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 > 创始人及其理念 > 净慧法师所作序选登

《佛教与人生》序

净 慧

2001年3月22日于河北赵州柏林禅寺问禅寮

潘宗光先生先著《心经与生活智慧》,以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之文字,发辉般若奥义,颇受学界欢迎,洛阳纸贵,一版再版。今又著《佛教与人生》一书,蒙远道以书稿见问,幸先读为快。潘先生在书中紧扣佛教与人生之主题,就二者之密切关系,婉婉道来,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对于当今时代弘法利生而言,实为当机之作。

讲到佛教,过去太虚大师有过这样的诠释:“佛教由佛陀圆觉之真理与群生各别之时机所构成”。故佛教有两大原则:“一曰契真理,二曰协时机。”非契真理则失佛教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教之用。契理契机,体用双彰,方为佛陀出现世间之本怀,亦即佛教弘传于世之使命。佛教能够历久不衰、弥久弥新,究其根本实在此也。

佛陀之教法流传二千余年之久,经过不同时空环境的历练,在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诸多特性,就其要者而言,有以下诸端:1、教主人格的庄严性。2、教义体系的完整性。3、教团组织的稳定性。4、教化目标的利他性。5、终极关系的圆满性。6、佛与众生的平等性。7、不同文化的包容性。8、不同时空的适应性。这应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也是佛教契理契机原则的具体落实。

讲到“人生”,佛教虽是普为一切有情所设,但以人为中心,人是十法界中迷悟升沉的枢纽,四圣六凡皆以“人道”为起点。

根据《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所说,人类有三事优胜于诸天:

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立世阿毗昙论》说人类有八大优势:

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说:

人间于天则是善处,……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同经卷二十八《听法品》载: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因而,佛经中处处强调“人身难得”,要我们珍惜人生,珍惜生命,利用有限生命,广作利他善事。

人之要义于此可见。所谓“生”就其应有之义,含有生命、生活、生死三个方面,但三即一、一即三,既不可混淆,亦不可等同。生命在刹那中起灭,生活在刹那中变化,生死在刹那中相续。有生命即有生活,有生活即有生死。有生命即有意识,有意识即有感受,有感受即有苦乐,有苦乐即有分别,有分别即有迎拒,有迎拒即有人我是非种种烦恼丛生。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生命也好,生活也好,均受种种条件的制约,不得自由,不得自在。佛教于此说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

佛教讲人生之实义,最后归结为转变迷失之人生而成就觉悟之人生。在此转变、成就的当下,认识到生命即生死、生活即生死,敢于直面人生,改造人生,推己及人,自他互利,此即于生死中而觉悟人生,于生活中而奉献人生。能如此,则能于生活中觉醒生命,成就生命,提升生命,圆满生命;能如此,则能在生活中了却生死,在生死中净化生活。至此,佛教与人生之实义方能跃然于纸上,亦能落实于言行之中。所谓坐而论,起而行,解行相资,理论与实践合一,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不二。能如此,则五戒十善始于当下,六度万行行于当下,佛教自他二利之精神必然光耀于世间。

在此书问世之际,谨赞数语,愿与慕先生之名、读先生之书者共勉。是为序。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