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廿届演讲集锦 > 轻松普茶


轻松普茶

(2013年7月20日晚观音殿前)

(主持人)明杰法师: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跟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是夏令营的传统。在这样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禅宗祖庭特别是赵州禅师的道场,饮上一杯赵州茶也有特殊的意义,义工们在准备茶,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跟我们交流的法师和老师。居中就坐的是我们柏林禅寺的住持明海大和尚,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大和尚左侧就是下午为我们做佛学讲座的潘宗光教授;潘教授左侧是中国佛学院的讲师戒毓法师,戒毓法师跟柏林禅寺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因缘,因为他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一届的毕业生,是从我们这儿走出去的,去到中国佛学院学习,从本科到研究生,后来留校任教,主要讲授的是中国佛教史、禅宗史方面的课程;刚刚到的这一位是道智法师,他是我们河北省佛教协会的副秘书长,同时也是邢台大开元寺的监院。接下来我们再从大和尚的右侧开始介绍,大和尚右侧的第一位是黄明尧老师,上午的开营式上大家应该也见过啦,他是我们河北省佛教协会的副秘书长,河北禅学研究所的副所长;明尧老师右侧的是李晓林老师,他是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资深的义工,从始至终一直在夏令营来服务,来照顾大家、辅导大家的各种活动;在李老师右侧是我们本届夏令营的执行长明影法师,眀影法师是河北省佛教协会的副秘书长,同时他还是我们石家庄真际禅林(柏林禅寺下院)的监院;在眀影法师右侧是我们的明勇法师,明勇法师是河北省佛学院的副院长兼教务长,主要负责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务工作;在他的右侧是班文站老师,班老师跟李晓林老师一样,也是我们夏令营资深的义工,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为夏令营来奉献、服务,照顾大家。最后一位是崇悲法师,崇悲法师是我们柏林禅寺的监院,同时也担任着我们另外一个下院任丘古佛禅林的监院。请大家再一次用掌声对各位法师和老师表示欢迎。

安排这样一个普茶的活动,实际上是希望大家经过一天的学习后有一个沉淀的机会,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如果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法师、老师提出来,请他们给一个解答,同时我们对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或者说自己在学佛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也可以自由地来跟大家分享、交流,甚至你说我没什么可讲的只想唱一首歌供养大家,也很好,当然这个歌我觉得以佛教歌曲为好。下面我们把这个时间开放给大家。有义工来帮我们传话筒吗?

(大和尚示意大家喝茶。)

营员1:师父晚上好,我从昨天下午听老师讲《三宝歌》,今天上午听潘教授讲的科学跟佛教的讲座,里边讲到空和无的时候,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吧,就特别想追着这个话头,就好像是参禅一样,请指点一下。

明杰法师:你可以指定谁来回答,我除外啊。

营员1:那我可以请问大和尚吗?谢谢。

明海大和尚:这个问题是这样,佛教讲的智慧有三种:闻慧、思慧、和修慧。闻是听闻,包括自己学习,听别人讲;思呢就是思维;修是通过禅定的修习,在中国汉传佛教很重视这些。你刚才问到的,禅宗特别重视参究,参究实际上是一种思维修,这个思维修它有一定程度的专注,由于你对一个问题的困惑和问题本身对你的吸引力,它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个问题上,这是一种专注,在这种专注的保证下,你在心里反复地去思维它。实际上我们心的思维是有路线的,从逻辑的路线来说,你无非只有四条路:这样或者那样,这是两条路,然后既这样又那样,还有既不这样也不那样,这叫四句,你们找不到第五句,所以,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你按这四条路走,很有可能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找不到答案你就会有困惑,然后,由于心中的困惑,这个力量会让你的心对这个问题的专注程度加深,加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看过去祖师们参究的体会,他们有时候都会忘记周围的人啊、事啊,乃至于吃饭睡觉走路心都被捆绑到那个问题上面,在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对那个问题获得一种突破、一种了解,这种了解不同于通常的通过读书或者听别人讲得到的了解,它是一个深度的了解。其实这种经验不局限在学佛的人,比如在科学界,潘教授他最清楚,在科学界有些科学家,他为了一个问题有时候也会达到这种寝食俱忘、白天黑夜颠倒的程度,然后,那个时候可能就会获得一种突破。所以我们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是不完全了解的。过去有一位大德、在家居士吴立民先生,他把我们的认识分成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悟性认识。感性大概就是最直接的支离破碎那些外面的信息;理性是这些信息在一种逻辑概念下面被组织起来了,上升到一个概念判断;悟性是在这两者之上的一种超越、一种突破,那是来自于心灵直接对那个规律的发现。就像太阳出来让事物显现它的样子,或者像是天上一道闪电划破云层,就是这种情况。你现在还能问这个问题,肯定是你的心还没有完全被你的困惑吸引住,我提供这些简单的认识给你。

营员2:各位师父好,我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一直对佛学很感兴趣,也在学校里边听过一些课程。今天听潘教授讲的那个讲座,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他讲到关于执著,今天晚上就问一下:学心理学的很注重对自己比如说人性本身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我们去尊重它,并且在生活的过程中去享受这个过程,就比如说我们人生中可能会有一些情绪的波动,或者跟人的交往时候会有一些体验,就我个人来说是很尊重这些东西的,下午听到潘教授说的要放下一些执著,我觉得这对人性的根本是不是一个相违背的过程?

潘宗光教授:我的看法可能不对,因为我不是医生,也不是佛学大师,我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其实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个人一切的追求,一切欲望等等,是我们在经过很多过去堆积出来的经验在脑袋里面呈现出来的。例如我们习惯做一件事,自自然然的,好像是很自然地做这件事,比如说一个人吸烟,很自然的,如果你要他不吸烟,要他改变这个习惯不容易,唯一方法就是让他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新的习惯,这个我们叫脑袋的cycle,只要这个新的循环越来越强大,旧的循环就慢慢忘记了,所以人生永远是这样,新的循环出来,旧的可以忘记,这些循环是后天制作出来的。我们本身存在的智慧,本来是空、无常、无我,什么也不执著的,只有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佛的智慧,有佛的慈悲,但是受我们过去很多生生世世无明的影响,我们现世本来是清净无为的想法,加进去很多不良的习惯,变成一个自然的循环系统,这样看起来好像很自然的,觉得人生是这样的,但这个人生是后天培养的人生,跟佛陀讲的最基本本质不一样,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就是将过去不良的习惯,用新的思维、新的渠道,来慢慢去掉它、改善它,达到我们心安乐自在,这样才是修行的目标。过去不良的习惯、很多妄想,要慢慢知道这些妄想不是我们本身存在的本质。

营员3:我是赵县本地人,小时候经常来咱们柏林寺玩,我现在念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我想请教的是明影法师。我想问什么问题都可以是吗?

明影法师:理论上是。

营员3:我想请教一下,作为子女,在现在这个形式下应该怎么向父母尽孝,还有一个我一直困惑的地方是,当父母教导我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话可能不对,我应该怎么处理?

明影法师:尽孝呢,古人讲“敬者为孝”,这是一个大原则,就是父母说的话,我们要听,为什么呢?因为父母首先有比我们更多的人生经验,而且父母爱我们,那么出于他对生活的理解说的那些,可能我们并不觉得对,但其实可能是蛮有教益的。另外呢,因为我们的父母不是圣贤,有些事情可能是错的或者说确实是错的,那这时怎么办呢?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听,但是我不会去做。当我们个人的抉择经过明确的思考后,或者是向比父母更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后获得的智慧,这时即便父母坚决反对,我觉得有的时候也需要坚持,这是一般的经验,操作起来就要因时因地来选择,这是一个大学问。从小到老,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依赖父母,到我们渐渐地有了思想,读了书,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乃至于有一天甚至我们的社会经验可能比父母在某些方面还要丰富,那么如何让父母对我们放心,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尊重,这对任何人、任何时期都是一个活的课题。可能有一天我们到了六十岁了,父母八九十岁了,这个时候你依然能让父母感觉到我们对他们那种百分之百的尊重和关爱,同时我们又不因为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去延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错误,我觉得这是蛮难的。所以我觉得古人把这个孝作为我们在家修行最重要的法门之一,是真的很高明,尤其现在我们的新营员们,在这一点上要做你们同龄人的先行者,努力去践行这个法门。

潘崇光教授:我可以加几句吗?我觉得孝顺父母是绝对应该的,也是我们做人的本份。但是,在大是大非之前我们有智慧才能真的孝顺,我举个眼前的例子好不好?我非常尊重的明海大和尚,他北大毕业出来找工作肯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从商业角度、从名利追求角度肯定很好的,但他决定出家,他的父母是反对的,这点我也非常理解:那么辛苦培养他,北大毕业了,为什么出家?如果他当时听爸妈的话就不可能出家了,爸妈反对嘛。但是大是大非之前,从长远来讲,他出家有修行以后,更能帮助爸爸妈妈改善他们的未来,帮助他们更好的修行,这是更大的爱、更大的孝顺,是不是啊?因为他眼前的孝顺,不能帮助爸妈改善他们的未来,他出家以后,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改善他们的未来,同时将这个爱爸爸妈妈的孝顺推广到更多更多老人家,不但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更多的老人家,不但爱更多老人家,更爱很多年轻人,爱整个社会,这个大爱大孝更重要。所以,我觉得,孝顺是应该,但是在大是大非前,我们用智慧来孝顺、用长远的好处来孝顺。还有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他有太太有孩子,从凡间的角度出发,他出家对爸爸妈妈不孝顺,对太太对孩子也没有承担责任,另外他还是王子,是未来的君王,他对国家也有责任啊,但是他离开家,出家走了,从凡人的角度看,他是不承担责任,但是,如果你更深一点了解呢,在大事大非前,他知道,只要他修行成功,不但对爸爸妈妈、孩子、太太、兄弟姐妹,对全世界全宇宙的人都有很多帮助,这个是更大的孝、更大的爱!所以我觉得孝顺也好,尊重也好,主要是在大是大非前,用智慧来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眼前呢好像不孝顺,但是只要心地上,佛教讲修心,只要心知道我是孝顺的,我的心知道这样做才能长远地帮助爸爸妈妈、孝顺他们,这个才是大孝,这个是我的个人理解。

营员4:各位师父好!我想问一下明影师父怎么理解,“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这句话?

明影法师:到目前为止,我还无法理解这句话,(众鼓掌)说的是实在话,因为这显然是悟后的境界,我现在还无从想像这样的境界。

营员4:那我还能请在座的师父解释一下这句话嘛?

明海大和尚:影师很谦虚,他觉得这个是悟后的境界。这句话是天台宗也是禅宗的一位祖师永嘉玄觉大师讲的,他有一本书叫《禅宗永嘉集》,在这里面他讲的,当然这个话还有前后文,单独就这句话,联系他前面所讲的,他是讲修行人在思维修的修行达到成片——一天到晚,他的心不间断地都专注在他所困惑的那个点上,到那个时候,他已经不需要再去动念头说我现在要修行,我现在要想一个什么问题了,因为他的心念已经连续不断地捆绑到一个目标上了。比如你们去上早殿念经,心里想我现在要去念经或者说要去打坐,这个就是所谓的用心,就是有心用;那么无心用呢,就是指的已经不需要再生心动念,因为这个心已经完全被那个目标、被那个问题啊吸住了,它是指这种境界,这个境界当然我也没有达到,不过从这个《永嘉禅宗集》的上下文联系来看,这句话指的是修行过程中的这么一个过程。

营员5:大家好!堕入红尘已经19年了,我是山东人,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心理系。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寻找到这个意义的途径——如何找到这个意义;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如何放下执著。谢谢!

明海大和尚:主持人,我建议她的问题,依次来解答。

崇康法师:这个问题有点太大,能不能再具体一点?针对我个人啊!

营员:根据个人的感觉、经验来说就可以啦。

崇康法师:我的意思是说呢,您的问题可不可以再针对一点,具体一点。

明海大和尚:已经很具体了。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崇康法师:人生的意义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来理解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它终究在于我们追求什么,所以我刚才问您,说您的问题可不可以再具体一点。你的人生在追求什么,这个我觉得在每个人心中是不同的问题。我们这一生中,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明海大和尚:现在她要问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崇康法师:这个……

明海大和尚:这是一个秘密。

潘宗光校长:我讲讲我个人看法,好不好?因为我不是出家人,所以我答来可能比较方便吧。因为出家人有他们生活的特别意义,跟我不一样。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什么意思?假如你决定出家,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世界上生活,这个我是无我的。等于说,你不单独存在的,在社会上要面对社会很多问题,你们可能有自己的家,有自己工作的责任,一连串的问题要去面对。人生出来,在社会上,有不同程度的责任和不同程度地承担。所以一方面呢,我们要在世间,完成世间赋予我们的事情,将我们的事情做好。六波罗蜜多说,“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我觉得“精进”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在修行方面要精进,做任何事情都要精进,比如说,我们希望将我眼前的事情尽我们的力量,做到最好,争取最大的名跟利,但手段一定要明确,要问心无愧,要用慈悲跟智慧的手段来做。这样来做事情就不会犯错啦。有了名利之后,你做善事的效果更大;没有名,没有利,做善事效果不太大,所以看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目标、生存意义在哪里?如果希望到老的时候回顾一生,完全问心无愧、安乐自在、心安理得,这样,我们就算离开这个世界,也安乐自在的。主要是最终我们离开世界以后的这一刻,完全没有感觉不舒服,没有不安,没有欠人什么东西,这样是最理想的,人生意义就在这里。

在现阶段,我觉得做学生的好好读书,掌握时间,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学问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你们的智慧,佛陀讲,智慧跟慈悲同时发展的。我们中国文化讲阴阳协调的,道家思想也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讲来讲去的,全部都是要我们一方面修心,一方面增加自己的智慧做应该做的事情。

到了社会上,你们应该要好好学习,增强竞争力,好好工作,增加自己的财富、增加自己的力量,同时,发慈悲心帮社会做点事。一方面用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对爸爸妈妈要感恩,孝顺他们;对老师感恩与尊重他们;对朋友感恩他们,要互相帮忙;对社会感恩,要回馈社会;对国家感恩,要承担国家给我们的一切的要求,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今天讲座说过,很多人追求长生不老,长生不老是不是那么重要啊?我说不是,因为时间是相对的,100岁、200岁在整个世界里实际是很短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有没有意义,生命是不是对整个社会、对国家、对朋友有帮助,这是人生意义。有些人的缘分很小出家了,他们扮演不同角色。因为我们佛教讲佛、法、僧三宝,如果没有出家人就没有僧宝,没有僧宝我们怎么样学习、怎么样修行、谁做我们导师呢?所以我非常尊重出家人,他们生活的意义是做我们的导师。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出家的,有不同的缘分嘛,所以在家人应该好好的做好现在的事情。做一件事用心来做,做完以后,就放下来,不要执著了,因为成败得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放下以后,再做眼前要你做的事情,这样你的心安乐自在,再帮助自己周边的朋友,帮助整个社会成长,将这个佛法传播给大家,让人生的慈悲和智慧同步发展,我觉得这是人生的意义。对名利是应该追求,但追求的结果是超乎你能力可控制的,所以不要太执著这个成败得失,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要逃避。不是说不执著了,就什么都不做,不是这个意思。不要执著,这是主观的概念,要客观一点看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这是我个人一点肤浅的看法。

明海大和尚:好,我插一句啊!刚才这位崇康法师,他负责这次夏令营录取工作,是他把你们录取的啊!(众鼓掌)

营员6:顶礼明海大和尚!顶礼各位法师!顶礼各位居士菩萨!我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三年级。今天下午听了潘宗光教授那个讲座,您是以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份,讲述了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之前我自己阅读了另外一位杰出佛学大师,以佛教徒身份写的佛教与科学关系的一本书,叫《相对世界的美丽》。其中写到“科学是以客观的方法研究客观的事物,而佛学则是主要以主观的方法研究主观的事物”,所以科学比较关注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超脱,而佛学关注的则是从有情到觉悟的超脱。就这个问题,我想分别请教明海大和尚和潘宗光教授,首先请问潘教授,作为一个科学家,您是怎么理解“有情”这两个字的?

潘宗光教授:世界上有两类不同的事物,一类是木头、石头等等,完全无情的;一类则是我们人、畜生,有感情的。譬如最近香港发生一件事情,一个司机开车撞死了很多牛,牛在死之前流眼泪,那么它有没有情呢?它在死亡这一刻,可能非常悲哀,所以会流眼泪。听说很多猪啊,狗啊,鸡啊,在被杀的时候,也是很悲伤、痛苦的,会流泪的,这是有情。所以我觉得我们人对一切外面的世界,好的、不好的,因为有快乐、不快乐,有主观的感想,这个我们觉得是有情的。其实不单是人,一切生命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你们看,很自然的任何一个生命,一个妈妈很自然地就会照顾她的孩子。很小的一个鸟,出生以后,它不能自己找食物,它的妈妈在很多地方,找到小虫子过来喂它的孩子。所以畜生是有情,所以佛教教导我们要善待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为什么吃素?就是不忍心伤害有情的众生,因为他们跟我们一样。

第二点,我们相信六道轮回嘛,我们这一生是人,但过去生可能是畜生,我们过去生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畜生,所以天下一切的有情众生,都可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过去的亲属、过去的朋友,这样看的话,有情众生是一切有感情,无论这个感情、感觉是多深入、多肤浅,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他宗教照顾的就是人,其他生命不照顾,佛教非常博大精深,照顾一切的有情的众生,你看,大慈大悲的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他也救到,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缘包括一切的众生。所以我觉得有情这个字是包括一切有生命、有感觉,无论多大、多小的众生,都是有情的众生。那个石头、木头,这样,在这个角度上讲,是没有情的,我讲的可能不对啊,明海法师补充一下。

明海大和尚:潘教授所言即是。我完全同意!不过我觉得现在要照顾一下刚才那个营员问的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好像还没说完。我们要关照,要有情嘛。现在请明杰法师回答。

潘宗光教授:不好意思,我插队了。

明海大和尚:没关系。

明杰法师:刚才我好像说过我不在提问之列啊!我是这样来理解的,人生最大的意义,首先你得了这个人身,在人身的前提下,你具备无限的可能;那么接下来的人生的意义要你自己问自己!

明海大和尚:戒毓法师,该你了!

戒毓法师:这个问题看来不但是你(营员)提出来,也是我们柏林寺大和尚考我这个学生,我想人生最大的意义是:不被别人骗,不被自己骗,这是我的回答。

明海大和尚:我最后回答,可以吗?(众答:可以)

黄明尧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1993年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也是带着问题而来的,在那届夏令营普茶的时候,有个营员就向我们老和尚提出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老和尚当时的回答很简单: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个回答非常有意义!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世间的价值,一个是出世间的终极价值,世间的价值是根据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自己的愿望而定的。比如说,你想发财,你想当官,你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乃至你想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啊等等,它的意义是有层次的;如果从出世间角度来看的话,我所说的这个出世间的角度,不仅仅是要解决自己的生命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他的人解决问题,以这样一种角度来看的话,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首先是自己解脱,然后是发大心,帮助更多的人也获得解脱。觉悟人生就是我们自受用的一种境界,奉献人生就是他受用的一种境界。那么我们所有的行为,如果是在这样的一个发心的前提下,最后又都指向这个发心的话,那么即使是扫大街,它的意义也跟你把它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老和尚说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样一来日常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只要我们是这样一个发心去做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世间所说的意义。比如你想发财,如果仅仅为你自己个人、家属的享受,那么,它的意义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你发财是为了像我们潘教授那样,他每年拿出400多万,全部用于资助贫困的学生。如果你是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角度来赚钱的话,那么你赚钱就有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的价值,我就补充这一点。

李晓林老师:当初带着这个问题,明尧老师到了第一届夏令营,我呢,就到了第二届夏令营,当时师父也是告诉我们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然后说怎么做呢,老师们就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有一条河,河的对岸美丽富饶。大哥有一天看着对岸愁眉不展,小弟就问:“你那么富有,为什么还发愁呢?”他说啊:“对岸很好啊,我想过去!”小弟说,“那好呀,你就过去嘛!”大哥:“可是我过不去河啊!”小弟:“你那么有钱可以造个船嘛!”大哥:“可是,我不会划船。”小弟:“这好办,我会啊!”最后这个小弟历尽千辛万苦,把他大哥一家送到了彼岸。等大哥一家对他千恩万谢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也到了彼岸。所以这样说起来呢,明尧老师就当了老师,我就当了义工。谢谢!

明影法师:我觉得,我们大家其实有我们共同的意义,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明海大和尚: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啊?

明影法师:因为我们不认识自己,就不认识他人。

明海大和尚:为什么要认识他人呢?

明影法师:因为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有种种的困扰。你们想听怎么认识自己吗?

大家:想!

明影法师:学禅!想知道怎么学禅吗?

大家:想!

明影法师:学生活禅!

明勇法师:刚才听了各位法师和老师的解释我也受了一些启发。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认识不同,所以答案也不同。我觉得有一点,可能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的,这一点呢可以成为我们不是特别长远,但是会遇到的一个答案,那就是等我们老了以后,没有病;等我们去世的时候没有苦。我觉得这可以算是一个有意义的事。

班文站老师:我想请问刚才这位提问题的营员,你是只有两个问题呢,还是同时也有答案呢?

营员5:没有答案。

班文站老师:如果没有答案的话,相信经过刚才这些法师、老师的回答,你也应该受到一些启发吧,所以我希望在我们都回答问题之后,也把你的答案跟我们分享一下。

这个问题,我觉得回答的难度是越来越大,如果我是大和尚的话,我就会说,如是如是。但如果我的答案和前面的答案一样的话,我可能有抄袭的嫌疑,确实是这样。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是和明尧老师的答案是一样的,对你的第二问题的答案和李晓林老师的答案是非常接近的。因为我是在他们两位之后1995年参加的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你提出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每一位在座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但是很惭愧,我并不是很经常地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今天由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因缘,也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机会,确实在明尧老师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已经想好了一个答案,抄的是我们夏令营的创办人老和尚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想这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我想稍微做一点引申,就是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放下执著,那么这个答案同样是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中,如果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你真正地觉悟了,而且你真正地学会了奉献人生的话,那执著自然地就不存在了,谢谢!

崇悲法师:到我这里,可能最应该说的就是班老师讲的,如是如是。在我们全部的生命过程当中呢,要不断地去利益众生,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佛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慈悲、智慧。怎么来利益众生呢?就是用我们的大智慧,学佛之后得到的智慧和启迪来不断地去慈悲、利益众生,所以还是我们老和尚讲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营员7: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像一架特别精密的大机器,每个人的手脚都被绑在齿轮上,不停地动,像我们早晨起很早,晚上睡很晚,每天不停地重复地做一些特别无趣又特别繁重的事,做了半天,但精神上没有安定感,所以我们会产生困惑:我做这个事情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体现出的并不是她真的想问人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而是给她解决这个心中的惶恐与不安。我觉得首先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是离开了自然的,首先在这个最基础的上面,我们就割离了与母体的一种联系,然后呢,我们获得的经验都是间接的,我们住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甚至于比如说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是爱情、亲情方面,我们都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所以这种与真实的东西剥离的过程中,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安感。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上是要解决这种不安。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是有三种:一种就是说想回归自然,瓦尔登湖那种。但是我觉得这个在现在社会是最不可能实现的一种,我们不可能说找一个地方,自己隐居起来,这个是最难的一个途径;第二点,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里面,我觉得可以在价值实现——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中,找到这种安定感。就是说我的存在、我做的事情,起码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是有价值的,这样心里也会有一种安定感。最后我觉得,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信仰。要对抗这种虚无与怀疑,最有力的就是坚定的信仰。尤其是佛教,比如说像我们的世尊,他是一个非常光明,非常慈悲,非常坚定不移的力量,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苦难,你做过什么样的坏事情,他都会宽恕你,而且用一种非常强大的力来救助你、拯拔你。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找到一种安定感,所以我觉得,其实,最根本上就是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在与人的交往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在你对别人的价值实现中,获得一种安定感。我觉得这样的话才能解决问题。

明海大和尚:归我总结啦。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营员深表敬意,我觉得她的这个问题不是自己脑子里想出来、思维出来、推理出来的,如同刚才这个营员所讲,她提这个问题恰恰是描绘了我们的生命是在困惑中、在问题中。得到生命、人身,我们就撞上了这个问题。对于刚才诸位的回答,我觉得异彩纷呈。崇康法师,我追问再三他也没说,因为几个月来他一直忙着给你们做录取工作,报名人数将近两千人,他问过我,录取有什么标准呢?我说:基本上是男女的人数要平衡,他再问:越好的大学越录取吗?总得找个标准吧。所以他可能还在这个工作的压力下,如果说,他有什么答案,他的答案是不是就是说要把握当下,是不是?

崇康法师:其实不是。(鼓掌)是这样的,首先我是很突然来到这里,没有准备,再一个呢,我想给一个比较感性的答案,所以她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问说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具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生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我当然可以回答我的终极目标,佛教就是了生脱死嘛,不受轮回,然后进入到一种觉悟的生命,那么在完成这个终极圆满目标的过程当中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在走这条路,所以当时我的思维是陷入到我对自己的一个提问,我想问自己: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我就想回问你们,因为每个人心中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每个人当下心里边最真实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每个人的意义是靠自己的人生去活出来的,靠你自己的这一生去创作的,就像明杰法师说的,你拥有了一个人生,就拥有了一个创造无限可能的基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么接下来的路,在座的各位是从这个起点来迈进的,有些同学可能在之前对佛教已经很有了解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最真实的一个想法还是在自己内心深处。

明海大和尚:好,他的回答非常的奇妙啊。我接着总结啊。我刚才听到他们诸位所说,跟我心中所想毫无二致。关于人生的意义,刚才崇康师他也讲,其实我们得到这个人身,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善用他,这个不仅仅是停留在思维、思辨上面,还应该要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修行、工作的实践中。这个问题可以在信念的层面,比如如果在座的你们是佛教徒,在信念的层面,你们都会接受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的生命、关于我们怎么样善用人生的教导,他的教导刚才我们有老师也讲了,就是老和尚说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觉得这八个字把佛法的核心都说出来啦,就是要有智慧、要有慈悲。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要活得明白,觉悟的结果就会明白嘛。第二个要活得有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在于他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在于他能给其他的众生带来什么,所以这是信念层面的。如果一个人有了信仰,确定了人生的信念,按照这个信念去实践,我觉得他的人生的路会变得很清晰,而且变得简单化,可以节省很多的精力。其实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如果你不从佛、从过去的先知先觉、祖师大德那里继承他们的精神遗产,自己在人生路上去探究、去实践的话,终其一生,即使活一百年,活一百二十岁,恐怕也很难找到答案。今天下午听潘教授的课,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犹如一粒微尘,那么在这个微尘里面,你我又有多大啊?实际上并不大,所以如同刚才这个营员讲的要有信仰,我们接受一个信念,既定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已经发现的真理,我们要先解决信念的层面(如果在信念层面不解决,后面都不好说啦)。解决了信念的层面之后,我们要去实践。那么实践是有过程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定的生命的价值是觉悟,是奉献,但最初可能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这是我的思想,这是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逐渐地深入到:原来释迦牟尼佛讲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佛教里有个词叫实相,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如同明杰法师说的:你要问你自己。什么意思呢?就是需要自己去发现,佛和这些大德高僧们,他们是自己亲眼看到了生命的实相而自觉地去奉献的,对他们来讲,已经不是来自一个外在的信念给自己的一个要求或者是思维得到的结果,而是发乎自然的,他是认识到了这个生命的实相。今天潘教授也讲了,同体大悲,他看到生命的统一性,看到这一个体生命与所有其他众生的生命,是一个,既不一样,又是一样,是统一,他亲眼看到这种了统一性、体验到了这种统一性,或者说领悟到了这种统一性,是自然同体大悲,自然会无缘大慈,自然会去奉献,自然会把生命的价值落实到为所有其他众生的觉悟这个实践中,这就是菩萨道。

我在前几天在五台山碰到一个人,也是一个奇人,他叫孟建华,你们记住这个名字到网上去查一下,这个人出生在1957年,他曾经是中国芭蕾舞王子,后来在美国25年,成为美国的芭蕾舞王子,他是芭蕾舞领域的顶尖人物,他父亲是个医生,孟建华小时候跟他父亲学过医,后来他中年的时候跳舞受伤,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中医,这位医生原来是满清御医名字叫刘寿山,伤愈后他爱上了中医,毅然坚定地要拜刘老为师,只为能够帮助到更多跟他同样的病人。刘老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所感动,将自己的全部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在他芭蕾舞的生涯中,他会给他的同事们治疗,中年以后呢,他发现芭蕾舞是一个年轻人的事业,于是就把这个事业停了下来,之后就完全献身于这种的医疗工作,可以说是继承,也可以说是加上他自己的领悟,发现了一种叫PM自然疗法,P就是physics,M就是mind,身心嘛,这叫身心人体自然疗法,同时他的英文名字叫phillip,他又姓孟Meng嘛,所以这是一个双关语,PM自然疗法。我在五台山碰到他,他就跟我讲说他做这个工作,觉得非常有意义,能帮助很多人解除他们身体上的痛苦,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我就问:你这个医学的精髓是什么?他说:所有的病,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与心有关系,所以最后我就认识到这个人的生命的本性是什么。我接着问:那本性是什么?他说生命就是一个心,我紧接着问:那心的体性是什么?他回答:心的体性就是给予。我们都有心,是不是都能在我们生命里边发现这种给予呢?就像刚才明尧老师说的,老和尚教导我们要奉献,这个奉献,不是一个外在的要求,也不是一个舆论宣传,我们要向谁谁学习,然后我们要学会奉献,不是的。它是来自于内在对生命的认识,是一个发现,是发现以后的必然的结果。所以,发现了生命的这一点的人,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佛教里面关于这一点从理论上的描述更加的全面,其实我们的心,它有两个方面,给予是它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它自己知道自己。所以刚才戒毓法师回答的意义就是:不要被自己欺骗。我们得到人身、有这个生命,他自己有这个知道答案的能力。在佛教的术语里叫“人人皆有佛性”,这一点不能是靠背这句话来解决的,必须是要去落实,最后发现:原来这颗心它自己知道答案,自己知道自己。所以,在佛教里有很多比喻:我们的烦恼就像天上的乌云,乌云散掉,太阳就出来啦。你说乌云在哪里啊?乌云其实如梦幻泡影,它没有实质性,当然这个比喻还不是十分的贴切,更贴切的比喻:乌云就是阳光,烦恼即菩提嘛。所以你的第二个问题所谓放下执著,你自己知道答案,心会有自知,自己就松开啦。有个比喻嘛,说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绳子用脚踩了一下,以为是一条蛇吓得跳起来,后来用手一摸不是蛇,在你一摸的那一刹那,你的恐惧消失了,自己知道了嘛,所以所谓的执著就像知道把绳子当蛇。再一个比喻,又像绳子上面一个结,结没解开的时候觉得是实际存在的,不解开它就是个结、就是个问题,解开就没有啦。所以我们生命它有这两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由同体认识到这一点,一定会奉献;还有一点就是它自己知道答案。所以这个心就像镜子,镜子它自己会映现万事万物,就是这两点。那么佛是什么呢?佛的生命特性是什么?不妨说,他就是完整地把我们生命的实相体现出来了,而且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一个东西的两个面相。好啦,要自己发现这一点,你必须要学习,然后你必须要把学到的佛法在生活中去实践,这就是我们师父说的:在生活中修行。所以我跟各位法师的答案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在思想上有了答案知道这个答案,但是我们都在路上走,可能有的走的很靠前,像潘教授走的,他的一生——校长、教育、科学,然后现在佛法、慈善,他是自觉地在走;有的可能走的靠后,但是我们非常明确,我们朝着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这个方向在走,然后不断在发现,这个发现不是说要忍耐到某一个时刻最后发现,其实,你走一步就能发现一步,走半步能发现半步,发现半步的结果有发现半步结果的快乐,发现一步的结果有发现一步结果的快乐,这个是我对刚才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营员5:谈一下刚才老师问我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我到现在为止依旧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但是经过这么多法师老师的回答还有大和尚的总结后,相信大家肯定有所领悟,而对我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现阶段的给我的启示就是,人生的意义初步阶段应该就是寻找这个意义,然后就是承担命运、承担苦难,放下执著,这个所谓的放下执著,要通过长久的修炼自己亲手来打破这个执著,重塑自己的人生状态,一次次的重塑获得新生的过程,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营员8:大家好,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现在的专业是传媒经济学,我对佛学的了解,基本上是零基础,来报名参加夏令营也是因为想要体验寺院生活,对于佛学也挺有兴趣的,但是来到这里的这三天,我发现我体验到了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最美最多的笑容,还有最动听的阿弥陀佛,所以为了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我可以唱一首《心经》吗?

明海大和尚:可以。

营员8:如果唱的不好,请大家见谅。(唱《心经》)

明影法师:希望这位营员以后能来做义工,就做音乐组的义工。

明杰法师:现在话筒在哪里可以直接起来提问。

营员9:阿弥陀佛,我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我想问一下潘教授,今天您说的放下执著,我想跟您讲一下我为什么学习心理学。我在初二的时候有一次去医院见到一个人,他是做了一个梦后就一直非常的害怕,于是找精神科的医生要做一个脑电图,医生说,你可能是心理有问题。我当时就想:我也要做一个心理医生。所以我虽然高考成绩不是很好,但我还是依旧选择心理学,希望能进一个心理专业更好的学校,所以我就一直很执著,包括以后我也会一直执著下去学习心理学,这个执著跟您说的那个放下执著有什么区别啊?

潘宗光教授:我讲座的时候强调的执著,主要是我们不要执著主观的概念,我们看事情永远是从自己角度看,很多人就看着片面去执著全面,自己永远对,人家讲的不对,这个是执著。其实我们也明白,一件事从不同角度来看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只有自己主观的观念会带来很多烦恼,所以说要放下执著。但是你刚才讲的执著呢,依我来看,那不是什么执著,而是你的一个理想,一个愿望,好像那个地藏菩萨一样,我要发个愿:地狱不空,永不成佛,他那也不是执著,而是大慈大悲的一个愿望,要来帮助更多地狱的众生离开地狱,这是大慈大悲的执著,一个人大慈大悲的执著,是一个大慈大悲的心态,所以你希望做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也好,心理学的专业人士也好,你的出发点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不是这样?这个不是执著,是你的愿望,希望这个愿来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说,我每做一件事,首先有个大的愿,然后行动,用慈悲跟智慧来达到这个愿望,这个不是执著,而是大慈大悲的精神,恭喜你!

营员5;我还想问一下,您是怎么认识您自己的?

藩宗光教授:我不认识我自己啦,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无我嘛,我怎么知道我是谁呢,我不认识我自己啦!(鼓掌)因为每个时刻的我也不一样,有时候我有烦恼,有时候我开心,有时候我做这件事,每个时刻也在改变,主要是我心底明白我做的一切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能奉献人生。

营员5:但我觉得只有更好的认识当时如您刚才说的,认识那些变化的自己,然后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您是怎么来认识您变化的那个无我的?

藩宗光教授:我的理想就是好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我最大的理想,希望每做一件事呢,不要问我是谁,为什么做这件事,是自然地来做,只要我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这样,我对自己有什么了解,我觉得不太重要,主要是将我的一生可以做的事情做出来,帮助更多周边的朋友——有缘的、无缘的朋友,这样就可以啦!

男营员10:各位师父,各位老师,晚上好!我从小其实就生活在一个佛文化比较浓厚的环境里,但我从未真正去了解过它。去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好多事情,让我整个人就一下感觉很苦,然后身边有个人就告诉我说,你去念《地藏经》吧,于是我就去念,念完之后,我就感觉心里边很欢喜,也没有从中去感悟什么东西。我的问题是,我们在座的人基本上是本科、研究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层面上已经属于有些智慧的人了,那我们如何让那些愚钝的人、贫穷的人去学佛,来脱离愚钝贫穷,来理解无常来觉悟,最终达到奉献人生呢?然后我想问一下,咱们现在柏林禅寺怎么去做这个事情?

明海大和尚: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现在正在做嘛,现在办夏令营,包括每天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做这一件事情。我觉得今天晚上都是你们提问,这样有点不公平,我带头,问你们一个问题?其他几位(指台上老师、法师们)也来问,好不好?

营员10:我补充一下上面的问题,比如说今天下午潘教授给我们讲了“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基本上对此都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但是对于很多没有知识的人,学历很低的人或者说那些很贫穷的人,他们没有机会来到这里,去听这个讲座,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来到寺院,怎么让他们去了解佛法呢?

明海大和尚:我们一年内有很多的弘法活动,除了夏令营,也有念佛、打坐、讲经等很多这样的活动,另外我相信,你们在座诸位好几百位,好几百个种子,好几百盏灯,你们在这里学到的、得到的,当你们回到学校、回到社会,我相信一定也会跟身边的人分享、给他们带去利益。佛教讲的灯灯相续嘛,肯定是这么一个过程。我现在想问第二排戴眼镜的同学,你现在在学校最苦恼的是什么?

营员11:我现在在学校里面相对比较苦恼的,就是有时候忙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候是帮老师或者是自己写论文啊,其他的困扰应该不多。不过我有一个学佛的老师我们有时候会交流,他问我这样是好还是不好?我说有时候忙一些也挺好的。

明海大和尚:身边有学佛的人?学佛的小组?

女营员:是老师,也有同学。

明海大和尚:所以看来身边有个团队很重要,她没什么苦恼,听着啊,你说你的苦恼。

营员12: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在我们学校学生压力非常大,因为它有个GPA,可能一般的大学60分就OK啦,就毕业了。但是我们学校不行,它的学位证是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它的教学质量系统是分等级的,比方说,你拿一等学位,二等学位,或者说二等A,二等B类似这种,学习压力非常大。有一个问题就一直都很困扰我,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一天24个小时,其我自从了解到这个禅和佛之后呢,一直很有兴趣,很想深入一点学,比如说念经很好,然后我看到很多名人像陈坤他们每天起床都要念经,睡觉前也要念经,我也很想念经,但是我发现,如果我用这个时间去念经的话,可能就没有时间去学我的英文、没有时间去学我的专业,然后可能我的GPA就比不上人家,所以我在这个时间管理方面一直就很困扰。我不知道,是术和道的区分呢,还是说我个人时间管理有问题,这个困扰我很久,我不知道将时间用来念经好还是用来背单词好?

明海大和尚:请校长回答,大学把人们搞得很忙,她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多一点时间能够学学佛?

营员12:有没有可能开个禅学社,每个大学都来一个,然后每天带着他们念经,他们就会很有智慧,可以吗?

潘宗光教授: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好不好?首先讲我自己个人经验,然后讲我作为大学校长怎么看学生,从这两个层面来讲。我觉得作为大学生来讲,当年我忙的程度比任何一个人更忙,为什么这样呢?我在香港大学念书,竞争很厉害,不读书不行的,但是我当时同时做四件事,第一,因为我家庭很贫穷,我需要工作赚钱,很多学生不需要,但我需要;第二呢,我希望自己读书以外增加自己做管理啊人际关系的经验,所以做学生会的会长;同时呢,我要找女朋友,所以同时做4件事:读书,会长,打工赚钱,女朋友。一般会说根本不可能做好,考试也考不好,因为过去做学生会长的,有的考试成绩很低。我先告诉你结果是怎么样,毕业时候我在全班考第一,我为什么会做到这样子呢?我发现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安排时间,专一,有的同学可能在图书馆六个小时,而我知道自己没有时间,我读书只能专一,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读书就读书,我的结果呢,我读一个小时书,但可能比读六个小时书的同学还要好,第二,我合理分配时间,我首先知道我做那么多事情,什么是最主要的,什么是次要,什么是次次要的,分出来。我觉得在大学念书,最重要是好好掌握这个机会来拿到好的学位,没有好的学位就没有未来的,所以,这就是我的第一条件。我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看每个星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比如说,每个星期我有12个小时来温习我的功课才行,那么这个是第一个条件,所以我每个星期一定要满足12个小时来温书。其他无论多忙,譬如我住在学生宿舍,你知道宿舍很多同学要求你陪他夜宵,或者三缺一跟他打牌,我说对不起,我没有时间,无论你怎么要求我,我都说不,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时间跟你做这方面的事情的,所以有一个决心就是,我一定要满足读书12小时的要求,这样只要你坚持自己的这个理念,坚持这样下去,好好分配时间,好好专一读书,结果我在学习方面的成果是非常好的。同时第三点呢,就是要跟人交往很好,比如说我做学生会会长,我感恩我周边的副会长、秘书等等,他们投入很多时间帮助我解决问题的,我跟他们说,我非常感恩你们帮助我,没有你们帮助,我做不了。他们这样听了,比较更加愿意来做嘛,所以一个人不要自大,不要说我是会长,你做这件事情不行的。我经常感恩他们,感谢他们帮助我处理很多我能力以外的问题。这样我做会长的时间,算起来讲,没有那么多,成果也不错,所以我读书的时间虽然少但效果特别好。

明海大和尚:谈恋爱也分心啊?

潘宗光教授:我也感恩我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我的太太啦(众鼓掌),为什么感恩她呢?她知道我家贫穷,知道我唯一出路是读书,要读博才有未来的,所以她不要求我陪她做什么事情,她不要求我去看电影,唱歌,吃饭这些。她知道我的未来只有读书才有未来,她可能也知道我是她未来的丈夫吧,所以她鼓励我读书也陪我一块儿读,所以我非常感恩她的。如果她要求我陪她去看戏、吃饭了,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了。所以人生真的要感恩很多很多人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你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要好好分配自己的能量,要知道什么最重要、什么次要,也要专一的去做这件事才你会成功的,这是我个人的案例。所以我觉得,你们无论多忙没有我当时那么忙啊,我同时做4件事,非常忙,每件事要求也非常高,但是我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我觉得只要你们决定什么是最重要,什么次要,一步步来分配时间专一来做就可以。包括打坐,坐禅,如果你的心不专一,你可能花两个小时坐下来,心猿意马,妄想多,两个小时等于没有用,假如我能专一,坐半个小时,我的效果比你坐两个小时还要好,所以专一非常重要。怎么能专一呢?修心,只要心能静下来,没有那么多妄想,慢慢培养起来这个专一,以后做任何事情肯定成功的。同时也要分配时间,更重要是要有勇气说不:对不起,我不行。因为这当前的年轻人啊,人家要求你陪他一起怎么样怎么样,好啦好啦,我陪你一起,那样就麻烦啦,陪他一次,就有第二次到第三次,要有勇气说不:对不起,我没有这个时间,我不能陪你,无论他说什么话挑战我,我都是这个态度,要有这个勇气说不。能够分配自己的时间,安排时间,专一,修行肯定成功了。

明海大和尚:我们前边坐的还有一位李晓林老师,他也是大学的一位领导啊,我们请他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李晓林老师:“潘老师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我的意思也差不多。这个选择怎么做呢,是自己承担的问题,如果能像海和尚那样能够放下一切,担得起来,那你念经去!如果还有些其他的想法,那就先按自己的标准做自己觉得重要的。对于多数学生,我是告诉他把学位先拿到,但对我儿子,我告诉他:随你,如果你觉得你有其他的理想,比如讲要念经或者干什么,我说,随你。

明海大和尚:“我的建议,一个和尚的建议还是有价值的,你们注意啊。(众笑)潘校长刚才的回答有个要点就是要专一,你看这个心,你专一了,效率就会提高,学习的效果会好。学佛其实它能帮助我们专一,所以我给你们的建议,在很忙的情况下,每天早上或者是晚上(早晚都有最好),念《般若波罗蜜心经》七遍,七遍只需要七分钟或者六分钟,我们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就用这6、7分钟的时间,磨你的“心”这把刀,当然你念经的时候,要把其他的考试啊等等其他的事全部放下,专心致志地念这七遍《心经》,早上,最好是一起来洗漱完毕,《心经》七遍。然后再开始你一天的学习。所以学佛它应该是会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你专注力提高了嘛。《心经》实际上是佛法最核心的般若智慧的浓缩,260个字,那是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个载体,就跟我们发报机的键盘一样,它里面有智慧,有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加持力。你每天往你的心里去输入这260个字——释迦牟尼佛般若智慧的密码,让这个心越来越明亮,我想你的学习效率会提高。这是我的建议。

潘宗光教授:“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算是推销吧,我写了一本书叫《感恩这一课》,将我一生的经验写出来,如果有机会你们去看看,记录我在什么情况底下,怎么样奋斗,怎么面对挑战,才到现在的我,我这一本书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案例,怎么在艰苦的阶段里面面对一切怎么成功的,也有感恩的心态,这本书在国内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每年送很多给我的学生,让他们看,希望帮助培养他们有感恩心,在面对很多挑战底下,怎么处理、怎么专一、怎么面对人生。这本书,我觉得看了对大学生会有点帮助,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去买一本来看看,价钱不贵,我相信你们会承担得起,好不好?(众答:好。)

明杰法师:“我们从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在提问,回答,再提问,下面我提议由我们的义工带大家唱一唱《生活禅曲》,我们休息一下。

义工:我相信在座很多营员会唱这首歌,我起个头。

(义工带领大家唱《生活禅曲》)

明杰法师:“刚才大和尚提议由前台的老师和法师向大家提问,我发现怎么貌似是在向大家提问,反过来又成了被问的人,是不是我们再继续,前排的老师、法师有问题的还可以再问问我们的营员,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

明影师父:“我想问刚才提出‘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这个问题的营员,我们喝茶啊,跑来跑去啊,其实我们天天在用我们的心,那么我们的心它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就问你这个问题,当然,我不需要你现在回答,也不需要任何人现在回答,我希望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听接下来几天的课程。主持人,李老师这儿有一个条子。

李晓林老师:“这个营员问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你从第二届就开始参加夏令营了,能说说夏令营到现在的变化吗?比如说授课内容,营员组成,提问水平?

首先授课内容呢,一直很精彩,可能这次夏令营大家会拿到一本书,大和尚主持做的叫《片香集》,是历届夏令营的一个摘录,在那里面可以看到内容;营员组成方面应该说是越来越整齐,现在是以大学生为主,以学校的学生为主,过去不完全是。提问水平怎么说呢?水平都很高。但过去跟现在来比相对来说问的少,做的多,好像很多是带着生死大事来,显得很珍惜,问完了得到答案以后,可能热泪盈眶地磕个头,走了。现在呢,我说的不单是这一届,越来越往现在,问得水平应该是越来越高了,但是去做的可能不如过去那么快,大家都希望先要到答案,慢慢地大家可能会修行、会理解,见地和修证是相辅相成的,修证跟不上见地也很难究竟,就是大家需要去做。

第二个问题:您是研究保险的,保险理赔难这个问题能从佛法上解决吗?

李晓林老师:我相信大家学了生活禅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都是因缘法,海和尚教导大家,不要把这些东西对立起来。如果一些人遇到了一些包括理赔难啊等等这些问题的话,应该是大家的业力招感的。从心出发、从因出发,一切都是修行的框架背景。就说到这儿,谢谢。

明杰法师:接着刚才李老师回答的前面的那个问题我也讲几句,今天在开营式上我也讲今年是一届非常特别的夏令营,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年是第二十届,那么在本届夏令营期间,我们将有二十届生活禅夏令营的纪念大会,为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寺里边很早就做了准备,也发出了很多的邀请,邀请我们历届的生活禅夏令营的授课老师回来,跟我们结缘。所以24号我们会到石家庄参加一个纪念性的活动,在那次大会上,我们将有机会见到我们请来的诸山的大德法师还有一些历届夏令营授课的老师们,尤其是首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多位老师都会回来,跟我们见面。其实生活禅夏令营到今年第二十届,应该说,已经有超过100位以上的法师和老师来这儿授课了,当然有的老师、法师是不止一次地回来讲课。其实就像我们上午所讲的,生活禅夏令营是我们国内佛教界办夏令营的首创,所以很多年轻的法师都是从我们这儿开始走上弘法的道路。二十年过去了,这样的一些当年的年轻的法师现在都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师,成为一方的化主。所以今年他们能够有时间在这样历史性的时刻回来跟我们结缘,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因缘。而且刚刚李老师也介绍到,为了这样一次夏令营,二十届具有历史意义的夏令营,常住上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包括从各位现在已经穿在身上的营服,其实如果参加过往届夏令营的营员应该知道,这次的营服从样式、质地上都有非常大的突破,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所以大和尚那天说,今年的配备是最高的。而且接下来你们还会见到夏令营二十届的一些画册包括刚才李老师介绍的《片香集》、《禅门七日》等等这样的一些为了这届具有历史意义的夏令营所准备的一些书籍。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刚才他们三位老师,分别是参加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夏令营,那么我来柏林寺的时候,恰恰是第四届夏令营开营之前。所以呢,以我所见、从我内心的体会来跟大家分享,我们柏林禅寺在这20年来,无论老和尚、大和尚,还是各位义工,实际上,大家一直本着一种非常认真负责任的精神来办这样一个夏令营。我们夏令营之所以每一届都能够成功举办,在社会各界上有着非常好的反响,实际上是跟夏令营有关的无数人的用心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即使我们夏令营已经有了这样的历史,但是每一届夏令营召开之前,大和尚还有其他法师们、义工们都会非常认真地讨论夏令营的活动,应该怎么样的设置,我们应该请哪些老师回来,或者说请一些新的面孔来为大家授课。比如说,在往届的夏令营里边,我们还请过濮存昕、关牧村这样一些在他们各自领域里边有成就的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来跟大家结缘,来分享他们的人生历程。其实像请这样一些人来跟夏令营营员们结缘,应该说大和尚他们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我们也不断地在考虑,说我们的营员从60后,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他们需要些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了解从而进行调整。尤其最近的两届夏令营,我们也有很多的感慨,因为十多年前的营员们,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再来参加夏令营了,而主办夏令营的人,仍然还是前排的这些法师们,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了解你们的需求,才能把这个夏令营办得更好。未来的20年,甚至未来的40年、50年……,老和尚是希望夏令营成为一个百年的品牌,如果要达成这样的一个愿望,那不是柏林寺常住单方面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是需要我们在座的营员,包括二十年来参加过夏令营的营员、义工,还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把生活禅夏令营越办越好。下面还有一点点时间,请大和尚为大家做一个总结的开示。

明海大和尚:让我总结得太突然了,我刚才坐到这里的时候,就想起过去20年来多次坐在这里,那时候我们师父还在,所以有师父在的时候,我们坐在月下喝茶、讨论佛法,那个时候的心态是什么心态呢?有一种幸福感。就跟我们今天晚上大家所说的话、所讨论的问题一样很有意义。同时呢,我们坐的这个地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有一位赵州禅师在这里住了40年,他80岁来,120岁去世。在历史上当然有很多的修行人,在这里修行过,我们身边的就是我们的师父,他在这里也有25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坐在这里一边是讨论问题、讨论佛法,同时我们也去感受、去体会这种因缘。佛教讲:“灵山一会”,我们现在是“柏林一会”,我相信这一会,会改变所有与会的人,这一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就如同平静的湖水扔进去一块石头,它会荡起无尽的涟漪。有一个词叫:“蝴蝶效应”,这是科学界说的话,潘教授应该知道,说是非洲蝴蝶扇下翅膀,它会影响到整个地球。在佛教里来说就更彻底了,它扇下翅膀会影响到整个法界,十方三世,空间时间,无穷尽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以我们现在赵州祖庭,凉风习习,坐在这里讨论佛法,这一件事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我们陶醉、非常值得我们去享受的。如果就在此时此地,我们能把心中各种烦恼、问题一起放下,用心地喝这杯茶,我想我们就是在体验禅,在体验老和尚所讲的生活禅。所以我想最后请你们诸位:吃茶去!

明杰法师:感谢大和尚。其实今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在这样一个场景下,柏子依旧,赵州茶依然很香,我们很多人都会跟大和尚一样,有着这样的感受——往年的时候,在我们的中间坐着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和尚……,今天有法师跟我讲,说你上午在开营式上提到老和尚,我心里很难受。但是老和尚的圆寂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我在有些时候,在主持的过程中提到老和尚,实际上是希望大家能够去了解、去认识净慧老和尚,去忆念老和尚的功德,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跟老和尚还是在一起的。今天晚饭后我和戒毓法师在前面回廊里散步,仔细地看了我们的宣传板报,里边对老和尚的一生的功绩、对老和尚所建设的寺院都有非常好的展现,尤其老和尚圆寂以后,他不断地示现来增强我们的信心。就在前不久大概是上周的时候,我们还看到图片,就是老和尚留下的灵骨里边生出了一些新的舍利,这真的是很不可思议的。当然我想我们很多在座的营员是刚刚接触佛教,可能对这些东西还全然没有概念,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去了解这样一位在中国当代佛教史上可以说具有非常伟大地位的了不起的净慧老和尚。

有义工跟我介绍说,大家学了《三宝歌》,和《观音菩萨如秋月》,我们最后呢,就在《观音菩萨如秋月》这首曲子中,来圆满今天的柏林夜话。

领唱义工: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在观音殿前,让我们大家一起唱这首《观音菩萨如秋月》,供养观音菩萨、供养在座的各位法师,也感谢各位法师为大家做的精彩解答。(齐唱《观音菩萨如秋月》。)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