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佛教]: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 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
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指挥他人屠杀了。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怎样?
佛教的戒律中并无戒烟的规定,甚至为了防止热带性的疾病,佛陀也准许比丘 吸烟,但为了风俗及威仪的理由,中国佛教徒一向是不主张吸烟的。不过,有害身心的麻醉品及刺激品,佛教禁止,所以酒是五戒之一,饮酒的本身并非罪恶,酒精的刺激,使人在饮酒之后,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类推,佛教也不容许染上鸦片及海洛英等的不良嗜好。至于赌博,根本是劳神丧财与败家丧志的东西,故在佛经中严格禁止。
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当我们尚未解答这个问题之先,应该明白一下苦行两字的定义。
一般所说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为手段以解脱为目的而言。从原则上说,这个观念并没有错,若从出发点上说,却大有区别:有的是盲目的自苦,有的是有理想的自苦。盲目的自苦,往往都是指的是盲修瞎炼。有理想的自苦也有分别:一是迷信的,一是理性的。理性的自苦也分两种,一是以合理的修持方法,寻求自我解脱,一是利用可资自我解脱的身心,协助他人(众生)解脱。
大乘经中,鼓励我们去大施大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为了救济众生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且要发愿生生世世救济众生而牺牲自己,乃至做到「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微尘,不是菩萨舍身命处。」像这样的菩萨行,能说不是大苦行吗?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他必须检束身心,刻苦自励,待人要厚,自供要薄;唯有降低了物欲的生活,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域,精勤于道业的修持,努力于事业的发展,贡献于大众的公益——发大愿心,为全体人类义务劳役,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乃至牺牲自己而救济他人,这便是佛教的苦行。如果有人以不吃烟火食,不过人的生活,而以显异出奇作标榜,那便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佛教决不勉强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才是佛教建设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对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将无以为生。
相反地,佛陀却曾积极勉励家庭生活的如理建立,比如《善生经》,就是一部指导在家生活的经典,指导在家人应该建立正确的伦理生活:子女对父母要报恩要孝顺,父母对子女要教养要婚配;弟子对师长要供养要恭敬,师长对弟子要尽心教导,要代选择明师善友;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要诚实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给养服饰饮食、要怜念;主人对仆从要给食要体恤,仆从对主人要服从要尽职;亲族邻友对待亲族邻友,都应互相敬爱、互相济助互以善言规勉;在家人对待出家人要恭敬设座、要布施供养,出家人要教在家人信善学善。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经,应该具有极崇高的虔敬。佛教的正法,应向佛经之中探求。流行于现世且有史实可考的佛经,都是值得人们去信受奉行的,因为各经的主要思想都是正确的,偶或有些名相数字见解及传说等的出入,也是枝节问题,而非根本问题,故对一般的人来说,不得怀疑佛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遇到理解不透的所在,最好请教有素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说,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会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