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廿一届演讲集锦 > 潘宗光教授--照见五蕰皆空--佛教与科学观

照见五蕴皆空——佛教与科学观

潘宗光教授

(2014年7月21日下午于文殊阁)

潘宗光教授:1963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之后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先后取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68 年起开始担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的老师,1982 年晋升为教授,1983 担任香港大学理学院 的院长。自 1991 年起,教授受聘于现在的香港理工大学担任校长, 直至 2008 年退休。潘教授因为在化学方面尤其是维生素 B12 的 研究成就曾经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邀请,为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做提名人。潘教授在香港除了作为一名科学家和大学校长以 外,还非常热心于香港社会的发展,服务于香港社会,曾经先后担任过:香港特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局的议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此外,潘教授还获得过许多的社会荣誉,如曾经获得过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非官守太平绅士、金紫荆勋章等。

2000 年 6 月,潘宗光教授前来柏林禅寺,在净慧长老座下皈 依,成为长老正式皈依弟子。近十多年来,潘教授潜心研修佛学, 他以睿智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 教人间化理念,引起海内外佛教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潘教授:明海方丈,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大家好 ! 今天的讲座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佛教跟科学的关系。佛教是 不是迷信、消极、不科学?很多人有这个疑问。很多人问我:「你 是科学家、是大学校长,为什么要信佛」?这是个很奇妙的问题。 正因为我是科学家、大学校长,若我相信佛,我必会对佛教作过 一定的了解。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佛教比任何宗教 更殊胜、更科学!

对于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小的事情,比如:海啸、大地震、美国 911 事故等等,大家会觉得非常悲伤、无奈。生、老、病、死 无人可避免,世事是无常的,我们应怎样面对?怎样帮助自己和 身边的人减少苦恼?《心经》第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我们能深入 证悟五蕴皆空,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它,就会逐渐远离 苦恼。我在一九九八年写了一本书《心经与生活智慧》,二 OO 五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分享“色即是空”的讲座,最 近几年我从科学的角度再揣摩这句佛偈,亦有新的体会。

今天我的演讲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 一 )、佛教的「核心 思想」、 ( 二 )、科学的宇宙观、 ( 三 )、佛教与科学、 ( 四 )、「照 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五 )、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六 )、总结

其实今天的演讲是去年夏令营的重复,但在科学的宇宙观及 与佛教的关系两方面都增加了一些新概念。明海方丈说,每年参加夏令营的营员都是一批新朋友,只要演讲内容对营员有帮助, 重复没问题。多谢明海方丈的慈悲。

( 一 ) 佛教的「核心思想」

我相信你们对佛教的「空」已有一定的理解,所以我先很扼 要地介绍「空」。佛教最重要的思想是「缘起」,也就是说一切 事物、现象,包括精神面貌不会突然间发生,也不会独立存在, 一定有一个因可寻、有缘可以找。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苹果, 首先肯定要有一颗苹果种子,这是因。但单有一个因也不能变成 苹果,一定要有泥土、阳光、水分和肥料等等结合起来,才能变 成一棵树,产生苹果。所谓“缘”就是一切环境条件的组合,包 括泥土、阳光、水分和肥料等等,没有这些条件,单一个因也不 能结出任何果的。

因为缘 ( 环境、条件等 ) 经常在改变,所以果的质素亦随着 而变。比如说,在温室培养的苹果非常好吃,但如果泥土缺乏肥 料,种出来的苹果营养不足就没那么好吃,当然也是苹果。所以 我们只要能调校或者控制缘,这个果是可以预知的。比如说很多 学生做化学实验,如果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一切条件来做,若重 复来做,必得到同一的结果。但是假如学生不根据老师制定的方 法,多加一点东西,如加热的时间长一点,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改变缘,果就可以被改变。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控制所有的 条件 ( 即缘 ),所以果便不能确定。

缘是千变万化的。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 是说我们不能控制全部的缘。佛教强调种善的因肯定会有好的果, 种恶的因有坏的果,但是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便要看 缘的结合情况。所以我们做人要多种善因、广结善缘。孟母三迁 是个很好的例子,最终是为了让她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成长。

一切因缘所生的万事万物及一切现象是不停地改变着,可快、 可慢,佛教称之为「无常」。比如说,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有没有意外?有没有横财?因为人生是无常的。一切因缘产生的 万事万物也不能单独存在,必定受周边的环境所影响,比如说我 们的感受,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我」。 无我不等于没有我的存在,而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存 在。这个「我」代表一切事物及现象,它们不会停下来,一定会 跟周边环境互相影响。一个人,你不能肯定他是什么样的,比如 我潘宗光,你怎么看我、我的学生怎么看我、我的太太怎么看我、 我的孩子怎么看我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比如说,一个人通过不正 当的手段赚很多钱,在法律上他是一个坏人;但他将钱帮助很多 人,他又是善人;而且他非常孝顺,妈妈说他是个孝子。那他是 恶人、善人还是孝子呢?那要看从哪个层面、哪个角度来看了, 所以难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释。

就像水,我们看到是水,很简单,但是我们是不会完完全全 了解水。比如我们对水的了解跟生活在海里面的鱼相比,它们对 水的看法及感受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究竟水是什么东西呢?我们 习惯从过往经验的角度理解水,但这个理解肯定不是全面的,不 是水的本质,只是水所呈现的某部分形态。鱼从它们的角度看水 有不同的看法。在沙漠你要水还是要钻石?钻石虽然很多人喜欢, 但是在沙漠、在很干燥的地方,我相信你会选择水,因为在这种 条件下水比钻石更为珍贵。

佛教用「空」这个字来代表宇宙的本质。佛教的开创者释迦 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觉悟了宇宙的本质而成佛,是什么样的 觉悟呢?他对宇宙的本质、宇宙的自然运作规律完完全全明白, 但不能全面地讲出来,一讲出来就会有偏差,因为人间的语言及 任何表达方式都太肤浅,不能全面表述出来。但佛陀非常慈悲, 不会因为不完善就放弃。他希望帮助我们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 只要我们的生活状态能回归自然,烦恼就会减少。所以佛陀用因 缘果 ( 缘起 ) 及其所衍生的无常、无我概念来代表宇宙的一切本 质及其自然规律。

什么叫五蕴?五蕴包括两个部分,就是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 精神面貌。色代表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肉体、眼、耳、鼻、舌, 其实也代表一切物质。受、想、行、识代表了我们精神的部分, 是不可触摸的精神、意识、感受等等。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地认 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这样做是实实在在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用 很多科学理论及实验证明它们是存在的,比如医生可以看到我的 病是存在的。同时我们的时间肯定是不变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 去,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亦同样一分一秒地过去。

但佛陀说这些看起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不是真实存在, 只是表面显现为这样而已,它的本质并非如此。这个想法不容易 明白,但佛陀说是这样的,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事物是不停在变化、 不实在的。空性是互动互融,是无常无我的,更重要的是整个宇 宙一切的动力是不分彼此,包容及平等的。

佛及诸大菩萨们是跟宇宙同体,他们均以包容心、无分别心 及平常心,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态看待我们、看待一 切众生。在他们眼里一切有情众生是平等及不分彼此,他看我们 跟他并没有分别。我们的痛苦好像是他的痛苦一样,他希望帮我 们解决一切问题。比如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是非常大的慈悲;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 愿更是大慈大悲的典范。在整个自然界,无论是谁,太阳都同样 照耀,无论有钱、没钱、健康、不健康、人、动物、树木都同样 照耀。只要我们接受它,它就给我们。就像大地承载我们,但我们人类非常贪心,不停地从地球苛索,但地球没有埋怨,依旧不 偏不倚、没有分别心地照顾一切众生。 整个宇宙的本体是空性,所以佛教说色即是空,即一切物质 都有这个特性——「空」的特性,就是无常、无我、包容、无分 别心、无独立性。既然我们本身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等等是 空的,而所接触的外境也是空的,我们的感受也不可能是实在的, 而是变化无常的。佛教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简单来说, 就是「五蕴皆空」。

但空不是空无,不是什么也没有,空是一种非常神秘、不知道、 不可见、但亦不可理解是甚么,就好像《道德经》中所说:「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世间万事万物是从「空」 体现出来的。我们说「空即是色」,空就是五蕴。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缘、果」或简称「因果」,或「缘起」。 佛教强调宇宙的一切「无常」及「无我」均是「缘起」法的自然效应。 所以「色即是空」,「五蕴皆空」,佛教亦称之为「缘起性空」; 而「空即是色」,「空即是五蕴」,佛教亦称之为「性空缘起」。 佛教徒要相信「因果」,要多种善因及广结善缘,避免做坏事, 要修心放下执著。从而能离苦得乐。 因此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在 学问上、理论上多了解空、无常、无我。更重要的是在修行方面, 在行动上我们对外的行为举止,对内的修心养性,应以空的无分 别心、包容心的动力来善待一切众生,透过修心养性来体证空性, 这样我们本自具有的智慧和慈悲慢慢便会提升。

但这个不容易做到,我们只能通过修行,例如禅坐等才能慢 慢了解空的含义。只有大菩萨,例如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 罗蜜多时,才明白什么是空,我们凡夫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要慢 慢学习。

现在让大家轻松片刻,细心欣赏一首「因果」的歌,4 分半钟, 希望大家能细心体会歌词。( 播放「因果」歌 ) 大家是否觉得这首 歌很好听,我很喜欢歌词的几句说话:「你造什么样的因,就受 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执著,尝什么的苦果」,「愿你能心 念思想转个弯,世界将会无限宽」。

( 二 ) 科学的宇宙观

因为很多人说佛教是迷信、不科学的。现在让我先从科学的 角度来认识宇宙,你便会惊讶佛教的科学性。请先看以下一辑短片。

(以下为讲解视频片段)这短片内容是说明从最微小的电子, 光子等引申到非常庞大的宇宙太空,首先是从基本粒子,例如电 子,夸克等慢慢到原子,单细胞。单细胞的生命体也非常小,一 点雨水里面就包含很多生命,跟着到我们人类,然后远离地球, 月亮。慢慢我们看到整个太阳系,跟着是很多的星星,接着我们 看到的是银河系,银河系里面有很多星星,我们太阳系只是整个 银河系里面的一点。整个太空里面有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组 (Galaxy Group),整个宇宙大概有 1,000 亿个星系组,最后我们到 了宇宙的边沿。现在很多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 (Universe) 不是 唯一的宇宙,而是有很多共存的多重宇宙(Multiverse)。

这个片段很简单地介绍从最微小的电子到遥远的大太空,若 以人的高度:米 (meter) 为单位,基本粒子,例如电子的大小是 1 米的 10-18,到宇宙的边沿是 1 米的 1026 ( 离开地球约 500 亿光年 ), 差距是很大很大。那么我们地球是大还是小呢?我们在地球生活 觉得地球非常大,但在整个宇宙来看地球只是一个微尘,非常微小。所以大跟小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答案。

在二十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非常成功地解释了整个宇宙宏观的现象,包括太阳系、星系、虚 空等的一切自然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我们习惯认为 一切物质及时间是实实在在的,但爱因斯坦指出这种观点是错的, 质量、空间、速度和时间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速度可以影响物 质的质量、空间及时间,一切物质、空间、时间是变量,不是实数,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思想。我们常常觉得时间一秒就是一秒, 一分就是一分,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是肯定无误的,但事实上, 这是我们错误的理解。

比如说晚上看天上非常光亮的星星,你的感觉是怎么样?星 星就在这里(头顶或某方)是不是?我们看到星星是在现在这个 时间在这个地方,其实你要明白这个星星可能离开我们很远很远, 它放出的光以光速计算,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来到我们这里, 星光可能要经过十亿年的时间才来到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现在 看到的星光其实是十亿年前放出的光。大家明白我说什么吗?等 于说这个星星是十亿年前在这里,而不是现在,它现在存在于哪 里我们不知道,可能已经消失、可能已经转移。所以你现在看到 的这颗星星,感觉上它就在这里,其实不是,可能一万年前在这里、 可能一亿年前在这里、可能五十亿年前在这里。所以我们认为是 同一时间存在的东西,其实可能是有很大的时间差距的,而我们 却并不知道。

第二个例子也是很容易明白的。比如打雷闪电,我们先看到 闪电,后听到雷声,但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在天 空中的云层产生变化,产生的声音跟光同时发生,但光的速度快, 雷声音的速度比较慢,所以感觉上先有闪电后打雷,其实是错的, 它们是同时发生,所以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是我们对时间错误 的了解。

第三个例子可能不容易明白,是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衍生出 来的。假如我站在这里,一个朋友开跑车,车速每小时 120 英里, 理论上我过了整整 30 秒,而他只是过了 29.9999999999995 秒, 这个差距非常非常小,我们是感觉不到的,亦无法用现有的方法 测量出来,但在理论上他们是有差距的。假如这个速度快一点, 不是每小时 120 英里,而是接近光速(每秒 300,000 公里),那 就不一样了,时间差距便变得很明显了。

第四个例子是说乘宇宙飞船做星际的旅行,从这个星球到另 一个星球,宇宙飞船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从爱因斯坦相对论 来讲,在宇宙飞船的人,他们感觉过了三年,而我们在地球已过 了三十年了。可惜现在还没有这样快的交通工具,所以我们亦不 能作实验来证明。

第五个例子,我们经常用的 GPS 导航系统,其实里面已经计 算了时间差距,因为人造卫星的速度比我们在地面的速度快很多, 我们在地球上,它在地球外面。当速度不同的时候,时间是有差 距的。如果不调整这个差距,根本不能准确量度地面的距离,因 为每天起码有十公里的累积差异。但是因为调教了这个时间的差 距,所以导航系统才能正确定位。

所以,时间不是实在的!时间是个动态,是无常的。速度快, 时间就过得比较慢;速度慢,时间就过得比较快,这是相对的。 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亦看不到这个差距现象。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如果速度快,不单单影响时间,同时也影响我们平时了解的质量及体积。以太空飞船很快的速度为例,

从相对论引伸出来的结论是: 第一、活动速度会改变距离。 当太空飞船由一个星球飞往另一星球,我们会发现两个星球 的距离因着太空飞船的速度而缩短,即整个空间的大小也会因应 活动的速度而有所改变。

第二、太空飞船及里面的人体积会缩小,但质量增大。也就 是说整个物质是不断地改变的,质量改变,体积改变。

理论上空间也好,物质也好,都不是实实在在的,是不停改 变的。只要我们有活动、有速度,质量、体积、时间、空间就会 不停地改变。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这样?因 为我们现在的一切活动、交通工具无论多快,相对而言还是比较 慢的,时间差距可能只是 0.0000001 秒,我们根本感觉不到那个 分别,但是不等于这差距并不存在,只是我们感觉或测量不到而 已。所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空间和物质是在 不停地改变的。

二十世纪初期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非常成功地解 释了世界的另一个极端——最微小的极端。爱因斯坦解释的是大 的空间,量子力学解释的是非常微小的空间,包括粒子、光子、 原子等等。它有两个基本原理,一个叫测不准定理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一个叫物质二重性 (Dualism of Matters)。也就是说一 切微小的东西,是非常不稳定的,没有固定的位置。甚至可能是 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同时,这个粒子或者电子等等可以 同时存在不同的地方,而我们想知道它在什么地方根本是不可能, 因为每个观测者本身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亦影响着这个粒子的位置 及其动态。

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 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心意,可以影 响周边的粒子、电子。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假如我们能够缩 到非常非常细小,比如一个电子那么小的程度,我们就拥有特异 功能——可以很容易穿过非常坚厚的墙,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相对论跟量子力学虽然非常成功地解释不同层面大空间或微 小空间的情况,但它们两者之间也有不能协调的地方。虽然爱因 斯坦穷一生追求一件事,希望能找出一个单一及统一的理论来解 释一切时空 ( 从最小到最大的太空 ),但是他未能成功。结果在他 去世以后,在二十世纪后期,很多物理学家及数学家提出一个新 的理论叫弦论(String Theory),这个弦论现在慢慢发展到 M- 论 (M-Theory),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从最微小到最庞大的一切事物 及现象,也就是说从原子到地球再到无尽的星空彼端的不同空间, 都可以解释得到。

在我解释弦论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交响乐队的演奏过程。一 个交响乐队,有大提琴、小提琴等。如果每个琴手自己弹自己的琴, 就会杂乱、不好听,但是假如他们跟着一个乐章来弹就不一样了, 当每个琴手弹一条弦,每条弦产生一个音符,很多不同的音符一 起产生非常和谐的乐曲。这个乐曲也跟着乐章慢慢改变,到高峰, 变来变去,没有一刻停下来,直到这个交响乐完了,每个琴手离开。 但是每个琴手平时都会不停地练习,下次缘分到了,再聚在一起 弹出另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弦论 (String Theory) 相信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基本的粒子、电 子、原子、光子、夸克(Quark)等等,实际上不是实在的质点,而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细丝,( 是物质的最小极限,是一条细丝 或是极细小的橡皮圈 ),物理学家称之为弦(string)。这个弦不 停地震动 (vibration),震动的时候有一定的频率 (frequency) 及震幅 (amplitude),它就会产生一特定的音符,相当于一特定的能量。 弦论家相信每一特定音符相对于某一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等。 而万事万物都是从基本粒子组成,即是从很多音符组成,假如有 很多很多弦聚在一起,当它们震动的频率互相没有关系的时候, 就好像各琴手弹自己的琴,而不会产生交响乐。但假如它们根据 某个规律摆动,互相协调、制造和谐,能量互相加大,就会变成 一个非常美妙的交响乐。

因 为 爱因斯坦说能量 (E) 跟 质 量 (M) 是 可 以 互 相 转 变 的, E=MC2(C 代表光的速度 ),当很多微小的弦聚在一起,和谐共振, 它们能量互相协调,跟着变成更大的能量,这个大的能量可以以 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形态展现出来,换句话说,一切物质及一切现 象就是很多相关的弦在和谐共振下产生出来不同的交响乐。假如 这个缘分离开了,好像交响乐演奏完了,这些不同的弦就分开, 而这个物质或现象就不复存在,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在一九九 O 年 所 出 版 的 一 本 非 常 好 的 书 《The Elegant Universe by Brian Greene,》《优雅的宇宙》 现在看一个短片(播放短片)。总的来说,原子、电子及所 有基本粒子其实不是实在的,它们只是弦在不同震动模式下所产 生的不同音符,这些音符聚集在某个环境,产生非常大的能量, 好像交响乐一样。所以万事万物,以至你与我,都是由很多很多 的弦在某环境条件下聚在一起,跟着某一特定的规律 ( 乐章 ), 而演奏出由不同音符的和谐共振所组成的交响乐 ( 更大的能量组 合 )。交响乐完了,当环境条件改变了,以至消失了,这个能量 所展现的形态亦会改变甚至会分散回归到本来的各自的小能量 ( 粒子 )。

弦论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快速发展出来的,我读书的时候还没 有弦论这件事。量子力学首先打破了我们对很微小物体是一实体 的概念,而弦论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物质的了解。万事万物就是 由不同的音符、不同的弦聚在一起和谐共振演奏出来的交响乐。 所以一切物质,包括你与我都不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只是能量 某个形态的展现。能量能展现出一个我、展现出一棵树、展现出 狂风暴雨。

但要注意的是弦论还在发展的初 阶,是还未经实验证明 的理 论,但是很多很著名的科学 家,包括霍金教 授(Stephen Hawking),经常在全世界介绍弦论,他们相信弦论可以演变为 统一理论 (Unified Theory) 来解释整个宇宙的本体、解释整个宇宙 的自然规律。

现在我先做一个科学的小总结,根据以上理论,一切物质、 空间与时间都不是实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无常的。一切 物质与现象都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凝聚产生出来,会随条件改变而 改变,当条件分散了他们就会消失,这是科学的第一个总结。

宇宙是怎么来的?很多科学家是倾向大霹雳 (Big Bang,或俗 称大爆炸 ) 的理论来解释宇宙的源起,整个宇宙是由一个非常微 小而密度与热度极高的能量突然间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后膨胀 得很快,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空间与时间及一些基本粒子,以至 一切物质。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的黑洞不停地吸收能量,当能量 越来越多的时候,它的压缩力就越来越大,到某个时刻,可能会有新的一个大爆炸,并产生另外一个宇宙出来。有些科学家认为 黑洞的核心可能通往另一个宇宙的入口,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宇宙 内的,星星、太阳、你、我、一切的动物、植物,我们统称为物 质(matter),其实物质在整个宇宙里面只占非常低的比例,还 不到 5%。还有一种看不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物质,叫暗物 质(dark matter),占整个空间的 23% 左右。还有我们看到的太空, 科学家认为它不是真空,里面有一种东西,是神秘的、不能解释的, 他们称之为暗能量(dark energy),占 72%。也就是说我们宇宙 有三种东西,最大的是暗能量,跟着就是暗物质,而我们看到的 物质仅占少于宇宙的 5%。这个暗物质与物质结合起来,产生我 们现在看到的星云。我们的地球、整个太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 单元,而宇宙里面有很多个太阳系,很多个银河系,很多个单元, 所以在我们的地球之外,很大机会是有其他的世界及其他生命体 的存在。暗能量充满了整个太空,并产生万事万物,所以科学家 相信,整个宇宙是从大爆炸开始,跟着急速膨胀而产生空间、时 间与物质,所以空间、时间与万事万物是无中生有的。( 但要小心, 这个无不是真正的无,但亦不知是甚么 )。大家可参考两本书: 二 O 一二年出版的《A Universe from Nothing by Lawrence Krauss》 , 及一九九八年出版的《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by Alan Guth,》《膨 胀的宇宙》。

所以,第二个科学小总结就是:一切物质、空间与时间是无 中生有的,太空不是甚么都没有的空无,而是充满一种神秘、不 知道是什么、看不见的暗能量。

最近几年,有些非常杰出的科学家相信,宇宙的一切不是客 观的存在,而是受到人类意识的影响。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便 没有真实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主要是根据量子力学非常诡异的现 象。

双鏠实验 (double-slit experiment) 证明任何基本粒子,在没有 被观察时,是不会有一确定的状态,它一定会同时存在于各种可 能的状态,例如同时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是占有空间的粒 点或是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但只要一被观察,粒子就只 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例如在某确定的地方出现。

同一量子体系的几部份,( 例如同一原子内的电子 ),分裂 而向不同方向移动,每一部份都处于各种可能的状态。若其中 一部份 ( 例如某一电子 ) 被观察而突然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其 他部份 ( 即其他电子 ) 便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无论 其他部份互相离开多远或多长时间。这种关系被称为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

很多杰出科学家,例如剑桥大学的 Roger Penrose,相信大脑 有无数互相纠缠的电子,它们本应处于各种可能的状态,人只要 有一杂念妄想,这些电子便突然出现于某确定状态,互相传递信 息,构成我们的意识,意识念头过后,这些电子又回复处于各种 可能的状态;如此循环不息,意识念头不断产生。大脑中的电子 亦很可能与身体以外,以至宇宙中的很多电子互相纠缠,因为他 们都来自同一根源「大爆炸」。所以一旦意识产生,这信息亦立 即传递出去宇宙各方,不受时空限制。

光子是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媒介,假若处于不同地方或不同 时间,但互有纠缠关系的光子,若其中一方接受到任何信息,所 有信息便会立即传递到另一方去,完全超越时间与空间。爱因斯 坦首先提出 Einstein-Rosen bridge(ER 桥 ) 或俗称 Wormhole( 虫洞 )的概念,可穿越「时空」,连接时空相隔的两点。

Robert Lanza ( 干细胞权威 ) 提出「生物中心论 (biocentrism)」, 他指出人类的意识是创造宇宙的最重要部份。生物是真实世界的 中心。其他的著名科学家,例如普林斯顿的 John Wheeler 及史丹 福大学的 Andrei Linde 均相信人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 到的现实世界,意识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断改写自 己的世界,自己的命运。人类意识是创造及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 元素。强烈的意识或有共同愿望的群体意识所导致的影响更大。 所以第三个科学小总结是:宇宙的一切彼此不断地互相影响 ( 重力以外的另类关系 ),而意识可以影响物体与生物,甚至可以 创造及改变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根据能量不灭定律,能量是不会减少、亦不会增加的,而物 理学家相信我们整个宇宙里面有两种不同的能量,一种是由电磁 力 所 产 生 的 正 能 量 (Electromagnetic Energy), 另 外 一 种 是 由 重 力 所产生的负能量 (Gravitational Energy)。两种能量互相抵消,令宇 宙的总能量是零,大家可参考在二 O 一 O 年出版的《The Grand Design by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一切现象,包 括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能量从某个形态变成另 外一个形态,转来转去,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总的能量维持不变, 但能量的转移及变化可产生一切的物质、一切的现象。

所以,第四个小总结就是说:宇宙的万事万物与一切现象只 是能量的互相转变,但总数不变。

现在很多物理学家,尤其是弦论家、及几何数学家越来越相 信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不是单一的宇宙,他们相信我们邻近有很 多其它共存的宇宙,我们叫多重宇宙。更重要的是,宇宙间每一 个点,无论多大或多小,都是相对的概念,比如说我们地球看起 来很庞大,但从整个宇宙来看地球只是像微尘一样小,同一原理, 我们看一个微尘,如果将它扩大来看,它就不是一个微尘,也是 一个世界。我们一般的认识是宇宙有四维时空,就是长、宽、高 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我们看到、触摸到的,就是四维时空, 但是,弦论家相信有十维时空,即九维空间及一维时间。这个是 超出我们的想象。但从科学理论来说是可以有十维时空,(M- 论 更提出有十一维时空 )。从数学观点来看,宇宙每一点都有九维 空间,即长、宽、高及 6 维互相卷曲的微小空间。所以每一个小 点,看上去是微尘,其实每一点都有自己的十维时空,沿着相对 的概念,每一点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体存在,各有自己的世界。 大家可参考二 O 一 O 年出的一本书 《The Shape of Inner Space by Shing-Tung Yau and Steve Nadis》, 《空间的内在形状》 现在作第五个小总结。宇宙、世界跟微尘的大小只是相对的 概念,每一点无论多大或多小,除了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以外, 很可能还有其它空间,也可能有其它生命体的存在。好像外星人 看我们地球有别于他们的生命体存在一样。如果真的有多重宇宙, 而每个宇宙的任何点都可能有个别不同的生命体。这个情况便越 来越复杂,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刚才我所说的五个科学的小总结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的现 象、物质,包括你与我是因条件凝聚而产生,条件分散而消失, 人类意识是一决定性的条件。所以每件事物虽然看来是实实在在 的有,其实是无常的,变化多端,而存在的时间可长可短。一切 物质是无中生有的,是大爆炸后产生出来的,这不正是佛陀所说 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既然一切事物及现象都不是实实在在存在而是不停地在变,因此我们接触这些事物而产生一切的 认知、识别及感受,亦是变幻不实的。这亦是佛陀所说的,「受 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宇宙的一切基本粒子以至万物在没有被观察 ( 干扰 ) 时是同 时处于各种可能的状态,宇宙的总能量是零,不増不减,但变化 万千,这不正是佛陀所说宇宙的本体是空;是如如不动,是不生 不灭的。当干扰 ( 意识 ) 产生,万事万物便突然处于一确定状态, 改变了现实世界,甚至创造另一世界,这不正是佛陀所说「境随 心转」及「一切唯心造」吗?

其实科学的讲法跟佛陀的讲法非常近。总的来说,现在科学 对宇宙的理解非常接近佛陀讲的「五蕴皆空」。万事万物是不停 地变化的,像一个交响乐的演奏过程,缘聚则有,缘散则灭。

( 三 ) 佛教与科学

首先,科学说物质、空间、时间不是实有存在的,物质跟现 象是因条件凝聚而产生,条件分散则消失,好像交响乐一样,每 个琴手聚在一起就有,分开就没有。这是非常接近佛陀所说的因 缘所生法,因缘聚在一起产生的万事万物也是不停在变化、是无 常、无我的,这可归纳为「缘起性空」,即是「色即是空,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

第二点,科学说物质、时间跟空间是无中生有的,非常接近 佛陀所教的「性空缘起」,即是「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第三点就是一切事物与现象是被意识所影响,甚至创造,很 接近佛教的「境随心转」及「一切唯心造」的思想。同时一切事 物与现象只是能量的转移,没有增加、没有减少,总量不变。是 很接近《心经》所讲:「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增不减。」 第四点,科学讲整个宇宙、世界跟微尘的大小只是相对的概 念,没有真正的大,没有真正的小。我们看见小的东西它未必很小, 就如从外太空看我们地球也是非常微小的。无论多大或多小也有 它自己的时空、也可能有生命体存在的。同时,除了我们的世界 以外,我们的宇宙很可能有很多不同生命体的世界;不单如此, 除了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很多共存的多重宇宙,里面亦可 能有很多不同的生命体存在。佛陀一早就说一粒栗子,甚至一粒 微尘,可以呈现整个世界。佛陀更说有十类不同的生命体,包括佛、 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等众生。 我们只能看到人和畜生,看不到其他八类不同的众生,他们不存 在吗?科学说可能存在,因为那么多的宇宙、那么多的空间,都 可能包容着他们。就是一点微尘也有十维时空,所以不能否定他 们的存在,只是我们看不到,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我再举个例 子,比如说在深海里面生活的鱼、虾、蟹,它们有自己熟识的世界。 但是在陆地有不同的世界,有很多狮子、老虎,它们的世界跟海 里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但我们人类是知道两个世界是同时存在 的。那些鱼、虾、蟹们认为它们的空间是唯一的空间,它们的世 界是唯一的世界。如果你告诉它:「鱼啊!鱼啊!陆地还有一个 世界。」它们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它们不能理解。如果你告诉陆 地的老虎水里面有另一个世界,它们也不理解,不相信。就好像 佛告诉我们说:除了你们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世界,有净土、天、 地狱,有菩萨、罗汉及鬼等等。我们没有看过,很多人就不相信, 就好像鱼不相信有另外一个陆地世界一样。所以,看不到的、不能理解的东西,不要肯定或否定,因为 我们的智慧非常低。现在的科学正一步步证明佛陀的智慧是深不 可测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什么科学仪器都没有,他能说出整 个宇宙的真理、宇宙的本质、宇宙的自然规律。佛观一杯水, 八万四千虫,看着清水,他说其实里面有很多生命的,当时没有 人相信。但现在我们知道了,里面其实有很多生命体。所以,佛 陀的智慧、他的思维是远远超越我们凡人的聪明才智。我们不能 用「智慧」来代表佛的智慧,我们用「般若」这个词来代表佛的 智慧,「般若」代表非常超越、无边无际的智慧,这就是佛的智 慧。现在科学对整个宇宙的了解还有很长的路去探索,相对佛来 讲还相差很远,所以科学不能证明佛讲的真理,只能慢慢了解佛 讲的真理是对的。现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前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校长,著名的物理学家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教授,当他接 触弦论之后非常感动,以敬畏和震撼的心情说:「科学家千辛万 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现在的科学家 还在一步步地爬,离山顶还很远,但是已经朝这个方向在发展了。 大家可以参考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第二届世界 佛教论坛论文集,2009》 爱因斯坦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 出的疑问,这个宗教一定是佛教。」

现在我相信大家已经从科学的角度明白科学对宇宙的看法是 越来越接近佛陀五蕴皆空的核心思想,所以佛讲五蕴皆空不是背 离科学,只是我们的智慧太低,不明白佛讲的道理。更重要的是 有些人批评佛教不科学,这是他们的无知!因为他们的无知,所 以不明白佛讲的道理、不明白科学对宇宙的了解及与佛理的关系, 而作出一些非常不客观的批评。

( 四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每个人都 希望没有苦厄,是不是?我刚才讲的「五蕴皆空」是佛讲的,但 科学对宇宙及物质的认知亦非常接近佛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我 们怎么样了解「五蕴皆空」,怎样「度一切苦厄」?既然五蕴皆 空,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 触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不是实在的,我们的身体不是实在的、 心不是实在的。从不实在的心感受到不实在的世界,这个感受肯 定不是实在的,而是经常改变的。但很多时候我们执著某一时刻 的感受,对某一件事的认知以为是实在不变,从而导致很多烦恼, 是不是很愚蠢呢?我们认为了解某件事,是当你看到这件事以后, 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与感受去了解它。但是,假如我们对同一件事, 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你的理解可能就不一样。就好像我刚 才说:一个人,你从不同角度来看他,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他是 好人?坏人?慈善家?孝子?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我的孩子怎 么看我、我的学生怎么看我,也不一样。所以对一个人或一件事, 你以为很了解,只是你主观的看法,肯定不是全面。我们了解的 只是事情的表面,不是这件事的核心与本质,这个最重要。所以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执著眼前的一切,因为这些不是实在的,要证 悟五蕴皆空,明白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心是空性的、不停地改变 的,所以我们对眼前一切事物的看法很多时候是有徧差,甚至是 错误的。为什么两个人会争吵?因为每个人均从自己的角度去认 识某件事,认为自己是对,对方是错,这就产生了争吵。只可惜, 他们的看法是片面不是全面,就好像一枚香港的硬币,一面是紫荆花,一面是代表硬币价值的数字。如两块钱,你说这是两块钱, 他说不是,是紫荆花,其实两个都是对了一半,是不是?如果有 人两面都看了,他便知道这硬币是代表港币的两元。所以我们不 要执著自己主观的意见,不要执著自己看到的片面,要多听他人 的观点,这样才能逐渐找出核心的价值。

既然过去的一切已成过去,未来的还没发生,所以我们应该 尽量做好眼前的事情,不断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增加自己的技 能,用一颗真诚智慧的心来追求更高的成就。我们更要用智慧及 慈悲来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来处理一切的事情,处理家庭关系、 人际关系、是非纷争等等。我们要明白世界的一切事情都是无常、 无我的,整个世界就像一首交响乐,不停地变幻着,很多时候我 们的情绪很受事情的成败得失所影响。我们要明白无论怎么努力 做某件事,而结果是受到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影响,既然这样, 我们就无需太执著这个成败得失,只要尽我们的努力去做这件事, 做好以后就放手,不再管它。因为成败得失很多时候是超出你的 能力控制范围,所以你对很多不能控制的事情烦恼,就是自取烦 恼。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心就能安静下来。反之,如果我 们看得太重的话,心就会有很大的波动,波动就会变成大波浪, 继而变成海啸,最后就将自己淹死了。所以佛陀鼓励我们修心, 修心非常重要!让我们的心在这个动荡的世界能够静下来,无论 外面怎么变动,心都能平静不动。用心来处理事情,处理完以后 就放下来,让心回归平静,以平常心来看待事情,尽量减少执著 表面的成败得失,人我是非,让心变得更安乐自在,处事自然更 有智慧。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 要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修行,让我们的心能够安住下来。如 果我们离开人群到没有诱惑、没有挑战的深山修行,一到凡间, 面对不同的环境与诱惑,我们的心便会动荡,所以六祖强调佛法 在世间,是不能离开世间来修行的。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一切事情、一切现象、一切人我是非等等, 是不会永恒不变,它们好像梦幻、泡影、露水及闪电一样,是不 真实的,是变幻无常的。例如一对感情非常好的男女,经过一段 时间之后两个人都变了,感情可能变得越来越好,亦可能变得越 来越差。这个女士可能找到一个更理想的男朋友,就抛弃了这个 男士!这个男士以为爱情是永恒不变的,不肯放手,只会自找烦 恼,只要他肯冷静地观察一下,他们过去曾经觉得对方很理想, 但随着时间的改变,现在的他可能已不是她的理想对象,而她亦 可能不是他的理想对象了,如果还执著过去的感情,是不是很愚 蠢呢?他们的感情,也是梦幻泡影,是不是?我们要明白所谓的 聪明才智只是知识及能力,是人世间的智慧,不是真的智慧。我 们对一切事物及现象的了解、只是认知它的表面状态,不是了解 它的核心本质,因为我们主观的习性,很难分辨出真正的对与错、 善与恶、明白与误解。好像金钱一样,钱是中性的,你善用钱, 钱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你不善用钱,钱带来很多的灾祸。钱本身 非善亦非恶,主要是谁用它及怎样用它,就产生好或坏的结果。 我们经常在处理事情上,只是在事件的表面周围摸索,不明白事 件的本质,所以我们要修行,让我们的心能安静下来,不受外界 影响,这样才能慢慢启发本自具有的智慧。佛告诉我们每个人本 身均有佛性,有很高的智能及慈悲,只是过去的无明陋习让我们 的智慧与慈悲不能显现出来。我们修心,是将负面的影响慢慢减少,这样,我们内心的智慧才能慢慢提升,最后明心见性。就如 《道德经》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 将不好的陋习损之又损,这样本身存在的道 ( 智慧与慈悲 ) 就会慢慢展现出来,所以修心非常重要!透过修心我们才会逐步 证悟宇宙本质的空性,慢慢明白五蕴皆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 能放下,减少苦恼。只要明白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又何来苦恼? 这个女朋友要离开我,就让她离开好了。更要祝福她,为她找到 更好的男朋友而高兴,这样才是真的爱她。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执著时间,希望长寿,担心死亡。前面 讲过时间是相对的。因此寿命的长短也是相对的。一个人在地球 上活了三十年,另一个人在宇宙飞船里只是过了三年。既然时间 是不实在,我们做人就不要太紧张生命的长短,更重要的是珍惜 生命的价值,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对自己、 对周边的朋友、对社会有没有贡献?还是破坏?这才是最重要。 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寿者相就是不要太执著时间。佛陀知道时间不是实在的,所以 叫我们不要执著时间,不要执著生命的长短,不要执著寿者的相。

既然明白一切皆空,不实在,变化很快,无常,无我,那么 我们怎么处理一切事务而避免或减低犯错呢?佛与诸大菩萨是我 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佛、学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的慈悲心,无分别心、包容心、平等心来处理一切事务,即是采 取不偏不倚,不喜不怒,不取不舍的态度来做事,这样我们犯错 的机会就会比较小了。正如《道德经》说:「善者,吾善之;不 善者,吾亦善之」对好的人,善待他,对不好的人,更要善待他, 帮助他改过,这就是包容心、平等心,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的心。

有些人生活得很安乐自在,但有些人整天都在抱怨指责。现 在讲一个有关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小故事,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 经常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怎样看他,佛印禅师答:「我 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后哈哈大笑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 后来他将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听后感叹道:「哥哥,你这 种德性怎可参禅!佛印心中有佛,看一切都是佛;你心中不干净, 看一切都不干净,心中是牛粪,你看到的就是牛粪。」

苏东坡非常自负,他眼中一切都是不行的,这是他的问题, 不是佛印禅师的问题。我们的心怎么样,看到的就是怎么样,假 如我们心中经常有很多贪念、妄想以及嗔恨心,我们看到的世界 就是这样,经常争夺,排斥,打斗,非常苦恼、纷乱。假如修心, 能够安静自在,善心看待一切众生,那世界就是美好的,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的。只要心充满慈悲,充满感恩,懂得包容,烦恼一定 会大大减少的,所以烦恼是由心生的。心快乐,整个人都会快乐, 心不快乐,看一切事物都不理想,看一切人都不好,肯定就不快乐了。

怎样提升身心的健康呢?当我们明白五蕴皆空,明白这个道 理、有这个智慧,同时以大慈大悲的心作为一切行动的动力,将 空运用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解脱,我们的肉体亦得 到健康。中国医学的根本《皇帝内经》说,我们的五脏六腑,好 像一个国家里面不同的官员,心就是皇帝,肺就是宰相,肝就是 将军等等。只要皇帝明白事理,安乐自在,下面的官员就会安心。 所以只要这个皇帝好,一切都会好。同理,只要我们这颗心好, 五脏六腑都会好的,所以我们修心自然会使全身的五脏六腑都变得健康,当然也要配合适当的饮食、运动、休息。这是让身心保 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就要先从修心开始。 我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学习佛及诸大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 大悲」的大慈悲心,善待一切有缘及无缘的众生。善待好人,让 他们生活得更快乐;亦要善待坏人,不要排斥他,用智慧慢慢开 导他、善待他,帮助他摆脱困扰,明白真理,重回正轨,这个是 最重要的。这样做就会永远安乐自在。明白五蕴皆空,用善心、 慈悲心、包容心看待一切,这样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将是一个美好 的世界,所以佛教说:「心净则佛土净」,还有甚么苦厄?这个 世界好与不好是你的心所决定。你善待一切人,人家也善待你, 是美好的。你不善待人,挑战人,攻击人,人家也攻击你,这个 世界都显得不好了。

( 五 ) 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问题

怎样处理一些现实的问题呢?有些人问:我们生活在现实的 社会,我们有责任要工作、赚钱、养妻活儿、教育孩子,怎么可 以放下?不可以放下啊!我要照顾我的孩子,我不能用同样的心 态照顾人家的孩子吧。人怎可以无分别心?「无缘大慈 , 同体大悲」 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你讲归讲,但现实不可能是这样。虽 然一切现象都是假像,但我们的感觉却是真实的。例如:怕痛是 自然的,不能说明白五蕴皆空就没有痛的感觉,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当然明白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是凡人,不是观世音菩 萨,但是我们做不到,不等于我们不尝试做。《道德经》说:「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不走出第一步,永远是到达不了终点的, 虽然很困难,但是多走一步、多走两步,慢慢就会到达终点了。 所以我们要努力修行,改善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体会身心 带来的变化,你就会慢慢觉得更快乐、更自在,这肯定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要努力以观世音菩萨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要多做善事, 比如布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更重 要的是静下来修心,心静下来,我们的慈悲心就会慢慢展现出来 了。比如说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切最好的都是给这个 孩子,我们可否考虑将给予子女的物质及爱护拿百分之十出来分 给其他的贫穷小孩,例如本来想买十件衣服给自己的孩子,现在 只买九件,拿买一件衣服的钱出来捐给其它孩子。我们的遗产亦 可以拿一部分出来捐作慈善事业。同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培养 布施的心,开始百分之十、慢慢百分之十五,这样不断地提升。 布施的心越大,人就会越安乐自在。

现在分享一宗从报纸报导的真实故事,在香港有一个非常普 通的家庭,他们的生活非常节俭,衣服破了补上再穿。但他们一 直默默地捐款,过去的十年捐了几十万元去帮助别人。他们并不 富有,但他们很乐意布施。大家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捐了钱也 不要留名,但他们的心获得了安乐自在。这就是大慈大悲的空性 运用在生活当中的榜样,他们享受的是帮助别人的喜悦。

我也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吧,我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岗 位退下来已经有五年半了。我用国内的一个名词——「裸退」来 形容自己。我要完全放下对有十八年甚深关系及感情的理工大学, 我不回答新闻记者任何有关香港理工大学的问题,我说我离开了 就是完全离开,我已经不是校长了,应该让新的校长有他的空间, 做他的事情,我亦尽量避免参加香港理工大学的一切活动或在校 园出现,让整个理工大学尽快摆脱我的影子。《金刚经》说:「过 去心不可得」,过去就让它过去。香港理工大学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虽然有十八年非常深厚的感情,但我要生活在现在、为未 来作更好的准备。所以,现在我对香港理工大学只有欣赏与祝福, 没有任何牵挂。

我现在主要是做两件事,就是从事慈善事业及修佛。在二 OO 五年我与太太及几位好朋友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叫精进基金, 主要是帮助国内目前贫穷的年轻人在国内读大学,虽然国内经济 发展很快,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多相对非常贫穷的家庭。目前国家 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支持六年小学及三年初中的教育。假如一 个年轻人考上大学,上学却很困难,因为对贫穷的家庭来说,在 国内读大学是不便宜的。一般性的学科每年学费要人民币五千元, 有些科目甚至要八千、一万,一万五千也有,另外生活费用、住 宿等等也要七、八千,所以读大学每年基本需要一万二千或更多。 但一个贫困家庭的总收入可能只有六七千元,根本供养不起孩子 读大学。但他们会尽一切的努力,借钱也好、要亲戚朋友帮忙也好, 也要让这个孩子完成大学。他们相信只有读大学才有脱贫的机会, 才可以改善他们的未来。明白此事之后,我的太太就提议,希望 利用我在香港的人事网络成立一个助学基金。现在基金已运作了 九年,非常成功,每年我们资助六百名国内大学生,每年赞助每 位同学人民币五千元,让他们安心完成四至五年的本科课程。

资助只是基金一部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年轻人的品德 成长,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最担心的就是很多年轻人 为了追求名利而采取不当的手段。所以我经常在国内跟他们交 流,分享佛、道、儒家思想,教他们做人。我用「感恩」两个字 作为核心价值观,教导他们只要有感恩的心,对父母便会孝顺, 对师长尊重,对朋友也会互相帮忙,对社会回馈,对国家会承担。

我们每年亦举办夏令营,定期出版刊物等等,主要希望以正能量 帮助他们增强竞争力,在软实力方面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正面的人生观。精进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一些有缘的贫困年轻人成长, 让他们成为有学问、有品德的未来接班人。在过去九年,已经有 八百位同学毕业了,同时亦有六百位同学就读本科,每年要用不 少于人民币四百万元。至于钱怎么来呢?主要是集腋成裘,靠朋 友帮忙,他们都认同这个理想,我退休之后参加了六家上市公司 成为他们的非执行董事,我便可以用董事的薪酬,来支持精进基 金及推动佛教的慈善事业。

退休后所专注的第二件事就是全心修佛。佛法有八万四千法 门,但是我经过二十年的思考以及结合修行的经历以后,我决定修净土法门。虽然我今天没有时间跟大家分享净土法门,但是我相信有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我相信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四十八 大愿是可以帮助我们众生离苦得乐的。我相信单单靠自己的修行, 无论怎么努力,能在这一生摆脱生死轮回真是不容易,甚至是不 可能!所以我决定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邀请,到临终的时候靠佛 的愿力移民到他的净土。所以我对死亡完全不恐惧,一点也不担 心,因为我相信在我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接引我,移民到 极乐世界去了,那我为什么还担心死亡呢?

现在再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位好朋友,他过去的心只想着 赚钱、多赚钱,而他也确实赚了很多钱。他家里面有三个女儿, 后来有了一个儿子,当然他们夫妇俩非常宠爱这个最小的男孩, 希望他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并发扬光大。但这个孩子非常奇怪,他 们家虽非常富裕,但他却非常节俭,更奇妙的是他经常对他的爸 爸说:「我认为你思想不对,你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对」他父亲很奇怪地问他:「我什么地方不对?」 他说:「我没有解释的必要, 你自己检讨一下。」 二 OO 九年,他自杀了,当时他十九岁,正 在美国读大学。当然这件事给我的朋友夫妇俩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悲愤,他埋怨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他有缘接触佛教,突然醒觉人生无常,他认为他的孩子用这个方法结束生命是有他的原因 的,因为他的孩子跟他讲很多,他从来不管,孩子才用这个手段传达给他一个重要讯息,要他认真的检讨。他信佛以后发现过去 一心只想赚钱的想法是不对的,他痛下决心决定学佛,多做善事。 他用他的钱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亲力亲为到贫穷地方帮助人家, 将爱心推广出去,帮助很多有缘、无缘的年轻人。他现在更喜欢跟人家分享佛法,劝朋友信佛。丧子之痛对他已转化为无比大慈大悲的原动力,将私爱变成大爱,用他的财力帮助很多贫困的年 轻人。现在他的心中只有慈悲、平静与无限的安乐自在。这是一 个真实的故事。他认为他的孩子是佛菩萨的化身,专门来度化他 的。这不正是「照见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现实写照?

( 六 ) 总结

现在让我来总结一下,我们要修心,只要心能静下来,潜在的佛性的智慧与慈悲心也会慢慢提升。我们会逐渐明白宇宙的真 理、宇宙本质的空性,及宇宙自然规律的「缘起」法,即一切有 形与无形的事物现象及思惟等等的整个演变过程是「无常」及「无 我」,亦即是「缘起性空」(「妙有真空」),没有什么应该执著, 也会明白一切事物现象及思惟的产生也是从空无中来的、是「性 空缘起」( 真空妙有 )。在《心经与生活智慧》这本书,我引用一 句佛偈「观色即空成大智」,来指出证悟「缘起性空」能帮助提 升自己的智慧;而另一句佛偈「观空即色成大悲」,即是证悟「性 空缘起」是帮助提升我们的慈悲心,所以佛家强调智慧与慈悲, 就是色即是空——智慧,空即是色——慈悲,两者同等重要。整 个宇宙自然规律的意义就是无常、无我、大慈大悲、无分别心、 及包容心,「天」平等照顾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心的,「地」也 平等承载我们,当我们深入证悟一切事物现象与思惟的空性,我 们便可以慢慢地放下,放下我们过去执著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我 们可以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在我们的身、口、意、行动上 慢慢体现空。我们用平等心、大慈大悲心来善待一切众生,无论 是有缘的、无缘的,以至其他的生命体,我们要不停地努力,老 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修 心不容易,但一定要走出第一步,一步步来,慢慢修。时时刻刻 让心安静下来,《心经》说:「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我们是凡人,不是观世音菩萨,但只要我们能正确地了解宇宙的 规律及人生的意义,慢慢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只要内心自在,便 没有挂碍,没有恐怖,没有颠倒梦想,人就能变得更快乐。所以 我建议大家尝试做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白世事无常的自然规律, 所以成功不要骄傲,失败不要气馁,我们不能确知及保证明天会 怎么样,将来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好好生活在现在这个时刻,努 力做好现在的事情,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我总觉得追求名利是 应该的,如果你有名有利,做善事的效果会更好。但是争取名利 的过程一定不能损人利己,一定要问心无愧,靠正当手段来争取。 更重要的是要善用你的地位与钱财。金钱、地位本身是非善非恶 的,看我们怎么用它们。尽自己能力多做一些善事,最好是以「无 所求」的心态做善事。我们要很自然地做善事,帮助人家以后就不要记挂了。如果以有所求的心去做善事,你希望的可能得不到, 就会变成痛苦,无所求,心更安乐自在。《金刚经》说:「不住 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你帮助别人、布施给别人,不执著布 施这件事,福报是非常庞大的。你们可考虑对子女的照顾和关怀, 拿小部份出来,例如百分之十,分给其他认识或不认识的贫穷小 朋友。同时对不喜欢的人及憎恨的人、减少敌意,多一点包容。 试想想,我们过去肯定做了一些坏事,做过对不起人家的事情, 才会有冤亲债主,假如你对你的敌人多点包容,那么你的敌人对 你也可能多点包容,这是因果,只要互相多点善意,心便会变得 更安乐自在。

最后,希望大家每天拿点时间出来静坐修心,开始五分钟, 慢慢将时间加长,学习将心猿意马的心收回来,在这个动荡的社会,尽量改善自己的情绪,清除压力,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 这样就能度一切苦厄,获得真正的自在快乐。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