目标。第二句话诚如刚才明杰法师所说,我们大家既然能够在今天此时此地此刻在此与诸位相聚,就说明我们与生活禅有深厚的因缘,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老和尚生活禅的四个根本,就是“菩提心,般若见,息道观,生活禅”。菩提心即是Bodhi,Bodhi即是觉悟之义,所以我们就要有一种志向,有一种志气,向往觉悟。第二般若,梵文是Prajna,即我们要有空性的智慧。那么这个空性的智慧从哪儿来,就是从实践中来,所以老和尚第三个提出的就是息道观,安那般那,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个实修方法好好地去运用,最终我们才能将生活禅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生命。最后一句就是Just do it!
明海大和尚:哎呀,你是90 后吧?果然不同啊!
道法法师:我只有一句话,我有一个预言,这个预言已经在学术场所发表过,在星云大师《人生》佛教杂志的学术讨论会上,我别调孤谈,已经发表过一次了,在另外一个场合又说过,在座的可以作证:未来的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大乘禅法复兴运动。依据是,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是这次大乘禅法复兴运动的第一站,不是最后一站。我的预言就是这个。
明象法师:第一句话,信和信仰是一样的,又不是一样的;第二句话,信和乐是我们构建信仰的两个轮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乐”;第三句话,信仰是认真的。我左边的法师走了,右边的法师也走了,借用他们的指标,做一点广告植入: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柏林寺微信平台,关注我们的《禅》刊,把我们在夏令营期间的心得体会以文字的形式投寄到我们的数据中心或者《禅》刊编辑部,通过我们的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同时通过你们的平台把我们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的人,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感谢明象法师,不过有一点点要略作纠正,此时此刻只有我们,没有你们我们了。时间过得很快,现在都十点了,我们的夏令营已经过去两天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五天的时间会更加投入。在义工菩萨们的引导下,在执行长和各位法师的组织下,把未来的五天能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收获。再次感谢黄帅,感谢所有法师、老师们的精彩的发言,感谢各位营员,祝大家吉祥!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