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诵 《金刚经》应该注意几个事项,先唱“香赞”,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接着念“开经偈”,再念经题。译师不念,“法会因由分第一”至“第三十二”是梁朝周明太子讲习 《金刚经》时,作的科判而划分出来的,在持诵的时候也不念,因为如果念了,就会把经文隔开了,不能连贯、一气呵成,经意与经文就被打断了,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量就减少了。全部经文诵完后,要念三遍补缺真言,为的是对自己在念的时候,因打了妄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念错了字或念漏了字所造成的过失,能做一修补。最后作回向,这是诵 《金刚经》的大概程序。
(二)
《金刚经》是讲般若智慧的经典,佛陀成道以后,一共说法 49 年,其中有 22 年在宣讲般若经典,般若经典主要阐述如何开发我们的智慧与本性 ,佛教的特质就在于智慧。我今天讲的小题目是“心的安顿”,我们要开发本有的智慧、本性的智慧光明,就需要把心安顿下来。
几年前,我看过台湾圣严法师写的关于禅修方面的书,对初学者而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体会到佛法的智慧,体会到佛陀给我们讲的法味,可以从圣严法师这本书里得到一个善巧方便的法门。我们一般人平常注意力都是投放在外面五彩的世界中,没有真正关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注意力是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这时需要把我们身体、心安住下来,把视线从远处收回而注视着鼻端,鼻端上好像有只眼睛在注视自己的心窝,然后保持这种状态,随着一呼一吸的呼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不断重复数下去,丢掉了又拉回来。通过这种禅修的训练,可以使自己的念头、注意力专注起来,心的能量就会高起来,就像我们平常注意力集中时,读书听讲的效果就要好得多。通过训练,让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念头的主人 ,我们会观察到念头是如何生起来,又如何消失掉,我们只是观察念头,而不随着念头走。我们每天作这样观察念头的训练,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观察、觉照的能力都提高了,会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念头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智慧也会随之增长。
《金刚经》就是讲心的安住,我们来看第二、三分,通过须菩提尊者的发问,佛告诉了我们应如是降伏其心。佛法所讲的智慧不同于世间所说的聪明,它是透过纷繁的事相直探事物的本质。佛告诉我们要通过发无上的菩提心,来安住我们杂乱的心,来降伏我们的妄心,菩提心就是要度化所有的众生,包括卵、胎、湿、化等等生命形态。发了这种觉悟、智慧的菩提心就是觉悟人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奉献人生,所以,我们的心要安住在生活禅上面。 降伏了我们的心,就能得到般若智慧, 《金刚经》是围绕般若智慧来讨论的,由于时间关系,心的安顿就只能讲这些了。
(三)
早在二千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铺上吉祥草,他端坐在吉祥草上发了一个坚固的誓愿,如果自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和无上的智慧,就在这个地方不再起来。于是,他开始认真地思维宇宙人生的真理,进入了甚深微妙的禅定,终于在 四月初八 的凌晨,目睹天上的启明星而获得彻悟。他彻悟后,不禁发出深深地感慨:“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慧则自然现前。”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并没有在那里欣喜若狂,而是在关心着众生,佛陀讲众生与佛在体性、本质上是平等的,都有如来的佛性和本具的智慧光明,都有佛的三身四智,但是众生还在痛苦、烦恼之中,还在生死大海中流转、漂流,枉受轮回之苦,原因是众生有妄想、执著。佛的光明智慧是全部打开了,他的光明是穿越时空、无所不在、普照一切的。这种佛性好比太阳,本来就在天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佛性,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佛除去了一切的妄想、执著,他的这一轮太阳、他的法身,就像“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在天空中朗照,没有一丝云彩作点缀。众生的佛性被埋藏着,好比太阳被乌云遮盖,我们没有回光返照的能力,我们这种智慧光明就照射不出来。如果我们离开了妄想、执著,就好像把乌云给驱散,我们的智慧会像佛一样开显出来。凡夫在生死轮回中是不自在的,佛在果地上得到了大自在,但凡夫与佛在佛性上是无二无别,好比太阳不会因乌云的遮盖而失去了光辉。佛之所以出世,就是为了众生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帮助众生开显和佛一样的智慧光明。《 法华经》讲:“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世间,是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佛是为了成就众生而来。
历史上成道的人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恐怕是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弘忍祖师那里,听讲 《金刚经》而彻见自己的本性、见性成佛。《六诅坛经》里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自性指的是我们的佛性、真如,但由于我们的妄想、执著,使我们对这些本有的东西没有证得,这种妄想就是我们的私心杂念,妄想的延续形成了无始无终的时间流。坐禅的人会感到在某一枝香自己坐得很舒畅时,时间好象一会儿就过去了,有些入定的禅修者,可以控制自己的一个念头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有很多禅修者的寿命比较长的原因。如能把妄想、执著除去,或者进行转化,那就可以超越时间,大乘经典里讲到,那些证得佛性的大菩萨们一念能进入几千万年,可以把几千万年融入到一念之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证明了时间是一种虚妄性。普通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实体的主宰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其实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各种条件、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组合而成的, 《金刚经》讲这是“一合相”,就是大家凑合在一起,本身是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一个主宰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凡夫对各种事物的执著,便构成了宇宙中的空间,如果除去了这种妄想、执著,就可以从三维空间进入四维、五维与多维空间中去,这时我们所了知的东西就更多了。佛能在一滴水里看到八万四千虫,看大千世界就像看手中的一个水果,这就是佛没有妄想、执著后,所具有的智慧能力。
般若经讲的是如何除去妄想、执著,就是要把心安住下来,安住在真实的状态下。菩提心有世俗与圣义的两种,世俗的菩提心,是从事相上说的,即有善事可做、有慧可求、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是用觉悟、奉献的心来降伏我们自私自利的妄心,发起帮助、成就众生的善愿,是愿菩提心;付出行动,是行菩提心。圣义的菩提心 , 是从理体上说的,是没有形相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成就众生是要在不同的因缘、时空、人文环境下,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要因材施教悟入实相当中,本身也是一种因缘。因缘组合的东西就是空性,空性即是真谛,真谛就是法性空,虚空的空性近似于法界体性,与圣义谛很接近,一般用虚空来比喻法界体性。从法界体性讲,众生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开示的法义只是帮助众生除去覆盖在智慧光明上的乌云而已,佛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光明、修证移植给众生的,同时,众生也不需要,因为众生本自具足。所以,佛法不是这些经本,从真正意义上讲,经文不是佛法,但它诠释了佛法,我们又离不开这些经文。从世俗谛上讲,各种事物是因缘和合的,度化众生也是需要时机因缘,所以,“度化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有回报之心,我们的心如安住在空性上,就可以保持自己的心态如如不动,和大道契合、融为一体,我们要用这个圣义的菩提心来降伏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妄想、执著,开发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四)
我们平常要注意训练深呼吸,深呼吸锻练好了有助于健康长寿,数息观就能取到这种作用,大家在诵经持咒时,应尽量把气吸足再慢慢放出。
《金刚经》主要有两条线索,从世俗谛上、从事相上看,对因果报应、断恶修善、净化生命、有法可求、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等等,是时时刻刻加以肯定,这是佛陀和须菩提在讨论法界体性时,贯穿的一条线索。另一条平行线索是从真谛、圣义谛、理体上看,那些在世俗谛的当体上的法界体性只是一种空性,这种东西无声无息地运行,无形无相地存在,没有一种体相可以把握、琢磨与思考。所以,作了善事、成就了众生以后,当体要观察它本身的空性,要否定对它的执著,就能更好地契入法界体性当中,更好地与法性融合在一体。在 《金刚经》里有 20 多处“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类似结构的句子,佛先肯定了世俗谛的东西,接着又从理体上否定掉,后又从世俗谛上给一个假名。
《金刚经》主要内容是讲般若空性的智慧,要破除对我们身体与精神的执著,即人我执;要破除对宇宙万物认为有一个主宰的执著,即法我执。概括讲就是要用空性的智慧斩断人我执与法我执,成就法身与报化身。因时间关系,没办法作详细的解释,在此,我介绍几本书供大家去阅读,有《金刚经拮据》、江味农居士著的《金刚经讲义》、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性源宝藏》,避免我在此挂一漏万的弊端。
顺便讲一下有关六道轮回的问题,这一直是科学界、宗教界所探讨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不承认这种假设。其实,我们人对外界的感知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像是手指头摸不到自己,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红外线、紫外线等,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正是我们有很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所感知的宇宙、法界中的事物,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六道轮回是佛陀对各种生命形态的描述,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及地狱道,不同的生命形态是由不同的妄想、执著所感召的,也就是由每个人的业力所致。
诵持般若经典的功德是很大的,六祖听 《金刚经》后悟道,五祖把衣钵传给了六祖,为避免别人的嫉妒而遭迫害,五祖让六祖连夜南逃。有很多门人去追赶六祖,第一个追上的是曾做过将军的惠明,六祖便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己藏在草丛里,惠明去取衣钵时,怎么用劲也拿不动。原因是六祖证道后,本性与法界体性已契合,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东西是无形无相的,它可以任意转变任何物性,这种力量就是般若的力量。六祖圆寂时,其门人哭哭啼啼,六祖告诉他们不要哭,自己已经知道去处。六祖大师的肉身至今还保存在广东南华寺,说明六祖大师对自己的生死已有主动权,可以作自己的主人。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死主动权。
受时间的限制,对 《金刚经》的讲解就简单地谈这些,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