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佳节。这是一个象征着圆满、团聚、和谐的节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有句话:“月到中秋分外圆。”这是从自然界来讲。一般农作物的收成,到了中秋大致上就能见分晓,就能看得出来今年是丰收还是欠收。从一个家庭来说,今天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各位在这个日期来加入佛教,皈依三宝,也同样象征着圆满、团聚、和谐。今天在场的居士多数是在人生的征途上走了一半以上旅程的中年人,也有年近古稀的老人。我们对于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都有一些体会。正因为有这些体会作基础,我们才能够产生对佛教的信仰,才能够产生加入佛教的念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在向着圆满和谐的生活迈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陀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不管是从他的智慧,从他的道德,从他的人格,都是最圆满最具足,最和谐的。我们今天在这么一个日期加入佛教,从今天起步:迈向圆满的人生境界,所以,这是非常吉祥的。
讲到我们人生,应该说是最不圆满的,所以,我们要追求圆满。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以人生是不圆满的,人生有许多缺陷。佛教把这些不圆满,把这些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概括为一个概念,这就是人们最怕听的,但又是最实际的一个概念,即“人生是苦!”这个概念是以无数的事实为基础概括出来的,不是平白无故地把人生描绘得那么暗淡、那么没有光彩。实际上,人生恰恰如此:上至将相侯王,下至街头乞丐,每个人都是在不同层次的苦当中生活。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不同情况、不同内容的苦。街头的乞丐苦不苦呢?很苦。但是他晚上可以安心地睡在街头,他不担心失去任何东西。百万富翁苦不苦呢?他睡在家里都不安宁,要装上防盗门和报警器,他绝对不可能享受像街头乞丐那样自由自在地躺在街头一夜睡到天亮的那种快乐。所以,苦的内容不同,而苦对每个人却是平等的。这里仅仅举这么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就是人生的现实!
人生是这样的不圆满,有这么多的缺陷,也可以说充满着痛苦。那我们是不是就消极地对待这些苦呢?佛教不是这样。佛教不是要我们消极地来对待人生,而是要积极地对待人生。佛教最基本的教法是四谛。“谛”就是真理。四谛就是四种真理。哪四种真理呢?世间有两条真理,出世间也有两条真理。世间的两条真理,第一条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时常感受到的“苦”。这个“苦”从我们现实的感受来讲是一种“果”——“因果”的果。我们都在吃这个苦果。这个果是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呢?不是。“苦果”必有“苦因”。苦因在四谛中称之为“集谛”。“集”就是因,因为我们集了许多的苦因,所以我们现在要吃这个:“苦果”。这是世间的两条真理。为什么说它是真理呢?有苦果必有苦因,这是真实不虚的,实实在在的,故是真理,另外还有出世间的两条真理,这就是“灭谛”和“道谛”。灭是果,道是因。灭什么呢?把苦灭了,把烦恼灭了。苦是果,烦恼是因。把苦因苦果灭掉了,那一种状态,那一种感受,也可以说是一种受用,就是灭。这就是佛教讲的涅槃。涅槃的意思就是灭,这是出世间的果。要得到这种果,也需要有因,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得到诸苦灭尽的感受的。这个因是什么呢?就是要修道!道就是方法,是道路。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去实践,沿着这条道理走下去,我们就能够灭苦。这四条真理用两句话、八个字可以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诸苦灭尽的这种状态,这种感受,但仅仅是向往还不够,还要修行——慕灭修道。按这八个字去做,就能逐步地克服诸多缺陷和极不圆满的人生状态,人生现实。这就是佛教对待人生之苦的一个其本态度。
如果把这个道理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人生是苦。然后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修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苦因逐步地消除;我们要向往一种清净的生活,圆满的生活,这就是“灭谛”,然后根据佛教的戒定慧来修行,这就是“道”谛。也就是说,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要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也不断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社会,影响他人,使他人也能够逐步地受到潜移默化,达到身心的净化。我们信佛,首先是要从自己做起,不要天天把信佛挂在口头上,说“我信佛了,你们大家也都来信佛吧”,而是要把自己的信仰热忱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信仰的热忱,信仰的追求,对佛法的追求,如果仅仅是挂在口头上,仅仅是向别人说,那对自己毫无用处。作为在家佛教徒,要把信仰落实在生活当中,其范围很广,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乃至男女之间的夫妻生活,都包括在内,要把信仰落实在这些方面。我们应怎样地生活呢?就是要过一种道德的生活,佛教的基本道德原则就是三皈五戒。能够照这些原则做了,就是一种道德的生活。按照佛教道德生活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把家庭生活安排好:当儿子的孝敬父母,当父母的疼爱子女;做丈夫的要关怀妻子,做妻子的要体贴丈夫,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使一个不圆满、有诸多缺陷的人间现实,逐步地得到改善,逐步地得到净化。还要把信仰落实到工作当中,我们要以一种责任感、义务感来对待工作,承但一切,不能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而要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应完成的职责。这样,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格,进而逐步迈向圆满的生活。所以说,佛教不是空洞的;信佛也不仅仅是早晚烧烧香、磕磕头、念念经而已。信佛的人早晚要有修持的定课,但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部份,很少的一部份,很简单的一部份,个人的安排,个人的修持怎么都好说,但在与人相处、与事相接的时候,能够做得怎样,那才是真正考验你是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最过硬的地方。所以我常讲,信仰是一种生活,要把信仰贯彻到你的全部生活当中去,绝对不仅仅是早晚烧烧香、磕磕头,买点供果供供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信仰当成一种生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言行,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在益于大众,也有益于个人和家庭的人。总起来讲,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逐步使自己的人格趋向统一、圆满的境界。能如此,就是一个好的佛教徒。
上面我简单地把皈依佛教的意义说了说,下面我们就正式举行皈依仪式。有些地方举行皈依仪式,很多词句要唱,受皈依的人大都听不懂,往往皈依完了以后也不知所云,不晓得讲的是什么。我授皈依的办法比较简单,求得大家能够懂,能够晓得自己今天在干什么。从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开始,我们就能真正得到皈依三宝的受用。有了这种受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支持我们的信仰,鼓励我们的信仰,完成我们的信仰。(以下略)
(何明乾根据录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