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柏林 > 问禅寮 > 有声书库 > 圣严法师《38则职场智慧》 > 38了解共识

《38则职场智慧》第四篇  团队的合作法门

了解共识

圣严法师著 主持人:李艳

有些人做事喜欢“唱高调”,虽然很希望透过理想愿景博取大众的信任,但是如果仅仅是喊出一句口号,却没有实质内容、具体行动,不符合大家的共同需求,不但打动不了人心,也无法取得他人的认同,更不用说是要形成相同的想法与观点了。这就不是共识,只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并不具有任何意义。

真正的共识,内容一定不是建立在个人的需求上,也不仅止于提倡一句话或是一个观念。共识的形成,是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发现有共同的需求以后,有人把它归纳出来,让大家能够了解,感觉到确实有迫切的需要,进而认同、相信,这才能称为共识,否则各说各话,其心各异,便不能达成共识。

同时,共识必须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使得大家能够心安理得,继续不断地求进步,所以共识应该是原则性的,而不是一则则的条文,巨细靡遗地规定每件事情该如何做。换句话说,共识是一个大原则,但是在此原则之下,允许不同的做法,否则共识就成了一种绑手绑脚的束缚,不但无法达成共同的目标,反而会造成分裂失和。

不过,当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理念被提出以后,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文化、知识背景都有差别,立场、立足点,甚至连宗教信仰都有差异性,所以对所主张的内容解读就会不一样。譬如谈到“宗教信仰”一词,从佛教徒的角度来看,马上会联想到佛菩萨、三宝;犹太教徒想到的则是耶和华;基督教徒想到的是耶稣基督、上帝,回教徒所想的内容则是默罕默德、真主阿拉。

因此,虽然社会上有不少人呼吁每个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大家也觉得有宗教信仰是好的,的确有这个需要,这不少的人看起来好像是有了共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加上立场、需求不一样,所以形成了“他有他的宗教信仰,你有你的宗教信仰”的现象,这是因为共识之中有不共识,有异解、异议在里面。

相同的道理,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想要取得共识,也是一个不容易达成的目标,譬如教育子女是父母亲相当关心的问题,但是对于教育方法,父母双方很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认知,在互持己见之下,便很难达成共识。

以体罚为例,中国的传统社会,只要小孩子调皮,父母一定都是家法伺候,打几下手心是正常的事,可是现在有人主张,小孩不能重打,以免把他打伤,也有人完全反对体罚,主张不管轻打、重打,对小孩的自尊心都是伤害,最好是用爱心,用沟通交谈的方式替代打骂,即使父母、老师都不可以责打小孩。如此一来,教育观念没有交集点,教育小孩的共识就不容易产生。

虽然共识不容易产生,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社会环境之下的居民,或者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仍然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以促成共识出现。

工作自在语

共识是一个大原则,但是在此原则之下,允许有不同的做法,否则共识就成了一种绑手绑脚的束缚,不但无法达成共同的目标,反而会造成分裂失和。

上一节:37戒和同修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