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 > 历届夏令营活动 > 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 > 墙报资料荟萃 > 修道的决心

 

修道的决心

净慧大和尚

 

暼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这首偈子是明朝憨山大师的悟道诗。憨山大师从小出家,三十岁开悟,他在开悟之前经历了种种的苦行。他在三十岁那一年,在五台山遇到妙峰禅师,他们就在北台底下一个叫龙门的地方,收拾了几间破房子住下来。后来,妙峰禅师搬到附近的茅棚。憨山大师就一个人住在那个茅棚里用功修行,单提向上一念。龙门附近有一条山涧,山涧上面有一个独木桥,憨山大师为了练习禅定的功夫,就在水边打坐,看是否听得到声音。坐了很久,声音还是不停地来到耳际,到了夏天,冰雪融化了,山涧里的激流响得就像千军万马一样,雷鸣般地在耳边响。对于这个境界,他怎么也排不开,他就问妙峰禅师怎么办,妙峰禅师说:境由心生,心要不动声音就不会干扰你。憨山大师听了很受启发,就专门管自己的心,不管外面的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果然,只要你不理会的时候,声音没有了;一理会,声音又来了。为了彻底排除外面的干扰,有一天他就坐在独木桥上面,那是把自己置于死地,坐得不好,一打瞌睡就掉下去了,就会丧身失命。憨山大师不管一切,就坐在那个独木桥上,天天坐,天天坐,……有一天,忽然觉得整个身体空了,这就是开悟前的一种境界。《楞严经》上讲突破五蕴,这就是色蕴消亡——身体没有了。色蕴消亡了以后,修行的粗的障碍就排除了。感觉到身体没有了以后,憨山大师非常的舒服,那种舒服是前所未有的,但他每天还是在那个地方独来、独往、独坐。有一天,在溪边经行的时候,他站在那里入定了。坐着有入定的,睡着有入定的,他站着入定了,这是很稀有的。等他出定的时候,才晓得身心世界、内外根尘全部都消亡了,所以说了上面那一首偈子。

“然”者,突然的意思,一瞬间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具洞彻”,根和尘彻底地没有障碍了,彻底地消亡了;“翻身触破太虚空”,虚空本来是没有的东西,你说我们怎能够打得破呢?这是个比喻,佛经上、祖师语录上经常是以粉碎虚空来比喻开悟的那种人空、法空的境界;“万象森罗从起灭”,就是从今以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任他起、任他灭,于我何有哉!这就是开悟人的境界。

我讲这个公案的意思,主要是想讲憨山大师选择了坐在独木桥上修行这样的一种举措、这样的一种决心。古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严格,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这就是古人修行的态度。我们现在的人不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而是要找到很多可以退的理由,所以修行难以相应,更不要说得成就的话。古人将自己置于死地,这样的例子很多,像元朝的高峰妙禅师,他自己闭关的时候,以死为期。我们现在常常说不见不散,唉!古人是说不悟不散,以死为期,这就是古人对待修道的态度。

印光大师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放在案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生命的脆弱,想到来日不多,所以他就能够发起道心,能够勇猛精进地修行。有些寺院的斋堂里挂着一副对联,叫做“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这也是告诫我们要把生死这件大事放在心上,不要把别的不相干的事情放在心上。我想,我们修学、办道、做事业莫不如此,都要把自己置身于死地,有这样的决心,才可能有成就;否则总是在自己谅解自己,自己过分地爱惜自己,我想不但是修道成就无期,做任何事业也是难以成就的。

古人说“大死一番才能大活”。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想真正获得一点成就,真正不空度光阴,一定要敢于把自己推到一个无路可走的境地,置身于死地,这样我们才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辛巳年禅七开示节录)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