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法师: 1982 年出家,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和北京中国佛学院。上世纪 80 年代受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 的委派,到佛教国家斯里兰卡留学,是我国派出僧人国外留学的 最早五比丘之一。法师在斯里兰卡的克拉尼亚大学取得文学硕士 和哲学硕士学位。之后又远赴英国,在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取得博士学位。2001 至 2010 年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 现仍为该中心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 南京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法师在香港和大陆积极 从事弘法工作,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开辟专栏,同时还出版一些 佛教方面的著作。从柏林禅寺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起,法师多次 来夏令营授课,深受各届营员的欢迎。
人生,明海大和尚打电话给我:“法 师,能不能讲讲五戒与吉祥人生?”听后我心中有点犯难,为什 么呢?五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难讲出新意。不过我想, 明海大和尚既然让我讲这一主题,一定有他的深意。过了两天, 又来电话,他很高兴地说 : “我想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讲题,想不想试一试?题目是 : 五戒——吉祥人生的路由器”。我被这个题目迷住了。好题目是好讲座的重要前提,当然,有好题目,还须 有好的切入点,我一直在寻找。后来我去了新加坡青松园戒毒所主持一个星期的工作坊,终于确定了这次的讲题 : 五戒——吉祥人生的保险丝。
早在十年前,我曾在香港石鼓洲康复院从事《心经》戒毒法, 先后有三年的时间。这儿有一个老营员王冰,那时也天天去帮忙, 戒毒工作坊的主要内容包括唱《心经》、诵《心经》、抄《心经》、 讲《心经》,还有打坐,当时觉得效果还不错。 可两年后,百分 之八十以上的戒毒者又开始吸毒了,我觉得很失败。戒毒已是世 界上老大难的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便萌生了不愿再从 事这方面研究的念头。后来因新加坡宽严法师多次要求,我还是 去青松园戒毒所,主持了七日的“心无挂碍戒毒工作坊”。在那里, 营员的签名引起我的兴趣:九哥、十三哥、十八哥……大家知道 为什么有这样的签名吗?其实很简单,十三哥的意思,就是说他戒毒成功了,又吸毒,这样反反复复 13 次,所以被称为十三哥。 他们一直处于吸毒——戒毒——吸毒的轮回中,一直是戒了又吸, 吸了又戒。我在和他们聊天时发现,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而 且多才多艺。吸毒的危害,各种各样的前因后果他们什么都知道, 因为他们听得太多了。戒毒的知识,他们可以做我的老师了。为 什么他们还要吸毒?原因到底在哪儿?大家能帮帮我吗?
营员:没有意志。
净因法师:可以这么说。但真正说来,做人、做事没有红色 的警戒线——底线,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 NO”,是他们反 反复复吸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底线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保险丝 的电路,十分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明海大和尚的题目稍作了 修改,变成 : 五戒——吉祥人生的保险丝。讲座前,有几位好心的营员提醒我,守持五戒应是佛教徒的事, 与年轻的学子有何干 ? 普通人何必守这些清规戒律,自找束缚?其 实,凡是身陷牢狱而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犯了 五戒。譬如:谋杀、伤害他人,是犯了不杀生戒;贪污、窃盗、勒索、 抢劫,是犯了不偷盗戒;重婚、包二奶、强奸、嫖妓,是犯了不邪 淫戒;毁谤、伪证、背信,是犯了不妄语戒;吸毒、饮酒、吸烟, 属于犯了不饮酒戒。犯了五戒,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守戒就是守 法,了知五戒内涵而守持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本讲座 将从五戒的保险丝、防火墙和路由器的功能分别解说五戒的内涵, 期盼在座的各位能够了知 : 五戒与吉祥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戒与吉祥人生的关系
戒 条 |
保险丝 |
防火墙 |
路由器 |
一、不杀生 |
戒杀人 |
不断绝一切生灵 的命根 |
慈悲护生 |
二、不偷盗 |
不违法得财 |
不侵犯别人的财 富 |
正命生活,施舍 济世 |
三、不邪淫 |
不邪淫 |
远离色情 |
确保夫妻真情, 维持家庭和睦 |
四、不妄语 |
戒大妄语 |
戒除虚妄不实之 语 |
爱语、善语、诚 实的语言 |
五、不饮酒 |
戒酗酒 |
戒除一切使人乱 性、沉沦、使人 玩物丧志之物 |
消费健康的精神 食粮,增长智慧 |
1. 五戒——吉祥人生的保险丝
为什么说五戒是人生的保险丝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考虑后果,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到后果不能承受的时候,再怨天尤人,于事 无补。我认为,无论是人生,还是社会、宇宙间万物,都需要保险丝。 比如说话筒,如果不安保险丝,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整个仪器就会 坏。有了保险丝,即使出了问题,换一个保险丝就可以再用;比如 说这座大楼,大家现在在这里听讲很安心,但是如果不安装保险丝, 若是什么地方短路、就会引发火灾;我们开的车也是如此,需要安 装保险丝。在所有的机器中,人这架 “机器”最复杂。人应该比任 何机器更需要安装保险丝。但事实上,我们真的安装保险丝了吗?
(问营员:)你给自己安装保险丝了吗? 营员:我感觉安装了。 净因法师:什么是感觉安装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营员:安装了。
净因法师:你安装的是哪个型号的保险丝? 营员:五个,五戒。 净因法师:真聪明。今天讲的是五戒,它自然是生命保险丝的 一种。不过我还想问,你生命的保险丝发挥作用了吗?有没有安装 保险丝,关系到做人的底线。我们在座的既然来到柏林寺,都应该 想想如何给自己的生命安装保险丝,即保证做人的底线。
1.1. 第一不杀生戒的底线——不伤人性命
佛陀告诫我们,生命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宝贵的,众生都具有强 烈的求生愿望,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每一个人 都有求生存的权力,并且当我们活着的时候都应有安全感,这是人 权最基本的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如果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才能安心工作,生活幸福,社会也因此向前发展,变得 繁荣富强。反之,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就会整天觉得不 安全,随时随地都有危险,朝不保夕,生活在这样极度恐惧与动荡 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活着,主要 的精力自然都放到求生存方面去了,又怎能安心工作?!这样的社 会怎么能得到发展?!所以生存的第一基本条件是生命安全,因为 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重于世界上任何一件东西,甚至是自己的妻儿。 所以佛陀把 “不杀生”放在第一位。 “不伤人性命”则成了第一 不杀生戒的底线。
在现实社会中,是不是人人都安装了不伤人性命的保险丝呢?
(a 营员:安装了。)真的吗 ?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 2004 年的马加爵 事件、2013 年的复旦投毒案、2012 年的独吞火锅店案、2011 年的 小悦悦事件和 2010 年的药家鑫事件吧 ? 其中在北京人文大学四名 学生为独吞火锅店而六板斧砍死火锅店合伙人张某的恶性事件中, 北京人文大学的四位大学生,窦硕 (21 岁 )、贝方明 (20 岁 )、黄某 (17 岁 ) 和闫广睿 (20 岁 ),在市场买了四把斧子、两把菜刀、十个白蓝 条编织袋和垃圾袋。 “斧子用来行凶,菜刀用来分尸,编织袋、垃 圾袋则用来装尸块。”此外,为了不在现场留下指纹和足印,他们 还补了“货”──橡胶手套和套在脚上的小塑料袋。一切准备就绪, 于 2012 年 6 月 27 日凌晨,四人到离案发地不远的网吧上网,由阎 某一人看护窦硕等四人的计算机,制造四人一直都在网吧上网的假 象,另外三人则潜至张某住处,抡起斧头砍了火锅店合伙人张某六 板斧致死,然后又到二楼,将其女友丁某掐死,临走时还盗走了屋 内 7,000 余元现金及张、丁两人的戒指及手表等物。他们事后交待, 原计划杀害张某及其女友后,再用张某的电话将其哥哥、嫂子和母 亲骗到张某住处杀死 ( 因为火锅店还有张某哥哥的股份 )。为了独吞火锅店,四名大学生竟然杀了两人,还要杀另外三人。以上五起 恶性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案犯没有给自己的生命安装上不伤 人性命的保险丝,因而把生命当儿戏,最终使天之骄子沦为杀人犯。 我们应该牢记,生命是条单行线,没有重来的可能。无论遇到什么 困境,一旦涉及到生命,要严守第一不杀生戒的底线,我希望在座 的各位记住我说的话。
1.2. 第二不偷盗戒的底线——不违法得财
一个人若安装了吉祥人生的第一个保险丝——不伤人性命,有 情的生命得到保障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资生之物, 《大智度论》称之为“外命”,“不盗有何等利?答曰:人命有二种, 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 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 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1 由此可见, 当一个人的生命得到保障后,他 ( 她 ) 最关心的是自己赖以生存的 财产。私有财产的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因此在五戒、八关 戒斋、十戒、十善戒以及大乘《梵网经》十重戒中,不偷盗戒都是 处于第二位。
“不违法得财”是第二不偷盗戒的底线,这可从佛陀制订此戒 的因缘找到依据。不偷盗戒是佛陀在王舍城制定的,起因是檀尼迦 比丘盗未生怨王的木料,被未生怨王抓住后呵责说:“汝当合死!” 在呵责檀尼迦比丘后,佛陀询问曾在朝廷任大臣的迦楼比丘,依据 摩揭陀国的国法,偷盗多少将被处以极刑。迦楼比丘回答说: “满 五磨洒”。这在《四分律》中有明确记载: “尔时复有一比丘名曰迦楼,本是王大臣,善知世法,去世尊不远在众中坐。尔时,世尊 知而故问迦楼比丘言:王法不与取,几许物应死?比丘白佛言:若 取五钱,若直五钱物应死。”2 佛陀因此便依照当时摩竭陀国的死 刑标准而规定,比丘若偷盗价值五磨洒以上的财物,便失比丘身分: “当依王法,若苾刍盗满五磨洒,即当摈弃。”3 这一思想在《四 分律比丘戒本》有了更明确的解说:“若比丘,若在村落,若闲静处, 不与盗心取,随不与取法,若为王、王大臣所捉,若杀若缚若驱出 国,汝是贼、汝痴、汝无所知,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4 摩沙迦 ( 或磨洒 ) 为古印度的货币单位,根据当时摩竭陀国的 法律,若有人偷了价值为五摩沙迦 (Pancamasaka) 或五摩沙迦以上的 物品,将被处以死刑。佛陀一贯主张佛法不违王法及当地习俗。因 此,万一有出家人触犯了国法,首先由出家僧团以会议方式的羯磨 法来处置,先依据戒律标准,逐出教团,然后再去接受国法的制裁。 由此可见,佛陀当初制定犯波罗夷罪之定限标准是依据当时摩揭陀 “王法盗五磨洒合当死罪”这一法令。可《四分律》中把五磨洒译 为五钱 5,这种翻译表现出译者佛陀耶舍及竺佛念并未准确反映佛 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因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盗戒,五磨洒 6 价值 多少本身并不重要 7,后人花很大的精力去考证它的价值相当于中 国古代的多少钱更是本末倒置。佛陀制此戒的依据是 “犯王法”, 这才是此戒的根本精神所在。解这一精神后,判定今人是否犯不偷盗戒就有了依据,任何人贪污、巧取、劫取、偷取、吓取或骗取他人、社会或国家的财物, 其数量违犯了现行的国家法律,就是犯了 “不偷盗戒”的底线。至2015 年 3 月,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军级以上高官已有一百人,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色, 贪污金额巨大,早已超过第二不偷盗戒的底 线,其中谷俊山涉案 200 亿余元,原天津公安局长武长顺涉案金额74 亿, 余振东涉案金额 40 亿,刘志军涉案金额 8 亿人民币,陈满 雄夫妇涉案金额 4.2 亿,张宗海等涉案金额 2 亿,金鉴培涉金额 1.88 亿, 褚时健等嫡系涉案金额 1.8 亿……另外,在国际刑警组织中国 国家中心局集中公布的针对 100 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 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人员的红色通缉令中,其中涉嫌贪污和受贿 的比例超过总人数的 60%。如果这些曾经的“风云人物”能守住“不 偷盗戒”的底线,哪里会晚节不保, 逃亡他乡,最终还是难逃牢狱 之灾 ?!
我们在座的各位英才,将来都要走上社会,不论在公司工作还 是当国家公务员,千万要守住 “不偷盗戒”的底线,不贪污受贿。 所以不偷盗戒对我们在座的仍具有实际意义。人生在世,重要的不 是占有多少钱财,而是在老年的时候能平平安安,安享晚年。老来不好,一辈子的辛劳都是白熬。
1.3. 第三不邪淫戒的底线——戒除不正当性关系
古人通常视搭掽头、偷汉子、通奸为丢脸,而今人对大搞婚外 情习以为常;古人视男女幽会为伤风败俗,而今人却以拥有情人、 红颜知己、小秘为骄傲;古人视陈世美式的抛妻再娶之人为薄情郎, 而今人竟以包二奶、养小妾来炫耀自己的实力;古代以乱搞男女关 系为羞愧,而今人以同居为时髦;古人以喝花酒、狎妓为人格的堕落,今人以玩弄女性为“减压”、调节生活的借口;古人对逼良为娼、 被迫卖淫的女子深表同情与遗憾,而今人以能吃青春饭来证明自己 的魅力……还有权贵们的花边新闻、性绯闻时有曝光,性搔扰、乱 伦、拐骗和强奸更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笑贫不笑娼的“潮流”下, 佛家把戒除不正当性关系看成是第三不邪淫戒的底线,应仍有现实 意义。(问营员):如果说不邪淫,你的底线会守到什么程度?
营员:我会做得很好。因为我已经成家了。 净因法师:我试一下你的真诚态度。成家以后偶尔你会看其他 漂亮女孩儿吗?有时你会觉得她好看吗? 营员:觉得好看。 净因法师:好看,你会有什么想法吗? 营员:没有。
净因法师:我觉得你的境界蛮高的,一般的人胡思乱想,别人 也看不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光 动眼睛吗?
营员:只能动眼睛。 净因法师:光动眼睛不动心。你的眼睛谁指挥的?(众笑) 这里的不邪淫戒其实真有一个底线的。比如说见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儿,要说她不好看,这是假的。见到优秀的女孩儿欣赏她,这 是人的本性。问题是底线是什么?就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人,感到很亲近,甚至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 你已经结婚或者这个女人或男人已经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了,那你 怎么办?你动心吗?
营员:很动心。但还是应该遵守社会规则。 净因法师:跟着感觉走,自己喜欢就好 ! 依据目前这一流行的说法,以情欲做主导,动心,喜欢,若跟着感觉走,只能把人变成 动物了。就算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也要坚决说”NO”。 “戒除不正当性关系”是第三不邪淫戒的底线。
在今日的社会上,有多少人因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使夫妻反 目成仇,家庭破裂,子女受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使得不少高官身败名裂, “与他人通奸”是以下官员获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 海南省政协人 资环委原主任赵中社、山西省监察厅原副厅长谢克敏、江西省吉 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林翘银、武汉市新洲区委原书记王世益、鄂州 葛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陈伯才、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 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余刚、齐鲁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同 文、国家信访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 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等。这些 “贵人”若能严守第三不邪淫戒 的底线——戒除不正当性关系,也许其中有不少人会避免牢狱之 灾! 1.4. 第四不妄语戒的底线——戒大妄语 “比丘未得道,自说言得道, 天人中大贼,极恶破戒人,是痴人身坏,当堕地狱中。”
这首偈颂告诉我们,无论是比丘、比丘尼,还是在家人,自己根本没有真的证得声闻、菩萨果位,却向别人说:“我今已得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 前诸位菩萨。”如此讲说自己已达佛菩萨、圣贤的境界来骗取衣食, 这便是大妄语,犯大妄语中重罪。12 同样,几个人在一起,故意互相标榜,甲说乙是圣人,乙也说 甲是圣人,以期求得第三者的恭敬供养,而实则皆非圣人,也算犯 大妄语重罪。
还有,只有断了见思烦恼,没有贪嗔痴等烦恼,才能获得六通 中的宿命通。若有烦恼,怎能知道自己的前世呢?所以那些烦恼重 重的人,却又自称自己是某大活佛转世而来的,或他的前世是某著 名的禅师,都在打大妄语!目前社会上类似大妄语的假话还真不少 :
(1) 好大喜功,粉饰面子,追求虚荣,从而胡编乱造,夸大政绩, 无中生有;
(2) 一本万利,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瞪眼说瞎话”;
(3) 指鹿为马,滥用权力,迫使下级按照自己的意思胡说八道, 颠倒黑白;
以上不实之词应属大妄语范畴,它破坏诚信与公信力,后果十 分严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为了水门事件的弊案,从总统的位置 黯然下台;菲律宾的前总统马科斯,也是因为弊案的关系,流亡海 外,到死都不能回归故国 ; 还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因 “性丑闻”而 遭到国会的弹劾,但弹劾的理由并不是他与莱温斯基发生了不正当 的关系,而是因为他在接受国会质询时撒了谎。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戒大妄语是第四不妄语戒的底线,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1.5. 第五不饮酒戒的底线——戒酗酒
世人常说:“酒是五谷、水果所做,饮酒适量,强身健体,又 不会杀生害命,为什么要戒?”其实,在五戒之中,前四戒为根本戒, 而不饮酒则属于遮戒。其意为,饮酒本身也不一定构成罪恶。然而, 哪个喝醉酒的人愿意喝醉?法国有一句话,第一杯酒没什么的,是 人喝酒,到了第二杯是酒喝酒,第三杯就是酒喝人,不醉不止,甚 至酗酒,造成严重后果。
公元前六世纪,受吠陀文化的影响,饮酒之风盛行,因为佛教 出现之前,四吠陀盛行于印度。吠陀哲学提倡酒的文化,鼓励人们 饮酒。根据婆罗门教传统,饮苏摩酒 (Soma)13 是让人们忘记烦恼与 困苦、获得解脱、重新回到大梵天与梵天合一的最快捷方法。苏摩 原为一种蔓草,摘其茎以石压榨之,得黄色液汁,加牛乳、麦粉等 发酵酿成苏摩酒,甜美可口,大梵天特别喜欢。为了讨大梵天的欢 心,人们便供养他苏摩酒。在人与大梵天中,火神将用苏摩制成的 酒奉送给决定每个人祸福的大梵天。梵天一高兴,保佑供养人生天, 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根据吠陀经典,此酒能治愈神人之病,并给与 勇气,能得不死。然佛陀看到的客观事实是,饮酒使人疯狂,危害 人的身心健康,不但凡夫会为其所乱,即使是证了二乘果位的圣人, 也不能逃出酒毒的病患。在《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中,有一段记载说: 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 “结夏安居”结束后,带着弟子们 游化各地。他们到支提国中一村落,村民见到佛陀都很恭敬。当佛 陀带着弟子们走出村外,民众关切地告诉佛陀说: “那个拔陀越村 去不得啊!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据着一条毒龙,性极暴 恶,时常危害我们的庄稼及居民,它住在院内一个水池边,天上的 飞鸟、陆地上爬行的动物及水中的鱼等,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 佛陀啊,您千万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 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 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龙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降伏 毒龙,佛陀默许。
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内某个角落,静静 地打坐。没多久,毒龙果真出现了,牠口吐毒气要伤害善来长老, 而善来长老则以权巧方便,降伏了毒龙。因此四面八方的人对善来 长老极为尊重,争先恐后前来供养他。
一天当他游化到室罗筏城时,有一位信徒供养他可口的饭菜, 但因菜较咸,一会儿便感到非常渴,这位信徒自思:我所供养的食 物极为肥腻,如若供养他冷水,可能会生病,我倒会罪过无边。倒 不如权巧方便,以酒代水,既止渴,又有益健康。于是便拿来美酒 供养这位圣僧。这位圣僧一点也不知晓,一饮而尽。然后拿起衣钵, 前往佛住的地方——胜林寺。快要到达时,酒性大发,头晕目眩, 倒在地上失去知觉,衣钵锡杖满地皆是,极为狼狈,一阵风吹来, 全身祼露,但这位圣者全无觉知。
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 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着佛陀。酒醉中的善来长老,翻来覆去,后来变成脚朝向佛陀。 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向着佛陀,感到很惭愧,马上起身顶礼 佛陀。佛陀问比丘们: “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 家回答: “是!”佛陀又问: “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 恭敬心呢?”大家回答: “已失去恭敬了。”佛陀再问: “善来 长老先能降伏毒龙,现在还能折伏一只癞哈蟆吗?”比丘皆说:“不 能,世尊!”此时,佛陀利用此机缘,告诫诸比丘, “喝酒会让 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 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 僧团中就有了不能饮酒的戒律。这是制酒戒的因缘。14 由此可知, 因为酒能使人致醉,神志昏迷,容易做出错事,所以,佛陀才严禁佛子不得饮酒。
在当今社会, 酒文化盛行,诱发酗酒,情节轻者酒后人们感 到懒洋洋的,不积极进取做事,酒醒后人也是无精打彩,整个社会 就会变得有气无力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国家,饮酒和劳动力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酗酒有损健康,直接损伤一个家庭的劳动力。如果一 个国家失去了劳动力,这个社会就会衰退。只要国人中大部分人酗 酒,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只要家庭中的主要成员酗酒,这个 家庭就很难兴盛!只要一个团体中大部分人酗酒,这个团体就不 可能有活力!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是老弱病残,这个社会的 生产力就会下降,生活水平就会降低。所以劳动力是提高生产的 重要因素。这非常重要。因为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佛陀时代,没有 现代科技,没有大机器生产,是农业社会,只能靠劳动力去生产,所以强而有力的劳动力是社会繁荣的重要条件,酗酒与强而有力 的劳动力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并提。所以佛陀要求我们要持不饮 酒戒,道理就在这儿。
同时,如果一个人酗酒成性,这不仅有害他自己的健康,也对 他的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饮酒之后,会影响注意力、意识清醒度 及操作能力,容易发生车祸。交通事故不仅对他本人是一大损失, 对无辜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也带来极大的痛苦;若酗酒成性,丧失理 智,聚众滋事,鼓动闹事的情绪和冲动,除了会造成伤亡之外,也 会间接造成相当多家庭纠纷及暴力行为,对社会的安定构成直接威 胁,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因此,戒酗酒应是第五不饮酒戒的底线。 我劝在座的大家,现在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可能会有很多的 应酬,尽量地控制喝酒,不当地饮酒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损害自己 的形象。
2. 五戒——吉祥人生的防火墙
在五戒的三种功能中,第一层如同保险丝,解决了做人底线的 问题。然而,做人仅守底线还不够,还须了知其延伸功能 : 五戒—— 吉祥人生的防火墙。
2.1. 第一不杀生戒的防火墙——不断绝一切生灵的命根
庄子曾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鱼儿是否快乐,人类当然 很难知道,但据香港《明报》15 报导, 科学家现在至少够胆说—— “尽管我们不是鱼,但我们知道鱼和人类及雀鸟一样懂得痛楚。佛 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深明此理,要求在家、出家二众,不仅不能杀 人,也不能伤害动物和植物,而令其享尽天年。不杀生戒以不杀人 为其核心,同时不得任意伤害动物、毁坏植物,培养慈悲心,学会保护一切生灵, “不自杀、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从思想、行 为和生活方式上杜绝世界上任何一种形式的任意杀戮行为,不断绝 一切生灵的命根,是第一不杀生戒的防火墙。
斯里兰卡僧人挖井而引发的苦恼,从某一个侧面说明第一不杀 生戒的防火墙是如何起作用的。众所周知,土中有虫,挖土会伤害虫, 佛教戒律禁止僧人挖土种田,至今,斯里兰卡的僧人仍严守这条戒。 但麻烦就来了,如果一个寺院住有五百个出家人,需要解决喝水问 题。古代没有自来水,需要挖井,出家人又不能挖,也不能教他人 挖,否则就犯了 “若教他作,见作随喜”的戒条。但是,没有井, 僧团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如果你是寺院的方丈或者当家,应该怎 么办?
营员:可以跟那个地方的众生打个招呼,让它们离开,念念经 再挖。
净因法师 : 如果有些“众生”听不懂僧人念经,不肯走,怎么办? 营员:可以在周围请一些不是出家人的人去挖。 净因法师:这又犯了“若教他作”的戒条,自己不做,叫别人 杀生,看来也不行。 营员:我不能做啊。 净因法师:是的,你也不能叫别人做。
营员:僧人不喝水不行,挖土杀生是不可避免的,地藏菩萨说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与其让别人来,还不如自己来。(众鼓掌)
净因法师:你的境界太高了,很厉害 ! 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 自己。不过也许有更好的方法 : 既不要自己动手,又把事儿办了。 早在十三世纪时,比丘舍利弗写了一本巴利律藏注疏 (Palimuttaka- vinayavinicchaya),书中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而又不犯戒,在给这条戒作批注时,Samantapasadika 有如下有趣的解释:如果请人 “挖一 口井”,这种说法就犯戒;但说让人 “造一口井”,这就不犯戒了。 因此每当斯里兰卡寺院中需要挖井时,比丘们在信众来寺院时,便 相互谈论:寺中需要 “造”一口井 ( 而不说 “挖”一口井 )。在家 信徒听到后,心领神会,会主动来寺院中为比丘们 “造”一口井, 造了以后,只要告示僧人 : 井中有水了,请使用即可。
营员问:这不是虚伪吗? 净因法师:这不是虚伪,这是在不违背戒律精神的情况下灵活 运用戒条的具体表现,“两利相权取其重”,因为挖土跟僧人的生 存相比,当然僧人的生存更重要。不得任意毁坏植物,是第一不杀生戒的另一道防火墙。《五分 戒本》云:“若比丘杀众草木,波夜提。”16 正因为如此,我在斯 里兰卡求学时,看到每天清晨,比丘们只能从地上捡拾鲜花供佛, 而沙弥则可以摘取鲜花供佛。
也许有人会问:佛家既然主张不杀生,那能不能彻底一点儿, 应该连菜也不能吃,那就是彻底的不杀生了。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 题。(众答:有)这个我想跟大家解释一下,佛教所讲的戒杀主要 是指杀害有情识的众生,通常指人和动物,因为他们有求生恶死的 意欲,如受到伤害或面临死亡,会引起恐怖、苦痛,从而引发怨恨、 愤激、敌对的行为;草木则属于无情识的众生,虽也有繁殖、成长 等生命现象,但受到伤害时,仅仅有物理的反应,而不会有心识上 的反应。如砍伐草木时,不会引起人与草木之间相互仇恨的敌对行 为,砍伐者也不会因砍伐草木而招致业报。所以佛法所说的杀生, 重点强调对方是否有心识上的反应,会不会因此引起相仇相敌的因果报应 17。佛陀之所以要求比丘不得毁坏植物,主要是因为,依据 缘起法, 植物与人和动物一样,是宇宙大家庭必不可少的一员,相 即相生,相互依存,不毁坏植物,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2. 第二不偷盗戒的防火墙——不以欺骗的手段谋生
不少人认为,我乃正人君子,怎么可能会做出劫、偷、吓、骗 人钱财之事?因此一般人认为偷盗与普通人的关系不大。其实不尽 然,偷盗现象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 :
1、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乘高铁、公共汽车不买票、平时贪小 便宜让他人付款是偷盗。
2、对普通员工而言,上班迟到,工作时不讲效率,下班早退, 但仍领取完整的薪水,就是犯盗戒;不恪尽职守也是偷盗。
3、对农民来说,窃取他人的农产品就是偷盗。据《青海日报》 讲,金秋丰收季节,乡村的 “偷盗”之风盛行,偷土豆、偷油菜现 象比较普遍,许多农民不得不对没成熟的农作物抓紧抢收 18。
4、有些生意人,不是因为生活拮据,而是因为贪婪成性,为 了敛财而不择手段,“贪殆人财,欺斗秤尺”19,或偷税漏税,甚 至贩卖假冒伪劣商品以牟取暴利,所有这一切都是偷盗。如《佛说 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佛言:人于世间,偷盗劫人,强取他人财物, 求利不以道理,欺诈取财物,轻秤小斗短尺欺人,若以重秤大斗长 尺侵人,道中舍遗取非其财,负债借贷不归,抵触以行互人,从是 得五恶。”20
5、对技术工人来说,干活偷工减料是偷盗;身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拿着公司的工资,却干着自己的私活是偷盗。
6、对国家官员来说,为官不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是偷盗; 出卖国家机密、以权谋私是偷盗;纵容贪污腐败现象,奖懒罚勤是 偷盗;贪污和侵吞企业资产是偷盗。例如有些贪官与其下属企业里 应外合,大量使用假发票,填进企业成本帐里,将盈利企业的资金 划进他们亲属的公司,致使企业亏损;被贪污掠夺的资金,大部分 都存放在这些贪官亲属朋友的私人银行账户里,使得经济改革的成 果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人正如荀子所说: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 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21
7、从上级对下级来说,外行领导内行,经营不善,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生活糜烂,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致使职 工生活艰辛,无安全感, 也是一种偷盗。这不仅损害公众利益,更 危害国家的安全。
8、对执法者来说,执法犯法,结党营私,包庇贪污腐败分子, 反过来打击和诬陷良善,也是一种偷盗的表现。因此荀子云: “罚 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闇,桀、纣所以灭也。”22
9、子女对父母不忠不孝,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也是一种偷盗。 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而当父母老态龙钟、失去劳 动力时,我们却漠不关心, 岂不是盗取了父母的关爱与心血而不肯 偿还?
10、对老师来说,不认真备课、不安心教学是偷盗。
11、对学生而言,不好好学习,而沉湎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能 自拔也是偷盗。
12、对文人来说,剽窃他人的成果是偷盗。
13、对出家人来说,为了谋生或赚取名闻利养而出家,虽现出 家相,干的却是在家事;或四处游荡,美其名曰 “朝山”;或不 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事事,均是偷盗行为。佛教把 这种类型的僧人称为 “贼住”( 梵语 steya-savasika,巴利语 theyya- savasaka)。
浪费也是一种偷盗的行为。现实社会中,浪费人力、物力、 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有些单位不顾自身条件 ( 人才与技术 ), 盲目引进先进设备,但因缺少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使得所引进的 仪器或机械无法正常运转,甚至闲置浪费,最后成了一堆废铁, 这是盗取民众血汗钱的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浪费食物的现 象十分严重。如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美德,但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 在餐馆请客吃饭时,点的菜比实际需要要多好几倍,以示大方与 真诚,以致大量的食物被扔进垃圾桶!这种浪费是盗取农民一年 四季辛勤劳动的果实。李绅那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描述了每一粒粮 食都来之不易。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难怪弘一大师不无感慨地说:“其他戒 易守,唯盗戒最难!”佛陀将不偷盗戒放在五戒的第二位,以此来 禁绝一切抢夺或欺骗的谋生手段,导民众以正命的生活。每个人如 果对照一下,自己是否也在犯某种形式的偷盗。如有及时纠正,防 微杜渐,那么社会就会和平安定繁荣,国家就会强盛。所以佛陀所 制的不偷盗戒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仍具有很 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第三不邪淫戒的防火墙——远离色情 在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我相信再也没有人会轻视它的力量。 它能使政客蒙羞、总统下台,甚至政府垮台……自古以来文以载道, 但在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影响下,盈利却成了传媒的首要任务,维 持有伦理道德的社会秩序似乎被降为第二甚或更低的位置。为了迎 合低级庸俗的世俗潮流,牟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以广播、电视、书 刊、报章之媒介,做色情之渲染,诲盗诲淫泛滥,严重影响人们的 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定。为此,拒绝上色情网站、看色情书刊和影 视,远离色情,应是第三不邪淫戒的防火墙。
2.4. 第四不妄语戒的防火墙——戒除虚妄不实之语
对普通人而言,最易犯的是小妄语。《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 中说,小妄语有四种:“一虚诳语,二离间语,三麤恶语,四杂秽 语。”24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如下四种小妄语:(1) 妄言,(2) 两舌, (3) 恶口,(4) 绮语。其中,最难戒的是绮语,而存心犯骗人之妄言、 挑拨离间之两舌、恶言詈辞之恶口的机会并不会太多。由此观之, 戒除虚妄不实之语,应是第四不妄语戒的防火墙。
2.5. 第五不饮酒戒的防火墙——戒除扰乱人心志之物
巴利文第五戒的原意为:戒除一切迷乱人心智的东西。因佛教 特别强调以智慧而获解脱,只因公元前六世纪酒最能让人乱性,扰 乱人们心智,故理当在戒除之首。后来在通俗弘化时,便将之简化 成不饮酒戒。其实佛陀制此戒之重点不是饮不饮酒的问题,饮酒本 身也不一定就是造恶业。比如《十诵律》云,“若但作酒色,无酒 香无酒味,不能醉人,饮者不犯。”25《律摄》中亦云 :“酒变成醋,饮不醉人,无犯。”26 即使饮能醉人之酒,若为药用,也不犯罪。《四 分律》中对此有明确之说明:“以酒为药,若以酒涂疮,一切无犯。”27 由此观之,酒字本身不一定就是罪恶的代名词,所以不饮酒戒未被 列入世间共同遵守的伦理轨范——十善。由此观之,守此戒时若总 是纠缠于饮不饮酒,便是本末倒置,作茧作缚。
所以,守第五戒的核心是要求人们戒除一切扰乱人们心智的东 西,这是佛陀制此戒之本意。酒是古往今来让人们迷恋又损害我们 理智最典型的代表,理应戒除。然而,今天使人们迷失心智的东西 更多,如吸烟、吸毒、赌博、看黄色录相、看不健康的报刊杂志、 玩股票、沉迷电子游戏、迷恋网络、玩手机等最具代表性。说到手 机,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随着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手机已 经不仅是电话,更是上网设备、游戏机和音乐播放器。而越来越多 的人长时间沉迷于智能手机和网络,不少人对手机的兴趣远远大于 亲人。这不仅容易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亲人之间的感情,甚 至引发家庭矛盾冲突,因为家人在一起时,各玩各得手机,没有了 沟通与交流,应适度使用手机。总而言之,戒除一切使人乱性、沉 沦、玩物丧志之物,应看成是第五不饮酒戒的防火墙。
3. 五戒——吉祥人生的路由器
《六祖坛经》说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对一个 心中有贪、瞋、痴等不健康的思维的人而言 , 他的言、行会受到影响 , 因而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 这才需要设立做人的底线及其延伸部分 ( 即 戒律,保险丝与防火墙的功能 ) 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 为净化内心做 准备。内心一旦清净了 , 则行为端正,到了这种境界的人,不是不修禅、守戒,而是不需要刻意地在修禅程序与守戒形式上花功夫, 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由此观之 , 对修行者而言 , 戒律的保险丝与防火墙的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 是被动的修行 , 是为净心服务的。换而言之 , 净心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 清净的心 如同吉祥人生的路由器,能发出正能量。
3.1. 第一不杀生戒的路由器——慈悲护生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虮虱蚁蝼,皆知避死贪生。 小小生命都已如此,大者可想而知。一切有情众生,既然都贪生畏死, 为何我们还要对他们下毒手,或宰或杀,或将它们囚禁起来,使其 胆落魂飞、惊恐万状?这和我们人类遭逢乱世、兵火临身、家破人亡, 有什么不同呢?所以, “护生”为佛法的核心,为大乘佛法所发扬 光大。慈悲为本的不杀生、不食肉,都根源于此。生命对任何众生 来说都是宝贵的,既然我贪生怕死,其他众生也和我一样,所以不 忍杀害其宝贵的生命,以满足我一己之私欲。不仅如此,当我们见 到因杀生所带来的痛苦时,悲心自然生起。有了这种“悲拔众生苦” 之心,爱惜生命、保护生命之心就会自然产生,这才是彻底地守不 杀生戒,第一不杀生戒路由器会传播出慈悲护生的正能量。
3.2. 第二不偷盗戒的路由器——正命生活,施舍济世
如果说悲拔众生苦、慈悲护生是第一戒——不杀生戒的核心, 那么不偷盗戒的根本精神则是 “大悲度众生,正命不偷盗”。依 佛法,不应取而取 ( 如利用职权贪污舞弊、大斗小秤巧取豪夺等 )、 应付出而没有付出 ( 如偷漏或滞纳捐税 ),都属于邪命,为国法所禁, 在佛法为罪恶。换而言之,不论士农工商,不论从军从政,不论在 家出家,凡非法获得财物,皆属邪命。平时我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 东西被掠夺了,人们便无法生存,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因此佛教提倡人人都必须过 “正命”的生活,即正当的经济生活,就是要求我 们要如法得财、如法使用自己的财富。
为了使弟子们彻底远离偷盗、过正命的生活,佛陀甚至要求弟 子们不要与盗贼有任何往来。《大方等陀罗尼经》云: “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劫贼家往来;不得与偷盗家往来;不得与 烧僧坊人往来;不得与偷僧祇物人往来;不得与乃至偷一比丘物人 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
由以上分析可知,身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理应以自己辛勤劳 动的成果换来正命的生活。在此基础之上,发菩提心,以大悲度众 生为首,能行布施,慈能与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行布施,帮助这 些水深火热之中的贫困之人,便是间接鼓励偷盗之行为。因此说, 培养大悲心,怜悯苦难的众生,慷慨布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之人, 这也是持不偷盗戒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观之, 正命生活,施舍 济世,是第二不偷盗戒路由器发出的正能量
3.3. 第三不邪淫戒的路由器——确保夫妻真爱,维持家庭和睦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意在 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下,长相厮守,至死方休。这包括感情与肉体的 忠贞,分担责任及照顾对方的承诺。因此成为夫妇,不但是建立两 人在世间上最亲密的关系,也是每个人生命的最大投资。夫妻之间 的维持,就是一个情字,夫之情仅可施之于妻;妻之情仅可施之于 夫;其间不应加入第三者。如果夫妇之间始终一往情深,心心相印, 确实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正是佛陀教诲所期盼的。夫妻真爱,是维 持家庭和睦的基石。若人人都能遵守一夫一妻制,妻子恪守妇道、丈夫忠于妻子,彼此相互敬重,共同负起家庭责任,就能减少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若人人都能持不邪淫戒,社会的最基本、最 小的单位——家庭平安无事,社会就能繁荣兴盛。从这种意义上讲, 确保夫妻真爱,维持家庭和睦, 是第三不邪淫戒路由器所发出的正能量。
3.4. 第四不妄语戒的路由器——爱语、善语、诚实的语言
人类有史以来有很多非凡的创造,如计算机、飞机、宇宙飞船, 但人类最有意义、最伟大的创造应该算是我们人类的语言。语言是 一切文化之母,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人们又根据自己所讲的语言而划分不同的社团,例如汉族人、藏族 人、蒙古族人、傣族人、僧加罗人等,在汉人中,又因说不同的方 言,我们又被区分为广东人、上海人、客家人等。可以说,有多少 种语言,就有多少种社会,任何一种社会的文化背景都是建立在它 的语言基础之上的,文化、语言、和社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 语言不存在,它所表达的文化就会自动消失。这也就是为甚么英国 入侵斯里兰卡、印度、南非等国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推广英 文教育,第二件事传播基督文化。
同样在社会中,如果我们语言得不到净化,人人讲粗语、谎话、 大话,人与人之间就会互不信任、相互猜疑和相互仇恨,社会中不 和、混乱与冲突会明显增加,最后整个社会会成为一盘散沙,这样 的社会就不可能有任何希望。由此可见恶言给社会造成多么大的破 坏作用!反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净化我们的语言,做到人人讲爱语、 善语、诚实的语言,大家就会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人与人之间紧 张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大家就能和睦相处,每个人内心就会平静, 社会就会减少争执。这样大家就会愿意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 标而奋斗。如此,再难的事情都能做到,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出来。社会自然繁荣,百姓自然安乐。由此可见,爱语、善语、诚实 的语言,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第四不妄语 戒路由器发出的正能量。
3.5. 第五不饮酒戒的路由器——消费健康的精神食粮
酒戒的路由器功能传输的是要消费健康的精神食粮。为什么我 会这样说呢?我到法国去,法国人基本上五个人有五个人看书;到 日本去,五个人中有四个人会看书;台湾大概有三个人。开卷有益。 在车站,在机场,在银行,在各种各样的等待的场合,阅读会让人 不知道等待是什么滋味。如果一个人随身都带着一本或是陶冶情操 或是学习的书,每当其他人在为等待一件事心烦意乱时,他却觉得 有时间看书了。水滴石穿,用点滴的时间就超越了别人。然而在大 陆,我观察到,只要有时间,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玩手机。你们到 柏林寺来我很希望你们回去以后养成好的看书的习惯,不但要看自 己专业的书,而且要看那些相对能开阔自己视野、提升气质的书。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成功的充 分条件;高学历和好工作也不是成功的标志。养成好习惯,好情操, 好人品,好性格,可以带给一个人祥和宁静的心境,这是人生幸福 的必要条件。多读书,读好书,对完善自己的心智,一定是有帮助 的。因智慧是佛教中解脱的关键法门,确保消费健康的精神食粮, 增长我们的智慧,应是第五不饮酒戒路由器所发出的正能量。
今天我用现代手法诠释了五戒的时代意义。五戒可分为性戒和 遮戒两种。五戒中的前四戒 :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和不妄语称 为“性戒”, 又称四根本戒,所遮止的行为本身就是罪恶,无论你 是否受过戒,违犯了都是罪过,都会受因果业报。从宗教的角度说,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从时间上说,不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 间上说,不分中国、印度或美国,前四戒都为保持社会安定的根本 道德准则。违犯了四戒中的任何一戒,不但为佛法所不容许,国法 也是要制裁的。譬如对佛教徒来说,杀人有违佛教戒律,但你若不 是佛教徒,杀人也是犯罪,有违国法。古代杀人者偿命;现代杀人 者也得坐牢,甚至被判死刑。在美国,你若杀了人,会受到警察的 逮捕;在中国,你若杀了人,同样会受到警方的通缉!这形象诠释 了五戒的第一个功能——做人的底线,如同吉祥人生的保险丝。五 戒中的第五戒——不饮酒戒为“遮戒”,其意为:饮酒这一行为本身, 不一定是罪恶,也不违国法,可是若因饮酒而失去理智,成为作恶 的助缘,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佛教中也加以禁止,因而成为佛教 戒律的一大特色。佛教特别强调不饮酒戒,是与佛教强调智慧有关, 而吸毒、赌博、看不健康的报刊杂志、沉迷电子游戏、迷恋网络、 玩手机等可看成是不饮酒戒的延伸,同样使人迷失心智。所以,消 费健康的精神食粮,可看成是吉祥人生的第二道防火墙。很显然, 保险丝与防火墙的功能,侧重于防范,而守持五戒真正的目的是主 动引发我们内心的正能量,即慈悲护生、正命生活、确保夫妻真情、 诚实的语言和消费健康的精神食粮,增长智慧,这才是获得吉祥人 生的心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