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 > 创始人及其理念 > 净慧法师所作序选登

《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前言

净 慧

孔子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吾师虚云老和尚现寿者相,挺生季世,住世百二十年,在社会急遽变化、法门极度衰落之际,以艰苦卓绝,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毅不拔的大无畏精神,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广建法幢,普度众生。虚老一生的辉煌德业,证明孔氏之言确为千古不易之谈。

虚老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寸阴是竞的一生。他在五十六岁以前,大事未明,亲恩未报,一瓶一钵,烟水百城,磨炼性情,积聚资粮,以究明已躬大事为期。至五十六岁时,在高旻禅堂“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从此以后,出世弘法,将自己的生命与佛法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百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为佛法奔劳奉献的脚步。“挑雪填井无休歇,龟毛作柱兴丛林。”虚老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他为法勤劳的一生。为了弘法利生,兴复祖庭,摄化有缘,利济群生,他忙了一辈子!虚老一生只知道创造,只知道奉献,从不贪图享受。一座祖庭修好了,不是把持着不放手,而是随时付托,自己又去开拓,又去创造。

虚老是一位禅者,不喜欢别人对他作无谓的颂扬。他的行持是为自己受用的;他接引学人,亦在使学人解粘去缚,自得受用。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行到即可,本不以语言文字为重。所以,虚老百年住世,炽然建立,尘说刹说,度人无量,而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却非常少。这中间当然也有人为的因素,使得老和尚的许多珍贵文稿遗失了。

文以载道。语言文字虽不即是道,而道却也不能绝对地离开语言文字。有鉴于此,虚老身边的弟子时以编年谱、印语录为请。在众弟子的催促劝请下,乃命门人佛源、觉民、妙法等,搜集百年往事轶文,成《虚云和尚年谱》及《虚云和尚法汇》,交香港岑学吕居士编辑出版。其时为一九五一年冬至一九五二春,笔者当时亦随侍左右,有时也帮忙抄抄写写,补补贴贴。这两本书自出版后,已在港台等地再版多次,且有英译本出版。书中对虚老一生的事迹及能搜罗到的文字,已基本大备。但是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一些文稿,在《法汇》中独付缺如。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应该予以弥补的一个缺陷。为此,笔者曾在一九六二年虚老圆寂三周年之际,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平时搜集到一些资料,编成《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并在粤汉少数同门的赞助下油印百本结缘。照现在的眼光看,这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保存佛教史料、发扬虚老爱国爱教思想的大好事。可是,当时的形势不同,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截然不同。由于这件事,我在中国佛学院受到“划为右派、开除学籍、监督劳动”的错误处分。由于这件事,一顶右派帽子戴了十五年。也由于这件事,使我在“文革”十年中只在肉体上经受了劳动和生活的种种艰苦历程,而精神方面则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也许是虚老在常寂光中冥垂加护所致吧。

今年九月,海内外佛教界掀起了纪念虚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的盛举,各地都举行了一系列极有意义的活动,极一时之盛。虚老入寂之地的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寺常住还在老人生前所居云居茅蓬遗址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可观的“虚云纪念堂”,堂中供奉虚老半身青铜像。河北佛协在临济祖庭举行传供法会,《禅》刊发表了《纪念虚老,学习虚老》的社论,并成立“虚云印经功德藏”,拟长期印经结缘。在此因缘促成下,决心将十八年前仓卒辑成的《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这是在故纸推中找到的幸存的一本)加以整理,还选编了一本《虚云和尚开示录》,一并由河北佛协印送结缘,也算是我们对纪念虚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的一份献礼。

要印书,首先遇到的是经费问题。当海内外的许多师友得知我们要印赠虚老的法语,都非常踊跃地随喜赞助。特别是香港石溪兰若心明法师,美国纽约佛恩寺法云法师、正觉寺佛性法师、东海禅林达威法师、明慈居士,广州刘汉民居士等,都协助募捐净资,助成此事。师友们的热忱爱护,深深地感动着我,鼓舞着我,使我更有信心、有力量来从事以文弘法的工作。

这次铅印的《法汇续编》,基本上保持了一九六二年油印本的原貌,内容上也没有作更多的补充。下一步我想把在港台出版的《虚云和尚年谱》加以整理,出版流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个工作在一九九一年内也许可以完成。我非常希望海内外教友能够提供有关虚老的资料(书籍、报刊、手稿、照片等均所欢迎),以充实新编《年谱》的内容。

此书的铅印出版,承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赐写书名与题词,使这本书增光不少,谨致深切谢意。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