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柏林 > 问禅寮 > 有声书库 > 陈柏达居士《五福临门》 > 16运用心力治病的十个条件

《五福临门》第四章 康宁

 运用心力治病的十个条件

 陈柏达居士著 主持人:蓝慧
点击下载音频文件

十五、运用心力治病的十个条件

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治病,需要遵守下面十个条件:

1、信——相信这个方法能治病;

2、用——随时常用,以免生疏遗忘;

3、勤——用时专精不懈,直到病愈为止;

4、常住缘中——常把心放在对治疾病的方法上,而不胡思乱想;

5、别病起因——辨别生病的起因;

6、方便——灵活巧妙地运用对治的原理和正确的方法;

7、久行——实行还没得到利益时,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继续不断地练习而不生怠惰心;

8、知取舍——知道练习得了益处,就应勤加实行,有了害处,就应马上舍弃;

9、护持——明白禁忌的意义,而且不去触犯;

10、遮禁——得到利益,不向人夸耀;受到损失,不生怀疑和毁谤。(《贤首五教仪科注》第三十七卷)

假如能够彻底做到这十点,心灵的力量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可产生治病的效果。

这里必须说明的两点是:以精神的力量来治病,需要平常不断练习,有了相当的定力后,才容易奏效。还有,遇到像发烧和胃出血等紧急情况,最好还是赶紧去医院吃药打针,以免误事。

十六、拜佛诵经治病的实例

《北史》上记载:后周时,有一位孝子姓张名元,字孝始。他十六岁时,祖父双眼失明。因此,他就昼夜礼佛,以祈求佛菩萨保佑他祖父。他虔诚地拜了三年。有一天,他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看见经上有“盲人得视”的经文,于是他就点燃了七盏佛灯,又请了七位师父到他家里来诵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他一边拜,一边哭着说:“佛菩萨啊!我做孙子的人不孝,才使祖父双目失明。现在我用这七盏灯光,普遍施舍给所有法界的众生。希望我能代替祖父失明,而使他老人家的双眼恢复光明!”他很诚恳地拜了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晚上,他梦到有一位老先生用金郫(治眼病的工具,音毕)在刮他祖父的眼睛,并且告诉张元说:“你不要耽心,三天以后,你祖父的双眼就可以复明了。”张元很高兴地从梦中醒悟,把这件事情告诉家人。再过了三天,他祖父的眼睛果真完全好了。

住在屏东后火车站的德萌师,十八年因为拜佛而治好了药石不能治的疾病以后,每天拜佛、念佛、诵经长达十支香,从不间断,这十八年来他很少生病,也从不看医生或吃药打针。感冒了,最多只喝两碗姜汤就好了。由此可知,拜佛诵经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十七、怎样化病苦为助缘——因病百起利人的心念和行为

聪明的人生病时能够以病痛来激发慈悲和行善的决心,并使人容易体悟“人生无常”的道理,贪欲和傲慢也会相对地减少。所以,病痛不但可以帮助我们锻炼心智,而且是修道的助缘,病痛会使我们更加奋发图强。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都是由于过去贪爱身命和吝啬财物,以致受了种种苦恼才产生的。”这么一来,我们就会慷慨施舍了。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也是由于过去持戒不完全或破了戒律,所以今生才感受多病和短命的果报。”这么一来,我们就会持戒精严了。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也是由于心志劣弱,常发脾气,不能忍辱和平心静气所造成的。”这么一来,我们就会随遇而安,不发脾气了。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的产生也是由于我们用功精进的程度不够,以致道业未成,又不能消除灾难。”这么一来,我们就会更加精勤不懈了。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的产生也是由于我们禅定的功夫不好,才会被病魔扰乱。”这么一来,我们就会更用功修定功了。

当我们生病时,我们应观想:“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智慧不行,不能明白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所以才有病痛。”这么一来,我们就会更精勤修学智慧了。

这就是《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下卷所说的“以病苦为良药。”和《摩诃止观》第三十三卷上所说的:“病痛时也可行菩萨道。”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为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

因此,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好德”需要我们不断培植,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去,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

古德曾说:“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譬如你拿钱买股票,股票可能会下跌;买黄金珠宝又可能被盗贼抢走;参加合伙投资,不但有风险,而且万一被合伙人骗走,那岂不前功尽弃?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会赔本,将来万一遇到败家子,也会倾家荡产,难怪《大宝积经》上会说:“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质就是消耗福报,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乐,这是很肤浅而又很短暂的,享用过的财物永远不能再属于自己。只有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佛经上叫做“福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那么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不致被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

三宝门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急早将来施于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没有布施修德,将来的日子就很难挨过,尤其是一个人临命终时,一切财物、朋友、眷属、权力都带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恶业力跟随着我们。就这一点来说,修德真是非常实用的。 

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但死神肯定要来。而且随时都有突击我们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修德吧!

下一节:15观想呼吸疗病的十二息治病法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