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
今天是我们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的第一天。趁今天晚上这个时间,我们开一个小型的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座谈会。本来这个会应该是在夏令营要结束的时候开,那样内容会比较充实一点,谈问题就会更有一些针对性。因为明天惠空法师就要离开,所以我们就提前开。虽然是第一天,我想就夏令营的情况还是能够谈一些的。比如我们的准备工作、整个的活动安排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在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另外,今天因为听了政府方面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代表的讲话,我想如果能够就夏令营未来的发展谈一点前瞻性的意见的话,也还是很有意义。所以我们还是抓紧今天这个时间邀请大家来举行这个小型的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这些人士,大家彼此有的不认识,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
台湾慈光寺住持、柏林禅寺西堂惠空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柏林寺后堂妙华法师
台湾大乘精舍主持、《慈云》杂志发行人乐崇辉居士
河北禅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杨佛兴居士
本届夏令营赞助人夏泽红居士
柏林禅寺堂主新福法师
柏林禅寺监院常辉法师
日本留学僧木村礼道法师
柏林禅寺现任监院、河北禅学研究所干事明海法师
柏林禅寺知客明启法师
柏林禅寺志远法师
河北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黄明尧居士
北京邓殿臣教授、赵桐教授、陈林居士等
杨佛兴居士的学生于瑞华居士等
好,我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希望能够聆听到各位非常宝贵的意见。
惠空法师:
我认为营队在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未来发展的趋势也非常远大。诚如刚刚大和尚所讲的,在中国佛教协会方面,不仅是支持,而且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在政府部门方面也是给予了很大的关心。那么,如果外在的、客观的环境上没有障碍的话,关键问题就要看我们内在的、主动推展的情势如何了。这个推展的情势,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有两个引导的理念:第一是本身实力的充实;第二是对整个佛教的影响。在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以本身实力的充实为主轴,来带动对整个佛教的影响。
所谓本身实力的充实,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这个营队,让主办单位在每办过一次以后,就有更大的能量来办下一次的活动,而且办起来能够更轻松。虽然这种能力的充实不一定要在一年、两年内达成,可是我觉得要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远景。
以我个人的经验,内在力量的凝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僧团本身的发展。在台湾,活动是不是有成绩,从人的立场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慢慢地会不会有一些人投入这个僧团,简单讲就是在这个团体里面出家。如果我们以出家人的素质与数量的发展来衡量一个团体是否有足够力量的话,那么我们怎么样让出家人留在这个团体里面,或者说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团体里面出家,就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思维下去,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出家呢?很多的因素。以我的理解就是,他希望有一个修行的环境,就是说,在这里出家,这里的师长或环境是不是能够让他安心地修行?是否有一条路能够让他安心地走下去?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是因为这与我们刚刚讲的团体的发展有重要关系。
本身实力的充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居士的多寡。居士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学者,像杨先生和邓教授,还有上两届复旦大学的王教授、北京的于先生。学者教授能够带动很多人,而且把这个力量往外带,向内聚集,是很好的一个力量。另一类就是来参加过夏令营的营员,我们把他们再聚集起来,给他们再教育,三年、五年以后也可以成才,可以影响出去,带动起内聚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整个活动的未来发展上,人的资源的内聚是关键,而最根本的是我们佛法的力量是不是足够强,比如我们办一个禅七,或带一个营队,是不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最关键的。
第二点,影响力的问题。听说本届夏令营报名者就有五、六百人,我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在台湾,很多人办大专营队,可是人数没有这么多,素质也参差不齐。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营队慢慢延伸到其他地方去,我们可以给来这里的学长一些书,或者跟他们继续联络,他们有了书或对佛法有了更大信心之后,就会扩大我们在寺院以外、课程以外的影响力。还有在台湾办营队有两种方式,一是男女合起来办,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这种方式比较多;另一种是男女众分开上课,台湾有这么一个现象,当然大陆情形和台湾不一样,我只是把我的一些经验提出来。
我今天所提的重点就是怎么样在人的素质方面不断有所提升,我想先简单讲到这个地方。
乐崇辉居士:
我非常高兴到这边来参加这么一个有意义的盛会。尤其净慧法师办这个夏令营是值得我非常赞叹和钦佩的,这非常难能可贵。听说办第三届,我也很愿意来跟年轻朋友们谈佛法。今天在开营式上,中国佛协刀秘书长特别鼓励我们,肯定我们,支持我们,希望推广夏令营,使它普及化,我想这句话我们应该牢牢记在心里。
年轻朋友学佛,对于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净化有深远的影响。台湾也是一样,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是用宗教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惠空法师也知道,他也去,我本人也去,我们每个月要到监狱去一次弘法,那些犯人,尤其重刑犯、吸毒犯,受到我们的感化,出狱后回归的情形很少,大部分都可以改过自新。我想我们提出来供作参考。而且我们也到青少年感化院,也就是12岁到17岁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讲是普遍性的,而且是国际性的,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为什么犯罪,我想这都是心理上有压力,自我要求过高,外在的环境以及结交的不良朋友等等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社会方面的影响。佛法目的是要安定社会,安定人心,所以我们是否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化工作的开展,我想政府会支持这个观念。我们既然有很多学佛的青年,不妨训练一些人才,这是我一点小小的意见。
大陆自从开放以后,佛教的发展慢慢地有复兴的现象,尤其像净慧法师有这么大的魄力来恢复柏林禅寺。一千多年以来,这个道场都荒废了,今天能够恢复,要有很大的魄力。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级的文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本钱,外国人来学习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祖国的进步,可以看得很清楚。希望我们继续来做这种发展寺院的业务。
寺院僧团发展以后,我们必须要重视到寺院的社会教益和社会福利。社会的教益就是智慧,社会的福利就是福德,就是福慧双修。我们要注意到寺院的社会教益和社会福利的功能。因为一个寺院没有功能,等于我们在这儿并没有弘法利生,没有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作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着眼。第一个是培养人生指导师,也可以说像基督教的传道士一样,要从基本上、从为人处事上给予人们正确的人生指导;第二个是培养心理辅导师,去帮助人们正确地肯定自己,探索自我,把内心的不平衡达到平衡,我想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是培养社会工作师,就像基督教的爱心一样,要走向社会,去帮助社会上最没有人注意的地方,这是我们佛教徒的本分。社会工作的原则就是扶弱济贫,对于残障者,对于精神病患者,对于悲观失望的人,我们怎么样帮他一把,使他能够建立起信心,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安定下来。这就是福慧双修的重要的资粮。社会教益就是人生指导师的一种责任,就是智慧;心理辅导师和社会工作师属于社会福利方面,就是福德,这就是福慧双修。这样我们的人才才能渐渐培养出来,对于国家发展、建设,对社会的安定、净化非常有作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来很希望能和大家交换意见。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上课时讲了,他们明白不明白也没法问,是不是有这么一堂课,来一个综合座谈,大家都可以问,所有的老师都在前面,问到哪一位老师,哪位老师就来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解决他心里的疑问,这样,大家就可以双向沟通,双向很谐和地进行对话。这就是我今天一个小小的浅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杨佛兴居士:
现在国际性的社会治安不太好,恐怖活动非常猖獗,主要问题就是很多人对因果报应、随业轮回这个道理的忽视。我们办夏令营,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倡人间佛教,使人们知道佛教对社会治安有好处。由于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人们就会遵纪守法。另外,我同意刚才法师和居士讲的,佛教徒还应对社会要有所贡献,做一些公益事务。如果个别居士信佛以后,只顾自己念佛,对工作吊儿郎当,这样就不对,佛教徒应当表现得比一般人更好。我们常常说报佛恩,怎么报佛恩呢?如果能时时处处起到佛教徒的作用,给群众有好的印象、好的影响,这就是报佛恩了。因为我第一次来,情况不太了解,请大家多指教。
陈林居士:
现在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这也是每位师父身上的重担。这就是佛教信徒中很多人是迷信,而不是对佛教的正信。我们这个夏令营就办得很好,可以让正信的佛教在学员的心里边扎下根,还有就像刚才惠空法师说的,我们还要思考怎么样把影响扩大,让广大信众都树立正信,这很重要。
夏泽红居士:
三届生活禅夏令营我都来参加了。第一届的时候,我还仅仅是对佛教感兴趣,我觉得我是个局外人。但是我来了以后,受到寺里师父的弘法利生精神的感召,再看到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来的营员们学佛的精神,让我感动,也给我很大的鼓励,所以回去以后我开始看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第二次就是去年再来参加的时候,我觉得我离佛教很近很近,就不再是局外人的感觉了,就想参与进来。回去以后,因为看到柏林寺正在建设之中,我和我先生就想帮大和尚做一点事情,可是当时我们经济条件有限,虽然有这个心,但是没有这样的力。从去年开始,我们的事业比以前有所进展,所以想尽可能地帮助大和尚。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我们对生活禅夏令营的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有了真正的体会。现在我每次去大商场,没必要的东西就不买了,一想到买东西,就想还是把钱省下来帮寺里,帮大和尚再建一个殿。我跟我先生打算,以后的每一届夏令营都由我们来赞助,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同时我也想,不但是我自己能够通过参加夏令营获得这些精神收获,而且也要传播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从第一次自己来,变成第二次、第三次都要约一两个朋友来,我想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看到这么多营员们来学习我很高兴。希望以后我能够在这方面再多出一些力。
邓殿臣教授:
我是第一次来。向往已久,早就想来。有一些感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觉得夏令营这种活动方式是一种弘扬佛教、实践人间佛教的很好的途径。我希望今后继续办下去,办得越来越好,影响的人越来越多。
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里,包括我国的傣族地区,男性公民一生中都要出一次家,多则一年、两年,少则三个月,最短也可以两、三个星期,政府给假,请假出家。如果一个人没出过家,那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乃至于找工作、结婚都要受到影响。我们参加这个夏令营,也相当于短期出家,今天刀述仁先生的讲话,我听了感到非常高兴。他说明年要请一些其他寺院的人来观摩一下。如果今后有一些大寺院都来效仿柏林禅寺,这样我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广,它在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等方面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赵桐教授:
我今年刚刚从斯里兰卡回来,我在那里读了佛学学位。我觉得佛法的普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像惠空法师讲的,如何扩大佛教的影响,能够让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研究它。佛教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封建迷信,我觉得这方面读物的普及很重要,夏令营是一个很好的介绍佛教的方式,但是很多人不能来参加,那么书籍就可以扩大影响。另外,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佛教界要重视给社会贡献力量,而不是向社会索取,我想这也是佛教扩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妙华法师:
夏令营较之中国传统的佛教弘传模式,从历史的发展立足点上来看,虽然是一个细微的发端,但我觉得它体现了大和尚的一片心,就是如何把中国传统的佛教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它一方面要冲破各种阻力,一方面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那么,对每一位营员,乃至全国的寺庙和整个社会它都起到了净化作用,它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由此我想到了几个问题,作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方面是寺庙的自身建设问题。作为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三宝之一的僧伽,首先是在修学“五明”的时候,对于内明,从见解到见地,以及所证到的境界上,一定要成为人天的师表和楷模。这样,不管以什么形式去弘扬佛法,就有了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可以动摇。在世法和出世间法之间,虽然说佛法用了种种方便来引导教化众生,但它的立足点在于使人得到一种解脱和清凉。欲使别人得到解脱、清凉,具体到个人,乃至于一个寺庙,首先是自己要有这样一个看家的本领。如果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本领的话,那么度人不了,反被人度,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五明”当中内明和其他四个“明”的关系,这是出世间和世间法的问题。
刚才听了一部分居士谈到政策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前十年,中国佛教界为了把中国佛教从百废待兴的局面恢复到现状,在寺庙建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是说,牵扯了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因此,在佛教僧团自身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看到这些局面以后,很多大德法师以及领导人现在致力于佛教的自身建设,这个自身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学风建设和道风建设。其中,我觉得学风建设和道风建设对于寺庙来说是十二万分重要的。一个寺庙如果没有学风和道风,只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外表的话,这个寺庙存在和不存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照经典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行、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道场。一个寺庙如果有了内在的核心力量,才有可能对人类起到我们应该达到的目的。
在宗教研究方面,虽然说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目前宗教研究在五个方面达到了共识。第一,以前认为宗教的发展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宗教研究学方面已经突破了这一点,大家一致认为宗教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第二,过去在很多知识分子心目当中认为佛教是迷信的,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交流,现在尤其是在文化阶层,大家一致认为,至少佛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信不信仰,至少佛教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博大精深,这就是对佛教的肯定,这是研究方面的第二个突破。第三,佛教的发展和佛教文化以及佛教信仰的张扬可以补充法律之不足,国家的法律是属于治末而不治本的,而佛教的发展恰恰可以净化人心,改良社会,它是治本的。第四,佛教对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改良,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公认。第五,在物质社会和人欲膨胀的今天,佛教徒如果能够自净其意和启悟自己的智慧,那么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整个社会,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尤其是世界和平等等方面,也对社会能够做出自己应作的贡献,这是大家所达到的共识。
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我觉得我们佛教徒肩上有两个担子,当然这两个担子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个是出世法的担子,另一个是世间法的担子,也就是世出世间法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对于出世间法有着见地,或者是有着一定的修证,如果对世间法不能够了达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把佛教的真义张扬出去;反之,如果没有出世间法,而仅仅有世间法的话,那么形同俗人,就没有意义。如何处理好世出世法的关系,以及我们今天以权巧方便所弘扬的佛教与佛陀的本怀,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都非常重要,需要处理好。
在这种形势下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很多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觉得非常好。千言万语一句话,非常感谢大和尚的慈悲,叫我来参加这个夏令营,谢谢大家!
常辉法师:
河北是禅的故乡,禅的发源地,我们有临济禅、赵州禅,现在大和尚提倡生活禅。以我个人的理解,生活禅提得契理契机,一方面适应禅学思想的发展,同时特别适合当代人修行生活的需要。我希望在座各位帮助我们将这个法门更普遍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新福法师:
两年前,我还在广州的时候,我从《法音》杂志上看到关于生活禅和生活禅夏令营的介绍,虽然我没有亲身参加,对生活禅也还没有理解,但是它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我慕名而来,第二届夏令营以后,又有很多人来这里加入我们的事业。生活禅的提出为大众信仰佛教和青年人的修行提供了方便之门。
明海法师:
我想简单地说一说大陆佛教发展的环境。大陆佛教发展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港台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乐居士刚才说到监狱里面去弘法,这个建议非常好,但是在大陆是不可能的。大陆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必须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包括佛教书籍的流通。我主要讲一讲大陆佛教发展的内部环境。大陆佛教的发展面临着很好的机遇,社会各界对佛教都有这种需求。但它的内部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在大陆的法脉,从根本上、从整体上来说,我觉得已经断裂了。这个话怎么讲呢?佛教,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宗教,一种哲学,是一种生命的科学,一种心理学,等等,但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要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的。所以佛教的延续、它的弘扬,都有赖于僧人、僧团。僧团、僧人就是佛法的人格化,用生命去体现佛法。大陆佛教在解放以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使这种法的生命——僧团断裂了。而我们现在再来弘扬佛法,向社会、向年轻人来宣传佛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僧人的素质,如果僧人、僧团的素质好,那活动很容易就能办好,佛法的影响很容易就能迅速地扩大。现在我们的条件不是那样让人满意。所以大陆的僧人,一个真正地认同三宝、献身三宝、发起大愿的僧人,在大陆的佛教内部这种环境里面应该说是很艰难的,他做一切事情,不管是他自己的修行,还是说他向外的弘法,都很艰难。往往是很多人抱着一种很好的想法到僧团里来,后来他有可能在这里找不到他原来的理想,他失望,或者退心,随波逐流,或者在坚持往前走。所以从文革以后,大陆佛教从硬体上说要修复寺院,从软体上要组建僧团。组建僧团是说要有出家人,出家人可以组建,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很难组建的,就是法的生命的延续,就是法脉。所以我们探讨大陆佛教的现状和未来,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怎么样使曾经很衰微的这个法脉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如果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很多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净慧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刚才承蒙各位不吝赐教,讲了很多非常恳切的意见,也有不少勉励的话。对于各位提供的这些意见,我想,不但是对我们柏林寺今后在弘法利生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是对我们整个大陆的佛教工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我非常感谢各位的这些赐教。
这一届夏令营今天刚刚开始,由于有各位这么多非常好的意见,我们在今后六天当中可以更好地来把各项活动安排好,使得我们这次夏令营在各位的共同参与和运作下取得圆满的结束。感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