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届夏令营特别报导 > 07-20
 

体验禅悦 自在人生

——柏林禅寺第二十二届夏令营正式开营

本站讯:

“愿我无敌意,无危险,愿我无精神的痛苦,愿我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保持快乐。”7月20日晨5时整,随着早课时明海大和尚所做的慈经开示,第二十二届夏令营静静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青年学子将在柏林寺度过为期七天的禅修生活。他们将在这里,和出家师父一样,上早课、过堂、学习佛法、体验禅修……青翠茂盛的柏树敞开怀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营员;营员们雀跃的身影、灿烂的微笑也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一抹青春的色彩。

生活禅夏令营是已故禅门巨匠净慧长老于1993年创办,意在为青年学子提供一次体验丛林生活、亲近三宝、坚定正信的机会,以利于进一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把人间佛教思想落到实处,为现实人生勤恳奉献。

上午9:30分,在雄壮的国歌声和三宝歌声中,本届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柏林寺文殊阁正式举行。出席本届夏令营开幕式的嘉宾有河北省委统战部宗教处处长李剑锋,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一处处长赵明宇,石家庄市民宗局局长哈宝伏,赵县县委书记王建海、县长张敏周,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以及授课教师代表潘宗光教授,护法居士代表李立立等。

开营式上,明海大和尚首先发言。他表示很欢迎各位营员来到柏林禅寺,成就生命中崭新而殊胜的因缘。大和尚重温了净慧长老创办生活禅夏令营的初衷与宗旨: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他说:生活禅夏令营一直坚持爱国爱教的政治方向、坚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核心理念,为一批批青年人走近佛法、净化心灵提供了机会。明海大和尚还说,本届夏令营的主题是“自在人生、五戒与禅修”,主要学习和研讨佛陀教导在家人的五条伦理规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律是拥有“自在人生”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回顾夏令营二十多年的历程,可以感受到社会大众对佛法的需要,佛教也应为服务社会、关怀社会多做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代表授课老师发言。潘教授说他每次回到柏林禅寺都非常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谈及与净慧长老相识的因缘,他感慨地说,长老给了他很多指导,他被长老慈悲的笑容和智慧的言语所触动,为此他非常感恩。潘教授认为佛教是最科学的宗教,但社会上一些人对佛教有些误解。作为一位科学家,在学佛的历程当中,他一直坚持在修行中生活,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佛法,用佛法的智慧浸润心灵,指导生活与工作。

李立立居士代表生活禅夏令营赞助人向营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佛心得和感悟——用佛法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面对生命中的无常,把各种痛苦、烦恼转化为菩提。同时她希望营员们珍惜这次禅修机缘,并把佛法落实到未来生活的每个当下。

营员代表刘俊、刘潇璐也做了感恩发言。他们分别表达了来参加夏令营的发心,以及对寺院为营员们提供的周到、细致安排的感恩。刘俊营员说,从报名到收到录取通知,他期待了3个多月。当他骑上自行车从衡水的枣强一路西行120公里赶往寺院的时候,有种朝圣的感觉,内心感到无比殊胜。当他坐到寺院禅垫上的那一刻,幸福感由心升起,他体验到亲近三宝,听闻佛法的微妙喜悦!

开营式主席台
明海大和尚首先发言
潘宗光教授发言
男营员代表发言
女营员代表发言
授营旗

感受慈心的力量

——明海大和尚开示“慈心禅”

阒寂,清风,熹微晨光。

寅时七刻,伴着钟鼓楼清朗的钟声,营员们从酣甜的睡梦中起身,简单梳洗后,共赴普贤阁禅修之约。今日早课,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为夏令营所有到场营员及义工讲解了“慈心禅”。

大和尚从对禅修含义的诠释出发,对禅修的方式、意义、目标、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精要讲解,并从慈心十益、故事二则、四个次第等方面生动、细致地解读了慈心禅修习的内涵与外延。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当下,我们往往容易在日趋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过分强调效率、忽视质量的社会节奏中迷失、浮躁、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不信任仿佛造就了“这么近,却那么远”的陌生人世界。

大和尚解读的“慈心禅”仿佛一颗种子,以包容、仁爱的慈悲心怀为诸位营员、义工孕育着一种内发于心、外化于行的大爱力量,令人克骄敛躁,愉悦康乐,释怀自我,关爱众生。早课一堂须臾间,众营员、义工能在仲夏时节亲近佛法、沐浴清凉,不禁大呼过瘾,身心舒畅。

大和尚解读“慈心禅”

佛法与科学观

——“无常”人生与自在人生

潘宗光教授

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这宗教一定是佛教。”

7月20日下午2点,由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和荣休校长潘宗光先生为营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佛教与科学”的精彩讲座,这是一场关于佛法、科学与思辨的盛宴。

潘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佛教的核心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在第一部分,潘教授重点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因果,即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必先有因,配合环境条件才会发生。因果由“因”、“缘”和“果”三要素组成。潘教授举例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我们污染环境,破坏大量植被,从大自然中索取却把最坏的留下,引发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人们种“恶因”,便得“恶果”,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潘教授鼓励大家多种善因、做善事,多积善缘。同时,由于我们不能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控制所有的“变量”,即所有的“缘”。所以,大多数时候“缘”是变幻莫测的,即是“无常”的。与“无常”相关的概念是“无我”,即没有固定不变的我,世事也不会单独存在。佛教用“空”来代表“缘起”的特质,同时也代表了宇宙的本体。“无常”对世界万物都是不偏不倚的,即世界本是绝对的包容、平等和慈悲的。

第二部分则是科学的世界观。潘教授通过引用分析物理学界的定理及先进理论来论证物质是“无常”的,宇宙产生的途径是“无中生有”,意识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创造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否定了唯物实在论,即一切见到、得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质能互变定律成功解释了宏观世界的一切自然现象,证明物质、空间和时间是变量,不是实数,没有固定的位置,处于十分动荡的状态;而量子力学则成功分析了最微小的粒子空间,包括原子、电子、光子等的一切现象,其原理测不准定理及物质二重性说明了一切微小的粒子是非常不稳定的,没有固定位置,甚至可能是不占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地方。潘教授为大家解释了近二三十年提出的弦理论及M理论。该理论认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的粒子、原子、光子等是一种非常小的细丝,物理学家将其称之为弦,弦因振动产生能量,一切物质及一切现象就是很多相关的弦在和谐共振下产生出来不同的交响乐。包括霍金教授在内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相信弦理论可以演变为统一理论来解释整个宇宙的本体,解释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佛教与科学。潘教授将佛法与科学规律进行对比,如一切事物及自然现象是被意识所影响、甚至创造,这与佛教的“境随心转”及“一切唯心造”如出一辙。潘教授不但鼓励我们要修心提升智慧和慈悲,明白及接受世事“无常”的自然规律,做好眼前的事,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并做到问心无愧,而且教给我们改善情绪的法门,祝愿我们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以获得真正的自在和快乐。

讲座结束后,潘教授解答了营员们关于念佛号是否能改变身体粒子、佛法的因果及如何修行净土法门等几个问题。潘教授知识渊博、思辨严谨,通过他的细致的讲解,营员们对佛教和禅修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潘宗光教授讲解《佛法与科学观》

五戒——大小乘戒法之本

道法法师

2015年7月20日晚,道法法师为营员们做了题为“五戒——大小乘戒法之本”的精彩讲座。本届夏令营的主题为“自在人生”,道法法师通过阐释在家五戒的内容、功德以及如何智慧方便地持戒,为大家认识五戒、持守五戒,从而成就自在人生提供了指导。

晚上7点30分,道法法师在营员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法师语言幽默,一开场便让大家感到了别样的温暖和亲切。道法法师介绍了自己学佛的因缘:1995年选择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佛教哲学专业、1997年参加柏林禅寺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并皈依成为一名三宝弟子、2012年剃度出家是法师在学佛路上的关键点。

法师先是讲解了五戒的起源和五戒的地位,然后着重介绍了五戒的内容和持守五戒的功德。五戒内容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人们皈依受戒后不仅能够得到善神和戒神的守护,还能获得正报(自身)和依报(周围环境)的改善。

法师还为营员们介绍了如何善持净戒,即在持戒时保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法师以佛赞祇陀善持酒戒和佛说摩利夫人“犯戒”得大功德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大家阐释了善持净戒的智慧与灵活。同时,法师也提醒大家不能以“方便”之名而犯戒,且持戒之人应勤修忏悔法。

佛陀在成道后首先度化了两位居士----提谓和波利,居士五戒是走上解脱之路的起点,是诸佛之母。道法法师以太虚大师的《满四十八说偈》作为结语,勉励营员们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同证菩提。

道法法师为营员们做了题为“五戒——大小乘戒法之本”的精彩讲座。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