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柏林 > 功德海 > 皈 依
皈  依
辛巳腊八授三皈五戒仪式开示(净慧法师)
各位居士:
    非常高兴你们在今天这样一个好的日子发心加入佛教,接受佛教的三皈依,有的还可能要受五
戒。为了能使这个活动比较顺利,希望各位要很好配合,因为我要讲几句话,可能要时间长一点,
所以你们先就地坐下。受皈依的都坐下,那些不是受皈依的可以在两边站。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众答: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释迦牟尼
是谁呀?释迦牟尼就是佛教的教主。我们今天来皈依,主要的就是要皈依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
所说的教法,以及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教法而修行的僧团,这就叫佛法僧三宝。首先我们说佛,或
者说佛教。要皈依佛教就要知道佛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你们说你们为什么要皈
依呀?(有人答: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回答当然也非常好,但是好像不夠专业化。皈依
佛教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应该求觉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你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你的觉悟不夠,你或
者是不想服务,或者是服务带有私心。如果你提高了觉悟了,你就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
佛法就是要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觉悟。佛的意思是什么呢?佛者觉也。佛就是一个觉悟了的人,怎么
样的觉悟呢?就是觉悟到一点迷惑也没有,一点烦恼都没有,他的人格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缺陷,这
是佛。你看我们学佛如果要能学成这样一个人,那我们人人都是佛了。我再说一遍,佛就是觉悟。
觉悟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觉悟到没有任何的疑惑,没有任何的烦恼,他的人格没有任何的缺陷,
是一个至善、至美、圆满的人格,这就是佛。佛不是这一个铜铸成的一个像,这仅仅是代表佛的形
象,我们赋予他一种迷信,赋予他一种庄严的人格,我们对他生起恭敬心,其目的是为了借助外边
的形象,来净化、启发、觉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所以佛教从他的理解来说他应该是理性的。当然
如果佛教只讲理性那不夠,还要讲什么呢?还要讲情感,有情感才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佛教
讲两个东西,一个叫智慧,那就是我所说的理性;一个是慈悲,就是大家所理解的情感,这两样具
足了,在佛教里是叫做悲智圆满,学佛始终不离这两个目标。一个是求得圆满的觉悟,一个是求得
大慈大悲。我们拜菩萨,菩萨是什么呢?菩萨是觉悟了的有情,叫“觉有情”。菩萨是自利利他,
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具体到我们刚才讲到的两句话,自度就是有高度圆满的智慧,度他就是有广
大的慈悲心,没有广大的慈悲心想要发起度他的这种信念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教圆满地讲,是讲理
性与情感同时要具足。从理性的角度来讲,怎么样才能有理性?怎么样才能有智慧?怎么样才能夠
自觉?那就要办得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优化自身的素质。优化自身素质就是整个从初发心一直
到成佛都是这个过程,不断地来优化自身的素质。现在我们是讲素质教育、素质修养,实际上佛教
是叫觉悟,不断的提高觉悟,也是我说得那一句,叫觉悟人生。 
    接下来情感,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做什么呢?就是要不断地和周围的人、自物把关系协调好,
这叫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觉他,就是利他,靠什么呢?靠大慈大悲。没有慈悲心能够和其他人搞好
关系吗?搞不好。没有慈悲心能够很好地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物吗?也不可能。要能够有一种
发自内心的真诚,来和谐自他关系,那必须是要有慈悲心作为基础。自他关系不光是你我他的关
系,不仅仅是人际关系,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团体和那个团体的关系,也就是说还包括人
与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善待环境,环境就不会善待我们人类。现在我们大家都在高声大喊,喊什
么呢?喊要保护环境。几十年前我们都干什么去了,几十年前我们都在睡大觉,拼命的要向大自然
进军,说得多么害怕呀。大自然每天在给我们服务,每天在提供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却不能够善
待它,要向大自然进军,说得很害怕。有了这么一个口号,大家就无限制地来掠夺大自然,最后怎
么样呢?大自然也不能善待我们,它也在向我们进行报复。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在二十四
节气中是什么日子?(众答:大寒)大寒不寒,哪里寒呢,我的脑袋还没戴帽子,天气反常了,是
不是啊,大寒不寒。到了立春的时候,本来是要到春天了,可能就冷起来了,天气反常了。实际我
们人类没有很好地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在跟我们进行报复。冬天都不冷,对我们人类本来应该是非
常好啊,这不冷该多好了,实际上这个好就是不好。为什么呢?明年的农作物怎么办呢?土壤没有
经过立冻,它不能疏松,明年它那个庄稼长下去土是粘的,庄稼的根系不能够发达,这是一点。第
二点有些害虫不能自然淘汰。有些害虫它是要经过自然淘汰,就是气候来淘汰它。害虫病毒不能自
然淘汰,受害的是谁呀?是我们大家,我们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没有善待我们居住的环境,自他
关系没有协调好。当然自他关系还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把所有的这些
关系都和谐了,那是什么世界呀?那就是和平的世界。如果再进一步地得到协调,协调得圆满了,
那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所以人间的极乐世界并不是很遥远,就在我们目前,那就是看我们每个人
能不能够真正地优化自身的素质,和谐自他关系。能够做到这两条,人间极乐就在眼前,就在当
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看现在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大家很安静,你我都能互相尊重,等一
下就会乱套了,自他关系不容易搞好。现在这里讲到我们接受了佛法僧三宝的熏陶,回到家里去如
果有一点不顺心的事,无名火来了,不是儿子不好,就是闺女不好,就是媳妇不好;不是老头不
好,就是老太太不好。自他关系很难协调,很难和谐,如果我们时时刻刻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的
心,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父母也想到我没有儿子没有闺女到哪儿做父母啊,你做父母是因为你有儿
子啊,是不是啊?没有儿子那你做什么父母啊。儿子也是一样啊,没有父母你儿子从哪儿来呢。时
时刻刻想到自此相依、缺一不可。没有这个家庭,这个家庭成员都不存在了,人就成了自然的人,
就不成其为社会的人了。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那是一种进化,那是一种文明的进化,到了社会
的人才会晓得有礼貌啊,才知道有这一切的人情世故啊,纯粹是个自然的人,他就没有这个。还有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就超出了家庭关系了,这个范围就很广,社会关系表现得最具体的就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往往我们一个人考虑自己的比较多,考虑集体的很少。没有集体
哪有个人呢?没有他人又那有自己呀。你们想想看,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举行这一场活动,如果就
是一个人的话,这个场面肯定没有。那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场面,正是因为有大家这么多的人,所以
才有这么一个壮观的场面出现,你看大家是不是你少不了我,我也少不了你,这是个很简单的事
情。社会生活极为复杂,我们衣食住行都是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将
是寸步难行。很多人到这里来都要坐车子来呀,没有人开车我们怎么能来得了;没有人制造车哪儿
有车子;有了车子没有人修路,车子开不动了;路没有人维护,车子照样也走不动。所以社会的一
切的一切,一环套一环,每一套每一件事物都是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和谐自他关系。搞好人
际关系,搞好个人跟集体的关系,认识这种道理对我们提高修养,提高思想觉悟至关重要。当然还
有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现在世界上由于民族纠纷引发的战争很多,由于国家的关系引发的战争也
有,这些事件的存在,威胁着我们世界的和平,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安宁,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
大家知道2001年 9月11号“9 ·11”事件,在美国的纽约发生了,谁敢保证在我们身边不会发生
呢?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不晓得和谐自他关系,还只晓得老子天下第一,还只晓得就是我是真理别人
都是错误,这种暴力行为,到处都可能发生,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讲到这里我们就讲讲佛教。佛教也是个宗教,它有信仰,要接受国家有关宗教法律的规范。假
如说佛教不是宗教了,谁来保护我们呢?那就不适用宗教这个法规了,佛教是宗教。佛教这个宗教
我总结一下,它和其它的教不同的地方,或者是说佛教所具有的特别的优势。至少有八个方面: 
    一、教主人格的庄严性。
    世界上信教的人也好,不信教的也好;信这个教的也好,信那个教的也好,对于释迦牟尼佛他
的人格,几乎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大家承认这一点吧?不管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都觉得释
迦牟尼佛是一个伟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像我刚才讲得那样一种人格,觉悟到一点疑惑也没
有,一点烦恼也没有,他的人格当中一点缺陷也没有,他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教主人格的庄严性。
当然用佛教的话来讲,佛是福慧具足、万德庄严。眼前供尊佛像在这里,他具足圆满德相。大家能
不能挑得出什么毛病来呀,是不是比我们每个人长得都好看哪。我看是的,跟每个人比一比,他都
是最庄严的。
    二、教义体系的圆满性。 
    佛教的教义最圆满,为什么最圆满呢?因为他告诉我们的是真理,他讲得真理最究竟。什么叫
作究竟呢?他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没有一个方面没有照顾到,没有漏洞,这个就叫圆满;没有缺
限陷,这个就叫圆满;没有偏见,这个就是圆满;不会把我们引到极端,这就是圆满。当然要展开
来讲,要讲这一句话讲半个月也讲不完。 
    三、教团组织的稳定性。
    从释迦牟尼佛创教到现在两千六百多年,创建教团组织。两千五百多年前是这样,两千五百年
以后还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是这样。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
们今天大家马上就变成了在家弟子嘛,在家弟子就是男居士、女居士,用佛教的术语说就是优婆
塞、优婆夷。优婆塞是什么呢?净信男,优婆夷净信女,具足清净信仰的男士和女士,佛教就称男
居士、女居士,居家修行之士。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这种教团组织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
没有不同,都保持了一个稳定。为什么能够稳定呢?就是因为有戒律作保证,戒律就是这个团体的
道德规范。这个佛教教团有戒律作保证,有道德保证来维系这个教团长期的稳定,这个不容易啊,
两千多年哪。 
    第四、教化目标的利他性。
    教化目标一切是为了利他,自利也是为了利他。当然反过来说真正的利他,最后所表现出来的
是什么?是这个人人格的圆满。所以每个人求得自己人格的圆满,求得自己素质的优化,只有一心
一意地为他人来服务,才能够体现出来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想到我的存在就是为了
我,肯定你的生活会非常的无聊。天天为了你,吃一斤米一天;住一间房子,有三百平米一个房子
给你住,你晚上都不敢进去,你就睡二米长一米宽的地方;衣服穿得有多少啊,一箱子一柜子不就
是穿一身嘛,应能穿一套衣服嘛,你就会感觉这个生活非常的无聊。相反的,如果你老有事在做,
老能够为他人服务,你的生活情绪马上就不同了,就觉得你的生活非常丰富,生存的价值就突显出
来。我看今天大家很多年轻人,你们一定会想像我说得这些话,跟你们的生活对照一下。所以佛教
的这个教化他是为了利他,不是为了自利,当然包含着自己在内,所谓叫自觉觉他,或者自利利
他。不管是自利也好、自觉也好,最终的目标,菩萨的存在是为了众生,是为有众生才会有菩萨,
是为有众生才会有佛。
    第五、终极关怀的究竟性。
    每个宗教都有他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什么呢?就说宗教究竟为什么?究竟解决个什么问
题,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人的根本问题就是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归何去,这是我们人类的千古之
谜,一切的宗教、一切的文化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哲学要想说明这个问题,科学是想探
讨这个问题,宗教是想体验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他首先来体验,他怎么体验呢?六年苦行,菩提
树下坐了四十九天,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不起此座,终于在今天早上解决了。所以我们大家来纪念佛
成道日,成道日是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终极关怀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今天皈依做什么呢,
也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就是解决我们生从何来、死归何去呀。所以佛教终极关怀的究竟性,
什么叫作究竟呢?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你生从何来死归何去,大彻大悟了,人生的根本问题永远解决
了。佛教告诉我们这件事,佛教一切的活动、一切的教义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终极关怀能不
能实现呢?我告诉大家,能够实现,为什么呢?佛实现了,我们每个众生也能做到,因为佛与众生
是平等的。 
    第六、佛与众生的平等性。
    不是佛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做不到,佛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只要有决心才能做到。因为佛的
佛性和我们每个众生的佛性是平等的,不是说佛他能成佛,他是特殊材料,不是,是一样的。本质
是一样的,只是有迷与悟的不同、觉与不觉的不同。 
    第七、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来的,他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还有儒家的文化,现在在中国争得到一个什么位置呢?“儒释道”三家鼎足而三。争得到这样一个
位置不是偶然的,假设佛教文化没有包容性,她不能扮演这个角色。当然这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也具
有包容性,中国的文化如果没有包容性,它硬是不让你佛教在这里存在,你佛教也存在不了。中国
的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都是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包容一切,能够相互的在发展当中提高、圆
满。佛教在中国是这样,佛教现在传播到全世界,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佛教。不同文化,能够
相互的适应。这个适应根本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佛教不光是承认他说的道理是唯一的,他不说这
个话。我的主张是善法,除了我的主张是善法以外,世间还有善法。佛教到中国来以后,说孔夫子
是什么人呢?孔夫子也是大乘菩萨现身教化众生来了,他是这样来看待,他把孔子也归到佛教里来
了。他说这个话也是对的,他不过教化不同的层次。道家也对,道家他是要成神仙哪,佛教里也有
神仙这个概念。所以到了中国以后,儒释道三家鼎足而三,各有分工。佛家治心,儒家治国,道家
治身。所以儒家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道家炼丹求长生不老,佛家认为一切以心为
主,把心修好了,国也能治好,身体也能够健康,以心为主,它互不排斥。 
    八、不同时空的适应性。 
    两千五百年前讲的话拿到今天来用,好像还就是针对我们现在的人讲的一个样,这是从时间来
说。从空间来说,世界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佛教的存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能够突破时
空,这是她教义的伟大。一个是具有包容性,一个是具有适应性。现在我们又提出来佛教要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能不能适应呢?完全可能适应。因为佛教在社会主义的国家也存在了五十多年了
嘛,半个世纪呀,适应得非常好。这就是说佛教他的理论是超时空的,佛教他不是说要具体的为哪
一个社会服务。现在有一个人有一篇文章,说佛教既不姓封,也不姓资,也不姓社,就是封建主
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嘛。另外又说宗教既姓封、又姓社,也姓资,在封建社会有宗教,在资本
主义社会有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是有它生存的广大空间,生存的土壤。就从我们今天皈依
的人来看,就可以看得出来,皈依的人每年会多起来。大家对宗教的需求,这是人生的根本需求,
因为信仰的问题、信仰的选择,是人生的根本选择。一个人有了信仰了,他才真正有了精神的支
柱,真正有了生活的目标。佛教能够适应,是因为我们大家有这种追求,而且这个追求佛教又能满
足我们,这就彼此能够适应。 
    佛教有这样一些特色,我们今天大家选择了皈依佛教,我觉得这是最具理智的选择,最明智的
选择,也是最圆满的选择。那么佛教在今天的社会它究竟要发挥什么作用呢?就是佛教的社会责
任、社会功能,这个题目我在新加坡讲过一次,在那里讲的题目是《佛教的社会责任》,今天我把
这个题目改了,就是佛教的社会功能。佛教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当然也有人提出来,宗教的功能有两面性,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我觉得为全面分
析,从分析上来讲,还通得过。但是我今天讲得是佛教它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性,积极的一面,这是
他的本质。那些消极的一面往往是由于怎么去认识它,怎么去弘扬它,或者怎么去贯彻落实佛教的
宗旨而引起了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都能从积极的一面去运用、去落实,那它所起的作用、所有的
功能都是积极的功能,佛教的社会功能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佛教应该成为今天文明的方向。
    是不是我这个话太大了,今天的文明方向,我们今天的主流思想、主流文化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你是不是要跟马克思列宁争夺地盘哪,没这个意思。我们也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今天的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一个了不起的思想体系。我所指的文明的方向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说它的社
会意义,而是说他究竟要具备什么性质。我觉得今天文明的方向应该是向善、向上,这个才是我们
今天文明的方向。今天的文明也有消极的一面,也有把人引向腐败、引向堕落的一面。那就是它没
有善用文明,把文明错用了。如果要有向善、向上的思想做指导,这种负面的东西就不会有,就会
发挥文明的积极性、积极作用。什么叫向善呢?就是保持这个文明的性质是什么,就是要一切为人
朝好的方向发展。佛教讲的善有现善、后善、究竟善,现善就是现在的善,现在的善用我们现在的
话来说,就是要有利于我们眼前的利益。如果这个善法贯彻了,明天就没有饭吃,明天就没有衣服
穿,明天没有房子住,那行不行呢?不行。我要穿衣服、要住房子、要吃饭。如果我这个生活需求
完全是建立在剥夺别人的基础之上,那对不对呢,不对。你好了别人苦了,现善要包括自善、他
善。还有一个后善,后善就是你做了这个事情要符合长远利益,这个长远利益不仅仅是明天,还有
后天、再后天,有今生,还有来生。我们今生修好了,今生要好,来生也要好,就符合后善的利
益。还要符合究竟善,什么叫究竟善呢?我们是现善也好、后善也好,要符合解脱的目标,符合解
决我们人生最根本的问题,生来死去之迷,符合这个大目标。这个就是佛教的善。这些善都是为自
己,不为他人,都是消极的在那里做,那还不够,还要向上。向上是什么呢?向上是要把善的范围
扩充,从个人扩充到全家,从家庭扩充到社会,从社会扩充到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这个就是向
上。所以佛教讲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同时要求我们要积极向上,佛教不是引导我们向消极方
面,而是向上,要积极。如果我们今天的文明,像这样的去发展,那我们每个人享受到文明的积极
成果。文明那就真正是文明,就没有任何消极的东西,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二、佛教它是要做生命的归宿。
    就是开始讲的那个问题,我们人究竟往哪儿走,我们这个生命究竟归到哪儿去,搞不清楚。佛
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生命生活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归宿就是要觉悟,要自觉,要觉他。自觉
觉他生命的存在才有意义,才有价值。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现出来了,那才是生命的真正的归宿。 
    第三、佛教可以做道德的依托。
    现在我们不是说要以德治国呀,以德治国,德的基础是什么?佛教在这方面有非常圆满的措
施。道德的依托是因果,知因识果,道德就有依托,道德就有基础。不懂得因果,这种道德它往往
都是表面化的东西,往往是说给人看的东西,不是自己真真实实的要去投入、要去付出。只有懂得
因果的道理了,这种道德才真正有基础。 
    第四、佛教可以做我们良心的保证。
    良心,良心是什么呢?良心就是我们人们的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子女对父母天经地义的
孝养供养的责任,但是有许多人他不做,他不但不做还虐待父母。父母对子女要疼爱,要教育,望
子成龙嘛。在报纸上也看到有的父母亲手把自己的子女杀掉的也有啊,人类的良心何在呀,是不可
想象的事情。佛教它的最终的社会功能是给我们提供良心的保证,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不人
道,这样做不道德,这样做是犯罪。 
    在今天这个皈依的仪式上,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佛教的特色,佛教的社会功能,提供大家在
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作为一个思考的线索,思考的目标。然后自己可以在你这一辈子的信仰生活当
中,认真地去落实,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虔诚的三宝弟子。 
    大家就坐着,也不要站起来,站起来后边的人也看不见。要顶礼的时候躬身一下就可以了。先
说受三皈依,受三皈依前要忏悔,忏悔的话有四句,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四句说完了,要
听着引磬。现在开始忏悔。 
    (以下皈依仪式略:忏悔、三皈依、三誓、五戒)
    三皈依、五戒,本来受三皈也就接着受五戒,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你们还有没有受戒的,以后要按照这五条戒的要求慢慢地去做,能够做一条有一条的功德,
能够做到三条了,你们就可以受五戒,因为五戒可以次第受。可以受一条,可以受二条,可以受三
条,四条五条都可以。不一定五条戒要一次到位,所以你们不要害怕,慢慢地来规范自己。信佛以
后怎么样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就是靠五戒,你们受了五戒,就要严格遵守。没有受五戒的,要慢慢
地习惯过这种戒律的生活。所谓戒律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下面我们来发愿。
(略)
    下面有四句话,就是佛法的大纲,佛法叫我们做什么?刚才讲了那么许多的道理,有四句话你
们把它记在心里,好好地去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你们要记住这四句话。还有四句话,学佛的口诀,皈依证上面有: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一定要记住
这四句话,按这个话去做,这个是学佛的口诀。按照这样做了,你的信仰就落实了,做的内容就是
五戒,五戒做好了,就是在修善了。另外再给大家提个要求。大家回去以后,就照着我说的那两句
话去做,一是要提高个人素质,二是要和谐自他关系。和谐自他关系首先回去看你的家族表现怎么
样。夫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父母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子女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亲戚之间的关系怎
么样。回去以后,我皈依佛教了,我天天把香烧一大把在那个地方,家里的人都反对你,你们懂什
么哪!我现在信佛了。家里人对你怎么样啊?他不是尊重你,他是反对你。你自己着了魔一样了。
家里人都在看电视,你非拿木鱼在那里敲,弄得看电视看不成。你做那个好事,人家看电视就是做
坏事了?不要像这样,要和谐自他关系。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你选择了信佛,他暂时还意识不到这
一点,你要尊重他。你不就是从今天开始吗!你想想你昨天呢,想想你的前天呢,也是一样嘛。所
以你要用你的行动,去和谐他人,感化他人。你看电视,希望你好好地看,希望你选择健康的节目
来看,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来看。马上过春节了,希望大家家庭过得和和美美的。再呢可能有的人,
我信佛了,我以后就不吃肉了,看着家里人要吃肉你也不高兴,你也不要像这样,尊重他人的生活
习惯。他要吃肉,你要吃素,相互尊重。我要吃素菜,另外炒点素菜吃,不要嫉妒别人,我不吃你
也别吃。你跟大家距离越来越远,你让他信,他才不信呢!你要能够同情他尊重他感化他,他就会
信。再就是你信佛以后,不是打坐就是看经,要不就是在那儿拜佛,家务活什么都不干。饭也不
烧,衣服也不洗,地也不拖,家里人对你怎么样啊?你看,信了佛以后成了个懒人了,将信仰落实
于生活。在生活里边去磨练自己的身心,要更加的勤快,更加的让家里的人能够享受到你学佛的那
个乐趣,要从你学佛的身上让他得到实际的好处,让他少干点活,让他少生气,让他能够在家庭里
享受这种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是不是这样啊?做不做得到?(众答:做得到)好像没有信心,要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做得到做不到啊?(众大声答:做得到)哎!做得到。一定要尊重那些不信的
人,在社会上在亲戚之间,在家庭成员之间,都要尊重人。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嘛,不同时空的适应
性嘛,到处要体现这种精神。 
    最后有一个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你们在你们信佛的有生之年,每个人介绍三个人加入佛教,
做得到做不到啊?(众答:做得到)我们今天大概有两三百人加入佛教,如果每个人介绍三个人,
十个人就是三十,一百个就是三百,三百个人就是九百。 
    好!祝各位学佛精进,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还是刚才那四句话:
    皈依佛法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净化身口意。谢谢!
    柏林禅寺每逢大的法会,一般均有皈依仪式举行,比如:正月十五中元法会、四月初八佛圣诞
日、六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七月十五报恩法会、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腊八佛成道日等。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