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廿二届演讲集锦 >净因大和尚 禅修与心脑科学

禅修与心脑科学

净因大和尚

(2015年7月21日下午于文殊阁)

主持人明象法师:大家请坐。悠扬的“三宝歌”唤醒了每位营员内心的光明。真的很感慨,我们的夏令营不仅是一次智慧的聚焦,还是一场科学的盛宴。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近几年,有一门科学非常的兴盛,叫生命科学。它与过去的自然科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以研究我们人的灵魂、人的精神需求为主要对象的非常前卫的科学,这门学科在我们国内虽然有所开展,但是还不是十分地被广大受众所了解。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中心主任净因大和尚,让他以生命科学、生命哲学为角度,来为我们展示我们古老文化的智慧。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净因大和尚!

 

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自在人生——五戒与禅修”,明海大和尚给我出题:“禅修与心脑科学”,以期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禅修的效用已经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禅修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本讲座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佛家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造福现代人。

禅修,对现代人而言,古老而神秘,可追述到五千年前。早在公元前2700年前后,印度就出现了以哈拉帕(Harappa)和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古城为中心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者挖掘出当时文物中,就有很多打坐的陶俑、印章。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禅修,而且很流行。当时禅修的体验被称为Yoke(轭,共轭牛,紧密联结),意思是通过冥想,与上天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公元前,禅修对佛陀的悟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悉达多太子少年时参加“王耕节”,看到成群的乌鸦在空中盘旋,“呱呱”尖叫着,扑向刚犁好的地,用它们锋利的喙从新翻的泥土中啄出小虫。悉达多使劲拉父亲的手臂:“难道没有人阻止它们吗?”国王大笑说:“这是自然现象!”悉达多太子无法理解父亲的话,悄悄离开人群,来到阎浮树下,跏趺而坐,思考众生互生互灭之因由,成为日后成佛作祖的重要因缘。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沿着恒河缓缓前行,寻找修行的导师。当时,阿罗逻和郁陀罗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禅修老师,所以悉达多太子向他们学习。他先后追随郁陀罗和阿罗逻,修习禅定,不久便能达到老师所教的最高禅定境界,但是悉达多太子发觉这种禅定的功夫只能获得短暂的精神安宁,并不能彻底免除人生的生老病死大患,不能算是真正解脱。他告诉自己:“我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寻真理之路。”

悉达多太子与陪伴他学道的五个同伴一起,最后来到伽耶山的苦行林中。这里,不少苦修者正在尝试各种极端艰苦的修行方式,他们坚信,极端的苦修,可以使人超越身心的束缚,达到安乐的境界。有一些人睡在钉床上,有一些人倒立,他们都吃得很少以至于瘦骨嶙峋。悉达多太子在附近的河岸边找到一处悠静的地方,尝试各种苦修的方法。他睡过荆棘的床,每天只食一麻一麦,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吃。苦修使他的身体逐渐消瘦,只剩下皮包骨头,鸟儿在他凌乱的头发上筑巢,他干瘪的身体上覆盖着一层层的灰。悉达多太子纹丝不动地坐着,连昆虫都没有驱除。即使如此,悉达多太子仍不能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在这关键时刻,他回想起少年时在阎浮树下静坐的奇妙经历,于是来到菩提伽耶(在现代比哈尔里的加雅附近),在一棵巨大的树下静坐下来,并默默发誓:“就算我的血肉干透,只剩下皮包骨,不成正觉,不离此座,直到寻找到一个结束所有痛苦的方法。”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进入甚深的禅定中,终于在五月月圆之夜,黎明破晓时分,东方微微发白之际,大彻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觉悟了的人,即佛陀。由此观之,禅修是悉达多太子成佛的关键。

佛陀在菩提树下禅修而圆证佛果,佛陀的弟子也是因为禅修而开悟。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小乘禅法最早传入中国,到了四祖道信时,禅法广泛传播,六祖慧能将之推到巅峰,到宋朝,禅法已经由知识分子的清谈,普及到民间的每一个角落,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理路,理学杰出人物王阳明就是禅修高手。元明清,不论统治者喜欢不喜欢,禅修的传统没有间断过。事实上,自从禅修传入中国那一刻起,它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禅修对生理、心理、生活、精神等各个层面都有利益。比如提高睡眠质量,一般的人睡觉要用很长时间准备,平均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才能进入沉睡的阶段,早上起床前又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这是很多人早上爱做梦的原因。一般禅修的人不需要那么麻烦,大约需要一分钟就能进入熟睡状态。这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来的结论(见下表)。

表:禅修与提高睡眠质量

哈佛大学1972年就研究表明,禅修可以降血压,原因很简单,静下来,血流速度变慢了。通过禅修还可以减轻34%的病症,疾病恢复速度要比没有禅修经验的人快几倍。西方国家已经把禅修引入到医院应用。此外,一些国家已经也把禅修引入到学校,用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引入社会心理治疗,转化负面情绪,正面减轻压力。

更重要的是,禅修从生命的本质入手,帮助人们了知生命的奥秘,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开发智慧,开发潜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1.左脑时代

远古时代,力气是生存的重要因素,因而出现了各种武林高手;当人类进入农业时代,主要特征是靠天吃饭,对自然的敬畏、勤苦与节俭成为美德;当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真理。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是储存人出生后所获取的信息、知识和语言。人们因而把工业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统称为左脑时代(见下表)。


在近代中国,左脑时代中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右脑时代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喜欢用柯勒律治这句话,形容信息过剩时代人们的困境: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几乎被信息淹没,但仍感到知识的匮乏,因为大量的信息垃圾充斥其中,使我们很难从中得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人们越来越感到我们的左脑不够用。如何利用大量信息发现知识,这就需要右脑综合分析。

3.左、右脑的功能

一般人的大脑都比较匀称地分为两个脑半球,一半被称为左脑,另一半叫右脑,左、右脑由胼胝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而左、右脑的分工却不同。神经学家认为,两个半脑对我们如何行为、理解世界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见下表)。

表:左右脑的分工


一般说来,左脑分析信息,右脑合成信息,右脑尤其擅长将独立的因素整合起来感受整体;左脑聚焦于单一答案,右脑延伸为完形感知;左脑注重分类,右脑则注重联系;左脑捕捉细节,只有右脑看到大情景;左脑分析细节,右脑考虑全局。

4.全新的思维

在概念時代,左脑思维依然很重要,只是不够用了,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全新思维。換而言之,只有左右脑配合工作,才能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以设计为例,以前设计轿车时强调其实用性,即跑得快,就能成功。这是左脑的功能。而今,车子跑得快是最基本的功能,而车子的美观、舒适,则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同样,我们买手机、计算机时,功能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手机、计算机外观的第一感觉。全脑思维成为各行业的新发展。工程师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技能,更多地依靠创意取胜;医生不仅重在治病,更重患者感受和总体医护;就连律师也不会单刀直入,鼓励人打官司,而是摇身一变,充当顾问、调解、辩护等角色,帮助人们处理复杂问题。即使打官司,也成了迫不得已的事,令人感到温馨。所有这一切说明,以左脑强化技术,以右脑强化服务,左右脑并用(見下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无论是在何种时代,左脑和右脑都是在相互配合下工作的。以生气为例,人一生气,表现在行为上,就会一咬牙去买东西,这是左脑在起作用;完成了买东西而发泄情绪的目的,心情会平静下来,这是右脑在起作用。左右脑配合工作,完成了生气的过程,然后便老老实实地回家待着。

再比如说,学校的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而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也是学习成绩好,考入好的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是左脑的功能。而如何做人,如何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则是右脑的功能。脑神经科学告诉我们,禅修对人们的情绪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5.现代科技与宗教体验的相互验证

数千年来,禅修的利益,只有自己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神经科学技术发展迅速,EEG、FMRI、PET和MEG等仪器能捕捉到静坐时的脑电波。大脑活动时,神经元释放电流。这些仪器捕捉脑电波后,绘制出脑动电流图,对禅修的效用进行定量分析,传统的禅修体验以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禅修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现在的脑神经科学把人的情绪分成五个不同的波段:

(1)γ波(30-80Hz),无法思考的状态,极端的情绪冲击。如,汶川大地震后,很长时间说不出话的亲历者。

(2)β波(13-30Hz),心中有事放不下,焦虑不安的情绪,常常处于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思维状态。

(3)α波(8-13Hz),(1)快速12~14千赫,面临考试前极度紧张的状态;(2)中速9~12千赫,身心轻松、注意力集中、心态平静的状态;(3)慢速8~9千赫,临睡前意识模糊状态。

(4)θ波(4-7Hz),梦、潜意识,禅定中。无住生心、“心无挂碍”的境界。

(5)δ波(0.5-3Hz),熟睡中,或深禅定中。融入大自然、物我一体,本体状态,绝对的安宁与快乐。

通过禅修,使β波转变成α波,焦躁不安的情绪能很快平静下来。有些气功师也可以做到。科学家曾对一些奇人异士做过脑波测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α波(放松波)的强度取决于θ波(“心无挂碍”的境界)的强度。若先悟入“缘起性空”的体验之后,再诱发α波者,强度可高达80-100μvpp。换句话说,如果先产生强大的θ波(15-20μvpp),再全神贯注深度入定,α波的强度会剧烈升高,平静的心情会稳定而长久。换而言之,θ波有助于诱发α波,α波的正确诱发方法,那就是在产生强大α波之前,必须先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然后就能获得安宁与快乐的境界。

6.神经科学的局限性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佛教的发展确有其独到的影响,然而也有其局限性:专注于快乐,禅定之更高层次——涅槃,则无法测量。其次,科学能辨认幸福与苦难之不同,但对人生意义的真正了解,必须通过禅修才能获得。

明海大和尚:感谢净因长老!今天下午讲的信息量非常大,“禅修与心脑科学”,通过净因长老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我感觉我们确实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在这个节点上西方的科学、西方的文化开始向东方靠近。而且它们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引起我们关注的成果。

过去在东方也许我们很模糊、很直观,不好说的一些话题,关于轮回,关于禅修,还有关于开悟、涅槃等等,在它和西方这种重视符号、重视逻辑、重视工具、重视表达这样的文化背景碰撞以后,一定会放出夺目的光彩。

我想这应该也是诸位90后,现在到寺院来跟东方这样一个传统去连接的重要意义,这个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是很真实的,对我们社会,对我们未来人类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净因长老!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