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害怕被戒律约束,一听到戒律、清规等名词,心里都会有点排斥。其实“戒”是一种止恶成善的生活规范。戒有不同的层次,什么样地位身份的人,就遵守什么样层次的生活规范。六和敬中的“戒和同修”,可以在社会团体或公司企业中,产生良好的规范力量。
例如初学佛者要受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全都是为了避免他人受到损失。遵守这些戒条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而是对正常生活的保护,是个人健康生活的原则,也是基本人格的养成,每一个人都有义务遵守。如果是出家人,戒律就更多一些,因为出家人有出家的生活方式,在家人可以结婚,出家人不行,就应该守不婚戒,以不结婚为原则。出家人和在家人还有一个特别不同的地方,就是财产方面,在家人不能没有财产,出家人则是把自己奉献给众生,所以不需要拥有私人财产。
就一般团体来说,童子军有童子军守则,军人有军人守则,这就是戒律。因此,在工作场所中,大到一间公司,小到一个简单的家庭工厂,都要有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假如一个工厂里没有作息的规则,也许一时之间还能维持,但是分工不平均,时间久了以后,问题便会接踵而至,直至不可收拾。
同样,家庭没有家规也会一团乱,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夫妻公约,但是夫妻两人生活在一起,相处一定要有默契,太太要像太太,丈夫要像丈夫,各守本分,各尽其责,这就是规律、戒律。如果没有默契,彼此都不遵守共同规约的话,一定会发生摩擦,导致无法在一起生活,最后只有分道扬镳一途。
大家如果能共同遵守团体规约,就能和谐相处,这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有共同性的社会需求。扩大来讲,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就是现代人的共同规则,违背这个规则就是违法,违法的话就会伤害到他人,任何人违法都要受罚。
戒律不是由一个人制订的,而是大家一起认定的共同公约,例如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适应当时的需求,订出这样的一个戒律,制订以后因为环境、时代、人事的变迁,戒条仍可以再修订,如果有人不遵守大家一致通过的戒律,这个人就不能够享有团体里的任何权利。
僧团中制订的是戒律,而一般社会团体或公司行号,要怎么做到戒和同修呢?以宪法来说,宪法是由制宪小组讨论、研议,然后拟定草案,再经由国民大会通过制订的。一般团体也可以比照这个方法,先由小组或个人研拟出草案,其间所有成员都可以提出修正的意见,最后经过大家认同、通过以后,就成为这个团体的共同规范,全体人员就应该共同遵守,如此便是做到戒和同修了。
工作自在语
大家如果能共同遵守团体规约,就能和谐相处,这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有共同性的社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