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十八
我来自陕西咸阳,关中平原一个普通的小城。我喜欢那个城市,流淌的渭河水,平凡的槐树,夕阳在陇海线消失的远方缓缓落下。我的家,就在铁路旁,晚上总能听见火车的声音。
15 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火葬场的烟囱里飘出缕缕的青烟,我想,奶奶去了什么地方呢?火葬场的记忆。那个小小的火葬场,对我一点也不陌生。连续四年,每年都会有一个亲人消失在那里。我喜欢那里的水,特别凉。
凉快的水,我坐在高中的教室里,下午的阳光慵懒而平静,照在楼廊上。我总在想,一年后,三年后,很多年后,我会在什么地方呢?不论在什么地方,我都喜欢那些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和燕园里挂着名字的数交朋友,和三教后的老子像说话,抚摸他的断指和胡须。
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担负了多少的爱与责任,我要振奋啊!有那么多梦想等着我去实现,怎么能在浅层的忧伤里沉沦下去呢?
哲学老师说,对人生的发问是人生觉醒的起点。我笑。我喜欢图书馆安静无人的阳台,在一本本书里我感受作者的灵魂,我和他们对话,和他们辩驳。思想的天空下,有时收获,有时虚无。
而在灵魂的领域里,没有宗教和世俗的区分,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佛教的热度与冷静,坚守与旷达,让我想,纯粹的人,采拥有能绕过眼前直抵心灵最深处的勇气与力量。
感谢所有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电影,听过的歌,见过的风景,经过的事,认识过的人,因为这一切,我变成了现在这样。
莲花开花的喜悦。而盼望柏林寺,一个清凉的世界,能给我一个新的开始。
感想十九
我如何认识禅
说来有趣,最早我认为禅不就是静坐么?盘膝而坐,双掌合十,两目微闭,一坐就是很长时间,而真的对佛教,对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是在高中时期,同伴的一位好友甚爱佛法,我便从他那里借了本佛教入门的书《觉海辞航》,从中对“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我看来“禅”有两个涵义,一个状态,即一般人所说的“坐禅入定”两是佛教的分支的宗派——“禅宗”。而我最早认为的“静坐”只不过是“坐禅入定”的一个表现,其实它还有更深的涵义,那就不能不提到“定”。它是佛教的人生哲学中“三学”(戒、定、慧)中的内容。它包括“四禅”也叫“四色界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形态真是让我这个凡人不可思议!初禅:思维模式是“寻”(寻求、觉察),“伺”(伺察),厌恶欲界产生喜乐。二禅:思维模式是“内等静”断灭“寻”、“伺”等思虑,形成信仰,产生“定生喜乐”。三禅:思维模式是“行舍”(非苦非乐),“正念”(正确的记忆)和“正知”(正确的智慧活动),舍去二禅的喜乐,产生“离喜妙乐”,四禅,思维模式是“舍清静”、“虑清静”舍弃三禅的妙乐,只念修养功德,产生“不苦不乐”。空无边处:超越“四禅”,观想空无边际;识无边处;超越“空无边处”所生天静观内识无边际;无所有处:超越“识无边处”所生天,静观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超越“无所有处”的观想达到非有想,非无想想的绝对寂静状态。当然,这只是字面的意思,二者字面意思就使我这个凡人很难想象,更不要说亲身去实践了!有此一思,我就觉得佛学不得了。而要达到如此的“静”“空”的状态,非常人所不能及也。这也是我对那些贤僧大德们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禅”的第二个涵义是“禅宗”。禅,梵文音译“禅那”简称意为静虑,源于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的瑜伽;南朝宋末菩提达摩所开创的。它的宗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张顿悟成佛等。禅的思想在今天的环境下,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下,物质放到了第一位。而精神意识上的追求却放缓甚至停止。生活是一个大熔炉,生活把我们炼成一块纯钢还是一堆炉渣呢?生活的困苦是成功的必备,还是赎罪的惩罚呢?在这时,禅的思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头看看那些佛教上的贤僧大德们曾受到的苦难,再看我们这些现代人,为一些小小的不如意,懊丧,沉沦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时时想来真是惭愧!生活是一个大的道场,你我均是场中人,禅在生活中无时不有。你我只要学习禅的真谛,学会“苦中作乐”。你我均能成生活中的强者,生活中的智者,生活中的“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所有见闻者,皆发 [ 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