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使身心安住
无所舍而行檀,无所持而具戒。
修进了无所起,习忍达无所伤。
般若悟境无生,禅定知心无住。
——宋·永明延寿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森林里,乌鸦、斑鸠、兔子、小鹿等飞禽走兽,彼此议论着什么最苦。
兔子首先发表意见:“肚子饿最苦。”
乌鸦接着说:“没水喝最苦。”
小鹿说:“天气热很苦。”
斑鸠反驳:“天气冷才叫苦呢!”
最后大象站出来说:“你们所说的都不是最根本的苦。天下之苦,莫过于有身。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身体的缘故,才招致一切苦的感受。”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自有人类文化以来,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困扰着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少人穷其一生努力在探究,急欲解开这个谜题,但千古以来唯有释迦牟尼佛和历代悟道的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却又不易为人所了解。生命到底从何而来?古人云:“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恶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由于古今人士对生命的所以然大都所知不多,因此有人把人生的历程看成“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也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了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下交还了生命。”甚至连孔子都教诫他的门人“未知生,焉知死”,何况是一般人?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寻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疑情。生,不会像孙悟空一样,突然之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人既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依一般世俗的说法,人是父母所生。父母从哪里来?从祖父母来。祖父母从哪里来?从曾祖父母来。曾祖父母从哪里来?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最后就不得而知了。
人从哪里来?人类学家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从哪里来?从爬虫类演变而来。爬虫从哪里来?从细胞繁殖而来。细胞从哪里来?再往上推进,也是找不出一个最后的答案。
人从哪里来?佛教说,生命是缘起而有的。缘起是什么?就是由很多的条件因缘合和而有,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突然而有。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有情众生由于累劫的“无明”烦恼,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体,是为“名色”——“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分,“色”则指物质部分。数月之后,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称为“六人”。胎儿脱离母体后渐渐开始接“触”外境,并对外界的苦乐感“受”产生“爱”与不爱,进而有了执“取”所爱的行动,结果由于身、口、意行为的造作,又种下了后“有”的生命体,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佛教的“十二因缘”,明示一个人的生命是三世流转的,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循环不已,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对生命看法的最大不同。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我们的心则有生住异灭,生死永远不停止,就像时钟一样,从一点走到十二点,再由十二点走到一点,循环不已,哪里是开始,到哪里才能结束?事实上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佛教认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对生命的看法是“无始无终”,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轮回、五趣流转的枢纽地位。五趣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在六道里轮回,就是靠着“业”这条线来维系生命。业的生命线犹如念珠的线一样,一颗念珠等于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着“业”来串联,就像一条线把念珠串成,不会散失。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人生从何来?死了又往何处去?宇宙人生是怎样形成的?天台宗的“百界千如”最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具足“十法界”,每一个法界又都具有“十如是”,所以“百界”、“千如”都在我们的自心里。我们的心,就时间来说是“竖穷三际”,就空间来说是“横遍十方”,所以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宇宙万有的根源都在我们的心中。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论》,就是要我们相信自己的真心。真心就如一块黄金,把黄金做成戒指、耳环、饰物、碗筷等,甚至把它丢进阴沟里,弃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态虽然千变万化,但是黄金的本质却永远不变。正如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中阴身时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变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但是在生老病死的不停流转中,我们的“真心”却是圆成周遍,恒常不变的。
所以,世界可以毁灭,而我们的真心不会毁灭;生命的形相虽有千差万别,生命的理性则是一切平等。只是凡夫在分段生死中,一期一期的生命因有“隔阴之迷”,也就是说换了身体就不知道过去的一切,致使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生命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起源与终始,生命只是随着因缘而有所变化,随着我们的业力而相续不断。因此,只要我们对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即不问自明了。
·佛光莱根谭·
悟无常,可以改变自己;
悟烦恼,有如空华水月;
悟生死,勇于超脱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