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 > 创始人及其理念 > 净慧法师谈话

西行归来话弘法

问:净慧法师,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是抱着一种什么信念、态度去到法国的呢?

答:中国佛教界派大型代表团到欧洲去弘法这是第一次。我们有一个信念:要用包容、接纳的态度去实现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所以我们力求以求同存异之心,找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点。那么,共同点是什么呢?宗教都是要谋求人心的净化与向善,尽管程度不同,但都是为促进人类的美好与和平。这正是世界宗教的共同价值。

问:中国佛教与西方对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中国佛教在法国的传播是从60年前太虚大师开始的。1928年太虚来到法国,讲学传法曾产生过很大影响。我们至今还在巴黎看到了太虚留下的佛教英文出版物。所以我们今天去西方,应当说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去的。今后等待我们干的事情还会很多。

问:西方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里找到了哪些共鸣?中国佛教文化与西方的交流应在什么层次上展开?

答:近年来,研习与崇信佛教的法国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巴黎看到这样一些事情:一个法国教授很详尽地翻译了马祖道一的语录;另一个教授正用心地研究天台宗,而空虚教授的研究生则在钻研天台宗中一个极端细微的问题。可贵的是,他们的研究不仅仅是纯学术性的,而且把个人品德、德性修养与佛教研究结合了起来,成为在实践中的研究者。这就说明他们在心灵深处找到与佛教文化的共鸣。我们在法国时,听到了“法国有60万佛徒”的说法,这表明有些西方人已意识到佛教文化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天主教国家的人们改变了他们素有的信仰,冒着一定的风险皈依佛教,这其间的动因值得我们深思。

问:佛教向全世界的传播会呈现一种什么趋势?——佛教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更多民族、更多人种的人生思想?

答:佛教向全世界的传播是早已有过的事情;而佛教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更多民族、更多人种的人生理想。因为“广度一切众生”的信念,因为包容一切的精神气度,佛教被更多人接受将是一个总的趋势。我们以后的弘法活动,应当更加关心人类的和平、繁荣,关心人类自身的升华、净化、提升,关心人类道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应当更多强调佛教的普及性、人文性,这样就能对我们以后更深层次地推进佛教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Copyright 2005-2006 柏林禅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