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恩德 ——分组普茶前开示 明海大和尚

明海大和尚

(2016年7月23日晚于万佛楼前)

尊敬的恒实长老,各位营员:

今天晚上我们是一个分组茶会。刚才执行长讲了一些规则,我再补充几点:

第一点就是请大家把手机都关掉。关掉手机,有助于我们每个人把你的身心的觉察、觉知,带回到此时此刻此地,带回到你身边的人。你的手机不关,你可能还会有一点点的念头,期待手机发出一个短信或微信的提示音。把它关掉以后,你就不会再有什么期待了。它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全部完整地带回到当下,就是我所说的此时此刻此地此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等一下各小组每个人分享之后,其他的人就合掌,我们不鼓掌。因为我们每个小组靠得比较近,鼓掌的声音会互相干扰。

第三点,我不知道心慈法师刚才有没有讲,我们每个人讲话以后接下来由谁讲(回答:由他来指定)。好,我们每个人讲完以后,你可以指定小组内的其他的任何一个人。这是第三点。

今天我们茶会的主题是“父母的恩德”。其实,我们在这座千年古刹,在这样一个夏日的晚上,在这样一个主题下面,就是让我们来关注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题目。这个题目,恒实长老今天下午讲到,我们要回报父母,要报父母的恩。佛教里面讲四个字,叫知恩报恩,知恩才能报恩。当我们讲到父母的恩德的时候,也许很多朋友会想,这不需要说,我很清楚。注意!你的这种认为,可能就是一个盲区。其实,你未必如你自己所想的那么深、那么细、那么全面地知道或者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生命的恩德。所以说知恩,我们要知道父母的恩德。其实,恩是要念的,是在内心忆念,忆念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当我们能把父母的恩德很生动地在心中忆念起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报恩的冲动,有回报父母恩德的这种想法。

如果我们要把佛教的实践——大乘佛法要我们实践、修行最浓缩、最核心的那部分,就是这四个字——知恩报恩,也可以说是知父母恩,报父母恩。注意!大乘佛教可以建立在“知父母恩、报父母恩”这句话上。因为大乘佛教的菩萨要发菩提心,要觉悟,他是把所有的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因为在无量生、无量世的生命轮回之中,所有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他要做一个决定,他要把他的生命奉献给、回报给所有如父母一样的众生的恩德上,其实这就是大乘佛教的全部。

当然,现在我们也许做不到,坦白地讲,把所有的众生当成我的父母,我也做不到。为什么我做不到?我觉得可能与我对我这一生、这一世父母的恩德,我都很少忆念,知道的也很不够,当然做得更不够。如果我们对我们这一生这一世的父母都没有发这种切肤的、发自内心的知恩报恩,那你要把所有众生当父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在这一点上去理解我们讲的孝道,我们讲忆念父母的恩,这是一种很人性的感情,但它也可以提升到很神圣、很伟大,这种心量上来,我们叫菩提心。所以现在,我们说到我们出发的地方,说到我们这一生要做的事,我们从这里出发,我们从这个地方出发——就从知父母恩、报父母恩这里出发,从忆念父母的恩德出发。从这里出发我们能到达佛陀指引给我们觉悟的彼岸。所以,大家切莫认为这个忆父母恩、报父母恩是那样的简单。

在分享的时候,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发自内心的,把自己生活中、人生中所感受到的父母的恩德,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分享给其他的朋友。当一个人在分享的时候,其他人要注意,专注地听,别人讲话专注地听,用心地听,这是我们要训练的。然后讲完以后不鼓掌,大家可以合掌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