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从净慧大师的名字,我想到东晋时代的慧远大师创立莲社而后演变成净土宗,请问您的净和慧两个字与净土宗和慧远大师有没有什么联系?
答:中国的佛教徒,包括僧人和在家信徒,每个人都有一个法名。我的这个“净慧”就是法名。法名有时候和宗派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候也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我们现在取法名大都是根据禅宗临济派或曹洞派的“宗派辈份偈”。我本人学习和修持的都是禅宗,当然,对于净土宗我们也是赞扬和弘扬的。目前中国佛教徒修行和研究最为普遍的就是禅宗和净土宗,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密宗得到很广泛地宣传和弘扬。
问:欧洲基本上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地方,请净慧大师谈谈佛教来到这里,如何跟基督教协调关系,以及佛教在欧洲传播的可能性。
答: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最近30多年来佛教在欧洲已经有比较快的发展和比较大的影响了,加上欧洲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我想佛教未来在欧洲生根、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佛教本身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涵摄一切的包容性,它能够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土壤的国家里,经过两千年的发展,经过多少次沉重的打击,一直传播发展到今天,说明佛教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所以佛教未来在欧洲的发展乃至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就是说佛教在未来是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亚洲人、也包括欧洲人、美洲人、澳洲人,都可以用这种信仰模式、生活模式甚至思想方法,来解决人类未来方方面面的各种问题。我们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从佛教得到启迪。
问:现在中国重商气氛比较浓,但是大师的几位弟子都很年轻,而且我们也听说中国有很多年轻人都皈依佛门,我想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佛教本身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信仰模式,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排除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乃至从事各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活动,包括经商在内,佛教只是告诉人们要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做。如果这个活动是符合佛教精神的,那么经商的照样可以经商,只是要把经商的指导思想端正起来。 佛教徒一般包括四众弟子,也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出家人可以不经商,基本上不从事生产劳动,但他从事文化活动、社会教化;在家教徒可以人事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佛教本身是一个重视商业活动的宗教,经书里边有时讲到一些大富长者,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商人,在佛陀时代,佛教的护法长者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商人。古代宗教文化的传播都和商业活动分不开,佛教也是如此。现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如、泰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它们的许多大商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我们从古代的佛教传播情况和现在佛教发展的形势,可以看出经商与信佛是不矛盾的。不但是不矛盾,佛教还告诉我们要从事一切诚实的劳动,它有八条标准来衡量,所谓八正道。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请净慧大师介绍一下他是怎样向他的在家徒弟讲经说法的,第二个问题想请大师谈谈对一些有关佛教的电影的看法。
答:第一问题,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向在家信众弘法的。第一个方面,我们定期地举办一些专门针对在家信众的活动;第二方面我们印行一些书刊,提供给他们阅读学习;第三方面我们举行一些讲学活动,让青年信徒免费参加。我们的在家信徒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每一年我们在河北赵县的柏林禅寺举行几次大型活动,有时候我们也请吴教授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举办佛学讲座。我们在去年暑假期间举办了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全国各地来参加活动的共有150多人,其中青年人居多。在七天的活动中,安排了修持、学习、听课、旅游、朝圣等内容。他们一面听专家、教授讲课,一面体验寺院的修行生活。我们每年冬天举行一次七天的坐禅活动,叫做“禅七”,也就是坐禅学习班。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每年至少要举行四次,参加这些活动的也不一定是信徒,但我们都接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了解社会大众需要什么,社会大众也可以由此来了解佛教、认同佛教。我本人除了在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主编《法音》杂志(那是中国佛协的会刊),另外我在河北还主办了《禅》刊,这个杂志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家信徒的。另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也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杂志叫做《佛教文化》,它基本上是从文化的角度来传播、介绍佛教的文化知识。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让现代青年人来了解佛教,逐步地使他们对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北方举办的一些主要弘法活动,在全国这些活动是很频繁的,佛教杂志全国共有15种,读者主要是社会大众,信徒仅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我们通过全国各地的弘法活动,使信众和广大社会大众建立起交流和联系。我们举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每个人的智慧得到更好地开发,我们的人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净化,我用两句话来说,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第二个问题,关于佛教内容的电影,我想这些电影大部分已经过时了,虽然这些电影也有不无肯定的地方,应该说大部分是歪曲佛教的,我们佛教是不能认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