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廿二届演讲集锦 >道法法师 五戒讲座

五戒讲座

道法法师

(2015年7月20日晚于文殊阁)

各位营员:

大家晚上好!虽然人已经露面了,这个声音要发出来,还是要借助设备。可能大家也看过简介了,在这里我还是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我叫道法,道路的道,佛法的法。如果说个人经历方面有什么特别需要介绍的,我觉得跟我们这次讲的内容有关的,无非就是学佛的因缘。学佛的因缘我可以用三句话来交代:199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五月份复试的这个考场,一个从安徽颍上来的中学老师做出了一个影响他终生的决定,在四个方向里面,中国哲学下面四个方向里面,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时最冷门的佛教哲学。当然有先秦哲学,有宋明理学,有中西比较哲学,那我为什么选择佛教哲学呢?这个以后有空再说,说来话长。第二个时间点,1997年,就是我读研的两年以后,研二,告诉大家很惭愧啊,我是工作六年以后,以一个老考生的身份去考上复旦的哲学系的。1997年我已经一晃就30岁了,而立之年在柏林禅寺参加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所以我算是大家的老大哥了,只不过这个大哥老了一点啊,太老了!如果说1995年选择佛教哲学是我没想到的,我的确没想到,因为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去读道教哲学,满脑子都是成仙!但是为什么选择佛教哲学,那是迫不得已,因为先秦哲学我认为对修行没有直接的指导,我认为宋明理学这个差得更远,中西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更用不上,所以最后我就不得以,我说那就只好选佛教哲学了。而当时的指导佛教哲学的教授王雷泉先生居然也收下了我这个连佛教的皮毛都不知道的学生。真的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准备呀,我是准备去读道教哲学的,我想成仙的。但是两年以后,我在参加柏林寺的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的时候是有预谋的,并不仅仅是参加这样一次夏令营,我当时在来的时候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佛弟子,这是我的一种自觉选择啊。所以到了夏令营中间有个环节,要大家报名受三皈五戒的时候,我很快就报名了,不一定是第一个。所以在那一次两百多个人皈依的这个宏大场面里面,尽管老和尚也没有记住我,但是我成了一名三宝弟子,五戒优婆塞。当时发狠心说,别说五戒,十戒我都受。果然,第三个时间点,一晃十五年过去了,2012年,我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样大家可以算一下,1997年的7月,到2012年的8月,整整十五年的时间,我是一个三宝弟子,五戒优婆塞。后来很惭愧,舍掉一戒,大家猜一猜是哪一戒?(众答:不饮酒)哎呀,怎么那么聪明!因为马上我会讲到酒戒,酒戒为什么要舍掉?

998年我们硕士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一行鼻涕两行泪啊,说这一次吃饭以后,这一辈子未必有见面的机会了,天各一方了。的确是这样,转眼这十七年过去了,很多硕士同学没有见过面。大家不要以为人生很长啊,对你们来说人生很长,对我来说,觉得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不是现在我无病呻吟,大家算一下,1997年我参加夏令营到现在,一晃就是多少年过去了。我从当时而立之年到现在已经是快知天命了,已经差不多,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剩下一点也白了。到2012年我做了十五年居士以后,在苦苦等待世俗因缘的凋谢,在苦苦等待出家因缘的成熟,总算是瓜熟蒂落。这中间的艰辛不能说啊,只能私下里交流,公开不能说。因为人生在世现在可能在座的很多年轻人,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后面大家就知道,“可与人道无二三”。当然我没有什么不能告诉大家的,不过呢辛酸的往事还是少说。不管怎么样,世俗的缘谢了,其中就包括,对不起啊,我很惭愧,我还结过一次婚,后来呢当然索性离了一次婚。结婚对我来说是灾难的开始,离婚对我来说是幸福生活的开端。我认为世界上有两类人不应该结婚:第一类人,献身哲学的人;第二类人,献身宗教的人。因为他可能是个好男人,但不是个好丈夫,所以后来我大概认为自己就是属于这两类人中的一类。所以在2012年,那个小女孩,跟我俗家同姓的小女儿,小女孩上大学了,因缘成熟了;我和我单位的合同期满了,因缘成熟了;然后这个其它就不好意思说了,那个离婚证书也拿到了,因缘成熟了。当然这都是经过努力的啊,没有说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一种文学化的描写啊,中间那也有强扭的瓜啊。那是费了很大劲的,甚至以生死相搏的。为了拿到那个证书,我曾经说过一句狠话:“挡我者死!”当然了,这个其实就是为了出家这个路能走下来啊,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阻力。所以“在家容易出家难,出家容易修行难,修行容易要证果难,证果容易圆满难”啊。一个比一个难!那么大家就知道我是一个比丘僧团里面的新兵啊,所以刚才在这里我腿子还在打颤,幸亏话筒不响,又让我缓了一缓。

从十天前心慈法师转告大和尚的意思,叫我来给大家讲讲五戒,我当时就惴惴不安呐,因为我五戒守得并不好,因为在家有很多不得已。所以今天要讲五戒的事情呢,五戒如果不受,永受沉沦!如果受了,有可能多一重犯戒的罪过。但是不能畏罪而不走上这样一条自我解脱的道路。守戒当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呢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就是流浪生死也不容易。我们做人不容易,做牛做马更不容易。所以下面叫我讲五戒,我就不一一地把这些戒条向大家宣示了,我还是简单地把五戒的精神,五戒的功德,以及持守五戒的原则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交代。我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教训倒不少,所以这方面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不能说分享吧,让大家以我为鉴,吸取教训。

为什么要受五戒?我当年的朴素的认识,就是我认为学什么东西都要取得一个入门的资格。就像我要到复旦去读书,是怎么去的呢?我在一个乡下中学里面吭哧吭哧教马克思主义,教政治。那怎么能够进复旦大学再读研究生呢?要考试。考了以后复试要选导师,导师要你才行。首先你要有这些资格,那我认为出世的这个道路应该也是这样,你要取得一定的资格。所以我认为要学佛,很多人说学佛不一定要皈依三宝,皈依二宝就行了,甚至也不一定要皈依二宝,一宝都不皈依也可以。就有这种人,尤其是少年轻狂啊。可能大家在座的更多都是少年,少年人就觉得血气方刚,我凭我一腔热血,佛陀就有那么伟大吗?我不皈依他就不行吗?我凭着我那么聪慧,那么有体力,我拼一拼这一辈子,我就不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我就听说有人想这样干,当年的龙树菩萨也想这样干。但是,皈依三宝,受五戒,乃至于以五戒为基础辗转增上,受八戒,受十戒,受菩萨戒,受具足戒,这个是历代诸佛成佛都必须要做的事,这个叫通则,或者叫常途,诸佛圆满成就佛果的常途。既然是常途嘛,那可能都不能例外。

当然讲到这一期佛法在世间流传,我们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现在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人不多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名气更大。真是叫“媳妇娶进房,媒人扔过墙”,有这种说法。本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慈悲介绍的,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阿弥陀佛很好,可以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结果把释迦牟尼佛这个介绍人给扔在一边了。学佛的通途还是要谨依本师,然后呢勤修戒定慧,怎么勤修戒定慧呢?还是深入经律论三藏,还是要闻思修,这都是通途。当然还有一个特别的法门,所以往生西方是特别的法门,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阿弥陀佛最伟大。阿弥陀佛是很伟大的,所有的佛都很伟大,一样的。当然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教法的来源,我们作为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现在我已经把大家定位为知识分子了。因为受过这个中等以上的教育,都算知识分子吧。所以有小知识分子、中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我顶多算个中知识分子,没有成为大知识分子。那些学阀,著名教授才是大知识分子。那我们有知识的人要想获得佛法的知识,我现在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深入经藏,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立下了什么规矩,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给我们指出了什么样的道路。那这个道路里面,所有的道路里面,戒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它是一个起点。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家出家,作为佛弟子,那就要按照这样一个规则来办事。所以受戒对我来说,当时我就认为取得这个资格很重要。当然很惭愧,个人业障很重,因为学习佛法呢也是误打误撞撞上来,是不得已选择的,当时的确没有准备,连佛教的皮毛都不知道,这个是当时我导师王先生讲的,“你连佛教的皮毛都不知道!不过我还是收了你了!”所以十几年来学得也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有一点,我还是蛮欣慰的,我在进步!虽然像蜗牛一样,在进步!十五年的居士做完,才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肯定要做五十年,乃至于更久,如果我活得足够长。

如果要说五戒的最早的来源,我们不讲更多古佛,我们只讲这一世释迦牟尼佛的事。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最先度的不是出家众,最先度的是两个居士,这就是导言里面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一个叫提谓,一个叫波利,这当然是音译了。为了保险起见,大家看我后面所引用的材料,几乎都来自佛经,我没有多少自己的话。这是讲到居士之始,居士的鼻祖就是提谓和波利这两个人。据说当年佛在成道以后,他在菩提树下打坐,自受用解脱之后的法乐。当然这个大梵天,据说大梵天看到佛陀坐在树下,我们都知道佛陀悟道之前,曾经有六年苦行的经历,六年苦行以后,在尼连禅河洗了澡,后来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的供养,供养了乳糜,他吃了以后呢,就在这个树下打坐,有的说是七天,有的经里面说是四十九天,先后证得九次第定,降服三路魔军,最后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以后并没有急着说法,甚至一开始就想着涅槃,后来大梵天、帝释天等等一干天神就请释迦牟尼佛说法,释迦牟尼佛呢当然是接受了他们的请求,这个像搭班唱戏一样啊,接受了请求以后呢准备向众生宣说。但是在成立僧团之前,这个大梵天一看,释迦牟尼佛六年没怎么吃饭了,吃了一点乳糜又辛辛苦苦修定、降魔,后来呢享受解脱之乐,他基于凡夫啊,大梵天也是凡夫啊,基于凡夫的心理他想:“哎呀,估计佛陀肚子也饿坏了,我得找几个人给他弄饭吃啊。”好,这时候大梵天看到远远地过来一个商队,五百商人组成的商队,当然是牛拉车啊,车上有货物,据说北天竺的两个大商主,这个北天竺呢,这两个商主一个就是提谓,一个是波利,结果走到佛陀打坐的菩提树附近,牛车就不走了,叫踬而不行。然后呢这个神就告诉提谓和波利这两个人,叫他去供养佛陀。当然这个提谓和波利就用自己身上、车上带的食物啊,蜜和炒面啊,和在一起变成美味,就供养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叫他们皈依三宝,当然当时还只有二宝啊,皈依未来的这个僧团,这个圣僧。皈依三宝,还说了五戒,这就是最早的两个优婆塞。当然这两个优婆塞在佛经里面可能也讲得并不是很多,那这里之所以要提出来呢,也并不是说大家非记住他不可,就是优婆塞的历史是在佛陀成道以后组成圣僧团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佛陀出世并不是仅仅要教化出家人,并不是要把娑婆世界所有的人都剃度出家,因为佛法在世间流传不断地遭受种种诘难。我在以前弘法的时候,讲佛学课的时候,不能叫弘法,因为没有证得什么境界,就有人不断地指责佛教,“啊,你们让那么多人出家,如果都出家了,这个人类不就不能繁衍了吗,人不就灭绝了吗?”我说你这种责难毫无道理,所有的人都出家,可能吗?所以后来佛陀反复跟阿难讲,“阿难啊,你看这个世间,是出家人多还是在家人多呢?”“当然是在家人多。”包括后来佛还问帝释天,“帝释天你看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是在家人多是出家人多,是信佛的人多是不信佛的人多呢?”帝释天嘛,是相当于我们中国民间信仰讲的玉皇大帝吧,他就讲,“哎呀还是不信佛的人多。”所以在佛法最兴盛的时候,也是不信佛的人多,信佛的人少。在这个时代,世界几大宗教里面,世界三大宗教吧,佛教的信徒是最少的。就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性宗教里面,佛教的信徒是最少的。

所以五戒是佛陀慈悲,为在家人提供的解脱之路。而且大家看到的这个手册里面,那一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大家看这个经很有意思,是佛陀给他的爸爸讲的。佛陀的爸爸叫净饭王,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以后,干了很多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极为绝情的事情。佛陀证道六年以后,第一次回宫就干了一件什么事,把他的儿子罗睺罗给拐跑了。搞得他的老婆耶输陀罗呼天抢地啊,你这什么人呀,你自己跑出去修行了,把我们孤儿寡母的,当时还没有生出来啊,把我怀着的这个小孩扔在家里让我背黑锅。所以耶输陀罗在佛陀出家以后的六年里面,是背着黑锅的,说你老公走了这孩子是谁的呀?是跟谁生的呀?后来佛陀回宫就帮耶输陀罗洗白了。佛陀变了五百个和佛陀一模一样的人,耶输陀罗让罗睺罗去给他的爸爸送欢喜丸,欢喜丸是一种很美的食物,甜点吧。啊,结果这个六岁的罗睺罗就直接走到那个不是变化身,是佛陀真身本人跟前,然后佛陀跟这些文武大臣就讲:“你看,这个儿子是我的。”就是以证明耶输陀罗是守妇道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不仅后来佛陀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难陀,我们又简称难陀,难陀、阿难是两个人啊,把那个难陀也拐出家了。后来我们都知道把他的那个小堂弟阿难,也劝出家了。后来他的姨妈,也是他的养妈,这个大爱道比丘尼,就是摩诃波阇波提,也出家了,耶输陀罗也出家了。一家人几乎都出家了。后来就是整个净饭王的家族,能够继承净饭王的王位的人,就是王储啊,几乎都出家了。所以后来净饭王到年纪大的时候,看着宫廷里面这种冷落凄惨的场景,非常恼火,这个儿子太不像话了,把我的孙子拐跑了,把我所有的孙子,把我的这个哥哥的、弟弟的孩子全部都拐跑了,让皇族后继无人,所以后来在恼羞成怒之后,净饭王禁止迦毗罗卫国所有的这些皇族,释迦族的人接触释迦牟尼。如果他回来,你们都不能见他,谁要去见他,我杀谁的头,所以父子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所以后来佛陀还是想办法度了他的爸爸,为他的爸爸还慈悲说了五戒,就是《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他的爸爸在晚年,临终之前还证得了三果。所以佛陀的伟大,大家不要用我们世俗的价值标准,伦理标准去评判。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儿子,极其伟大的父亲,极其伟大的丈夫,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眼目、导师。那这个闲话我就不多讲了,总之呢五戒是非常重要的。

那为什么要守戒?我们一提到戒,一般人都充满了敬畏之情。这个戒太高了,高不可攀!守戒的人从古到今都令人景仰,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印度是这样,中国是这样。所有的道德高尚的人,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受人尊敬的。但是呢,我们另外一方面也感觉到畏惧,一般的人也畏惧,为什么畏惧呢?因为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太难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儒家有三不朽,三不朽大家都知道,第一就是立德,所以立德比立功和立言还要难。那佛教也是这样,立德是非常难的,那么作为我们佛弟子呢,如果说连戒都不敢去接受,那就没法修行了,因为没有保障。如果没有戒行做基础,做铠甲,我们的修行是不可能真正开展的。所以我们时刻要记住,六念、八念、十念里面都有个念戒。当然我们讲的这个戒有狭隘意义上的戒,有广泛意义上的戒。最狭隘意义上的戒,就是我们讲的五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这些具体的规范,具体的条文。如果要讲到最广泛意义上的戒,所有的规则,所有趋向善道的规则都叫戒。不仅这个五戒、十戒是戒,还有比如说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这个都是戒。所以我们学佛学到一定的时候就知道,正见是最重要的,八正道里面,正见第一。因为正见也是戒,因为我只取正见,不取邪见,这你可以把它说成叫取正见戒,就是戒除了邪见,我只坚持正见。如果说你相信四谛的这个说法,你接受了四谛的真理,你可以说你在守四谛戒。如果说你树立了般若波罗蜜的这个正见,你可以说是树立了般若正戒,树立了般若戒,都可以这样讲。甚至你深入经藏以后,深入领会了第一义谛,你可以说你在守第一义谛戒。所以讲到戒呢,我们可以通俗地讲有俗戒,有道戒。俗戒就是具体的这些规范,能够保障我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一些行为规范,这个算俗戒。所以五戒、八戒、十戒,乃至于比丘戒,都算俗戒。但是要讲到四谛、十二因缘,乃至于六波罗蜜,那这个就是属于道戒。那就是与世间的这个正法相合,与出世间的正法相合,这个是属于道戒了。所以我们讲念戒,包含这两个方面。

当然我们整个法界是有规则的,我们讲法界是佛教的世界观。所以诸佛有常法,就佛与佛他是守规矩的。大家看经里面很有意思,就是当佛在说某一部经,说经之前要做广告的,要放光,要动地,要放这个闭路电视。当然闭路电视它的范围有的是一恒河沙世界的范围,有的是十恒河沙世界的范围,有的是十方的:八方和上下。有的像《华严经》讲的时候是放的闭路电视,范围是微尘数不可数世界,十方各微尘数不可数世界,不可数微尘数世界。所以佛每一次讲大经之前,都要做广告,然后呢他方佛土要派菩萨做代表,来听法的。当然听法他来的时候,诸佛之间问候是有通则的,也有固定的套路、格式,就像我们写信一样,比如说大家要写信给我,“道法法师道席”,那我就是修道的人嘛,就道席。如果你给你母亲写信,“母亲大人慈鉴”,这个都是我们古代写信的格式。那佛与佛之间问候也是有一些固定的套路的,无非就是问,“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都问这些。法界是有的,而且佛做事情都是有规则的,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成佛、度众生,乃至于转法轮的经过,说法的内容,说法的仪式,最后涅槃的地方的选择,都是有规则的。包括佛说法也不是像我这样嬉皮笑脸乱笑的,佛笑必有因缘。因为菩萨经常也会乱笑的,凡夫就更是乱笑了,凡夫有时候傻笑,也没捡到钱,傻笑。这个所以诸佛说法一笑的时候,阿难就问了,佛陀有什么因缘,为什么发笑。笑是必有故事的。所以它有很多规则。包括菩萨度众生,他自己不懂规则的时候,要不断地向佛陀请教,遵守哪些规则。

所以应该是水平越高的人,懂的规则越多。你也可以说他受的束缚越多,其实不是的,是指他做事越有效率。比如说他开火车知道开火车的规则,开汽车知道开汽车的规则,打铁知道打铁的规则,那么淘粪知道淘粪的规则,所有的规则他都懂,所以菩萨必然是越懂越多,遵守的规矩越来越多,佛更是这样。所以我后来读佛经的时候慢慢悟出来一个道理,越是智慧高的人,越是有规则意识,越是懂的规则多,越是做事有成效。因为我们这个法界万法差别,每一法都是遵守自己的运行轨迹的,你不遵守就要吃苦头。比如叫我去开车,我经常做梦开车,因为我不会开车,我做梦开车的时候是不扳方向盘的,做梦梦里面开车都是车自己走的,因为没有学过开车,就没有这个经验。那佛陀就不一样,佛陀连放牛都会,所以有一个放牛的专家他掌握了九种放牛的技术,以为是全印度放牛水平最高的了,结果他就问佛陀,佛陀说:“我给你讲,放牛的技术总共有十一种。”这个放牛的专家一下就傻在那里了,后来就赶紧拜佛陀为师。所以这个规则很重要。这个我就不多展开了,规则很重要,所以我当年受五戒,我觉得五戒虽然不多,但是这是入门的一个基本门槛,当然受了以后才发现,守起来难度非常大。

当然关于五戒它的地位我这里只有一个标题叫“五戒是诸佛之母”,这个整篇文件的标题叫“五戒是戒法之本”,就是受了五戒以后,它作为一个基础,像树根一样,它可以生长的,它作为一个基础,上面还可以垒十戒,可以垒菩萨戒、比丘戒等等这些关于戒律的大厦。所以五戒是辗转增上的基础,它是大小乘一切戒法的根本,也是全部善法的根本。为什么呢?因为五戒是有功德的。讲到这个功德是具体的。

关于五戒的名义呢,大家在手头已经有材料了,我就不多说了。关于这个名词我就不多做解释了,其中像杀盗淫妄酒这个五条,我简单地说明一下:关于不杀生,我们看《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里面,讲的所有的情况,大家看,都是指不杀人。所以讲到犯不可悔罪,也是指杀了人,杀了人犯不可悔。有些人受戒以后呢,就变成了一个心理负担极为沉重的人,哎呀我杀死了、踩死了一只蚂蚁怎么办呢?怀着狠心去杀死了蚊子,哎呀我失手杀死了蚊子,假惺惺的。然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经常会干这个事啊。怎么办呢?是不是犯不可悔呢?不会的,找个人发露一下就行了,忏悔一下就行了。当然了,最好不杀,尽量不杀,乃至于最后就是彻底不杀。所以不杀生,大家要记住是不杀人。我们杀人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胆量。杀人都是那些杀人的恶魔,才有这样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心嘛。所以我们杀人要极大的决心,自杀也要极大的决心。其中当然包括我们讲不杀生,不能杀自己。如果说我不杀别人是可以的,是犯戒的,我杀自己该可以吧?不行!自己也在不杀生的戒条保护之内,不能杀自己。我们的生命我们没有处置权,谁有处置权呢?业力有处置权,连国王大臣都没有处置权。

关于具体的戒相,不同的经里面讲的粗细不一样。有的经里面会讲到,杀人是什么罪,杀畜牲是什么罪,杀蚊虫是什么罪,都讲得很清楚。当然这个不杀生呢,严格说起来,一切含识众生都不应该杀,包括蚊子,包括蚂蚁,但是我们凡夫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本事做到不杀生。比如说我们走路,你要能做到像气垫船一样,脚不点地,才可以不踩死蚂蚁,我们做不到。你睡觉的时候,你后背难道不挨着席子吗?万一,你看我们有时候夏天睡觉,蚊子一不小心趴在你身上,你一翻身把它压死了,那这个也是,这也是杀生嘛。所以我们讲的不杀生,是指不刻意,不怀着杀心去杀它,就不算犯戒了。那如果微细一点讲,你只要杀害了生命,你就欠他一条命了,当然不一定要还啊,大家不要说我欠一条蚂蚁的生命,我要还它。不是这样的,因果如果是这样讲的话,我们就变成了因果的奴隶了。没有那么简单的,就你杀死了十只蚂蚁,未必要还它一次命。这个怎么讲呢,这个具体要看,你个人因果流转的情况,这个就不多说了。

关于不偷盗也是这样,它规定是非常具体的,比如说不可悔罪,你偷人家的东西,达到了五钱以上,才算不可悔罪。五钱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一般人都犯不了这个不可悔罪,因为五钱绝不是五块钱,五钱是什么概念?在摩揭陀国是杀头的重罪。偷了人家五钱的东西要杀头的,那个才叫犯盗戒不可悔罪。大家想想我们中国刑法里面规定,偷了人家多少钱,多少价值的东西,才被枪毙啊。一万块钱有没有?不知道啊,反正立案它是有一个数额的,所以你拿了人家五块钱的东西,肯定不是犯不可悔。大家最好不要拿啊,不要拿。这是讲不偷盗,那具体规定很微细,什么东西你拿,离开了多长的距离,这个有规定的。关于戒相呢大家看这个手头有的,我就不多讲。
第三个是不邪淫,不邪淫里面讲到人、非人、畜牲。大家就很奇怪,啥叫非人啊,人难道可以和非人有两性关系?非人是个啥东西?非人从戏剧里面讲,传说里面讲,比如说许仙就和非人结了婚。具有人形而不是人的那种生命,我们就泛指具有人形的鬼神。白娘子是个妖嘛,我们民间传说是这样。所以非人是指具有人形的鬼和神一类的生命,他具有人形我们误以为他是人,他其实不是人,他只是化作人,这民间传说我就不多说了。还有动物,也有人和动物交的,自古就有,这个就不多说了。都是犯邪淫的,无论在家出家。

还有不妄语,不妄语我们一般也受了戒就会吓死了,“哎呀我对他说了谎。”善意的说谎,说谎不算犯戒。首先善意的说谎,为了沟通人际关系,不算犯戒。这个如果要说到大妄语戒,是指没有证得禅定,跟人家说我证得禅定了;没有证得圣果,跟人家说我证得圣果了,这个是犯大妄语戒,不可悔。后悔也没用的,罪已经形成了。它就会成为巨大的障碍,就会成为定业,就会受报。当然也不一定,那要看你个人的业力情况。所以我们学佛要用,如果在座学过哲学的,因为我学过哲学的,要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看待佛教所讲的这些理论。缘起论,因果法则,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不妄语,不是说了一句谎话就叫妄语。当然了,所有的不实语,就不如实认识这个世界,然后你说了一些不准确的话,都叫妄语啊,这个对我们凡夫来说是没办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由我们自己的谎言编织的世界。这个佛经里面叫什么自心分别现见,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妄心分别的种子投射出来的,就像我们这个投影仪投射出来的,这都假的,你我这都是假的,那真的在哪里呢?真的在假的背后,或者真的就在假的里面。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从假象里面看到真相,或者是绕到假象背后去看真相,或者把假象看破,这个是我们学佛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没有真相,是有真相的,但这个真相我们不认识,只有诸佛才认识,连十地菩萨都认识不清楚。所以要知道认识这个法界的真相有多难,除了佛,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如实认识法界的一切。所以我们要做到不犯妄语戒,就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我们举心动念的角度来讲,如果你不存恶心骗人家,不存恶意骗人家,就不算犯戒。那再一个从更严的标准去要求呢,你不谎报自己证得禅定,你不谎报自己证得圣果,这个就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里面呢,还有一些专有的名词,比如说不恶口,什么叫不恶口?恶口就是说狠毒的话让人心里难受。比如说我这个人本来这就没有头发,“你这个秃子!”这个我们过去就骂出家人是秃驴嘛,还好我心里不会难受。如果你骂人让人心里难受,这个就是恶语,所以叫“恶语一声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我们要多说良言,少说恶语。恶口说一些粗鄙的话,一些让别人会产生烦恼的话,这个就是恶语。

还有不绮语,绮语是个啥东西呢?绮语的解释呢,佛学词典里面解释叫杂秽语。什么叫杂秽语呀,秽就是我们讲污言秽语,跟男女情事有关的,带有秽淫嫌疑的这些话。比如作家写的情色小说,这个作家是犯邪淫戒的,如果他受了戒,他是犯邪淫戒的。因为他写的这种情色的描写,这是属于污秽之言。如果我们说黄段子,是犯戒的,犯绮语戒,不要说黄段子。

还有不两舌,两舌我们都知道的,挑拨离间嘛。跟张三说李四说你坏的,跟李四说张三说你坏的,你们要斗啊,你们要维护自己声誉啊,要跟他斗啊。结果人家斗起来了,你在那里乐了。这个就是两舌,所以关于妄语,我也不多做解释。

最后一个不饮酒。饮酒本身不是罪。前面这四条,如果不受戒的人,他做了这些事情,虽然不叫犯戒,但是是有罪的,所以为什么我们把它叫做性戒。就是它的这个事情本身我们给它定性,无论是你受戒还是不受戒,杀人是一个罪恶,世俗法律,世间道德,法律制裁杀人,道德谴责杀人,对吧?所以它是罪恶,世间、出世间都把它看作是罪恶,不受戒它照样是罪恶。当然如果受戒了呢,你杀人了,它又多了一层罪过,就是犯杀生戒的罪过。偷盗也是这样,所以世界各个民族,对于偷盗都有规定。我们中国人讲人命关天,不能杀人,杀人者死。“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人际交往的规则。还有不邪淫,为什么不能邪淫呢?世界各个民族几乎都制定了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伦理道德规范,不能邪淫。我们知道阿拉伯,现在那个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于那些邪淫的女人啊,还有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叫石刑对吧?乱石砸死。我们中国古代对于犯邪淫的妇女处置也是非常严的,虽然现在说什么男女平等,性开放什么的,但是我们看,习主席上台以后,社会风气变了。从严治党,事实上是为了从执政党内部完成这个道德重建,从这里开始。那依法治国,要让全民养成守法的这样一个意识,形成法制观念。所以不邪淫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个禁令,我们都要对这个事情要有足够的认识。还有妄语,妄语会失去信用,人际交往如果失去信用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十年,好像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用关系,的确是很糟糕。

这是关于前面这几戒。那酒戒呢,为什么它不是罪恶却也是历代诸佛都制定了酒戒,为什么这样?是因为酒作为一种麻醉品,我们喝了以后,喝到一定的量,神经受到麻痹以后,不敢说的话说了,痛快!不敢做的事做了,痛快!结果呢酒醒了以后发现自己在拘留所里面,因为干了坏事。因为这个酒它是一种,古代事实上讲的这个酒,跟我们现在讲的这个酒的概念不太一样,所以佛陀在经里面,事实上交待得很清楚,一切用根、茎、果,所以用植物的根,用植物的茎,用植物的果酿造的饮品,能够让人意识错乱的这些饮品,如果我们现在要扩大开来讲啊,连毒品都算,就是所有这些让我们能够通过刺激神经,麻醉神经产生幻觉,产生快感,乃至于导致正常意识丧失,就是神经错乱,所有的这些麻醉品,都在酒戒这个禁戒之列。所以我们不要以为酒戒说的就是不喝酒,吸毒应该是可以的吧?吸毒绝对不可以!这是关于五戒的事情。

当然五戒本身呢,刚才我这个题目里面还有“心有上中下,得戒分品级”。所以得戒呢,从戒的类别来讲,有在家戒有出家戒,在家戒里面还有五戒,乃至于在家的菩萨戒。出家戒里面有沙弥戒、沙弥尼戒,有具足戒,也有出家菩萨戒。好像是不是越多就越高级?不一定的。菩萨戒就十重四十八轻,不多,比具足戒少多了,但是它比具足戒要求高,难守,因为举心动念就算犯戒。菩萨戒呢,在家菩萨戒也是要求一样的,举心动念就算犯戒。那我们说受五戒,当然你如果以极其纯洁的心,极其虔诚的心受五戒,这是上品。如果以这个贪得无厌之心,受五戒有功德的,受五戒原来是有戒神保护的!噢!我以后就受五戒保护,我就可以胡来了!就受五戒,你这个是下品,极其恶劣的这个心态去受的。这个不行的。所以因为人的心有高下,你的想法、动机有高下,所以受戒本身品级就受你这个动机的决定,所以心有上中下,得戒就分品级,也分上中下。这是关于得戒的品级,就交待到这里。

因为时间关系,现在已经一个小时了。因为大和尚叫我除了讲五戒的戒相以外,还要重点讲五戒的功德。犯戒是有罪过的,这个不要怪我没讲,但是呢不宜多讲,多讲会把大家都吓坏。但是受戒以后,犯戒肯定是有犯戒的过失,守戒有守戒的功德,不能够两相抵消。五戒的功德,如果要是说比附起来讲,儒家有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道家有道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我们佛家呢有佛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个都是一样的。世俗社会,我刚才讲的习总书记,这个当今时代,就是两三年时间,和两三年之前这个世风完全不一样了,八项规定把吃喝风刹住了,从严治党,乱搞男女关系就会被开除公职,把领导干部败坏社会风气的风就给暂时抑制了,事实上是为了整个民族重建伦理道德。那么我们佛教在重建伦理道德方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我们从印度传来的佛法的戒律非常完备,而且在历史上,我们这个世俗社会和佛教,也是在为维护我们世俗的这个伦理规范,包括通过佛教的这种伦理建设,来让我们的民族道德觉悟水平提高,在历史上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贡献。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如果要讲到这个总的五戒的功德呢,它是从正面来讲,所有的佛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修行都是从三皈五戒开始的。当然也讲大乘的起点,都是从发菩提心开始的,这里我们只讲戒,都是从三皈五戒开始,然后呢,乃至于受十戒,乃至于受具足戒等等,所以它是成佛之始。另外我们累生累劫如果说造了很多恶业,怎么才能够消除,才能够把它给破坏掉,也是只有受三皈五戒,才能够毁坏累生累劫所积累下来的恶业。

如果要具体讲这个功德的话,我刚才这个经里面,有一部《佛说灌顶经》,里面讲到受三皈有三十六部善神常随守护。这个是佛说的啊,大家如果说不信也没关系,就知道三皈是有三十六部善神,三十六部啊,领着无量的这个诸神,是要保护我们的,所以受了三皈的人有正能量,这个是讲到受三皈。受五戒呢,是有二十五部戒神,每受一戒就有五部戒神领着一大堆大小的神保护着受戒的人。当然了,如果你犯了哪一条戒,这五部神领着他们的眷属就跑了。所以受戒有戒神保护,但是犯戒呢戒神就会离开,就是他觉得你不值得他保护,他就离开了。关于这个神的事情我们就不多交待,因为今天的时间关系,因为佛教到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呢?这个很多人学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就争论。从理论,从彻底的佛教理论来讲,佛教是无神论。从佛教的世界观来讲,世界观里面就包括国土世间、众生世间,色界、无色界和欲界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当然包括神,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受三皈五戒有功德?首先是有善神和戒神保护我们。那如果要说具体五戒都有什么功德,当然也可以找出来一些依据。首先是我们要讲犯五戒,每犯一戒都有相应的恶报,那反过来每守一戒都有相应的善报。所以佛经里面要讲这个功德一般都要先讲破,或者犯五戒会怎么样,比如《佛说鸯崛髻经》里面就讲,如果犯杀生之报,就是你犯了杀生戒,它的果报是什么样呢?“以刀施得刀报”,就是你杀人也被人杀,《圣经》里面讲的意思好像也是这样的。盗报呢,偷盗别人的,偷盗的恶业它所感得的果报,就是贫穷,就是缺少生活资料,到处挣钱也挣不到。那淫报这个感得的结果就是“妻妇增益奸邪”,比如老婆跟别人跑了,老婆不要你了。比如天神也是这样,他虽然贵为天神,这个天神命还没有绝呢,他的那些天女们、嫔妃们就跑了,所以他感得的是妻子眷属背叛他的恶报。妄语戒感得的是“口气臭秽”。饮酒戒感得的是众乱,“增益众乱”,就是行弗乱其所为这个乱,他的行为极其混乱到不能控制,就是说话乱说,做事乱做。那反过来说,如果是不杀生,《杂阿含经》里面就讲到,如果是不杀生的话,好的可以生天,不好的生在人中,可以得长寿。不偷盗的,好的可以生天,不好的就稍微差一点,不能说不好的,就是不偷盗的戒守得稍微差一点的,经常守得好,偶尔犯一犯的,生在人中。经常比如说贪人家小便宜,拿了人家的纸笔不给人家还了,没有犯这个大盗戒,不可悔的盗戒,他生在人中,他挣钱很容易挣到,或者生在富贵之家,这个就是“钱财不丧”。不邪淫的这个善报,生在天上,生在人中,“妻室修良”,就是贤妻良母。如果是不妄语呢,生在人中,就不被人讥论,没有人说他闲话,都是说他好的,这就是不妄语的善报。不两舌,生在人中是“亲友坚固”,你不挑拨离间,亲戚也关系很好,朋友也关系很好。如果说不恶口呢,你生在人中“常闻妙音”,因为恶声是很难受的,听起来很难受的,如果经常不说恶语,听到的都是很好的声音,都是夸奖你的声音。不绮语,在人中就是“言见信用”,就是你说的话人家都相信,老是说绮语,人家就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都是能感得相应的善报,《佛说骂意经》里面也讲到,但大概都差不多。

另外佛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也提到,他是讲十业,十业得人趣。就是说如果五戒守得好,那展开来讲,可以展开为十业,如果五戒守得好,但是不圆满就会生在人中。所以大家要感到庆幸,我们前世一定是做十善业,做得相当不错,这是按照佛教的因果律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相信佛说的话,那我们前世一定是造了十善业的,但是呢不够圆满,所以需要增上。这是关于内报,或者叫正报,就是我们个人的身体,个人的身心状况。如果是讲外报,或者叫依报,就是我们生活所获得的资源,所依托的这样的一个国土世间,我们的善恶业,就是我们守戒或者是犯戒,造成的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做十恶业感得的依报,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不好的。那杀生是感得“大地咸卤,药草无力”;偷盗“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邪淫业,注意这个邪淫业大家想想很有趣的,跟雾霾有关系,“感恶风雨及诸尘埃”,所以我们这个雾霾从根本原因上讲,跟我们这个世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个国度改革开放以后,男女关系混乱有关系。直接原因是工业排放,间接原因是邪淫恶业炽盛;那妄语业呢,会感得“外物臭秽”,所以河流受到污染,我们生活的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这都是妄语业造成的;两舌业造成“地高下不平”;恶口业造成“瓦石沙砾”等等这些不可接近的这些事物;绮语业造成“草木稠林,枝条棘刺”等等这些,就是令众生不宜生存的这些外物。其他都是这样。那反之呢,如果行十善业,如果我们把五戒守好,乃至于把十善业做好,感得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赚钱很容易赚,所有的这些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好的,衣服都是麻布的,我们大家穿的都是麻布的,还是有善报的。吃的都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没有转基因,没有激素,没有化肥农药,到时候的农业科技非常发达,不用化肥农药,不用吃激素,粮食照样丰收。那是要靠我们人善业增长以后,我们的农业技术跟着也先进。总之,如果是严格持守五戒,行十善业,进一步要求是行十善业,那这个功德会非常大,那反之呢如果是破戒,造恶业,这个恶报就会非常多。无论是个体的,无论是群体的,无论是我们个人的身心生命状况,还是我们所依托的生存环境,都会跟我们的善恶业的状况一一对应。那当然了,有受戒,有持戒就有犯戒,犯了戒怎么办?犯了戒要忏悔。

那怎么样才能守好戒呢?有的看似犯戒,但事实上是他戒守得好,所以守戒里面智慧的含量非常高。这里要讲到守戒的智慧方便,我用括弧解释了一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什么叫守戒,什么叫犯戒?首先我们受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接受。五戒是可以分分守的,分分受的。就是说我觉得我可以守第一条不杀生,我就守,我就接受,剩下的四条不要接受。你说我将来工作肯定应酬很多,不能不喝酒,酒戒不受,都是可以的。守一分就有一分的功德。当然了这个守起来呢,那还是需要有相当的毅力,相当的智慧。首先要有毅力,其次要有智慧。当然如果守到一定的时候,它就可以去广做方便,而不叫犯戒。这里还是有两个故事。首先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大护法,叫波斯匿王,是憍萨罗国的国主,我们一读佛经里面讲到,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注意舍卫国其实不是个国,是个城,它是憍萨罗国的都城,这个国家的国王叫波斯匿,他的老婆叫末利夫人。佛陀是先把末利夫人度化了,然后通过末利夫人吹枕边风,把波斯匿王也给度化了。所以波斯匿王就成了佛陀时代护持佛教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护法君王,跟那个频婆娑罗王是齐名的。波斯匿王呢,他的儿子叫祇陀太子,就是祇树给孤独园的那个祇树,就是翻译成祇陀。祇陀太子是波斯匿王的儿子,他守戒守得也很好,但是他跟佛陀说,我们这个政治人物经常有宴会的,他说,佛陀你看我五戒能不能舍掉啊?我舍掉五戒我去受十善业行不行啊?大家看为什么他要去舍掉五戒去守十善业,去行十善业呢?因为十善业里面,没有酒戒这一条。大家看看奇怪啊,十善业里面没有酒戒这一条。所以祇陀太子就想,哎呀五戒里面酒戒太难守了,我不守五戒了,我去行十善业。佛陀说,你为什么要舍掉酒戒呢,你是怎么守酒戒的?祇陀太子说:“我在去喝酒的时候,得酒念戒,我喝酒从来就没有因为喝酒乱过性,干过坏事。”佛陀说:“你是守酒戒守得非常好的,你一直在守酒戒,你没有犯戒。”注意啊,祇陀太子经常喝酒,佛陀居然说他没有犯戒,为什么?因为他守戒,他喝酒的时候念戒,时刻记着:“我是受了酒戒的人,我不能多喝,多喝了会干坏事的!”时时提醒自己,喝酒而性不乱。所以遮止这个喝酒,目的是为了保持头脑清醒,而祇陀太子喝酒的时候,居然也能保持头脑清醒,所以他就是在守戒。这是一个故事,所以佛陀说了,如果你酒戒守得好,你进一步还想行十善业,这当然是很好的,还大加赞叹。那波斯匿王一听就来劲了,哎呀原来喝酒是不犯戒的,那好了我天天喝酒,佛陀说,错!你喝酒就是犯戒!那波斯匿王就听不懂了,我喝酒怎么是犯戒?

波斯匿王这样的故事我就不多讲了。波斯匿王说,我的老婆有一次犯了严重的戒,他就跟佛陀告状。他说有一次我进山打猎,没有带食物,突然肚子饿了,问手下有没有食物,手下说没有。他那个御膳房的厨师长,经里面叫厨监,这个厨监就是相当于我们庙里的典座,相当于我们学校食堂主任。把厨监叫过来了,叫修迦罗,你们怎么没有给我准备食物,不知道我打猎会饿的吗?宰了你!叫手下推出去杀了!波斯匿王气死了。因为这个厨监的人缘非常好,他非常敬业,他做的饭也非常好,满朝的大臣都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怎么能杀了呢,这怎么办呢?赶紧就有人去通报,大概也只有末利夫人能救他,赶紧去报告末利夫人。末利夫人一听,哎呀怎么要把厨监给杀掉,这还得了,我们吃饭好吃好喝的全靠他呢,波斯匿王一生气要杀,那怎么办呢?于是末利夫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涂脂抹粉,叫手下那些宫女们准备了很多酒肉,估计她的后宫吃的很多,然后叫上皇家乐队,赶紧载歌载舞,一路车拉着就到了波斯匿王的宫殿里面。波斯匿王一看哎呀老婆花枝招展地过来了,注意啊,末利夫人长守八关斋戒,不涂脂抹粉的,不坐高广大床的,皇家乐队经常不用的,更不用说喝酒吃肉了。他一看老婆,哎呀这个该死的婆娘,平时都是理都不理我的,这个时候花枝招展地来了,高兴坏了。君王嘛,好色。末利夫人估计长得非常漂亮,就是因为她守八关斋戒,八关斋戒里面有不淫戒呀,和波斯匿王也不同床的。所以波斯匿王一看心花怒放,夫人好呀,然后又是吃又是喝,然后淫戒也犯了,酒戒也犯了,高广大床也坐了,酒也喝了,肉也吃了,皇家乐队歌舞观听,这什么都有的,八关斋戒八条犯了六条,然后五戒犯了两条,为什么呢?酒戒犯了,然后末利夫人跟手下人就说:“大王一高兴,把那个厨监给赦免了,你们不要杀他了。”这是假传圣旨。波斯匿王后来就说,佛陀你看,她八条戒犯了六条,五戒里面犯了两戒,你看她罪过很重的。佛陀说,末利夫人犯戒有大利益,有智慧方便,所以末利夫人虽犯戒而不犯戒,她是戒守得非常好的。所以不能看她形式上是不是犯戒,而是看她是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去犯戒,她是为了救一个厨监。后来波斯匿王酒醒以后:“啊,我后悔死了,我把我的厨监给杀了!”末利夫人就说:“没有杀没有杀,你喝醉了你不记得了,我把他救下来了!”所以我们要知道,守戒这个事情,它是需要智慧的。所以佛陀说,末利夫人因为长期守戒,长期学习佛法,有智慧,能够母仪天下,我已经转化成我们中国人的话了。末利夫人以身示范,带头守戒,能够帮助这个波斯匿王以正法治世,所以让国家比较太平,是母仪天下,教化天下人。所以如果坚持持戒到了你有智慧方便的时候,可以拿犯戒来度人,可以拿犯戒来救人。历史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你不是守戒守得好吗?一个和尚被一个强盗抓住了,你不是不吃肉吗?如果你吃肉,我把抓来的村民全放了。这个和尚就大口地吃肉,然后强盗就把村民放了。这个事情很多,所以戒是佛陀制定的,是不错的,不能犯的,但是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如果守戒的人违背了利益众生这样的根本精神,仅仅在僵死的戒条上做文章,这个人是叫不会守戒,那样守是没有什么功德的,尤其是以贪心来守戒。当然了,如果犯了戒还是要忏悔的,像我就经常忏悔。要忏悔,要常修忏悔法,我戒守得不好。

最后就提供一个文献资料给大家,有空去看一看《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面就讲到有五种非常简便的忏悔方法,最后还讲到庄严忏悔,无罪相忏悔,就是实相忏,我们经常要忏悔自己的罪业。如果你说我没有罪业,我从小就是很善良的,连蚂蚁都没有踩死过,我才不信呢。当然了,你没有存心害死过一些动物我是相信的。当然我知道我自己从小杀死了很多动物,弹弓打得很好,一打鸟很准的,这个就不说了,这想一想,所以我现在很怕读戒,一读就负罪感很重。所以这次和尚叫我讲五戒,我忐忑不安了好几天。那当然了要常忏悔,然后呢不断地清净,这是一个善业不断增长,恶业不断减退的过程。如果只有善业增长,没有恶业,乃至于善业能够圆满成就,那我们就成佛了,所以佛就是善业圆满成就的人格化的一个生命存在。佛,我们就立即想到他是一个人,是一个人格极其圆满的人。

最后如果要说结束语啊,也只有几分钟时间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有一个伟大的佛教改革家,也是佛教教育家,也是佛教理论家——太虚大师,在四十八岁的时候,给他的外祖母和母亲写了一首偈语,就是说他写这个偈语回向给他的外祖母,给他的姥姥和他的妈妈。我今年正好也四十八岁了,所以正好我觉得适合念太虚大师这个偈子。这个偈子就这么几句话,其中后面四句非常著名,几乎可以称为太虚四句教,代表太虚大师一生的佛学精华。叫“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众苦方沸腾”,因为太虚大师生逢乱世,“遍救怀明达”,下面几句非常重要,“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说我们成佛的起点在做一个好人,但是雷锋同志没有成佛,不是说做一个好人就成佛了。人成只是成佛的一个起点,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人都没做好,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了,这个也不绝对,《法华经》里面就有八岁的龙女,没有做人,八岁的龙女,是畜牲类的啊,或者叫天神类,算天神类的吧,她就成佛了嘛。所以就以这八句话,尤其是最后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在余生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在我走以后,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人,完美的人,最后大家都同证菩提。我的汇报就到这里。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