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佛的过程中,出外云游、参学、行脚、参访善知识等活动古已有之,《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53参便是我们参学道路上的榜样。经云:“善财童子,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诸仁者,此长者子襄于福城受文殊教,辗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
明海大和尚认为,缅甸之行这样的参学活动,其组织方式、人员构成和发心与世俗的旅游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同见同行。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活动让一些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相近的人们聚在一起,在同见同行上得到强化,由出家师父带领在家居士出外学佛、朝山、参访是一个善巧的方法。在团队的带领下,通过参访,学习观察了解异国的佛教发展、风土人情,可以开阔眼界,了解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增强对三宝的归属感,对学佛会有很大的帮助。
明海大和尚开示说,出来参学是一种修行,善财童子53参,参访了100多位善知识。我们在参学中的修行需要有一颗空的心,把以前所有的一切收获和利益一同放下,用一双客观的眼睛去观察了解,对境练心,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要和谐相处。面对不同的环境,心要安稳,在动中参学修心,用止和观训练自己的内心,也就是途中即家舍,家舍即途中。在缅甸,我们了解到了南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差异,南传佛教忠实地保留了印度佛陀时代的传统风貌。我们可以从南传佛教的修心法门中学到安稳身心的技巧,用于自利,成就道业。所有的佛法都是修慈悲心、修智慧,觉悟人生。
明海大和尚强调,开发智慧,奉献法门是一定要关注的,可称之为“奉献瑜伽”。在奉献中调和内心,扩大心量。要把南传佛教的严谨、禅修技巧和汉传佛教结合起来,这样修行就更加充实有力,更有效果。如果做到这些,我们就不虚此行了。
赤足与花脸、猫狗及笑脸
乍看题目本以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几者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它体现着一种简单的快乐之美。在缅甸,赤足是一种最常见的行走方式,尤其是进入佛塔或寺庙,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脱掉鞋及袜子,以示对佛陀的恭敬。8天过来,除了在宾馆和餐厅之外,我们所有人的双脚已渐渐习惯了赤足行走,以至于到某个场所还要提醒大家别忘穿鞋子。
赤足的乐趣不言而喻,它会使人联想到很多。双足赤裸裸的站在大地上,与大自然有着最亲密的零距离的接触,内心安全而踏实,使人有一种得到解脱和束缚的快乐感受,久违了的一种无有挂碍的喜悦。
飞机到达仰光机场。我们一下飞机就看到许多当地女性,不论老少的脸上都涂有土黄色的粉末状的东西感到很是诧异,到了市区看到的人更多了,几乎人人皆涂。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用一种植物的树皮,在石磨上蘸水磨成糊状后涂在面颊上,能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
在我们乘车前往浦甘的途中,在一山庄用午餐之前,大和尚慈悲,看到女队员们对此防晒美容方式跃跃欲试,就让大家也用此方法来防晒。女队员们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来到山庄准备的小石磨前。山庄的女服务生微笑着帮我们磨着树皮,队员们忙着将湿漉漉的树皮糊糊用刷子涂在自己的面颊上。一时间,这个小小的“美容作坊”,让每个人的脸都快速变成了一个个的花脸,甚是有趣。导游吴居士自然精通此道,把我的脸涂抹成了小花猫脸的样子,面面相觑,开心而滑稽,有的男队员干脆涂成了打虎的武松。这顿午餐俨然成了一场从未想到的化妆舞会的午餐。
在缅甸佛国,由于人们爱护动物不杀生的缘故,所以,阿猫、阿狗以及鸟儿们过着快乐而安闲的生活。在缅甸任何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一只或数只的大狗、小狗和猫咪在大街小巷、寺院或佛塔处自由穿梭,常可见到各种鸟儿在寺院内追逐嬉戏,有的狗儿甚至在马路中间酣睡并伸展着懒腰。在卧佛寺,我惊奇地看到一支麻雀非常有兴致的在叨着人们供奉佛陀的鲜花,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
阿猫、阿狗们在寺院内悠闲地散步已成为一种常态,司空见惯。时常会在寺院的上空传来阵阵的乌鸦的叫声,原来在缅甸,人们视乌鸦为“神鸟”,并对其倍加爱护,所以经常会有一群群的乌鸦欢快地从空中掠过。在缅甸,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众生平等。回国后,听到乌鸦的叫声也不再有以往强烈的厌烦情绪,反而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大和尚称之为“一切唯心造”。
除此之外,缅甸人们的真诚、平和、知足、简单与善良的特质让人感动。在这个古老佛国,每个人都可以赤着脚,微笑地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非常友好,脸上总是挂着知足平和的笑容,物质上的欠缺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
刚到缅甸时,大和尚教了我们几句诵经前赞美佛陀的缅语,其中包括“萨度、萨度(善哉、善哉之意)”。随后,导游又教会我们“民歌喇叭(吉祥如意)、”“结束呗(谢谢)”两句祝福和感谢的缅语。此后,“民歌喇叭、结束呗、萨度”等用语不绝于耳,缅甸友人听后还会高兴地会心一笑,双方的情感交流由此变得简单而明快起来。
缅甸人们的真诚和善良是体现在许多具体的细微之处的。在初到浦甘的那天,我们从洗头岛寺院参学后坐船过萨尔温江,回到宾馆所在的江对岸。当时天已很晚,浓浓夜色笼罩着江面。下船后,从江边回到宾馆徒步要走约10分钟的路程,路黑且没有路灯。此时,几束很亮的强光照亮了我们回宾馆的小路,这是当地两三个善良的老百姓骑着摩托车,用其车灯为我们一行照路。每前行一段,他们就会往前驶进一段,默默地一直将我们安全送达宾馆处。
在缅甸寺院的通道上,时常会看到几个腹大口小的瓷质的大坛子摆在那儿,刚开始,我们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后来才了解到那是供人们饮水的器皿,旁边还挂着饮水的杯子,有的寺院甚至还延用着佛陀时代常用的滤水的罩子。佛法的慈悲情怀,在不经意间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回国后,缅甸乡村孩子们无邪而天真的朗朗笑声时常回荡在耳边。那种极富感染力的纯粹笑脸和笑声让人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它使人忆起自己的童年和伙伴。去朝拜位于浦甘西部旦基山脉上的佛牙舍利塔时,我们先乘船度过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后上岸,进入到一个很朴实的村落,走过一段村落中间蜿蜒的青石板小路后,再换乘汽车上山。沿街的村民站在路边向我们微笑着,有的妇女甚至抱着孩子从路旁的院落探出身来说着“民歌喇叭”。孩子们则更为兴奋,看着我们这群不知从哪里来的“神仙”欢呼雀跃着。
及至傍晚,我们再次途经该村落到江岸时,大人的祝福和孩子们的欢笑,又将寂静的村庄搅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一路跟随我们来到江边,看着我们一一上船,待船离开江岸时,有的孩子甚至在帮着推船。小船渐渐驶入江面,不时从江岸上传来孩子们的“民歌喇叭”的祝福声。我们感恩地将这所有的一切收入美好记忆的行囊。
一抹夕阳将伊洛瓦底江水染成美丽的橘红色,远处的佛牙舍利塔在灯光和晚霞的映照下,愈发的熠熠生辉,目送着我们从生命长河的此岸,慢慢驶向解脱烦恼的智慧彼岸。
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天马行空般的参学日子转瞬即逝。参学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们学佛之路上的财富是不可限量的。参学的脚步已经开始,我们期待着下一次参学之旅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