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柏林 > 问禅寮 > 有声书库 > 智瑜法师《夏雨清凉解要》之五
《夏雨清凉解要》有声书之五
智瑜法师

△心裡亂想,是攀緣六塵。精進者六塵緣影心不起。打坐者,心清淨,不被六塵束縛,叫靜坐,叫佛。行住坐臥,以皆擺脫六塵緣影束縛,叫靜坐。

△初學佛時,在靜處修。學久了,千軍萬馬營中,還是定中念佛;臨命終時,還是定中念佛。

△隨緣修,是一種最高的修法。走路、作事、吃飯……佛號不斷。

△念佛在行住坐臥一心不亂;念佛不談是非,不起貪瞋癡。不可言「作僧眾事耽誤念佛」,不可言「說法耽誤念佛」。若作僧眾事能念佛,勝過在房內才能念佛百千億倍;若說法度一人念佛往生,勝過在房內打坐念佛百千億倍。

△若念佛、打坐凝滯、停頓,則看經、拜佛……以修慧;若看經不耐煩,則念佛以修定。總要定慧等持,才能消業障;否則盲修瞎鍊,增加業障。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今天開示念佛法門,念佛有一法門,叫制心法門。發現自己的心跑掉,打妄想隨境轉,趕緊抓回來,住在一句佛號上,一心求往生,一心想見阿彌陀佛,這是制心的法門。

大家的心,一定經常跑掉,你祇要提高警覺發現,發現時,趕緊念佛,又跑掉,又念佛。

天台方便禪,稱之為制心禪。我們制心念佛法門和他不同,他在聲聞乘,我們是圓頓大乘,住在一句佛號上,究竟佛果,一乘教法。

龍樹菩薩稱之為,善心一處住不動。少室六門稱為識心無一動念處,心住一緣,就是這法門。什麼是善心一處住不動?三性當中有善、惡、無記。惡法不修,無記法不修,修於善法,善法究竟可成佛,成佛時叫眾善普會。

弟子問佛,世尊,無上佛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起不作,云何可得可證?佛說行一切善法,自然得者。什麼原因呢?何為善?何為不善?取相是不善,不取於相是善。心有所住是不善,心無所住是善。執著於人我、法我,是不善;不執著於人我、法我,是善。起煩惱障、所知障,是不善;不起煩惱障、所知障,是善。有所得是不善,無所得是善。所以說,究竟處是佛果。

佛就是諸法實相,實相諸法。諸法實相,諸法不可得;實相諸法,實相不可得。這就是至善,也就是佛果。

念佛要這樣修,記住,自己起觀照,觀照不是叫你取相,觀照自己心要清淨,稍微有起心動念處,趕緊抓回來,住於一聲佛號上。所以龍樹菩薩說,善心一處住不動。
有人問文殊師利菩薩:「何法不生?何法不滅?」文殊師利菩薩回答:「不善不生,善法不滅。」這就是制心念佛法門。

善心一處住不動

今天講修行的真實義。我發現你們之中,有人盲修瞎鍊。有的不吃飯,有的不睡覺,有的不倒單,有的尋神覓鬼,他認為是修行,那正是墮地獄的。

你們之中有教人邪法的,這要不得,害眾生慧命的。你們作課打坐,可能睡得很高興,那你是自誤誤人,此身一過,牛頭馬面,不知道,實在可怕。打坐的人,癡癡呆呆坐在那裡,那是愚癡法。

真正修行打坐怎麼修?心住一緣,也叫心緣一境,也名之為心住一境,心一境性。
龍樹菩薩說,善心一處住不動。在三性之中有善、惡、無記,簡別惡法、無記,須善心一處。

實在說起來,就是阿彌陀經所說的「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如果你坐在那兒癡癡呆呆,心中一念也沒有,那是無記法。要教善心一處住不動。心一境性,住於一緣,不散不亂,那才是正修行路。再打坐的時候,就如此修。不可落入惡法、落入無記。

你們不是修惡法,就是修無記法。不吃飯、不倒單、不睡覺,那是無記法。求見神見鬼那是惡法,皆非善心一處,要以此教眾生的話,一盲引眾盲,一同入火坑。
如果心住一緣,心一境性,一心不亂,它不單獨是定,而是定慧等持,叫清淨心。再打坐往這裡用功。

有兩種法破清淨心,一種散亂,一種昏沈。你們大部分打坐,不是癡癡呆呆落入無記,就落入昏沈,通體無明。你能活多久?不及早下手用功,到臘月三十那天到來,你將什麼法對付生死啊?希望大家注意。

善心一處住不動,此法修行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單提一聲佛號。在一聲佛號裡面,沒有別的雜念,這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最高修行法門。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打坐的時候要注意到,如果心單提一聲佛號,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那就是涅槃。才一起心動念,就落入生死。

萬緣放下單提一聲佛號

今天和大家講,萬緣放下,單提一聲佛號。

萬緣放下,把興、衰、毀、譽、稱、譏、苦、樂,能為後世作因緣的,放下。為後世作因緣,就是現在作因,後世受果報。

那幾種法使後世作因緣呢?有三項:善、惡、無記。善,是貪念起的;惡,是瞋念起的;無記法,是癡念起的。都應該放下,單提一聲佛號,念念求願往生,念念求佛接引,隨緣度日,等待往生。希望大家都往這兒用功。

隨緣度日,就是不為後世作因緣,一切心行,不生貪瞋癡,這樣不被娑婆所繫、所留,念念求見阿彌陀佛,求願往生,求佛接引,就得成就往生因緣。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心住一聲佛號

念佛在求一心不亂。求一心不亂的辦法,是沒有妄想。心住一聲佛號,就可達到一心不亂了。

心住一聲佛號,有幾種方便:

像聽佛號,可以使你心住一聲佛號;再就是三三四的辦法,可以心住一聲佛號;再就是觀自己有沒有妄想,若有妄想,就令其除滅,也可心住一聲佛號;再就是觀察自己清淨心,一念不生,也可心住一聲佛號。

不過,這幾種方便,可以交互運用。譬如說:

聽佛號,剛一聽的時候,沒有妄想,不久的時候,亂想又起,這個時候,如果還用聽佛號,就不太方便,不能制心一處;就改用三三四,制心一處。

剛三三四,心沒妄想,念不了十聲八聲,心又起妄想;可以再改換用「觀察妄想、除滅妄想」,也可制心一處。

初一用的時後,可以制心,不久的時間,心又散亂;可以再改換用「觀察清淨心」。

就這樣,幾種方便交互運用。

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方便,也可以交互運用。

不妨大家試試看,這個辦法可能有效。

大家念佛的時候,試試看。總教他心住一聲佛號,自得益處。

對治昏沈提起覺觀

打坐念佛是對治散亂昏沈的好辦法,你如果能突破昏沈這一關的話,進步會很大。
先對治煩惱,妄想紛飛時,以佛號對治。這也有幾種人,第一種人,真正用功對治,妄想逐漸不起了。這個時候他身體可能會震動,有人疑惑是八觸發動,不是的,八觸發動在初禪以前,這是血氣的關係,表示覺觀力不夠了。

初初對治震動,深深地吸一口氣,慢慢地吐出來。如果再重的話,趕緊睜開眼睛。如果你隨他去的話,輕的會進入昏沈。有的人站著煮飯、坐著辦公,一靜下來就震動,再重就是魔。

所以,要提起覺觀,提起覺觀就是作意。現在把作意方法和大家講一下:震動不久以後就昏沈;有的人不震動,馬上暗相現前,直接入昏沈,身體歪了,頭垂下來了。

如果你能夠提起覺觀,用作意對治下去,你可能進入欲界定,以這個功德,求往生,是有希望的。在這個時候,你趕緊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方法對覺觀最好用了,既可對治昏沈,又可對治散亂。

昏沈要是對治下去以後,心中會出現一種相,這種相好比房間沒有風,點一盞蠟燭,一點也不動,靜靜地,亮亮地,雖然亮亮地,可是他一點不動,真正得到這個境界時,斷出入息。

我們辦不到,我們只能稍微嚐到這種味道。大家要發心,把昏沈對治下去。不要隨他暗相起,要起明相觀照。明相觀照,就是用覺觀,覺觀就是作意,作意就是提起覺觀。

有的人真正用功,初初對治散亂,慢慢對治昏沈,昏沈對治後,得定意,這有很大受用。有人散亂沒有對治,直接打昏沈,那個沒有救藥,有這種情形的,要趕緊用功。

昏沈有時節睡眠,大家自己觀察就知道。早晨這個時間打昏沈,別的時間就輕了,這是你的時節睡眠。早晨容易昏沈,用什麼辦法對治呢?用覺觀,用作意。對治一次,慢慢就輕了,三次以後,保證你不再昏沈。

用作意把昏沈對治下去後,作意就要捨掉。作意、覺觀是分心、散亂心。怎麼說呢?初禪以前都用覺觀,初禪就捨覺觀了。只要對治下昏沈,就不用覺觀,取定、取靜。如果再昏沈,再散亂,又用覺觀,斷斷續續地用。

如果有人不是昏沈,就是散亂的,希望你趕緊用功,要知道,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今天和大家講的都是實在的修行要領,希望大家切實入心。

*  *  *  *  *  *  *

△念佛,生死心要切,有如劊子手站在旁邊,那敢打瞌睡?要願阿彌陀佛接引往生。

念佛念到心定

每天念佛要有定數,剛開始定數不要太多。慢慢增加。念佛一定教他不起妄想。

一定念佛念到心感覺定定的,才有往生希望。如果心還動,不可以。只管用功,念佛要念到心定沒有妄想。所以大家要切實用功。

有一天念佛念到自己知道,心有定意了,與西方才相應。

古德講,念佛要念到心在自己的腔裡頭。

*  *  *  *  *  *  *

△念阿彌陀佛,要把功德念出來。功──不起貪瞋癡,德──不起身三口四,即去十惡業,則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管定中見佛、夢中見佛,是見自心。見佛,若有佛光,佛光無暗,見之清涼。是為誠敬所感,還不是清淨心,但已令人敬佩。要保養聖胎,繼續努力。真正清淨心,想見佛就可見佛,想見西方就可見西方。這不容易。大家若有境界,也不必起歡喜心,應以平正心、平等心、清淨心,繼續努力。若無境界,也是進步,一片清淨故。總要以無我心,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我念,自私自利。若以我念,則八萬四千劫永不見佛。大家要繼續努力!

《三、臨終正念》

願我臨終無障礙

昨天和大家講,四種念佛,功在制心,可是修其他法門,也是在制心,那麼,念佛法門和其他法門的制心有什麼不同呢?其他法門制心是自力,念佛法門制心是自力佛力二力。唯有念佛法門二力。這是出於什麼呢?四十八願!念其他的佛名,稱揚諸佛功德經說都有其功德,可是唯有阿彌陀佛,念其名號就可往生。這是願力。

因為靠自力,末法時期靠不住;雖然是佛大慈大悲,可以使你帶業往生,可是你心力羸弱,信心不堅,臨命終時,很容易招來障難。所以念佛時,念念要「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時時刻刻,要不忘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念念中要想往生極樂。如果佛不接引,你怎麼帶業往生呢?所謂帶業往生,是佛接引啊!所謂佛接引者,是你心願強、信心強;你信心不堅,自找麻煩,怎能夠蒙佛接引呢?所以大家注意到。

念佛的制心,是二力法門,其他的法門也制心,是自力法門。二力法門是不是要兩個心?不是的。你要是一心向於阿彌陀佛,制心一處西方極樂世界,就自然具有二力。因為佛有慈悲願力要接引眾生,我們要以信願力求願往生,二願相應,即得往生。不需要再另起一個心。念佛法門制心一處,就是二力。

所以,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除去實相念佛,其餘的都是二力。當然實相念佛也是二力,如果達到那個程度,也是佛接引,因為佛有四十八願。大家注意到,切實忌諱自己信心不堅,心力羸弱,那佛接引你也接不去。要念念求見阿彌陀,念念求生西方極樂,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此心一起,二力具足。

所以,我們末法時期眾生,由於信心不堅,心力羸弱,說不定我們臨終有障礙。所以平時要發這個心,念念不忘。

大家要知道,禪、密、律、天臺、華嚴、唯識、性空,皆是修一心,不同的是自力,唯有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是二力。當然你要修彌勒淨土也是一樣,但它也是自力,彌勒沒發過四十八願。修藥師法門也可以,但沒有說藥師佛親自來迎接。唯有四十八願,二力法門只有這一門,其他法門皆是同樣好,二力只有這一門。

我還告訴大家,二力功德如何產生──不造十惡業!千萬記住。如果你還造殺、盜、婬、惡口、妄語、綺語、兩舌、貪、瞋、癡,不感二力,西方沒有這種眾生嘛!

所以,我們命終時有障礙沒障礙,不知道,趕緊一心念阿彌陀佛,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

持戒念佛臨終不顛倒

發現有些老年人有點糊塗,今將厲害關係講一講。

如果貪瞋癡重,臨終時一定顛倒,一顛倒,不得往生。

平時無貪心、瞋心、癡心,到臨命終不顛倒;如果貪瞋癡心重,年紀大一定糊塗。如果顛倒糊塗,難以提起正念念佛。如果有這情形,趕緊起恐怖心對治。最好的辦法──持戒念佛。

如果貪瞋癡心重,臨命終時一定業報現前。或者冤家現前,或者惡相現前。對治的辦法也是持戒念佛。戒律如果持得住,魔障、業障不能侵。正念持得住,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大家千萬注意,不要以為自己平時貪瞋癡心重,別人不知道,如果臨命終業報現前,一定失掉正念。如果顛倒妄想,失去正念;如果不顛倒,能提佛號正念。

但是,這有兩個,一個是業,一個是願。提起正念求往生是願力,起貪瞋癡心顛倒是業力,如果業力超過願力,一定墮入六道。

這不是了解就好了,一定要修。平時持戒念佛,願求往生,堅持到底,一定消業障。如果業力增加,貪瞋癡增長,願力自然消退。

各個老人要是發現有點糊塗,要注意,就是癡心太重。不是沒有貪瞋心,是在貪瞋癡心中,癡心特別重。各人要時常觀照自己。

其實說起來,不管有沒有貪瞋癡心、顛倒,只要持戒念佛就對。如果不起心對治,臨命終時,後悔來不及。人身一失,萬劫難復!

*  *  *  *  *  *  *

△古德臨命終時,也苦。定慧有了,可以不失正念。如玄奘大師,命終也苦。定慧深的人,才能預知時至。解用不上。念佛可逐漸增加定慧。要修定慧。古德臨命終時「預知時至」,不過是定慧。定慧從那裡學?從戒。戒如何學?不起貪瞋癡,定慧增長;斷婬欲,定慧增長。定慧增長,臨命終時可以不失正念。預知時至,往生西方,從此來。至誠懇切心,就是定慧。

△見別人命終,想到自己,保不定無惡報現前。所以,要念佛消業障修功德。

△有人病,應去看。但病者不能起依賴心,沐浴更衣要堅持著自己作,養成忍耐的性,臨命終時才能正念現前,往生得度,有病不要忘記念佛,不管苦到什麼程度。這樣叫了生死。天天念佛,天天修,就是等那一剎那。臨命終時,八苦交煎。「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冷灰蓆有霜,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也無妨。」才了生死。臨命終時,往生西方,靠一「忍」字。

以堅決心持念佛號

平時要以堅決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求往生西方。要把此心養成金剛一般,堅不可拔,你命終時,不管一切苦,心不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的正念。

如果平時悠悠蕩蕩,不以真誠心念佛,臨命終時一定失念。如果失念以後,你隨著異熟果報,再入六道輪迴,那就苦了。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