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十九届演讲集锦 > 乔布斯的禅意人生


乔布斯的禅意人生

净因法师

(2012年7月22日 文殊阁)

我一直是微软系统计算机的忠实用户,对乔布斯知之甚少。直到他去世后,看到很多大人物对他的评论,我才开始关注他的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并获得了人类史上罕见的成就。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的逝世使世界失去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者。”比尔·盖茨说,“乔布斯和我相识于近30年前,在彼此的大半生中曾是同事、竞争对手和朋友。很少有人能像乔布斯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今后数代人。”

读完美国《时代》周刊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所作《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Jobs:ABiography)和王咏刚、周虹所著《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我陷入沉思中:乔布斯,一个出生不久便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孤儿,却成了苹果王国的教父;一个进入大学仅一个学期就辍学的学生,却先后创造出iMac、iPod、iPhone和iPad等天才般的作品,对全球IT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曾经是尝试过酒精、毒品和色欲带来的邪恶快感的小混混,最终却成了全世界最受人尊重、敬畏和爱戴的商业领袖之一;一个被自己创建的公司赶出去的人,13年后却被看成是公司的唯一拯救者;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却能让苹果公司的股价在15年内上涨100倍……“乔布斯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比任何虚构的小说都更精彩!”

目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乔布斯成功人生的文章、书籍多如牛毛,影响他成功的核心元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更多人的人则以“传奇”、“神奇”、“不可思议”、“得到了佛祖的点化”来形容,这些字眼本身也足以说明,对更多人来说,乔布斯成功的原因,仍是一个难解之迷。本讲座从乔布斯如何完美地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入手,探讨IT巨人乔布斯何以产生?巨人的创造神力从何而来?乔布斯是如何在“佛祖的点化下”一步步修成“正果”的,以试图解开困惑人们已久的乔布斯成功之谜团。

1.苦难教育——人生的必修课

更深人静之时,大殿一旁的大磬向坐在正中央的大佛提出严重抗议﹕“你、我都是用铜铸造的,可是,人们向你献上鲜花、水果后,‘捱打’的总是我,接受礼拜的却是你。这公平吗?”

大佛意味深长地说﹕“大磬呀!我当初被工匠铸造时,历经刀山烈火的痛楚,才初显我身体的轮廓;一棒一棒的锤打,才铸成我庄严的五官;一刀一刀的雕琢,才雕刻出我慈祥的面容;日夜忍耐如雨点般的千锤百炼,才铸造出我相好光明的真身……我是经历了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磨炼,才有今天坐在大殿里的‘福气’,接受香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反观你,人们只是在你身上轻轻地敲打,你就叫痛喊怨!”

人的一生,所有的遭遇,不是顺境,便是逆境。逆境来时,重要的是面对时的心态。如果将逆境视为不利的东西而加以拒绝,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将精力集中于逆境给他的伤害与痛苦上,那么这种人哪怕是受到一点痛苦都要大呼小叫,即使是微小的伤害也会变得无法忍受。而乔布斯一生饱尝了世间种种艰辛,经受了无数风雨的历炼后,他没有时间去抱怨,只要有机会,便十分珍惜,一丝不苟,不辞辛劳,最终创立苹果教,成为人们敬仰的“一代宗师”。

1.1弃儿多劫难

乔布斯在1955年的2月24日出生于旧金山。他的亲生父母,乔安妮·辛普森(JoanneSimpson)和阿卜杜拉法塔赫·约翰·詹达利(AbdulfattahJandali),在乔布斯出生时还只是一对未婚的研究生情侣,没有能力抚养他,刚出世的乔布斯因而难逃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命运。2005年6月,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时讲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与他的出生有关:

“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亲生母亲当时是个研究生,年轻的未婚妈妈,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她坚持认为应该让有大学毕业的人收养我,所以我出生时,她就准备让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我。但是这对夫妻到了最后一刻反悔了,他们想收养女孩。所以在等待收养名单上的一对夫妻——我的养父母,在一天半夜里接到一通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这个收养合同。直到在几个月以后,我的养父母答应将来一定会让我上大学,她才软化态度。”

由以上乔布斯的回忆可知,乔布斯是一个私生子,出生不久便被亲生母亲“抛弃”而成为孤儿,最后被PaulJobs和ClaraJobs领养,与养父母在杏果园度过童年。乔布斯因而在他的官方履历中写道:“在杏果园(apricotorchards)长大,这里后来变成了硅谷。”

1.2家贫求学难

1972年,17岁的乔布斯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图斯的Homestead高中毕业,进入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大学就读,一个学期后,他选择了退学,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时说:

(养父保罗和乔布斯)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的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乔布斯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便退学了,比尔盖茨退学了,李嘉诚未接受过大学正规教育……一时间,不少人误认为,退学的人成了名人,没有退学的人变成蛀书虫。这种观点有点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乔布斯退学,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厌倦读书,而是因为大学的学费实在太贵,几乎把他养父母的积蓄全部花光。关于退学时的痛苦经历,他曾经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提及:“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的选择了一个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我父母还处于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在六个月后,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怎样帮助我找到答案。但是在这里,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全部积蓄。所以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由此可见,乔布斯不是自己想退学的,而是被逼无奈之举,因为第一个学期就把他养父母所有的积蓄就用光了,不得不退学,这话听来有一点让人心酸!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因学费昂贵将要退学的?应该没有,所以我们比乔布斯幸运多了!

1.3无钱生活难

乔布斯在求学期间因花完养父母全部积蓄,从大学退学后,失去了住在学生宿舍的权力,只能在朋友的地板上睡觉;没有钱生活,只能靠捡可口可乐的空瓶子来换饭吃;有时为了改善生活,不得不到离学校很远的一个印度庙里面去吃一顿免费饭。他在斯坦福大学对学生回忆了这段心酸的往事:

“但是这(指退学)并不是那么浪漫。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面睡觉,我去捡可以换5美分的可乐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在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过这个城市到HareKrishna神庙(注:位于纽约Brooklyn下城),只是为了能吃上好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我喜欢那里的饭菜。”

1.4苦难教育

再强调一次:人之一生,所有遭遇的,不是顺境,便是逆境。逆境来时,重要的是面对时的心态。

乔布斯和世界上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年轻时候吃尽了千辛万苦,白手起家,经历种种磨难,仍自强不息,奋力掽博,最后成为世界顶级的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说明同一个道理: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现实告诉人们,家产万贯的人,他们的子女借着父母的余威,真正有成就的也有,但是比那些白手起家有成就的人要少得多。这就涉及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面的缺失,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教导学生,人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到处是鲜花,到处充满阳光。那么事实上是什么呢?我们真实的人生其实处处都充满着危机,人生是苦,佛家称之为“苦谛”,从苦入手,教导人如何离苦。从这种意义上讲,佛教特别强调“苦难教育”。各位营员,有人听说过“苦难教育”吗?

营员A:听说过。

净因法师:你说一下,你理解的苦难教育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

营员A:我看过一个视频,讲一个爸爸让他四、五岁的孩子在大冬天脱掉所有的衣服在雪地里跑。

净因法师:这是折磨啊,我觉得这不是苦难教育啊。

营员A:这位爸爸的口号就是想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的一些现实……

净因法师:问题是有必要这么折腾吗?我觉得可能是有病。这不像“苦难教育”,倒像“折磨教育”!还有谁了解苦难教育?

营员B:我几乎从小就接受苦难教育。因为我从小家庭条件就很不好。我父亲就经常跟我说,他小时候,家里没有吃的,经常吃一些米糠之类的。要不就吃白薯、土豆。有一次在火车道边上捡到一个白馒头,特别高兴,拿回家舍不得吃,因为有五个孩子嘛,大家就让来让去。所以教育我要珍惜粮食。我妈妈也是,他们很多人,只有我妈妈考上高中,每天早上她要四点多起来,然后把全家人的饭做好……

净因法师:可以了。我已经感到你的苦难教育接受得不错,这算是苦难教育的内容,大家有感觉了吗?知苦就会想办法离苦。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苦的人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问题。很多人认为宗教起源于迷信、神话,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宗教起源的核心。宗教起源于什么呢?对各大宗教稍为了解了一下后,发现世界各大宗教起源于苦难。

佛教把苦的种类分为三种:(1)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明显感受到的痛苦,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2)行苦,指世人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这一宇宙人生之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此而引发痛苦。(3)坏苦,指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譬如说,2007年的某一天早晨,你排长队终于买到了一部iPhone1的苹果机,觉得很快乐。但现在看到别人都在用iPhone5,而你仍在使用iPhone1,你会快乐吗?再如,偶尔去饭店吃顿美餐,感到很快乐,但若天天被逼要去餐厅应酬,陪人吃饭,你还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吗?世间上一切快乐皆是如此,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的感受,并非真正的快乐,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其实质是痛苦的根源。

古往今来,也许苦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人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苦难。因此说,人生不一定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一定到处都是鲜花玫瑰,无论科学怎么发展,人们都必须经受以上三种苦难的折磨。苦难无时无刻不存在。比如刚才明杰法师说北京下大雨,洪水横流,打不到的士是小事,不少司机被水围困,能死里逃生算是万幸,有些司机被淹死在车中,惨不忍睹。这种悲剧谁能控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苦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到你头上,如何面对?!这便是苦难教育的内容。乔布斯真的很了不起,他自出生起,便受过很多苦,但意志坚强,这其实跟他年轻时候的“苦难教育”有关系,所以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有一个机会,不是很努力就能得到,可能你不一定会很珍惜它,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不一定很强。佛家所说的修行,其实就是当生命面临陷入困境时,要不逃避,不急躁,勇敢面对,接受考验,不断磨练,久炼才能成钢。

不少人对我诉苦,我会略带同情地说,天天叫苦的人,说明他受的苦还不够多;有朝一日,苦受到一定程度,便没有时间诉苦,而是把精力用于如何化解困境上。正如辛弃疾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的人生,烦恼不断,彷徨无助,愁绪满怀,纵有千言万语,无法诉尽心底事。烦恼起时,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有的越说越麻烦,只得学辛弃疾道一句“天凉好个秋”!在座的各位,生于太平盛世,真是好福气,大多数人又是独生子女,受长辈的呵护,受不得委屈,将来走出学校大门,走上社会,接触到真实的生活,更大的磨难还有的等待着你们呢!如果现在没有心理准备,将来真的遇上困难时就会手忙脚乱。所以,我常说,我们的教育缺少两种教育,一是苦难教育,二是悟性教育。我们可从“孩子我应该留给你什么”这一小故事中感受到什么是苦难教育。

(营员读):古时有一屠夫,中年得子,满心欢喜。数年后,屠夫不幸身患绝症。他望着尚未成年的儿子,痛苦不已,心中反复思索,“除了钱之外,还应该给我尚未成年的儿子留点什么呢?”苦思良久,灵光一闪,他嘴角不禁浮出一抹微笑。

小男孩生日那天,屠夫送给儿子一个特别的礼物—一只可爱的小猪。小男孩十分喜爱,与之形影不离。看着小猪一天天地长大,小男孩心中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因为他从小就明白:小猪养大了,就会被宰杀。终于有一天,屠夫告诉儿子,“你的那只小猪已经长大了,再过一段时间,我杀它时,你必须在一旁帮忙。”小男孩悲伤之余,更加珍惜跟小猪相处的每一天。到了该杀小猪的那天,爸爸病逝了。小男孩很伤心,但没有崩溃,因为父亲对他的“苦难教育”已初见成效:勇敢地面对、接受“苦难”,包括“失去”心爱之物和亲人。

净因法师:谢谢你,读得很有感情,我都想哭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辛苦一生,给我们留下财富,但还不够,因为财富仅解决了生存问题。当今的社会教育,也是侧重于生存之道、成功之法和快乐之门,缺少“苦难教育”。然而,在人生的旅途,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禽流感等毁灭性传染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令人感到恐惧、不安;金融危机使得资产缩水,令人感到愤怒、委屈;海啸、地震等天灾,顷刻间夺去无数亲人的生命,令人感到绝望、无助;火灾、飞机失事等突发性事件,使人措手不及,令人活在伤心和煎熬的折磨中……当人们身处无法控制的灾难之中时,由于平时缺少“苦难教育”,灾难来临之时心理准备不足,自然没有面对灾难的勇气,很容易产生“灰心与迷茫”、“逃避与放弃”、“责问和怨恨”、“痛斥与诅咒”等负面情绪。这不但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矛盾与冲突,成为家庭、社团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后果十分严重。

更重要的是,“苦难教育”重点是让人们了知:身苦是难免的,心苦是可以选择的(Painisinevitable,butsufferingisoptional),面对身外的磨难,你内心完全可以选择不苦(Youmaychoosenottosufferevenwhenthepainisthere)《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文中所讲的“苦”与“厄”应分开来讲。“厄”指天灾、人祸以及生老病死等与生俱来的痛苦,是外界的,属于“身痛”范畴;“苦”是指外界磨难在内心引发的痛苦,是内界的,属于“心苦”范畴。普通人“身痛”心更苦,苦上加苦,苦不堪言。“苦难教育”不是教人否定或逃避外界的厄难,而是教导人如何勇敢地去面对它,使自己有力量去选择内心是否也跟随外界的“厄难”而一起痛苦。

2.转迷成悟——人生觉醒的着力点

有个失恋的人在公园里头,因为不甘而哭泣。一位路过的哲人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笑道:你不过是丢弃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却损失了一位爱他的人,他的损失要比你大得多,你还有什么可恨的呢?不甘心的人应该是他才对。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念迷,万念俱灰,凄凄惨惨,苦海无边;一念悟,海阔天空,快快乐乐,欢喜自在。乔布斯在大学读书时,正赶上美国思想大解放的洗礼,他“在校园里穿着满是破洞的衣服闲逛,交结些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和男孩子们一起泡妞、酗酒,吸食迷幻剂等毒品……”读了一学期的书就退了学,成为一名流浪汉。依照美国人的说法,他是“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的典型代表,依照中国人的说法,他是没有出息的象征。
然而,乔布斯从大学辍学以后,他并没有立即走,仍然留在学校里听课,按他所说,在大学校园又赖了十八个月。其中禅宗的课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乔布斯的佛缘到底有多深?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讨论。

2.1禅学课

乔布斯辍学后,继续在学校里旁听了很多课程。其中就有彻底改变他的人生的禅宗课程。在那段日子里,他读了不少探索生命价值的书,包括佛教修行的书,如《动中修行》、《一位瑜伽行者的自传》、《突破修行之物质观念》、《宇宙意识》等。其中最为打动他心的还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中阐述了发自内心的顿悟,及“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概念,乔布斯对此非常契合和认同。终其一生,他都在实践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这也是禅宗“明心见性”的真义。

2.2印度朝圣

1974年,乔布斯19岁时,在加州的一家电子游戏公司Atari当技术员。8月,他向公司请假一个月,去印度参访了多位心灵导师。乔布斯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朝圣,研习更深奥的佛法,追求人生的答案。在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贫穷的物质条件和僧人坚毅的宗教信仰,让他感触颇多。

在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几乎每周都到旧金山南湾区LosAltos的一家“禅中心”去习禅,追随日本禅宗的僧侣乙川弘文。他还剃光了自己的头发,并曾一度打算出家为僧。在1976年创办苹果前,乔布斯一度陷入了迷茫:“创业则奔波劳碌,心思无法宁静;修禅则青灯古佛,抱负无法施展……我是该在硅谷创业,还是该去日本修禅?”此时此刻,佛祖通过乙川弘文禅师第二次点化了他:没有心动,哪来的风动、幡动?同理,生命短暂,无常迅速,奔波劳碌是一回生死,青灯古佛亦是一回生死。从此以后,乔布斯如同神奇的斗士,在改变世界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无论胜负成败,都始终随心所想、随性所止、随缘所至。

2.3佛化婚礼

劳伦妮·鲍威尔(LaurenePowell)在斯坦福德商学院学习时认识了乔布斯,乔布斯当时碰巧到劳伦妮的班上教了一天的课,而且还看到了劳伦妮坐在前排。在乔布斯看来,劳伦妮当时非常迷人,以致于乔布斯当晚就约她出去吃饭。1991年3月18日,史蒂夫·乔布斯与劳伦妮举行了传统的佛教婚礼,主礼者并非任何一位有名气有身份的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禅师,那就是乙川弘文。作家威廉·西蒙对他们的婚礼有这样的描述:“仪式简单到甚至有些苦行的味道……宾客和新娘走入时,熏香正在燃烧。没有婚礼的钟声,而是吟诵佛经的旋律。”史蒂夫夫妇俩均为素食者。婚后育有三个孩子。劳伦妮在乔布斯身体状况变得更糟的情况之下,一直耐心地照顾乔布斯。她坚持查看各州的肝脏捐助清单,以期从中找到适合乔布斯肝脏。在乔布斯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之后,劳伦妮也一直认真监督乔布斯的治疗情况,并询问医生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认真做着记录。

2.4乔布斯对禅法的领悟有多深?

乔布斯一直有禅修静虑的习惯,在家中如此,在办公室亦如此。在他其后的人生历程中,无论是制定公司的产品策略,还是复杂的企业或人事纷争,乃至面对顽疾及生死的挑战,他一直都以禅者明心见性的智慧来淡然面对。乔布斯坚持早睡习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佛教徒没有夜生活”。

乔布斯对禅法的领悟有多深?据《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一书记载,“很少有美国人能真正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他走进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毋庸置疑,乔布斯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禅的真谛,而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世界也再一次因佛陀的思想而震撼、脉动、渐渐幻变。

《六祖坛经》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禅宗修行的关键即是转迷为悟,而转化的方法之一则是禅修。通过禅修,暂时放下平日的琐事,于清净的环境之下专注于生命中那些本质而又深层的问题,也许就在那一念之间,能悟出一些常态下难以想通的问题。因此,转迷为悟的过程便是转苦为乐、转恨为爱、转恶为善、转烦恼为菩提、转凡为圣的过程。因此《六祖坛经》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禅学使乔布斯了知,成败在一念间,在人生的旅程中,常常会有很多考验与抉择,善恶是非,爱恨情仇,全在自己的一念之思维,务必要好好把握。一念之间,拥有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神奇魔力。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乔布斯因而无限感慨地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3.有我——事业发展的瓶颈

香港教育局曾经想搞一些道德教育的辅助教材,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引导小学生化解种族歧视。原来,不少大陆新移民住在粉岭附近,靠近深圳。这个地方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少新移民的子女被土生土长的香港小学生欺负。因为孩子太小了,教育部门希望向小学生宣传种族平等时,最好不要明显出现“种族歧视”的字眼,以避免反宣传的效果。我便申请了一个研究项目,策划了一套十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绘本书,其中一本以“神鼠傲傲”的故事,间接讲述种族平等的思想:

汶川地震前夕,写了前一半:一窝老鼠,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其中有一个自命不凡,与众不同,不太愿意跟人交往。有一天,亲戚家遭遇了洪水,很多小老鼠来它家避难,它更是不屑一顾。这时,这个小老鼠的母亲很生气,把它教训了一顿。这只小鼠无法忍受,离家出走,来到一个佛殿,在佛殿内大佛上方的屋顶做了一个窝,偶尔趴在佛肩上,看到殿中有太多的人,刚开始时还是有些害怕。不过,久而久之,它发现很多人不敢正视它,都对着它礼拜,这个时候它就觉得,怪不得我从小就觉得我与众不同,原来我是一个神鼠嘛!刚开始它还不太确定,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它就确定自己是一个神鼠,有一个老太太,一天来拜它三趟,她带的供品最可口,于是它认为这个老太太最虔诚,对它最好。就这样,它白天有人拜,晚上还有贡品可以吃,日子过得蛮舒服的。正在它得意的时候,地震了,老鼠窝被甩到地下,它也变成难民啦。正当饥饿难耐时,碰到天天拜它的老太太。这只小老鼠以君临天下的姿态对老太太说:“我饿了,给我贡品吃。”老太太被吓得一声惊叫,人们赶来打这个老鼠,它又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它边逃边想,“为什么她平时对我那么恭敬,而现在好像不认识我?”就在它觉得莫名其妙时,一个也成了难民的野猫咬住了它,一口想吃了它。

到这个时候,这只小老鼠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打击,只留了一点点,向野猫抗议说:“你知道吗?人类都拜我,我是一只神鼠,你怎么敢吃我呢?”这个野猫就告诉它,“你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老鼠,因为你站在佛的肩上。人家不是拜的你,而是拜佛”。写到这儿以后,故事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一口吞进去,就没有太多的意思,第二个就是让它活着回家,有所觉悟。正当我躺在床上琢磨这个故事时,汶川余震,我就让“余震”吓跑了野猫,小老鼠终于又回到了家。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终于使它明白:原来自己就是老鼠中的一只普普通通的老鼠。它后来用非常平常的心态和家人相处,很和睦。

这个故事值得大家反思。对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小孩而言,家有车、有房、有新衣服、有钱,是件幸运事,但若老觉得家中有了这些东西,自己便比人高一等,这与站在佛肩上的老鼠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拿掉,你跟其他的小孩有什么区别?!对成人而言也是如此,比如有些老干部,在位时非常风光,一旦离开了那个职位,恢复作为人的本来面目,便有点不适应、不开心。

乔布斯也是如此,10岁时就开始对电子学感兴趣,之后他遇到了“第一个水平比他高”的沃兹尼亚克(后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这也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他们合作设计了第一个电脑游戏“突破”。21岁时,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一起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公司地点位于乔布斯家的车库。

 

(这张图片所显示的就是乔布斯度过整个童年的房子,旁边的车库就是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的诞生地。)

乔布斯对自己的创业过程有如下回忆,“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我钟爱的东西。Woz和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十年之后,这个公司从车库中的两个穷光蛋发展到了超过四千名的雇员、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最好的产品,那就是Macintosh。我也快要到三十岁了。”随着新型苹果电脑的陆续开发,苹果成为真正的个人计算机市场“龙头老大”。1979年,24岁的乔布斯已成为百万富翁。1980年,苹果公司上市。一夜之间,乔布斯的资产达到2175亿美元。他成为了公众的偶像,并于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然而伴随着事业的成功,乔布斯的自我也不断膨涨,产生人格的缺陷。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要有坚定的意志,经过几年的努力,功成名就,人生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时很容易产生自大,认为自己自命不凡。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成功后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要比别人高一等,苹果公司没有他乔布斯绝对不行,变得十分自大,说话因而变得尖酸刻薄起来,令人难以忍受。在自己的公司,他也很残暴,动不动就说,谁不听他的话就滚蛋,由此引发他人格的种种缺陷。
美国总统老布什1991年曾考虑邀请乔布斯出任政府职务,FBI因此调查乔布斯的背景并建立档案,有关报告长达191页,内容包括同僚、家人、朋友以及邻居对乔布斯的印象以及乔布斯本人的访谈。档案显示,受访者普遍表示佩服乔布斯的创造力,但也有人指出他不诚实,为达目的不惜扭曲事实、颠倒是非。一名乔布斯的前商业伙伴表示,乔布斯是一个诚实和值得信赖的人,但他的道德人品令人质疑。FBI探员在该书中写到,乔布斯因个人抱负在苹果公司树敌很多,乔布斯虽被称为创意之神,但他的计算机技术却受到员工质疑,档案还记录,乔布斯在访问中承认其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吸毒,尽管该条报道对乔布斯人品评价一般,但大部分受访者都承认他的创造力。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但是成功之后,大多数人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自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疯狂的举动。乔布斯甚至想以Macintosh计算机一举垄断个人电脑市场,订价却是近1万美元!结果他失败了。据乔布斯回忆,“我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不仅如此,在与苹果当时的CEO约翰·史考利5个月的权力斗争后,董事会最终选择了约翰·史考利,乔布斯就这样被踢出了这个由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基于他的上述种种人格缺陷,出现这种局面却也不难理解了。乔布斯对此段经历有如下回忆:

“在那一年(指1985年),我被炒了鱿鱼。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在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得很好。但是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所以在三十岁的时候,我被炒了,在这么多人的眼皮下我被炒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4.无我——人生升华的关键

自1975年乔布斯发明第一台苹果机起,到1985年被迫离开苹果公司,他给产品命名时,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如1975年的AppleI、1977年的AppleII、1983年的AppleLisa和1984年的Macintosh,还有他离开苹果公司后,另起炉灶,创办的“NEXT”(即“下一步”之意)的新公司,名称皆以大写字母开头。所有这一切都从某一个侧面展示了乔布斯自我又自大的心态,其结果是,1985年他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这对乔布斯冲击很大。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时是这样回忆这段往事的:“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把从前的创业激情给丢了,我觉得自己让与我一同创业的人都很沮丧。我和DavidPack和BobB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我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甚至想过逃离硅谷。”

这应是乔布斯一生最黑暗的时光,是什么力量使乔布斯起死回生?是禅者的“不忘初心”。乔布斯曾在媒体采访中说道:“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

这种禅者的“不忘初心”的人生态度激励着他去努力实现理想,不因困难而轻言放弃。乔布斯深有感悟地说,“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

“初学者的心态”,出自《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乔布斯深得个中精髓。对于“去除我慢,虚心若愚”的精神,他也有新的领悟,并曾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上引用这句禅语。佛教认为“我慢”(或自满)是人的五种心病(即贪、嗔、痴、慢、疑)之一。能虚心若愚,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突破。这充分体现在乔布斯推出的产品名称上。

1996年,乔布斯在外“流浪”12年后重返苹果公司,他推出的所有产品,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产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以小写的“i”开头,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3年的iTunes、2007年的iPhone、2010年的iPad和2011年的iPad2(见下表)。

大家都知道英文字母“I”是“我”的意思,乔布斯的人生烦恼皆因成功后自我被无限放大而造成,去除烦恼的方法自然就应从缩小自我开始,禅悟的过程,经过有我、无我到忘我的阶段。悟“无我”的道理,是佛教修行中的着力点。(问营员:我还有多长时间,中间要休息吗,不休息了好吗?还有一个小时应该就可以了。我就想让大家了解“我”是什么,佛教对此怎么看的。如果了解到“我”,大家也不枉来一次柏林寺。可不可以继续?)(掌声)

佛教认为“我慢”(或自满)是人的五种心病(即贪、嗔、痴、慢、疑)之一。乔布斯在外面流浪了12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礼结束演讲时,引用了“求知若饥,大智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禅语。能“大智若愚”,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突破。尽管如此,不少人仍觉得无我的真实含意难以理解。其实,我们的人生,随着境界的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有我、无我、忘我。不同的境界,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讲解有我、无我、忘我之真实含义。

“有我”如同把自己当成一根针,或一块石头,你把它扔到水里的时候,它跟水是不兼容的。水是水,针是针,石头是石头。同理,有我,就有你,就有他,形成自他、物我的对立局面。一旦形成了对立,你就会有我所,我所拥有,然后就你争我夺,成为一个问题的根源。如此,有我便无法融入人群中,其结果是,我是我,家是家,单位是单位,夏令营是夏令营,每一个单元都是独立的个体,互不相融,难以形成团队。如此思维,容易把自己凌驾于家庭、单位、同事之上,你无法把自己融入到任何一个团体,“我”便是孤掌难鸣,难以成大事。

相反,“无我”则是把自己看成一块盐巴,如果把它放入一杯水,盐巴看似没有了,但并未消失,而是融入到一杯水中,他便拥有这杯水;同理,如果你把盐巴放到一桶水里,它就拥有整桶水;如果你把它放入江湖,它就拥有整个江湖。同理,一个人若能无我地将自己融入一个家庭,那么,你便拥有这个家庭;如果你能融入一个公司,那么,你便拥有一家公司;如果你把自己融入社会,你便可拥有这个社会。这就是无我的真实含意。

佛教中常以“五蕴皆空”解说无我的道理。我想找一个营员聊几句,说说无我的道理。

法师(问一位居士):你肯定结婚了对吧。

居士:对。

法师:以后就有老公对吧。

居士:对。

法师:对老公来说你是妻子对吧。

居士:对。

法师:结婚就有小孩对吧。

居士:对。

法师:对小孩来说你是妈妈对吧。

居士:对。

法师:你肯定有爸爸妈妈对吗。

居士:对。

法师:对爸爸妈妈来说你是女儿对吗。

居士:是。

法师:对爷爷奶奶来说你是孙女对吧。

居士:对。

法师:对你家小狗来说你是谁?

居士:主人。

法师:对你的老板来说你是谁?

居士:对老板来说我是职员。

法师:你就不是主人了对吧。你是职员了对吧。

居士:对。

法师:所以我再问你一个,对于你们家的蚊子来说你是什么。

居士:蚊子,受害者。

法师:蚊子真的认为你是受害者吗?它有这个思维吗?

居士:对蚊子来说,我是它的美餐,对我来说我是受害者。

法师:完全正确,人才有受害之类的思维。森林中的老虎也是如此,老虎看到你了,只想到早点,对吧?

居士:对。

法师:好,那我现在问你,你一会儿是女儿,一会儿是孙女,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妻子,一会儿是人家的下级,一会儿又是面包,你到底是谁?

居士:五蕴皆空么,我什么都不是。

法师:怎么可以这样呢?一个大活人正在和我对话,怎能说你什么都不是呢?佛家讲的“无我”,不是否定自我,而是如实正确地认识自我,我是时空的产物,是各种条件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有多重身份,在不同的时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一个绝对固定不变的我,这是佛家“五蕴皆空”之本意。无我不是没有我,而是说我的相对性,忘我不是没有我,而是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我跟你是一个整体,忘记小我,拥抱大我,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家庭、企业里面产生共有的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5.参透生死,创造生命奇迹

乔布斯48岁那年(2003年)被确诊患上胰腺癌,当时医生宣布他只有3至6个月的生命。可半年后,他却奇迹般生还。2004年7月,乔布斯接受了胰腺癌手术。在此期间,苹果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TimCook)暂代CEO的位置管理着公司的大小业务。与此同时,皮克斯的总裁EdCatmull也对苹果的业务进行着监督。经过手术的乔布斯于两个月之后就回到了苹果。2008年8月,彭博社错误地以一篇2500字的讣告公布了乔布斯的死讯。在一个月之后的一次主题演讲当中,乔布斯引用了马克·吐温的名言对此事作出了回应:“关于我已死亡的流言只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008年他进行了一次全肝移植手术。2011年1月,苹果向外正式宣布了乔布斯因病休假的消息。2011年10月6日,乔布斯去世。

乔布斯自从48岁那年患上不治之症,他不仅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延长了八年,并于52岁推出iPhone,55岁推出iPad,56岁推出iPad2。可以说,苹果标志性产品都是在他患病后才出现的。乔布斯何以能在死神面前突破生命的极限,并发挥出如此巨大的创造力?是医生误诊?是营养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去找答案。

5.1参透生死,敬畏生命

禅修让乔布斯有着超越常人的生死观,对于疾病与死亡,他显得很豁达。患上了胰腺癌的他曾坦然地说:“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愿意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死亡随时会威胁着每一个人,没有人想死,他说的是真话,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不可能想死着上天堂,所以人们对生命的执着都是非常强烈的。这种说法在佛教中似曾相识。老婆婆不愿立即去西方的故事最具代表性。

一位老婆婆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期盼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她每天都准时来到大雄宝殿向阿弥陀佛祈求,“这个世界太苦了,赶快把我带到极乐世界去吧。”这可把看大殿的小和尚害苦了,他不得不天天按时上班,打开大殿的门,供这位老婆婆祈祷。时间久了,小和尚有点烦,最后,他终于想了个坏主意,想捉弄一下这位虔诚的老婆婆。一天,正当她向阿弥陀佛祈求时,躲在佛像后面的小和尚假装成阿弥陀佛声音说:“那好吧,下午三点你过来吧,我接你走。”她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可她不但不开心,反而吓得躺在地上大哭。方丈跟她说,“这不是你想要的吗?干嘛哭得如此伤心?”她说,“我是想去那里,不过也太快了吧,我不想这么快就死啊!”

参透生死,谈何容易!乔布斯因而进一步告诫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现在我可以更加实在地和你们谈论死亡,而不是纯粹纸上谈兵——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死亡很可能是人类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变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你们将会逐渐地变成旧的,然后被送离人生舞台。我很抱歉这很戏剧性,但是这十分的真实。”

没有一定境界的人,是过不了死亡这一关的。譬如说,在座的营员,如果有人检查出来,你的生命还有三个月,你还会安心在这儿听我的讲座吗?你一定会哭鼻子,对不对?而乔布斯在得了癌症以后,生命发挥着奇迹,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我刚才讲了几个教育,除了苦难教育外,还有生命教育。挣钱买房、升官发财,那些都是身外之物,而我们却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用于那些身外之物,真的有点傻。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领悟,其实就是生命教育。了解生命教育的人,他会珍惜生命、善用生命,不会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事,因为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各位营员,大家真的不要觉得生命很长,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刚刚出家,跟大家一样觉得生命很长,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有时候真的反问自己:我真的老了吗?残酷的事实是,一晃就要退休了,能不老吗?人生很快,一晃又不得不讨论来世的事了。在座的营员,你们有多少人能够感觉到我会死啊?感觉,不是说理论上的,理论上我们都懂,实际上就感觉到我会死的有几个人?请举手。(女营员举手较多)怎么,我们女同胞这么聪明啊?我来问一下,证明你的感觉对不对?

营员女:因为我觉得生活中有些事是无法事先预知的,你可能遇到意外,对于生死的感觉就是做好当下,然后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真的有一天有意外发生,你发现生命没有剩下多少时间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遗憾,遗憾一定会有,但是你之前珍惜了你的当下,所以遗憾不会太多。

净因法师:你的理论是对的。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能感觉到你会死吗?

营员女:能感觉到要跟自己的肉身告别。

净因法师:我测试一下你是什么感觉,好吗?当你感觉到你要死时是什么感觉?

营员女:就是什么都抓不住了。

净因法师:太消极了!你能不能很珍惜它?不跟别人计较,原来想去报复不报复了,原来想吵架没有时间了。

营员女:不会执着于贪图快乐,和不会执着于那么多的烦恼。

净因法师:生命很短暂,哪有时间去计较个人恩怨啊,没有时间浪费在不太重要的事上,专注于有意义的事上,这就是生命教育,真正对生命有彻底领悟的人,不会太计较,很大气,有格局,人会变得很不一样。你的感觉不错,谢谢你那么大胆!

真正参透生死的人,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人,我们谈第一个问题,医生认为,乔布斯的生命只有几个月,但是他却延长了八年,是医生误诊么?我告诉你,绝对不是。他的原话说:一年前我被诊断为癌症,我是在早晨七点半,胰脏被发现长了一个肿瘤,我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医生告诉我几乎可以肯定,是一种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3至6个月了,医生建议回家好好跟亲人团聚团聚,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吧,应该跟小孩儿讲一讲未来的事情了,家里的事情交代一下。什么事都搞定,就goodbye了,不要做个糊涂的人。

我想提醒大家,他在斯坦福大学讲这段话的时候,已经是不治之症了,他能够非常平静地笑谈生死,而且不当一回事,不简单,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我们理论上可以做到,而实际上很困难。下面的问题是,他的病肯定不是医生误诊。为什么他从三到六个月延长了八年的生命,创造了奇迹?人一般会认为,只要营养好就可以了,而他却不同了,其实他每天都打坐,我可以跟大家说,打坐确实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打坐的利益是很多的,有生理上的利益,这方面在西方做了很多实验,各种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治疗,还有精神上的,身、心、灵都有治疗。我认为乔布斯能够多活八年,跟他的打坐以及对生命的认识有关,跟他的豁达、气魄都是有关系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素决定的。

5.2死挂眉梢,看透自在

乔布斯何以能在死神面前突破生命的极限,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提供了答案,“当我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绝大多数的人们无法看透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本质,总以为来日方长,丝毫感受不到死亡的威胁,醉心于追求身外之财色名利,乐此不疲,迷而不觉,终日困在无谓的琐事之中,因此根本没办法好好活。乔布斯因而说:“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可见,了解死,才能审视生,以此为基石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活着的时候看破放下,遇事不强求、不执着,珍惜并善用手中的资源,随缘而行,成就别人之时成就自己,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安顿,也给众生带来欢喜,使有限的生命发出无限的光彩。这正是“未知死,焉知生”给我们的启示。

印光大师于自房内书一“死”字作为座右铭,并注题记曰:“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矣!”他常以“死挂眉梢”来提醒世人,在死神面前,所有的荣誉、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都不值一提,留下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看透了,放下了,人自然也就轻松自在了,专注于最重要的东西。乔布斯对此深有同感,他无限感慨地说,“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掉,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方法。因为,几乎所有一切,包括外部的期望、所有的荣誉、所有因为惧怕失败而产生的困窘,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正是这种“随时都会死掉”的紧迫感,使乔布斯不仅没有被死神打跨,反而在与死神的近距离接触中迸发了巨大的能量,推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产品。乔布斯时刻提醒自己,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道理不顺心而为。他在提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深有感悟地说,“做墓地里最富有的那个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对我真正有意义的是,晚上去睡觉前可以说自己做了一些精彩的事。”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乔布斯2000、2003、2005、2006、2007、2008年的照片,因健康问题明显变瘦。)

柏林禅寺讲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奉献人生,应该是他知道自己生病,然后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死挂眉梢,就会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记好了,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自己念叨一下,你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就都会不一样。你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你的思考角度都不一样,我认为这应该是奉献人生,没有对生命的参透,他不可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就是我们前面一个步骤,即对自我的认识,就是真正能认识到无我,才能觉悟人生。我始终认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实实在在的。我认为真正觉悟人生,应该从觉悟自我开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只有这样下面才谈得到奉献人生,没有这种100%的奉献,乔布斯不可能那么专注。所以,乔布斯在临去世的时,发明了最重要的产品,是参透生死的结果。

6.禅悟——人生成功的智慧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95岁时曾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乔布斯深有同感,“禅学重视经验,不重视逻辑。我看过很多人都在沉思冥想,但似乎没什么功效。所以,我对那些能够超越有形物质或者形而上的学说极感兴趣,也开始注意到比知觉及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这与禅的基本理念极为相近。”这是乔布斯1973年在里德学院修炼禅学时的讲话,可见,他对禅已有较深的体悟了,这成为他创造奇迹的精神源泉。

6.1专注当下,善用生命

《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在同一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专注当下”是禅修的着力点,成为生活禅的特质。净慧长老在《生活禅钥》一书中对生活禅的着力点有独到的见解,“其着力点是在把握当下一念:觉悟在当下,奉献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受用在当下,保任在当下。”“当下一念”是禅修的着力点,是禅修与现代生活完美的切入点。生命在呼吸间,只有当下的这一刻才是真实的人生。这是佛教对人生观的最基本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知道珍惜生命,善用生命,没有时间去计较,没有时间去浪费。乔布斯在生病之前是有很多应酬的,我们在座的将来一旦走上社会,不管进入什么场,你都要学会唱戏,不管什么场都有它的潜规则,你都要应付。可能有这么一天,每天晚上都要吃饭、应酬,忙个不停。乔布斯在生病之前也会到处应酬,为了生意,他不得不如此。生病以后他就基本不去应酬,谁会与一个生命只有三到六个月的人较劲?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最重要的事件上,久而久之,必能出成果,正如乔布斯告诫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你的内心和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乔布斯把所有的精力都收回来,专注于他当下的事情。

其次,专注在管理学上的运用,便要求创业应有焦点。知道我是什么,重要;知道我不是什么,更重要!乔布斯在新产品中为用户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不支持蓝牙传输,不支持iTunes以外的传输工具,不支持ogg、ape、flac等主流音乐格式,不支持Flash播放,不支持存储扩充,不支持电池更换,不提供USB接口……仿佛乔布斯对用户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因为在他看来,“用户不需要‘无效的自由’,那会分散他们的精力,降低他们享受生活的效率。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用户安排好一切,而他们要做的只是去体验……”显然,当“自由”和“效率”发生冲突的时候,乔布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是乔布斯将禅修的专注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大发明创造。

专注可以使力量集中,于是创业有了焦点。乔布斯让苹果起死回生的做法充分说明了工作重点必须专注的必要性。从乔布斯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到再度接手时,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现金外流非常严重,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乔布斯回来后对苹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果断地大幅削减成本,“如果苹果公司要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就一定要砍掉更多的项目,我们要有焦点,做我们擅长的事情”。乔布斯因而才有如下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创新,就是对一千条创新说‘不’。你必须精挑细选,要拒绝数以百计的其他好创意。实际上,让我感到自豪的不但有那些我们做到的事情,还有那些我们选择不去做的事情。”苹果终于重新焕发活力,并凭借注意力绝对地聚焦,使每一个新品都堪称经典,这家垂死挣扎公司终于“咸鱼翻身”。

6.2一生专注,创造奇迹

乔布斯一生专注于同一件事——ipad,创造了奇迹。他从大学退学后,专注于自己有兴趣的课程。禅宗已帮助他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而他所学的sanserif和serif字体,被用于他们设计的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漂亮的字体令人着迷,“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serif和serif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一种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我发现那实在是太美妙了。”

由上表可知,1975年,乔布斯发明了第一台苹果机;1995年,Pixar颠覆了电影;2001年,他用iPod改变了音乐产业;2003年,乔布斯与诸多唱片公司达成协议,开设了在线音乐商店iTunes,改变了数字音乐行业;2007年,他用iPhone改变了通讯产业。有了iPhone,乔布斯把屏幕再放大变成iPad,也是顺理成章的。乔布斯的一生,看似涉及很多领域:音乐、动画电影、数字出版、手机及计算机,到了2010年,他将其一生的发明创造集于一体,合成iPad。换而言之,没有乔布斯一生的专注,就不可能有像iphone、iPad这样伟大的产品。

当然,他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但是,当他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letmedown),相反,它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6.3直指人心,NoButton

乔布斯生活简单,在过去十年当中,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乔布斯在公众视线中出现时总是那一身着装:黑色高领毛衣,Levi's501牛仔裤以及新百伦991运动鞋。这一身“制服”已经成为他的个人品牌,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讨论。不少人认为,这身不变的着装可以每天替他减少一个决定的烦恼。其实,他那没有钮扣的黑色唐装,正是他正在构思的“NoButton”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天然标志”,由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句受到启发,成为乔布斯独特的技术和设计思路。

“不立文字”指超越语言逻辑的局限性,走入到悟性的空间;“直指人心”直接切入到主题,不需要通过逻辑思维转来转去。在传统的电子设备里,“按钮”是其“天然标志”,一般的手机是按键后出来菜单,然后再从每一个目录进入,这是线性的逻辑思维。然而,用户要的并不是按钮,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体验。所以乔布斯推出的iPod外型设计极其简单,使用者只看到一个屏幕和一个“唱片”——其实是一个隐形化的按钮加触摸操作盘。iPhone更是把NoButton技术和设计理念贯彻到极致:一部只有屏幕没有按钮的手机,用手直接点,就可以实现用户想要的功能。正如乔布斯所说,“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键设计得如此完美,就是为了让你情不自禁地点击它们。”

“直指人心”强调的是一种感悟,把崇尚自然、简洁、真实等审美特色的禅宗文化运用到产品上,乔布斯依此而提出“专注与简约”(FocusandSimplicity)的口号。在他主导下开发的各种苹果产品,例如iMac、iPod、iPhone、iPad,都洋溢着简约美,没有多余的按钮或枝叶,明显地是顺着用户的直觉和方便去设计的。“专注和简约”正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也多少反映了禅宗对乔布斯的影响。乔布斯深得禅修三昧,他总能把复杂的思想深入浅出地讲得晓畅明白,“只要研究一下众多消费者产品的设计,你就会发现它们的界面实在太复杂了。而我们总是通盘考虑,尽量想法把事情做得简单。当你开始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最先想出的方案总是非常复杂的,大多数人就此止步不前了。但是,如果你继续向前探索,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拨开笼罩这个问题的迷雾,你就可能会找到一些非常简单完美的解决方案。大多数人不愿意投入时间或精力来找到这个方案。我们相信,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只会购买经过深思熟虑的产品。”

6.4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

禅讲究抛弃一切逻辑思维,进入一个生命自悟的状态,强调直觉。这正是乔布斯的特点之一:

istentoyourinnervoice。乔布斯的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方米,里面几乎什么摆设都没有,房间中间只有一个坐垫,是用来打坐的。乔布斯每天禅修的习惯已经养成多年,在决策前,他会叫属下将相关产品设计一并放到垫子的周围,先闭目静坐,然后来决定选择哪个放弃哪个。“靠用户调查来设计产品太难。很多时候,要等到你把产品摆在面前,用户才知道想要什么。”我接触的很多老板,成功不完全是靠逻辑思维,而是直觉,直觉可以通过禅修培养。比如香港旭日集团的董事长杨钊每天都打坐,他的直觉超乎常人。针能穿透东西,是因为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针尖上,太阳能能聚集能量烧开水,任何能量,只要能聚集,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脑能量也如此。禅定让人专注,聚集脑的能量,让你更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乔布斯手中的那个苹果几乎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礼上,他讲:“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这正是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直心是道场”的真义。世间有不少人为了别人的话而活。别人一句赞美的话,可以令自己高兴半天,坐在云端上不想下来。别人一句批评的话,又往往会令自己烦恼半天。乔布斯建议我们不要为别人而活,亦是这个意思。乔布斯能有如此多的创新,和他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迷信权位,不被传统、不被成见所宥(束缚)是分不开的。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因而坚信,“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向他们展示出来为止。”在乔布斯的观念中,“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并不是指消费者不清楚自己“正缺少什么”,而是指他们不了解自己“将缺少什么”。要了解用户将“将缺少什么”,这就需要超前意识,一直种觉,这是创新的源泉,正如乔布斯说,“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7.结论

记得我在英国求学时,就读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有一次,我与其他中国学生在电梯上讲中文,突然有一个老外笑眯眯地跟我们说,你要想在亚非学院保存秘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讲中文,因为你别看他们是老外,讲的中文比我还标准。这道出了一个事实,即西方人因对东方文化感兴趣而学习中文者,人数很多。更有趣的是,不少人对东方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情有独钟。有一次,我与一位外国教授闲聊,他深有感触地说,佛教哲学是一个怪东西,不能接触。只要你一接触,一辈子都放不了,因为它太博大精深,一旦进入佛教哲学这扇门,那是一座无穷的宝藏,很难走出来。乔布斯便是其中一位。他大学时代接触禅学,终生对之感兴趣,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使苹果产品大放异彩。

今天,大家有机会来到千年古剎柏林寺,已入宝山,不应空手而归,应从禅悟中吸取有益的养分,转化成生命的正能量,成就各自辉煌的人生。期盼在座的各位在不久的将来都成为中国式的乔布斯。

8.提问部分

营员:现代人都很忙,想打坐,但真的没有时间,怎么办?

净因法师:现在人的通病就是太忙,其实这种想法不是你一个人,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因为事业要成功,必须要拼搏,拼搏的代价,就是一旦开始,就像上了高速公路,停不下来,身不由己,又缺乏时间去思考。其实这就涉及到智能型的思维,智能型的思维就是人生要有一个设计,怎样合理地分配你的时间,现代人有一个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就是说我太忙,没有时间。有人对“忙”做了一个分析,一个竖心旁,一个亡,就是说亡心,你对某个事情没有心了,比如说你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回去看你。爸爸妈妈体谅子女在外打拼不易,都会说没关系,但我们以忙为理由多少说明我们的孝心出了问题,因为你对父母已经无心了。同样如此,某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我们一起吃饭,你说忙,不好意思。但是如果你的领导叫你吃饭,你敢说你忙吗?说忙隐含不重要的含意,排次序本身就反映了你的思维。

同样,打坐也是如此,如果你真的认为很重要,你一定不会忙,24小时都得要分配嘛,所以是你对某一个事无心了,才用忙来做借口。因此说,人生需要有设计,就看你对这个事重视到什么程度,然后怎么样去平衡各种关系。每天坚持半小时打坐不代表浪费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坐在电脑前,每天对电脑清理一下垃圾,人生也有很多垃圾,打坐就像你用360清理人体内的各种废物、垃圾,然后使我们更加轻松愉快高效率地投入工作。所以说,培养好的思维模式很重要。佛家的智慧是提升人思维的软件。我不认为忙是个借口,什么都有时间,就是打坐没时间?谁信啊?唯一的解释就是你对打坐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营员: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儿等着我去做,真的无法安排固定的时间打坐,怎么办?

净因法师:这就证明在纷乱复杂的社会中,你做不了自己的主,成不了自己的主人,你已经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左右,心随境转的人,永远做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因而会像披萨饼一样被人拉来拉去。你要做的是要练成境随心转,将生命的能量聚焦,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才能有所成就。

营员:我今天一天都很兴奋,今天是我唯一没有打瞌睡的一天,我很兴奋的是没想到在寺庙里面会有法师讲乔布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今天听到您跟我们讲乔布斯禅意人生,并不是说你所有的话我都认同,但是您给了我启发,乔布斯应该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因为他知道并不完美,也说过,如果这个宇宙完美的话,就不叫宇宙了。我想问一个问题,一直在观照当下的时候,我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观照的,我不知道对还是不对。我觉得包括现在我也在观照,我觉得有点紧张,手有点抖,所以当下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我了,我觉得每分每秒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更新的,包括我现在在提问。在提问之前,我觉得不想提问,所以我觉得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人是生灭的,没有永恒的我。我可以这么观照吗?

净因法师:其实你可以这么说,前一秒的你已经过去,成为前世,现在的你和前一秒的你既不是同一个,也不是完全不同,生命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在变化中延续,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不应把前一念跟当下这一念截然分开,这是很危险的。佛家里面的缘起法是各种关系组合到一起的一个总和,构成现象世界的生命,而这个总和像生命的河流一样不断地在演变,然后一起带动生命的河流往前走。所以你不要担心,也不用害怕,生命不会断灭的,生命的主流不断地流淌,一直到成佛为止。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正确认识生命的本来面目,生命的本来面目不是固定的形态,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在这儿听讲座,接受到新的信息,就可能是一种新的生命,认同这种观点的时候,用变化的眼光,不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事物,这时候你看事物的本质就不太一样。不要把变化认为是彻底地否定前一秒的你,因为它是连贯的。如果没有这种延续性,你干了什么坏事,下一秒你就不认了,那可不行。不是这样,是连续的,既不是不同,也不是相同,Neitherdiffrence,noridentify。既不是同一个,也不是不同一个。这个时候就开始进入到佛家的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所以,你的观照我认同,不用担心。

营员:心和外境发生冲突,甚至不能生存下来,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净因法师:是啊,面对逆境,心不为所动,真不容易啊!譬如说,有人老在背后说你坏话,做到心中不烦,真的很难。但通过禅修,训练自己的定力和决择力,逐步增强自己的心力,抵抗外界的各种诱惑,心不为所动,最终达到境随心转的境界还是可以做到的。据《佛说四十二章经》记载,一人嫉妒心甚重,意欲以恶语中伤佛陀。佛陀静心听完此人之咒骂,轻声问道:“若以厚礼赠人,所赠之人不受,汝将奈何?”答曰:“只得收回礼物”。佛陀微笑说:“我不接受你所赠之‘厚礼’,请将它带走。”有人骂佛,这是外界的逆缘,然而佛不为所动,因为佛心未动,所以别人无论如何也骂不到佛!正如唐朝的百丈怀海禅师所说:“不为诸境所感,自然具足神通妙用。”同样,一个人一旦领悟到境随心转的道理,无论遇何种人,都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同样,当你面对心烦的人时,若能转换思维,自可常保快乐之心,定能快乐地生存下来。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