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 > 创始人及其理念 > 净慧法师所作序选登

河北省佛学院教材总序

净 慧

赵朴初先生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佛教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僧才。这一点在教界早已达成了共识。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已先后建成了各种层次的佛学院达三十余所。办一所佛学院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需要建设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硬、软体设施。其中,教材的编写就是佛学院软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应该说,各地佛学院在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努力和有意义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也有一点是无庸讳言的,那就是在教材的建设方面,步伐显得有些缓慢,有相当一部分教材是直接从过去和人家那儿拿过来的。短时间内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老是重复过去和人家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特色。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伴随富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特色教材。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编写一套具有较高质量又有自己特色的佛学专业和文化课教材——毫无疑问,它既要充分体现佛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同时又要面向佛教的未来发展——这是一大课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来逐步建设和完善。

河北佛学院是在2000年5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的,相对其它各兄弟省份来说,起步要晚一些。为了使河北佛学院的教学活动能够尽快地走上正轨,在筹备期间,我们着手邀请和组织了一些在佛学上很有造诣和成就的教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如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夏年教授、黄心川教授、四川大学的陈兵教授,等等,来编写河北佛学院教材。该系列教材主要围绕教理、教史、教制、佛教文化等四个大的方面来展开,共有十五本。

我们知道,佛学院不同于社会上的普通学校,它不仅要传授佛教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按照佛陀提出的僧伽理念,通过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僧实现人格的转换,成就法的人格,也就是僧格,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有学有修有证、有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接引信众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僧才。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教育,应当由中级佛学院来承担。中级佛学院如果不能帮助学僧顺利地成就僧格、融入僧团,那它就失去了意义。一个出家人在接受佛学院的教育之后,他应当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僧人。中级佛学院的任务就是帮助新出家的人成为一个信戒具足、有学有修的僧人。河北佛学院是一所中级佛学院,它理应当承担起帮助学僧“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使命。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们河北省佛学院提出了以“信(以三宝为信仰的核心;以因果为信仰的准绳;以般若为信仰的眼目;以解脱为信仰的归宿)、戒(爱国以守法为根本;爱教以持戒为根本;做人以道德为根本;做事以慈济为根本)、学(授课以信戒学修为基本内容;学习以闻思读写为基本方法;老师以言传身教为根本职责;学僧以尊师重教为根本态度)、修(以禅观礼诵为修持的内容;以丛林生活为修持的依托;以养成僧格为修持的目标;以观照生活为修持的要求)”为基本内容的院训。佛教强调信为入道之门,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总纲。所谓信、戒、学、修其实就是信与三学在僧伽教育中的具体落实。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佛教教学的根本理念。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即互入,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能缺少。我们所编的这套教材自然要体现和服务于上述办学理念和宗旨。

另外一方面,在编写这套教材在的过程中,我们还尽量地考虑到了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时代的变化给我们佛教的生存和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能不能成功适应社会和化导人群,有效地发挥其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社会价值和统领人类文化的潜在功能,是佛教的生死攸关所在。中国近代佛教衰败和没落的惨痛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佛教的未来发展给我们培养僧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僧才,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退避山林,远离社会,独善其身;他不仅要有坚定的信愿,扎实的修证,丰富的佛学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世间知识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应对和组织能力),必须具有圆融世出世法的智慧。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地体现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的精神。人间佛教既是佛教的真精神所在,同时也是我们佛教事业的奋斗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僧才以善巧方便的方式把它广泛地向社会传播开来;而承担这一使命的僧人,他不仅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出家人,还必须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的人”。他不仅要在思想上认同人间佛教,同时还必须在言行举止上完好地体现人间佛教“即世而出世、入世而济世”的特色。我们这套教材中的《人间佛教》一书,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而编写的。当然,其它教材也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这套教材虽然编完了,但是严格来说,这还不是终点(它没有终点),而仅仅是一个开始。它需要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根据师生们的意见,不断地来进行修改、丰富和完善,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实践经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教材总是处于不断地修订过程中,没有一个定本。我们河北佛学院的这套教材也应该同样是这种情形。我们希望,这套教材在日后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地得到修订和补充。

最后,我们很乐意将这套教材奉献给佛教界作教学参考,以期资源共享,同时也希望兄弟院校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