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佛教
佛教流传于欧美,至今约有150年。但欧洲人最初对佛教的了解,则可上溯
到公元前329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印度河流域时期。公元前259年,印度孔
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佛教布道团去希腊属地传教。在中世纪,佛陀的本生故事
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的介绍传人欧洲,在西欧和东欧很多地区广泛流行。据《世
界基督教百科全书》1982年的统计,欧洲有佛教徒21万余人,北美约近19万人,
南美有50万余人,其中极大部分是亚洲移民的后裔或侨民,分属于南传上座部和
北传大乘佛教的许多派别。佛教传人欧美后,为了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在戒律
和仪式方面有很多变化。
在欧美,佛学的研究,早于佛教的传播。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哲学
家如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人都巳谈到了佛教。特别是18世纪末,欧洲一些
资本主义国家向亚洲进行殖民扩张后,他们为了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使其成为
基督教徒,开始对东方宗教,特别是对有影响的佛教进行研究。
〖英国〗
佛学研究
1788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立后,殖民当局鼓励对印度巴利语和梵语的研究。
英国传教士克拉夫于1824年,发表的《巴利语语法和语言》为其滥觞。随着法国
东方学家鲍诺夫与拉森,发表了《巴利语论集》(1826),英国传教士斯宾塞,发
表了《东方僧门》(1850)和从僧伽罗文译出《现代佛教手册》(1853),这些著作
引起了西方学者最初对佛教的兴趣。1833年英国驻尼泊尔公使霍格森,在尼泊尔
收集了大量梵文贝叶经文献,分赠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鲍诺夫根据霍格森提供
的资料,整理出版了《印度佛教史导论》(1845),在鲍诺夫门下的马克斯·缪勒
受英国皇家学会的委托,编译出版了《东方圣书》49册,其中包括不少佛教大、
小乘的经典。英国佛学家李斯·戴维斯夫妇,在1881年建立了巴利圣典协会,把
浩瀚的巴利语三藏和注疏用罗马字刊出,并把其中一部分译成英语,这为欧洲的
佛学研究打开了大门。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3次到中国新疆和中亚“
考察”,掠夺了敦煌千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龟兹文、于阗文、回鹘文和粟特文的
佛教经典,这些文献在西方展出后,震动了欧洲的学术界,引起了对佛教考古学、
佛教语言学和文献学的兴趣。因此,佛教文学和考古的研究,也推动了佛教信仰
的宣传。亚诺尔特所写的《亚洲之光》(1879)和卡洛斯所著的《佛陀的福音》
(1897),用优美通俗易懂的散文和诗歌描绘了佛陀的生平和思想,深受一些群众
的欢迎。
佛教传播
20世纪初,英国始有佛教徒,第一个比丘是贝纳特(法名阿难陀弥勒)。他于
1898年去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研究佛法,在缅成立了国际佛教会,1908年率
布道团去英国传教,但遭到了失败。1906年,杰克逊、埃仑等人,在伦敦首先组
织了英国佛教协会,公推李斯·戴维斯为会长。两年后,改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
兰佛教会,并在利物浦、伯明罕、曼彻斯特、牛津、剑桥和布莱登等地建立分会,
出版《佛教评论》。参加这个会的主要是一些对佛学有兴趣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
白人信徒。这个会由于创建人相继逝世,不久即衰落。1924年法官洪飞斯,在英
国灵智学会中建立佛教中心;出版《英国佛教》;1926年又从灵智学会中分离出
来,单独成交了伦敦佛教会,并在丹佛、爱丁堡等地建立分支,把《英国佛教》
改名为《中道》。这个会提倡大、小乘并行,参加的人数较多,迄今还有重要的
影响。1926年锡兰的达摩波罗去伦敦传授佛法,创立了摩诃菩提会伦敦分会。这
个组织主要宣传南传上座部的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佛教一度衰落,
战后即又复苏,除原有的大小乘佛教继续发展外,还引入了藏传佛教的很多派别。
如空仁波且建立的桑耶林西藏中心,土登益希和索巴仁波且主持的曼殊室利研究
所等。
近年来,英国佛教徒人数有较大的增长,1970年联合王国有佛教徒约3万人,
1975年骤增至8万多入,1980年又增至12万人以上。1970一1978年每年平均增长率
为11.3%,其中藏传佛教信徒约占50%,上座部佛教徒约占25%,大乘禅宗佛教
徒约占25%。出现了IZ个主要佛教中心和45个数团组织。
〖德国〗
佛学研究
最早的倡导人是马克斯·缪勒。最初弘扬佛法的是奥登堡。他著有《佛陀生
涯·教义·教团》一书,曾被翻译为14种文字。与奥登堡同时代的有威柏、纽曼、
盖格、格拉泽纳普、瓦勒泽尔,他们有的研究巴利语经典,有的研究梵语经典,
其中有些人还兼通汉语和藏语等。在纽曼,塞登斯杜车、奥登堡等人通力协作下,
把巴利语阿合经典全部译成了德语。继起者有安吞苏特(法名三界智)、格林和达
尔克等人。三界智把巴利语经典《清净道论》和《弥兰陀王问经》译成德语。达
尔克在欧洲最初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阐述佛陀的教义,著有《佛教》、《佛
教的世界意识》等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研究佛教贡献较多的鲁本在《
印度哲学史》(1954)中对佛教的起源和发展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编集、翻译出
版了《印度佛教资料选辑》。早期德国的佛学研究着重翻译、校勘巴利语佛典,
阐述小乘佛教的教义,但后来也扩及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研究,翻译和出版了
不少著作。1956年霍夫曼发表的《西藏宗教》一书在学木界受到好评。
佛教传播
1913年,塞登斯杜车首先在柏林建立了德国佛教传道会,陆续出版了《佛教
徒》、《佛教新报》、《佛陀世界镜报》等。1921年格林和塞登期杜车,在夜幕
尼黑附近的乌亭建立了佛教联合会,出版了《乘》杂志,参加这个组织的有500
人。1925年瓦勒泽尔在慕尼黑创立了佛教协会,主要宣传佛数的哲学思想,普及
佛教的知识。1932年达尔克在柏林北郊的福禄那乌建立了有名的佛教精舍,内设
佛殿、禅堂和图书馆等,是欧洲佛教运动的中心道场之一。1951年柏林佛教徒建
立了柏林佛教会,1954年建立了汉堡佛教会,1955年联合成立了德国佛教会。
1960年改名为德国佛教联合会,设总部于汉堡,这是联邦德国佛教徒的统一组织。
同年,藏传佛教信徒在柏林建立了圣弥勒寺,又称圣弥勒教会,主要宣传和实践
密宗的教义。根据《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刊》的报告,联邦德国约有佛教徒7万人
(另说少于5万人)。佛教徒大都集中居住在大城市,如汉堡、柏林、慕尼黑、斯
图加特和下莱茵等地。
〖法国〗
佛学研究
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首辟蹊径的是鲍诺夫,他在巴黎倡立了法亚协会,
把梵语《妙法莲华经》等译成法语。继起者有列维、福切尔和波尔兹洛斯基等。
列维长期研究汉藏和梵文佛典,校勘《中边论颂》,法译《大乘庄严经论》,另
外和日本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等编篡了佛教词书《法宝义林》,现已出版6卷。
列维的弟子普桑,用法语校订、注释龙树的《中论颂》及释月称的藏译《明句论
》,另外,把玄奘所编译的《成唯识论》和世亲的《俱舍论》译成法语。列维等
人的活动,为欧洲现代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巴黎法兰西学院的雷诺、戴密微
和费洛赛特,对梵汉佛教研究也作出贡献。佛教信仰者卡贝尔曾精心校订了全部
包利语大藏经。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大卫·尼尔和拉露·拉露著有《西藏的宗教》
(1957)和《敦煌所藏十万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藏文写本》(1939)等。
佛教传播
最早的佛教组织—佛教友谊会,是在中国太虚法师的推动下,1929年由龙伯
尔建立的。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自1939年起出版《佛教思想》月刊,定期举
行佛事,展览佛教艺术,是目前法国佛教徒的统一组织和活动中心。1945年后,
大批越南佛教徒定居法国,在巴黎建立了越南佛教徒联盟。近年来,藏传佛教各
派在法国也很活跃。宁玛派在卡斯特朗市仿照西藏寺院的形式建立了乌金滚桑却
林寺,该寺占地面积 I20公顷,规模宏大,每年有大批法国和欧洲的藏传佛教信
徒去学习密法。据《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1980年法国有佛教徒近3万人,其
中约有半数是亚洲裔佛教徒,其余为法国佛教徒。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茨、班
尼斯堡、莫金等城市。
〖美国〗
佛学研究
是在西欧的影响下出现的,但有后来居上之势。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世界宗
教会议后,美国学术界开始注意对佛教的研究。哈佛大学首先发起了《东方丛书》
的编译工作。华仑翻译了几部佛经,巴庇特译注了《法句经》,卡洛斯写作了《
佛陀的教说》,华特发表了《禅道》,特别是日本铃木大拙有关禅宗一系列的传
译、讲演和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自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至第二次
世界太战止,佛学研究一度消沉。但战后随着佛教的急遽发展,佛学研究也进入
了高潮。在50-60年代,禅宗的研究风靡一时,渗透到了哲学、文艺、音乐、医学、
心理学、社会学各个领域。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亚米斯的《禅与美国思想》
(1962),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禅门三柱》,福洛姆的
《心理分析与佛数禅学》和《爱的艺术》,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1963)等。
美国的禅宗披上了新大陆的形式,有所谓颓废禅、杂烩禅、方禅和禅外禅等种种
禅门。此外,在这个时期,正值亚洲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佛学研究为了配合
政治,大力开展了对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现状的调查研究工作。普林斯
顿大学组织、出版了一套专门研究南亚、东南亚诸国政治与宗教关系的丛书。哈
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威尔奇发表3部关于中国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
中国佛教的实践》(1967)、《中国佛教的复兴》(1968)和《毛泽东统治下的佛教
》(1972)。70年代西藏的密教或金刚乘在美国兴起以后,涌现了大批研究和宣传
西藏禅法的著作。如韦曼的《佛教的创始与怛多罗的传统》(1962),埃克沃尔的
《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等。目前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佛学课程,设有博
士学位,出版定期的刊物,其中,重要的有《世界佛教研究协会会刊》、《东西
方哲学》、《金莲》等。
佛教传播
美国是一个盛行基督教的国家,原没有佛教。19世纪末期,日本向太平洋地
区扩张,开始向夏威夷群岛移民。日本佛教也随之展开活动。日本佛教徒,首先
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净土宗别院(分寺)。日本西本愿寺也派人去火奴鲁鲁(檀香
山)等地传教,建立了寺院。夏威夷并入美国后,佛教活动尤为活跃。随着日本
移民涌入美国本土,西本愿寺和其他教派(日莲宗、真言宗、禅宗的临济宗和曹
洞宗等)派出大批传教人员并建立众多的寺院。1899年西中愿寺薗田宗惠开始在
旧金山活动,逐步建立了今天最有势力的佛教团体---美国佛教会。接着在洛杉
矶、芝加哥、纽约等地建立佛寺,发展教徒。1900年只有佛教徒几千人,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发展到18000人。佛教由美国北向加拿大,南向巴西、阿根廷等
地传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美处于战争状态,日本的传教活动被勒
令停止,—度受到挫折,但在战后即恢复并有较大规模的发展。50-60年代,美
国佛教信仰的主流是大乘禅宗和日莲正宗。千崎如幻最先在纽约建立了第一禅院,
佐佐本周承在纽约又建立了临济宗禅堂。创价学会是附属于日莲正宗的在家居士
社团,由于它的教义具有现代化的内容,仪式简单,组织比较严密,适应美国的
社会生活,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崛起后,迅速成为美国佛教中最大的教派。
70年代以后,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主要教派,都在美国传教、
建寺,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南传佛教的上座部也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地建寺,
开展活动。中国的大乘佛教在上世纪末就由华侨传入夏威夷,以后又传入美国本
士,在夏威夷设有中华华侨佛教总会,修建富丽堂皇的檀华寺和启华学校。在纽
约、旧金山都设有佛教会和寺院,参加中国佛教会活动的极大部分是华裔和侨民。
目前美国佛教徒,约有20-30万人(不包括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有40个较大
的佛教团体、教派组织。其中重要的有美国佛教会(西本愿寺)、北美日莲佛教会
(创价学会)、美国佛教联合会(白人组织)、泰西佛教团、美国第一禅堂、东渐禅
窟、以及,华盛顿上座部佛教中心、普世佛教徒联谊会、夏威夷华侨佛教总会、
旧金山纽约华侨佛教会、曹洞宗北美教友会、高野山美国别院、净土宗美国别院、
和罗彻期特禅宗中心、藏传佛教中玛派禅定中心、噶举派禅定中心、萨迦派研究
中心、中美佛教总会等。佛教徒分布在美国十几个州,藏传佛教徒,集中在加利
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马萨诸塞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大乘佛
教徒集中在夏威夷、旧金山和纽约三地:南传上座部佛教徒集中在华盛顿、洛杉
矶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凯米尔。佛教为了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已有了很多的变化。
宗派、寺院常被称为教会,教徒被称为会员。有些教派,还仿效基督教划分教区,
附设青年会、妇女会、童子军等。宗教生活一般安排在星期日上午在佛寺中举行,
在钢琴伴奏下,读诵英译的佛经,代替了东方的晨钟暮鼓,顶礼焚香。在军队中
还配有随军僧侣。
〖其他各地〗
近年来,意大利、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对佛教的研究也
很活跃,建立了不少佛教研究所和佛学研究中心,出版了一系列佛教研究著作和
期刊。例如意大利的中东远东研究所,在杜齐的主持下编辑出版了著名的《罗马
与东方丛书》,其中包括很多佛教著作。但在这些国家中,佛教信徒屈指可数。
〖澳大利亚〗
1989年澳大利亚有佛教徒3.5万人,其中81%是亚洲裔,为中国、日本、新
加坡、柬埔寨等国的移民。他们在墨尔本、悉尼、南威尔士都建立了佛教协会,
并共同组织了澳洲佛教协会,以推进弘扬佛教的工作。上述协会每月举行两次集
会,研究讨论三界、四谛、缘起、业、转世等佛教基本教义及佛教伦理。这些佛
教协会早期活动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落到澳洲的印度支那难民服务,从精
神、物质上帮助他们。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又成为佛教徒移民的文化、教育活动中
心,除日常弘法活动外,还经常举办老年、青年联谊会,并提供社会福利与教育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