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演讲集 > 第八届演讲集锦 > 分组座谈(节选)


分组座谈(节选)

(2000年7月24日)

某营员:

我给大家讲两个感应故事。我爱人的姥姥今年已经93岁了,七、八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来一场大病。每次大病,她自己有力气的时候,自己就念阿弥陀佛,虽然很痛苦,但是都能度过危险。最近这次大病,大家都觉得她不行了,只好把她从医院里接回来,亲属也来跟她告别。家里人都把衣服准备好了,只等老人一断气就办后事。我和我爱人当时正在柏林寺,师父让我们回去以后念《地藏经》。回家以后,我爱人一天念一部《地藏经》,念了七天。过两天去看老人,老人又能坐在床上吃东西了,这是不可思议的!老人见了我爱人,第一句话就问:“你是不是给我念佛了?”我认为这里面还是有菩萨的慈悲加持。

另外,有一天,我们家阳台上来了一条蛇,我心里害怕,但还是镇静下来,赶紧合掌念三皈依。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条蛇冲我爬过来了,趴在我前面不远的地方。我念了一会儿三皈依,又念了二十多分钟“准提咒”。在我念咒的时候,那条蛇很安静。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它。我把这件事儿跟净慧法师讲了,师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某营员:

我也说一说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吧。我是在九华山仁德老和尚那里皈依的,他在百忙之中教我学地藏法门。有一位老居士因为膝关节疼,看过很多医生,每年花很多钱也治不好,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有诚心,老老实实拜地藏王菩萨,每天拜九拜,一定会得到地藏王菩萨加持。”那个老人家不怎么认识字,但很老实,学佛很虔诚,就坚持每天拜九拜。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我再到她家去,她就很高兴地告诉我说她的腿已经好了,精神面貌也变了。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加持,十方三宝的加持。大愿地藏王菩萨的愿力确实非常大!

朱德堂:

我讲讲我的一点儿感受。在行脚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水池,明奘师带头泼水,看到大家自由自在地戏水,我心里非常地快乐,张开嘴哈哈大笑。但是笑着笑着,我突然流眼泪了。我那个感受确实非常特别。同参中也许会有其他一些想法:明奘师在柏林寺是比较有身份的,按正统的思想来说,这种行为合不合乎出家人的风范呢?我感受到,老和尚提倡的是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们修行的目的就在于寻求解脱,寻求自在。大家在水中嬉戏的时候,是不是一种解脱,是不是一种自在呢?明奘师在戏水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不知大家注意没注意:“感谢山川给大地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自由自在的场所,我们要从内心发出感恩之情,感谢诸佛菩萨,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山川大地、一草一木。”看到那种场景的时候,我觉得那不是有失出家人的风范,而是恰恰应验了,或是说体现了老和尚所倡导的生活禅!

刘强:

我在那天行脚的过程中体会到,古人要求学僧们去参方、行脚,是有它的真切的含义的。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必须得让自己时时刻刻、念念处处保持一种正念,而且真正去把禅体现在你日常生活的每分每秒当中。

赵兴:

我有一个9岁的孩子,行脚那天跟着一个同参走。那个同参很有耐心和爱心,一路上陪着孩子玩儿,保护他的安全。上山下山,这个孩子没用我操心。直到今天,我和孩子有一个约定:不出庙就行。好像我把孩子放下了,不那么执着了。但是这里面可有一个前提:我把孩子交给这些同参,让孩子在庙里面随便玩儿,因为我感到安全。如果换一群人,我绝对不会把孩子交给他,虽然他们可能也很喜欢这个孩子,跟他逗一逗,笑一笑,但是不会像同参们这样保护他、关心他。从这个孩子在我们这群人中的生活的情况,我感到佛法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

明憨法师:

夏令营已经举办八届了,营员们对这个活动都很喜欢。其实我在活动的过程中参加得比较少,和大家聊天的机会也不多。我们出家人的生活不像各位的社会生活那么丰富,相对来说简单一点。我出家的时间不算长,大约有5年多。寺院的生活虽然像是专业修行一样,其实它也有很大的障碍。我们每天早晚上殿,平时要劳作,还有事务,我们寺院常住的一些人还要接待外面的客人,还要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师父倡导生活禅,我们也体会到你如果把这些事情作为自己修行的一部分,那你就会感觉很轻松,也很有收获;你要是感觉这些活动跟我的修行、我的打坐、我的念佛、我的念经没什么关系,是分开来的,那就很累了。出家人的生活,早起晚睡的,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虽然出家人的生活看起来很清闲,没什么重的体力活,但它的具体事务也很多。生活禅在我们生活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贯彻进去,这样我们才感到非常扎实,才感到佛法非常亲近。我们的活动已经进行6天了,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活动,慢慢地体会,慢慢地增加自己的信心。

明杰法师:

我有幸跟明憨法师在一起生活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跟他一起住在怀云楼,对明憨法师有一点儿了解。我感觉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年365天他从早到晚都是在工作,他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我们其他的师兄弟有时候会懈怠一点儿,放逸一点儿,但是明憨法师总是在为常住工作,而且他做事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师父吩咐下来的事情,常住上的一些安排,他从不讨价还价,都是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可以说深得师父生活禅的个中三昧,可能从他身上就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照宗法师:

我是来这里学习的。上海也有一些活动,但是没有净慧法师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这么活泼,也没有这么高的文化层次。我在这里感觉到各位营员的文化水平都是相当高的,这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是我的一点感触。

宗性法师:

修行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在佛法里面讲是“见地”问题,所以“八正道”首先就是强调正见。思想问题要是不解决,今后的行动就会老受干扰。思想要是错误的,跟着就会有错误的做法;有了错误的做法,接下来就会有错误的结果。套在“十二因缘”里来说,“无明”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错误的想法;“无明缘行”的“行”就是造作,就是错误的做法。有了这两个环节,后面一连串都是错误的结果。所以,你要想进步,你的结局、归宿要好一些,不要有错误的结果,而要有圆满的结果,那你的做法就不能是错误的,你的想法也必须是正当的。你的想法如果是错误的,它会影响你的一切,这个是关键的问题。

寂宇法师:

宗性法师说我的笑里面有深意,其实没有什么。我也像世间的很多人一样,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就用这个比较欢喜的脸去对待别人,虽然自己很多时候感觉并不是那么欢喜。那么,为什么要用一张笑脸去面对别人呢?说得好听一点儿,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给别人一种欢喜心,去随顺别人。但是,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当你悲哀的时候,那个悲哀是你自己的。而当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我们都是凭着一种善意相处的,而且我们也应该向着一个善的、美好的方向进取,为着这样一个目的去表现自我。

我自己知道,在很多的时候,甚至是面对我不喜欢的一些人,或者在我不喜欢的一些场合,我也是笑脸的。虽然我知道这比较虚伪,但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呢?我觉得,人就是有很多的感情,这样就有很多张的脸,你为什么不借此去表达一个美好的容颜呢?所以说,我虽然知道自己这个笑脸不是很真实,至少每天我在殿堂里看到佛菩萨的时候,我就发现我自己非常的虚伪,但是我想,这种笑脸如果能够保持一分钟、一秒钟的话,它至少在那时会给我一种受用,而且我有那一份快乐之心,我现在的日子和未来的生活都会因此有所改变的。

某营员:

我想谈谈对三世轮回的看法。有人不相信三世,认为这是迷信,其实佛教的三世的观点是非常科学的。所谓三世就是过去、现在、将来,有过去就必然有现在,有现在就必然有将来,就好像有了去年就必然有今年和明年一样,有昨天就有今天和明天,这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是一个三世。如果说只有今世而没有前世和来世,那是不是就只有今天而没有昨天和明天了呢?再说这个轮回问题,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来说,生和死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不是绝对的。你从这个地方生,就在那个地方死;你这种生命形态结束了,又以另外一种生命形态诞生了。我的这种观点不知对不对,请大家指正。

梁少波:

我来自北京,是第一次来参加夏令营,很高兴能在此结识各位法师和同参。我内心深处希望夏令营能够继续办下去,因为这是教化大家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我周围有很多朋友,他们都是三宝弟子,都是通过这个机会接触了佛教、皈依佛门,所以我希望夏令营能继续办下去。

明奘法师:

生活禅夏令营暂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佛学院的同学明年毕业,我们想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按照寺院传统举行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来进行强化训练。

某营员:

我来自北航。我觉得这七天的生活跟我想象的有些差距,佛教入门的浓度大一些,而禅的浓度小一些。而且从提问上看,大家过分集中于一些很功利的东西,比如说,我就是想修成佛,你赶快告诉我修成佛的方法。或者,有些人好像是在自我卖弄以前学到的佛学知识,缺少一种探讨。我想问一下,如果说以后我们在红尘中滚打得特别累了,我们还能不能偶尔回来小住几天?

明奘法师:

柏林寺的山门随时为各位敞开。

某营员:

现代科学非常发达,但它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解释世间一切问题的程度。我是学医的,人体有很多的奥秘,科学根本就解释不了。比如说,人们以为生命就是生活在100度以下有氧气的环境里面,但俄罗斯有位科学家发现,在火山口旁边摄氏800多度、没有氧气只有二氧化碳的地方还有生命存在。所以,生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就像佛经里所说的“不可思议”,不是现在人的思维所能想到的。另外,我认为佛法不是一个宗教。我个人理解,佛法是佛的教导,就像儒家似的,是一个学问,我一直是把它作为一个学问来学习的。佛是老师,我们都是弟子。

某营员:

一个伟人和恶人转世以后是不是还是个伟人和恶人?

明奘法师:

如果伟人永远作伟人,狗永远作狗,那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在上帝和命运的支配之下了。所以,人的尊贵与否,不在于他的出身如何,先天的地位如何。人是否尊贵,在于他的作为。

某营员:

我看到出家人当中有很多年轻人,这么年轻就出家,是不是有很深的渊源呢?

明源法师:

我出家的原因很简单。我来自潮汕地区,我的上一辈人也是信佛的,我从小就受到佛法的熏陶。上中学的时候,看到《普门品》、《地藏经》等佛经、佛典,哭了好几次,后来就发心出家。

济群法师:

你们看到佛教的经典的时候有没有产生激动的、痛哭的感觉呀?佛法讲因缘,这个“因”其实就是一个善根的问题,这个善根是很重要的。看到佛经,或者看到佛像,有的人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而有的人无动于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我觉得就是善根的问题。有了这个善根,然后他很自然地就会出家。

某营员:

十年前,我偶然看到弘一大师的像,说不出来地感动和激动,痛哭流涕,哭了好长时间,但是这种感动过了一会儿就消失掉了。

衍空法师:

我从学校出来就出家了,当时思想也很单纯,没遇到过什么打击。我家离柏林寺很近,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时来寺院里玩一玩。每当来寺院玩的时候,感觉这里好像是人间净土似的。看到庄严的佛像,看到出家师父们走路、谈话和待人处事,感觉他们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说到出家的因缘,我想是受到僧人精神的感召吧。开始,家里人也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是佛教徒,而且我们北方不像南方,观念还比较传统。不过,他们后来对我还比较同情,表示尊重我的选择。

某营员: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

首先,关键是你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只有走这条路,人生才是最有意义,具有这种观念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你还没有形成这种观念,暂时先不要出家。另外,家里的关系要处理好。佛经里讲,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但这个不是原则性的。其实,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像虚云老和尚,父母不同意,他们一样出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因为很多父母对佛教根本就不理解,你要想让他们同意了再出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有的人不管父母是不是同意就跑出来了,后来父母只好认了,这种情况也很多。如果已经结婚了,出家之前当然就要离婚了。从年龄上看,戒律里面规定,7岁以下不能出家,因为你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要人家养着你。年纪太大,60岁以上不能出家。生活不能自理的也不能出家,因为不能你一出家人家就开始照顾你。还有其他一些条件,比如说,你如果担任比较高的党政职务,必须辞职之后才能出家。另外,如果欠了债,把债还清以后才能出家;阴阳人不能出家;犯了重罪,比如破坏梵行,贼住,也就是以在家人的身份假冒出家人参与僧团内部的一些重要会议,不能出家。总之,有十三种情况会造成你出家的困难,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佛法能够住世和健康发展。

下面回答一下你们关心的其他一些问题。对于出家人来说,户口和档案不太重要,很多寺庙里的僧人都没有户口,真正把户口迁到寺庙里面的没有几个。像我们南普陀住了三百多个出家人,差不多只有二、三十个人有户口。如果寺庙希望有一些人能够长期稳定地住在那里,它就想把一些人的户口迁到寺庙,那时可以再办理户口,其实没有户口也是一样的。另外,你住在哪个寺庙,哪个寺庙会给你提供医疗费。还有,寺院的经济是独立的,国家给寺院的政策是自己养自己,每个寺院都有相当的经济来源。比如说,有一些寺庙是农业寺庙,从事一些农业生产,更多的大寺庙有相当的旅游方面的收入。僧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绝对没有问题,有的寺院还拿一些钱开展慈善和弘法活动。

某营员:

我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不知佛教是怎么认为的?

济群法师:

佛教里面倾向于人是从天外来的这种说法。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地球形成以后可以适应人类生活,但是当时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光音天上的人到地球上来,可能也是因为贪心的关系,吃了一些地球上的东西,结果身体一下子变重了,就回不去了,然后就在地球上生活下来了。其实,这只是限于地球上的人类的来源而言,真正从宏观的宇宙来说,生命是没有开始的,是无始的,所谓“有始”,都是相对而言。就像我们夏令营20号开始,但是在开始之前并不是没有大家。

某营员:

科学上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不知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济群法师:

这个世间的事物和生命经过了一个演化的过程,这跟佛教的缘起说倒也不矛盾。缘起是佛法最根本的原理,我们用这个道理解释起来,可以说它们并不矛盾。但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的,而且现在的科学界对进化论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实,科学对生命的说法也有好几种,进化论是一种,外星人说是一种,还有偶然说,等等。佛教跟基督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说法是比较相似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类最早是从亚当、夏娃开始,他们起初在伊甸园中过着一种单纯的生活,在因为贪心偷吃了禁果之后,生命开始堕落,然后就产生了原罪。这样,生命似乎是一种从高级向低级发展的过程。相反,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科学和宗教的说法是截然不同的。进化论把生命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来说,好像人类总是从低级走向光明,人不断在进化,社会也不断在发展;但是作为个体的生命来说,生命的前景毕竟是渺茫的,人死了以后是什么呢?你的生命不管多么高级,但只是在这一期的几十年当中,死了以后就完蛋了。以后地球毁灭了,人类的文明只不过是一场梦啊!相反,宗教对生命前景的说明还是比较乐观。比如,基督教认为,人死以后,生命毕竟还有未来,虽然尘世是虚幻的,但是你只要行善,生命的前景还是乐观的。佛法更是从人具有自由意志,从因果、从业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可以选择自己生命的未来,虽然说人的一期生命可以结束,但是随着你的善恶的行为,你可以为你生命的未来构建你自己的蓝图,所以生命的前途也是乐观的。

某营员:

现在的基因技术可以在猪的身上加上牛的基因,结果猪长得特别大,那它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灵魂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济群法师:

现在这种基因技术的发现是很特别,其实从佛法来说,它还是没有超出缘起、因缘、因果的范畴。佛教所说的缘起是非常深奥的,并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说起缘起,只是在我们的感觉的范围之内去了解各种事物的产生是由各种条件和因果决定的,条件和因果决定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延续。科学和哲学对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无非是对内在的生命和外在的事物的因缘具有更深的认识的过程。所谓基因只不过是我们现有生命的一个因缘,我们过去对生命的了解,都是根据现有的物质现象、生理现象去了解我们的生命体是怎么回事儿,人类对基因的认识也就是了解到了我们这个生命的基因是什么,通过对基因的认识,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发展状态,它主要还是从生理状态的方面来说的。比如说,从几岁到几岁你会生病,你可以活到多少岁,无非也就是对生命的基因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我们对生命的基因有了充分的把握,这样,我们对生命的改变就更有能力了。过去,我们治病主要是在“果”上,而不是在“因”上去改变,现在我们掌握了生命的这个基因,我们就懂得,我们将来要有什么果,现在就要在因上去改变,比如说在基因上做一些调整。如果我们觉得人应该有两个翅膀更好,将来是不是在基因里植入一些东西,让人长两个翅膀出来?所以,这种改变并没有超出佛法里的缘起法的范畴。现在说到的克隆、换心术、换耳术之类的东西,其实都是在因缘的范畴之内的,并没有违背佛教的因缘和因果。

某营员:

但是我觉得,如果纯粹从因缘上来考虑,一个人做了好多好事,可能会增长寿命,而通过改变基因的方法使一个人活到200岁,这种“因果”是一种科学上的因和果,是可以直接解释的,这和佛教上的因有什么关系呢?

济群法师:

人能否活到200岁或1200岁,这还不是现实,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还是很难说的。生命的现象确实是很复杂的,换这个换那个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如果什么都可以换,是不是就不会死人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医疗设备和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因为车祸死的人也很多。因为这种原因死不了,可能会因为另一种原因死掉了,这就很难说了。你该到死的时候,不死也是不行的,总会有一个渠道让你死掉的。其实,宇宙中有它自己的规律。过去我们讲“人定胜天”,认为人有能力改变一切,但是我们人在对大自然的改造过程中,大给自然我们的报复远远超过了我们所得到的利益。不是说科学发展了,我们想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就可以战胜自然中的一切,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

某营员:

六祖惠能大师在两个僧人辩论“风动”还是“幡动”时说是“心动”,这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可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划分的,请问这该怎么解释?

济群法师:

哲学上所说的“心”跟佛法里所说的“心”本来就不太一样。佛法是缘起的,缘起法本来就没有第一性。我们所讲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一性”都是不符合佛法的缘起法的。缘起法就是没有第一因,有第一因就是不符合佛法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心、物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佛的。法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一方面是要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修行来改变我们的心;强调我们心的自主性,说明心在世界中的影响,这种强调主要是针对我们凡人总是被物所现役的象提出来的。佛法不是不强调物质的存在性,只不过物质也是一种因缘。佛法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也讲“法生则种种心生”,心的产生也要有众多的条件。比如,佛教里的唯识宗讲到“识”,眼识要九缘生,耳识要八缘生,鼻识要七缘生,还有第七识、第八识,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和状态的生起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还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

某营员:

从理上我能够理解是这样的,但是有没有“心能转物”的实例呢?你们在修行过程中,或者在遇到的大德中,有没有实例确实能够证明“心能转物”、“心生法生”的现象呢?

济群法师:

“心能转物”有两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时也都在转物,比如说用木头加工成桌子,这就是一种“心能转物”的例子。人类对世界所有事物的改造,其实都是“心能转物”的过程。当然,这种转物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条件。更高级的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一些高僧大德,他直接就可以利用他的心的力量改变物质的一些状态。当然,现在很多气功的例子也能够说明这种现象,比如说一些气功师可以用他的意念把树枝折断,但在佛教看来,这只是一种小神通。佛经里面记载,过去印度有一位外道仙人,国王得罪了他,他一气之下,就用他的意念下一场冰雹,把整个城市给毁灭了。佛经里面讲,八地菩萨可以随着自己的意念把海水变成黄金。因为外在的物在我们看来是实在的,因为我们的业力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业力的生命的眼里它们是不是一样呢?佛经里面讲,一种境界,四种不同的众生看了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唯识宗里经常举这个例子:海里面的水,我们人看到的是水,天上的人看到的是一片琉璃世界,饿鬼看到的是脓血,鱼就像住在房子里面一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大便觉得臭得不得了,狗看到了就像佳肴美味一样。我们不要以为,我们看到的什么东西就是固定不变的,不要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们现在的人都是受到一种唯物论的教育,很容易跟着感觉走,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感觉,听到不同的东西,总是持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井底之蛙”的见解。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在不同的状态之下,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

某营员:

佛经上讲佛有大智慧。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儿,我很崇尚智慧,但是知识呢?

济群法师:

知识跟智慧有关系,但其实还是两码事儿的。近代哲学推崇知识,觉得知识就是力量。但在人类东西方的历史上,对知识都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比如,儒家推崇知识,老庄就比较反对知识。《庄子》讲到,浑沌因为有了知识就死掉了。佛法对知识也是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认为“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同时也认为“知之一字,众祸之根”。为什么东西方,包括佛教,对知识都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呢?还是因为知识本身就存在两种不同情况,有健康的、正确的知识,也有不健康的、错误的知识。有的知识能导人以道德,导人以智慧;有的知识能导人以犯罪,导人以愚痴、妄想、烦恼。我们今天在大学里面普遍学习的很多知识,像财经会计等,基本上和做人是没有关什么系的,纯粹就是一种生存的知识。所以,对知识还是要一分为二。知识也不是越多就越好,今天的人知识多了,妄想就多,烦恼也多,痛苦也多,分别心也重。当然,从生存的技能来说,有的更多知识可能会更好。从你心灵的健康来说,知识多了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知识太多了,你就太复杂了。相反,你的知识少一点儿,你可能会过得简单、单纯,你会过得更平静。知识多了,人就会有更多的贪欲心。今天这个世界简直是知识爆炸,你很容易知道整个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东西,因为你懂的太多了,你的妄想也就特别多。佛法其实是很重视知识的,比如说大乘佛教就鼓励我们从五明处学。作为一个菩萨,你甚至要掌握世间上的一切知识,不仅仅是做人的知识,而且要知道各种生存技能的知识,因为只有在知道了这些知识之后,你才能去帮助众生,去度化众生。但是,对于那些错误的、导人以愚痴、导人以犯罪的知识,我们又要远离它。当然,如果你能运用智慧去处理它,那也是没有关系的。可是,假如你没有办法用智慧去处理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心智。

某营员:

我觉得大乘佛法是入世的,但佛法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过得多么好,而是使每个人离苦得乐,成就佛道。智者大师说他自己往生以后只能是中品中生,因为他领众修行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所以,我觉得真正的修行还是要修止,修观,修各种法门,最后达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说,我们还得有一个真正修持的基本功,然后发心去做一些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济群法师: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佛教现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提倡的“人间佛教”是比较入世的佛教。其实,佛法有出世和入世两个层面,这种入世的现象的出现与以往佛教太注重出世有关系。过去修禅宗的基本上是在山林里,修净土宗的更多的是个人念佛往生,很少关心社会。明清以来,佛教出世的色彩很浓。针对这种出世的现象,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来“人生佛教”,这种“人生佛教”有点儿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也就是说它比较偏向于入世。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处理好。像《菩提道次第论》讲的从增上心到出离心,然后到菩提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一个人在学佛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出世修行的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后,再入世度生,如果走这样一个路径,应该说是比较稳当的。就目前佛教的发展来说,因为经历了文革,1981年以后恢复了宗教自由的政策,各个佛学院开始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带有一种供不应求的味道,所以很多法师、住持、长老们看到佛教界的现状,不得不走出来做一些事情。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纯粹从菩萨道的角度来说,这也不矛盾,因为菩萨道的修行就是从利他中完善自己。我在做慈善事业,我在弘法,同时也在提升我自己,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看到那些贫穷的人,就会激发我的悲心,我在弘法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我在教义上的修养。但是它的弊病是什么呢?也有一些人在从事事务的过程中慢慢地就被这些尘劳、事务和名利淹没了。

某营员:

佛学也是可以发展的吗?

济群法师:

佛陀所说的一些根本的真理和原理是没有什么发展不发展的,像缘起、无常、无我、八正道、三法印,在任何一个时空都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佛法的真理也就是世界的真理,它是永远也不会发展的,因为世间永远都是这样的,社会不论如何发展,也逃不出缘起的规律,逃不出因缘、因果的规律,逃不出无常、无我的规律,它是没有什么发展的。但是,佛法的弘扬形式和表现形式完全可以随着特定的时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出现。比如说,在语言上,你可以采用英文、日文、梵文或其他某种文字;在表现形式上,你可以用电台、录音、录像等方式。所以,有可以变的,也有不变的。

某营员:

我听到一个开示说,各个佛菩萨各有感官。当我们在拜佛菩萨的时候,心里应该怎么念?是不是在某一个时间内持诵一个真言或一个佛菩萨的名号能够比较容易相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么样把专一和普遍这两种法门结合在一起?能不能在某一个时间内同时诵两个真言呢?

济群法师:

把菩萨理解成感官,这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说法。我们选择念哪一个佛号,要看我们对某一个法门的理解以及和这个佛菩萨的缘份。比如,有的人就喜欢念观音菩萨,觉得跟观音菩萨特别有缘;有的人就特别喜欢念阿弥陀佛。我们对一个菩萨有所了解,同时对这个法门和有关的经典有一些更多的了解,那你就选择一个佛号来念。真正在修行上来说,我们常用的法门应该是一个,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比如,我念阿弥陀佛,我就一心念阿弥陀佛;我念观音菩萨,我就一心一意地念观音菩萨。但这并不是说我念阿弥陀佛,别的事情我就不能干了,我还是可以看各种大乘经典、阿含经典。我看所有的经典,我做各种事情,都是为更好地念这句阿弥陀佛服务的,它是有一个中心的。所以,这个专修还是有辅助的。通过读诵大乘经典,你就会提升你的认识,提升你的思想境界。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通过看《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你对这个法门就有更深的理解。要是从感官的角度来理解,我念阿弥陀佛,没有念观音菩萨,那观音菩萨会不会不高兴啊?那肯定不会的,菩萨不会那么小气的,那是我们凡人的境界,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他有这种想他法,就不是菩萨,就没有资格成为菩萨了。你专心致志地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一方面,通过这句名号,达到摄心、专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就可以得到一种感为应,因你念的功夫越来越深,你就越容易得到这个菩萨对你的加持和感应,你的心跟这个菩萨就越来越靠近,它的效果就会更好。你东念一下,西念一下,你的心不专,他的加持力和你的感应力就不太大了。

某营员:

修小乘的人会不会接受大乘法门?

济群法师:

很多法门的弘扬有时候有它特定的针对性。从《法华经》的角度来说,佛陀出世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要成佛的。《法华经》的思想是会三归一,开权显实。佛陀一生说法,有的说人天乘,有的说声闻乘,有的说缘觉乘,也有的说大乘,这样的五乘教法是根据不同的根基而说的。佛陀所有的说法并不都是究竟了义的,也不是每一句都是真理,因为他要根据对方的接受程度来说法。所以,佛陀的说法不都是在直畅本怀,虽然他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接受?这个是很关键的。所以《维摩诘经》里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有的人可能只能接受人天乘,有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几乘,所以佛陀在说法过程中有的时候说这样的法,有的时候说那样的法。小乘也是佛陀说的,人天乘也是佛陀说的。因为佛陀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佛陀希望法师在讲经的时候当然要以大乘去引导人,不要以小乘为目的,其实不是说不能弘扬小乘,而是说不要以这个为目的。如果有人只能接受人天乘、声闻乘,给他讲这些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把这个当成你的目的去弘扬,以为这种引导就是最佳的引导,其实这只是一种方便。

某营员:

刚才您说佛陀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您能不能说明一下?

济群法师:

佛陀在世的时候要度一个老太婆,但就是没有办法,她就是不见佛陀,佛陀走到她的面前,她就把脸转过去。有一次,佛陀现身十几个佛陀在她的前后左右到处站着,她就把眼睛遮住了。所以佛陀没有办法,因为她没有善根。

某营员:

我想请法师说一些大陆僧团的概况。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家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在新的世纪,儒学好像还没有佛教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咱们大陆的僧团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充分地利用这个时机去弘扬佛教?

济群法师:

其实我们一直都很关心这样的问题。我这几年去台湾去得比较多,台湾佛教的发展对我们大陆佛教未来的发展有很多借鉴的作用。台湾佛教基本上走的也是人生佛教的路线。在教育方面,一个是由佛教界办社会性的大学,另一个是由佛教界办佛学院、研究所培养人才;再有就是面向社会弘法,比如说电台弘法,台湾佛教界有五家电视台,还有多媒体弘法、网络弘法、音像弘法等多种渠道,每个寺庙还有定期的讲经、讲座、共修活动;还有就是慈善,我们大家知道,最著名的就是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它的事业做的非常大。我觉得大陆佛教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也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在做的。我当时看了台湾佛教的情况以后,写了一篇“台湾佛教见闻记”,登在《法音》上面。大陆佛教因为从佛教的体系、文化等各方面与台湾佛教都是相通的,所以走的方向大致不会相差太远。现在,大陆佛教也逐渐的在教育、弘法、慈善等各方面开展工作,但是比起台湾佛教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跟政治背景还是有关系的。

当然,大陆佛教的发展在吸取、借鉴台湾佛教的长处的同时,也要避免他们的不足。我到台湾去,各个地方有的时候请我去演讲,或者进行座谈,我也思考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学术与信仰的问题。比如说,台湾有大量的法师送到欧美和日本去攻读博士学位,这种学术化倾向的过分浓厚会导致信仰的相对淡化。第二个就是内修与外行的问题,就是僧人自己的修行和外在的佛教事业的关系的问题,有的时候过分地入世去做一些佛教的事业,反而会忽略自己的内修。还有一个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在大陆佛教将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比较重要。

其实,大陆佛教现在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僧团制度的建设就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僧团的联系纯粹是靠制度的,僧人是从十方来的,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其次,现在对戒律的弘扬也不是很得力的,现在佛教界也在关心这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僧教育的问题,不久前在苏州开了一次佛教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也发表了一篇“我理想中的僧教育”的报告。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丛林教育,从民国年间以来,基本上改变成一种学院的教育,现在这种学院教育基本上以传授知识和生存技能为主,而忽略了做人和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往往会导致出家人的信心、道念以及僧格的养成的忽略。虽然说在佛学院几年的学习可能会学到很多佛教的知识,但对信心、道念以及人的素质的提升并不是很有好处,我当时也提到了这样一些观点。所以,佛教教育在目前也不是很健全的。像我们汉传佛教,一个出家人在当学生期间,人家可能就称你“法师”了,你毕业以后讲课了,你还是法师,将来几十年以后你还是法师,这里面没有一个很明显的界定,教育制度不完善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教材的问题很多。很多地方在实验办学,对于教育的宗旨,也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很明确。还有就是慈善的问题,尤其是在大陆,虽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很穷,我觉得宗教界还是有能力来做这种慈善事业的,因为宗教界最容易取得社会的信任,而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特点就是慈悲、布施,如何体现大乘佛教这种慈悲精神呢?就是通过慈善事业了。以往,社会总是认为出家人和佛教界是“寄生虫”,不关心社会,通过这种慈善事业的开展还可以改变佛教界在社会中的这种形象。基督教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也是跟他们办学、办慈善有关系的,这也可能是佛教界将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方向。还有就是佛法的弘扬跟普及的问题。我们柏林寺办了夏令营,其实这种夏令营在台湾多得不得了,很多道场到了夏天到处都在办,老师的、中学生的、小学生的、大学生的、家庭妇女的……各种类型,五花八门。而且台湾僧众的文化素质都很高,比如说唯觉法师手下留美的博士就有一大堆。此外,在社会上开展短期出家和在家众进入佛学院学习等活动,这些是高素质僧才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和渠道。目前大陆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足。其实大陆整个佛教界在经济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很多道场的一些住持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理念。因为整个佛教界其实没有办法离开社会这样一个普遍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有很多东西关键是佛教界里面的推广,这可能是将来我们要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要把弘法、教育、慈善等佛教界里面的一些良好的风气鼓动起来,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在家居士们参与,乃至发心出家来做这些事。

某营员:

我想谈谈佛法、佛教和佛学跟文化知识和科技是不是互相包容的问题,是不是说进入僧人队伍了,就要排斥科学?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拿战争来说,武器肯定能制造战争,但是世界目前的和平不是靠任何一种宗教来维持的,而是靠武器来维持的,就是说,武器能制造战争,同时也能制止战争。为什么过去中国在几百年间一直遭受侵略,就是因为我们科技上不去,经济比较落后,使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比我们领先了很多。还有,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很大,而中国信佛、信道也很盛,但并没能制止战争。

济群法师:

佛法有佛法解决问题的领域,科学有科学解决问题的领域,不要把它们掺合在一起。科学是一种工具;佛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智慧。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健全的精神去使用它,去指导它;如果没有健全的人,科学就会成为世界的祸害。所以,佛法不排斥科学,佛法只是要客观地指出科学的长处和科学的不足,同时对人类的科学给予正确的指导。另外,我们现在的科学其实还是偏向于唯物的,偏向于对物质世界的改善。过去我们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但事实上,科学是不是万能的呢?虽然我们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比以前越来越多了,但科学对人类的精神领域还是很无知的。我们可以用手术刀把患病的胃割掉,当我们烦恼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用一种手术刀把我们的烦恼给割下来呢?这就要靠佛法。我们今天的人一味地提倡和强调发展,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盲目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发展是众生的一种共业,是一种世界的潮流。现在一味地强调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这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各种核武器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岌岌可危,人类现在的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我们说通过发展武器来互相产生一种制衡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哪一天哪一个家伙的脑筋不会出问题,或者这些核武器不会落入黑社会的手中,从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害。所以,科技这东西还是需要人、健康的人、健全的人去使用它、指导它。

我们强调发展,发展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人类发展经济,好像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富起来了,但是道德却沦丧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不好了,整个大自然也被破坏得一塌糊涂、千疮百孔,空气的污染,能源的无限使用,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弊端。现在的城市气候比以前热了,一切都不正常,水灾、旱灾不断。我们现在是讲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而不顾道德、生态平衡和其他问题的后果。据说在澳洲,随便砍一棵树或挖一块石头都是不可以的。我们现在一些穷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把大片的森林都砍了。所以说,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发展,关键还是要有健康的、健全的理念来指导。

某营员:

对像台湾大地震、洪水泛滥等这些大灾难,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呢?

大明法师: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正报;整个大环境、生存的空间、乃至我们所有有缘在一起的人,都是我们的依报。正报是每个人各别不同的业,所以我们要分别去受;大环境是我们的共业。今天的灾难,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就是从我们自己的正报去改变。因为所有的生存空间是我们自己造的,所以空间都是在我们的业识里,“唯心所造,唯识所现”。今天要免除这些灾难,就要所有的人民百姓都能够改变心念。心念改变了,灾难就少了。台湾大地震这样的劫难是难免的,今天我们都还庆幸,幸亏是在山区,如果是在台北市,那可不得了,伤亡的人真是难以胜计。虽然我们经历了这个灾难都很痛心,但我也感觉到,这个事件也体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台湾太“物化”了,物质太泛滥了,大家对物质就不是那么的珍惜。相对来说,今天台湾的佛教在这方面扮演着一个角色,所以这两种力量还有相互消长的作用。总之,灾难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改变就是从善心开始。末法的众生有善心才能改变这个世界,才能使它成为佛的国土。

某营员:

心道法师您们一行来的那天,在大殿里念心经的时候,我的心不受控制了,泪也不断地流。我以前在家念心经都没发生过这种情况,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法师:

龙天欢喜嘛,你也感动了,这是一种内在真心的流露。很多人看到师父会感动得流泪,像明奘师看到老和尚开示也流泪,这是有宿世的因缘。感动能够提起我们的道心是最重要的。

某营员:

我们家里是我妈先接触的佛教,她念大悲咒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了,心里头特别烦躁,而且心里有很生气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明法师:

那是因为你没听过。持大悲咒是很容易安定身心的,像我们每天都持大悲咒,不持就觉得好像没有吃饭。咒,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与诸佛菩萨沟通的密码。持咒能够跟诸佛菩萨的愿力相应。为什么要持咒?一来是摄心,二来是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使我们在修道路上能够不退。所以说,念佛也好,持咒也好,都是一种熏习,这样的熏习很重要。你们知道了很多常识,一定要把它拿来用,用了你才知道它到底好不好用。所以,学佛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法教,而不只是把它当成知识来看待,把它当知识来看待就很可惜,就不能圆满自己。大悲咒蛮好的,要多听啊!台湾有个小朋友在山上听了一次,回去就能念,这个就跟宿世因缘有关。

某营员: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们学校里经常有打打闹闹的现象,人家想欺负你,如果你忍下去,他们还会欺负你,请问这该怎么办?

大明法师:

欺负够本儿,他就不再欺负了。《妙法莲花经》里面有个常不轻菩萨,请义辉师来讲讲。

义辉法师:

常不轻菩萨见到每一个人,不管你是贫穷的还是富贵的,不管你是修行的还是不修行的,是外道或是修其他法门的,他见了你就拜,然后还说一句话:“我不敢轻慢你,因为你未来可以作佛。”很多人都说:“我不听你的授记,你又不是佛,你怎么能给我授记呢?”他还是修忍辱,也不说话,照样拜,后来人们就叫他常不轻菩萨。

某营员:

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呀!

大明法师:

没有不同,因缘都是相同的。

某营员:

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怎么念佛?

大明法师:

随时都可以念,心念。早上可以找个时间做功课,或者晚上睡觉之前也可以做功课,有一个功课来策励自己。

某营员:

请问法师,你们每天是怎么具体修行的?具体有哪些功课?

净念法师:

我们每个人的修法都不一样,方法有时候是师父帮我们选择,有时候是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师父本身不管是小乘、大乘都在弘扬。具体实践的功课,就是我们的行门,是由师父来教授的;在解的方面,师父会请很多的法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本身每一个人的功课都不一样,我不知道其他法师的功课是什么,我自己的功课是修精进法门。这个法门是上师相应法,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必须由师父亲传给你,然后你才有办法接受加持力。这是我在禅修方面的功课。经教上面,师父给我的功课是《法华经》和《华严经》,也就是说,在大乘经典上面,我是以这两部经典为主的。我们在咒语的学习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功课很多,常常都做不完,都要欠债。我们固定的僧众共修,基本上是每个季度都有七天、十天或两个星期的禅修。

某营员:

唯识学对名相讲得非常细,分析得非常透,但是怎么样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当中去呢?

法性法师:

唯识的系统是让你了解、明白和起修的。所有的名相再复杂,其实它是在解析一个修行的系统,整个唯识系统就是在修一个转识成智。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到这个层次,那你还是要从止观、念佛这些基础开始去体验。要融入你的生活,就要从禅定或如幻观开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这里面去熏陶。

某营员:

我最近在净慧大和尚讲的佛法当中知道要注意当下一念,之后总发现自己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错事,没有几件事是对的,感觉这个问题不好处理。

法性法师:

不是去念上加念,要念上无念,就是说,一有念,你就要觉,就要出离,就是不再造作,不再去制造你的念头。你看到你的念头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觉念,不分别。现在的问题是你每一个念来,总感觉它是错的,所以,你要把这样的念头矫正,最重要的就是要正念。通常来讲,自己在禅定上的经验不够的时候,你就是会在念头里面起起灭灭。最好的方法,要让自己的念能够从杂念处理到一念,还是要先用止观的方法,去体验,要定心一处。如果不是用这样的技巧去处理的话,你也体会不过来什么是“如梦幻泡影”。止观法是我在同南传佛教国家交流时学到的,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你在修习那个方法的时候,你身体的感受很容易就消失掉了,就很容易放在呼吸上面,是很快速的、很容易得定的方法,呼吸法的确有很殊胜的地方。

某营员:

有人说末法时代只有修净土才能成就,您说我们修心道法师传的法门会不会成就啊?

法用法师: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对你来讲,最实际的是你个人的身心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觉得最相应的是什么,你就用那个方法。“法法本无法”,每个法就是为了解决身心的问题而有的。到你能够安住在正见的时候,每一个方法都是相通的,它的核心都是一样的,它的基础都是在般若上面,只是它的下手处会有一点点的不同。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解除烦恼,开发智慧,解脱轮回的痛苦。

某营员:

请问您刚开始打坐的时候,腿疼了多长时间?

妙谛法师:

我刚出家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忍着痛去打坐,为什么师父出家修行那么久了,能够到外面弘法了,还要每年抽时间进行四次禅修。师父跟我们常说:“你要告诉自己,痛的不是你,这个东西只是过渡时期,你要感觉到那个不痛的是谁,你要知道那个不痛的东西在哪儿,那就是发现。”后来知道把气脉打通,就不会再痛了。我大概是打了三、四个禅七,才比较能坐得住。可是我想说,你们要发勇猛心、精进心,很快能进入情况。你们上座之前一定要先做暖身运动,有些修行人上座的暖身运动比下座的暖身运动还要久。把关节放松之后,用七支坐法做好,然后三吐浊气,把妄想和烦恼吐出去,然后开始安住在呼吸上。你们的想法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禅修中真正能够有所体验,明心见性,然后能够来弘法利生。你们以后如果有机会闭关修行的话,一定要先发愿,希望真能够学习一些东西,让自己在今生有所解脱,也能够利益众生,在闭关当中就尽量地不要去想太多。如果能熬过腿疼的话,就能像我们这样坐,很自然,一般要经过酸、麻、涨、痛这几个阶段。平常没事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熬腿,以后在进入禅修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陌生,气脉比较通畅,所以就不那么痛。

某营员:

听法师讲,通过参禅来提升智慧,似乎不需要理性思维。

了意法师:

理性思维必须建立在专注上,因为平常我们的心会一直在现象上去推论,这都是在第六意识的分别里面,你怎么分别都是一个现象的东西,参禅就是要先让你的心收摄在一点上,就是说住心于一处。你的心非常非常专注的时候,你心灵的空间才会开始放大,超越原来的意识形态去做思维,这种思维叫做正思维。就是说,不用你世间的那种分别,不用世俗的价值观去分别。所以参禅先让你专注,专注以后才起观照。如果你没有定力的话,你的思维其实就是想,这个想不叫做观。观就像太阳照大地一样,它是全面性的一种明白。我们一般所说的思考是相对的东西,在我们学佛的观念里面,必须把这个相对的东西打破,超越在一个绝对待的状况之下,去观察自己心念的变化,专注在这个变化里面,看到你每一个妄念的起伏生灭,从这里面去看到妄念变化里面的不生灭的地方。所谓的理性思维就是生灭的一种变化,是一种念头。我们是要去看,看念头的变化,就是说,你本身是看这个念头,而不做思维,而不是你在念头里面去推理,不是在推理世间,而是在观照着世间,就像阳光在普照大地。(营员插问:理性思维是不是也是一种妄念?)对,其实严格讲起来,它也是一种妄念。观照就是你不断地去看自己妄念的变化,然后看世间一切的变化,就是一直在观它,就是把自己超越出来去观看,去照。这个照的东西有一点儿像大家早上睡得很好一起来的一刹那,很清楚,那样子的力量去保持它,那种东西不是你意识思维出来的。

某营员:

如果没有经过灌顶或者没有专门的人的教授,可以持咒吗?

了意法师:

如果说我们相信全宇宙存在不同的心灵世界,而且有真正正觉的精神世界的话,宇宙之间有不同菩萨散发出来的愿力的力量,你只要持这个咒,就能够跟他的愿力相应。不同的菩萨有不同的咒语,每一个咒有不同的作用,而且,有些菩萨发愿说我这个咒是希望众生能够离开病苦的,有些菩萨发愿说我这个咒是可以免除灾难的。至于说灌顶的问题,就是一种信心。咒分为普传的和各别教授的,像大悲咒,因为菩萨的愿力非常的广,因为它是普传的,所以你不需要灌顶也可以修,大明咒也是,准提咒也可以,课诵本里的咒语都可以。可是有些密咒一定要上师教导你,因为它里面有一些口诀。因为密宗比较讲究,它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所有的生起次第你还要慢慢地修相应的本尊,圆满次第就是说你本身就是那个本尊。你在这个修学的过程里面,你一定要有上师的教导,而且你在生起次第的时候,你要注意到你自己的气脉明点的问题,所谓的气脉明点就是跟你身体的变化有关,这个如果没有上师的教授的话,你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自己找个法本看了之后就修起来,这是比较不恰当的。(营员插问:咒语为什么不采用意译的方式呢?)因为咒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讯号的代表,是菩萨的愿力所发出来的声音,所以不需要翻译。

某营员:

一般来说,台湾佛教的公益事业比较多,那法师们的修行时间怎么安排?

了意法师:

我觉得出世和入世是并进的。以我们道场来说,我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次闭关,有时候七天,有时候十天。此外,每一个礼拜一就是我们的闭关日。平常每个人做很多不同的工作,可是每一天早晚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功课。但是师父给我们的选择比较大,每个人可以选择每个人的修行方法,然后师父会就他的方法去教导他。我们道场是以禅宗为主,密教也兼修。如果这两个方法都不能相应的话,有的人可以选择唯识,老菩萨们有的就会专心念大悲咒,或者念佛,可是禅七一定要打。(营员插问:闭关除了打坐还做什么?)有不同的闭关,有的人是要看般若经,有的人是要拜四加行,有的人纯粹修定,都不一样。(营员插问:信众之中年轻人多不多?)以我们的道场来说,35到45岁这个阶段的信众最多,他们对生命也有一些体验,事业也有点儿基础了。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