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回顾

(2016年7月20日晚于普贤阁)

明海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我们的活动叫“柏林夜话”。在正式开始前,非常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届夏令营的执行长心慈法师。他是执行本届夏令营方案的,这几天跟你们有见面(掌声)。我刚才来的时候,他履行了执行长的职责,他执行了一下我,让我来主持“柏林夜话”,因为他是执行长,我只能听他的。我们柏林夜话的主题是什么呢?今天晚上我们来做什么?如果没有下这么大的雨,我们是在外面,在观音殿前铺上人造草坪,可能比这个感觉更好,因为下雨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室内。在室外为什么感觉好,因为自然的风,另外光线没这么亮,有时讲话,光线特别亮会胆怯,把心里的话藏起来,你们会不会呢?

我们今天是见面,柏林夜话是这种见面、熟悉,然后再用一个词——热场,社会上的词。我们是第一天,所以见面、熟悉、热场。因为是见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前面在座的各位法师——我左手呢,你们上午已经听了他简短的开示,来自美国万佛城的恒实长老,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掌声)。恒实长老是1976年受戒,出家人是按受戒的时间长短(戒腊)排序,所以出家人的生命是按他受戒的时间长短来排的。长老1976年受戒,可能在这里他的戒腊是最长的。我的右边呢,也是在柏林寺出家,跟我们的恩师(指净慧长老-编者注)一起,参与修复柏林寺的各种工作,后来在湖北黄梅四祖寺任住持的明基大和尚。明基大和尚右边,是我们寺院的西堂常仁法师,常仁法师负责我们寺院的工程,涉及到电、电气工程方面他是专家,如果你要喝开水,去打水的那个茶炉,诸如这些很麻烦的电气设施,都是他负责的。恒实长老左手边是同他一起来的近传法师。常仁法师右边呢,也是我们寺院的西堂常照法师。说了好几个陌生的词,西堂,这是汉传佛教禅宗的寺院,一个是行政管理的序列,还有就是讲他的资历,出家时间的长短,这个序列。后面这个序列是终身制,就相当于军衔,相当于岗位职称,教授啊这种。西堂是属于班首,属于班首这个序列里面的。常照法师在柏林寺住了20多年了,现任河北佛学院副院长,在佛学院教书多年,昨天给你们讲《三宝歌》。常照法师右边,是明影法师,明影法师也是在柏林寺发心出家,现在他发愿在湖南常德,湖南常德有一个很重要的禅宗寺院叫药山寺,他要修复药山寺。我们在座的有来自湖南常德的营员吗?女生有吗?可能没有,大概湖南的会有,如果有湖南的,你们可以顺道去常德津市,可以去看看,那里环境很好。近传法师左手边是今天下午刚给我们讲过课的,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的讲师道法法师,道法法师是佛学院的博士,也是我们夏令营的老营员。明影法师右边是我们寺院的后堂利生法师,也是监院。利生法师右边也是我们的监院明清法师,监院是负责寺院各种事务的。那边是执行长已经介绍过了。道法法师左边是今天早上带你们上早课的观行法师。观行法师也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毕业的,现在河北省佛学院教课,请他这几天带你们上早课,给你们讲“慈心禅”,今天早上已经讲了一课吧?生活禅夏令营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二十三届了,这么多届以来,一直都有很多的义工在这里奉献,帮我们服务。有几个资深的义工他们每年都来,在观行法师的左手边是李晓林老师,李老师是夏令营第二届的营员,他是20多年前的很资深的义工。李老师左手边是班文战老师,也是生活禅夏令营资深的义工,第三届的营员,班老师的女儿,也是我们的营员,现在国外工作了。班老师左手边是李居迁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我们这几位资深的义工召集人曾经都是大学生,先是参与夏令营,又做了义工,后来他们在大学里面教书啊,做班主任啊,甚至做了领导,但是在举办夏令营这个时间段,他们还是回来,一直回来做义工,这让我们很感动。

在我们进行下一个题目之前,有一个很贵重的礼物送给我们的营员,这个礼物是恒实长老带来的,现在请义工们到前面来帮忙,将恒实长老给每位营员的礼物发给大家。这个礼物,是一支笔,但我说它很贵重。为什么?从美国带过来的,所以说,这不是千里,都万里了。万里之遥带过来送你们一支笔,所以我觉得特别贵重,这里面有恒实长老对你们的加持,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笔用到你们最关键的时候,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对恒实长老说:你给他们祝福一下,希望他们用这支笔考试都能考满分。恒实长老:阿弥陀佛!)等你们工作了,签协议,用它来签,肯定能成。如果要成家,到民政局要不要签字啊?(答:要。)用它来签。上面有字注意看。

依照惯例,柏林夜话第一个内容,大家总是希望让我来回顾一下过去二十多届夏令营,这两天好像你们也看过一些视频,所以我就还是依照惯例。这个PPT也是他们原来做的,我先把这个程序完成。

生活禅夏令营1993年是第一届,是由我们的净慧长老创建的。柏林禅寺的历史你们都知道了,一千多年了,在历史上出过很多高僧大德,在佛教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那个塔主赵州禅师,因为他在赵州住,所以人以地而名,他曾在这里住了40年,他80岁来,120岁去世,他在中国佛教史上以寿命长智慧高闻名。中国禅宗有五个宗派,赵州禅师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派,但是五个宗派对赵州禅师都很重视,所以五个宗派在禅的教学修行中,都会用到赵州禅师的教导,用到他的公案、语录。现在这个图片上就是赵州禅师的舍利塔,这个塔是一个实心的砖塔,高26米。在1966年邢台大地震中,塔有一点毁损,我们在1997年-1998年对塔进行了修复。这是赵州禅师的像,石刻像。赵州禅师是山东菏泽人,在唐朝时叫曹州。我们要了解赵州禅师的时代,他在柏林禅寺住,他的生活状态,你们可以看一下他的《十二时歌》。《十二时歌》是禅师们表达他们禅的境界和生活状态的一种体裁,很多禅师都会写《十二时歌》,在这首歌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赵州禅师住在这里是非常艰苦的,你看“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象些些有”,他的裤子没有腰,“头上青灰三五斗”,就是修行很艰苦,“荒村破院”……赵州禅师在禅宗史上,被尊称为赵州古佛,在当时没有报纸没有网络没有媒体的时代,南北都知道他,都到他这里来参拜。在这种情况下,你们看看他写的《十二时歌》是很生活化的,一点都不掩饰,他很能自嘲,他很有幽默感的,他不是把自己装在一个概念里,我是禅师或者我是古佛,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他就不是赵州禅师了,所以你们看他这个歌。

这个塔上是元朝的皇帝元文宗赐给赵州禅师的谥号。这张照片呢,是张很古老的照片,1944年,这应该是从寺院的西北边照的,这是旧照片,柏林寺荒废,从日本侵华时代,这个地方就败落了。现在在加拿大有一位中国的法师性空长老,你们有没有听说,90多岁了一个老和尚,他就是在日本占领的时候曾住在这里,当年他十几岁。后来他离开这里到青岛,跟天台宗的倓虚大师学习,后来从大陆到香港,从香港到美国,从美国到加拿大,所以他是从柏林寺出来的。现在照片上这位亲迷法师,他是赵县人,他是寺院的住持,在1947年赵县进行土改,土地改革,这个历史你们了解一下,这个时候很多寺院开始受到冲击,亲迷法师就是在1947年离开柏林禅寺,回到他的俗家。他在出家以前成家了,有子女的,他回到俗家时,就把柏林寺的经书也带回去,这个寺院从此香火就停了。1988年5月份,河北省人民政府下文,柏林寺重新开放,我的师父就来组织复建这里,后来亲迷法师的孙子,就把寺院原来的经书给送回来,有这么一个过程。这是我们虚云老和尚的像,他是我们师父净慧长老的戒和尚,法师父。今天明杰法师说,也是恒实长老的师父宣化上人的法师父,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渊源,他是近代的禅宗的泰斗。

1988年这里重新开放,在正式开放以前呢,经常有日本的和尚来念经,日本的禅宗是由中国传过去的,所以他们对中国历史上禅宗的大德,都很尊敬,都会来凭吊来念经。他们反复地来念,这样也引起来我们政府对柏林寺的重视,应该说也推动了柏林寺的开放。这是1987年,赵朴初先生和他的夫人来柏林寺,他来了以后,写了一首诗。

1988年重新开放,开放以后,我的师父就来了。这个照片中间,是本焕长老,本焕长老左边,是传印长老,现在还健在,右边就是我们的师父净慧长老。

这是修复的情况,1991年这个寺院就变成工地啦,我最早来柏林寺就是这样。这是普光明殿,我最早来就是这样的,有一尊汉白玉佛像,1992年普光明殿就落成了。这是师父在殿前照的像,这是普光明殿开光的照片,来了很多高僧大德,这是开光的盛况。

这是1991年,还没有什么殿堂,我们师父就利用这里的旧房子举行法会,打念佛七。这是山门,1993年修好山门,我们就在这一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所以那时候办夏令营,硬件设施很简陋,营员们都是睡通铺,现在只有指月楼上面的40多个男生睡通铺,那时候基本上都是通铺,有时候还把车库用上,车库是没有窗户的,在车库里面摆通铺。现在,我们保留了指月楼上面的两个通铺,我觉得对你们来说,这辈子也许就这一次机会,所以指月楼楼上的男生是很有福报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1994年观音殿奠基,这是修复的过程。我们寺院的修复过程从1991年到2003年12年的时间,因为那个时间段,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地腾飞,所以筹款其实是很难的,我们师父用的时间长。现在很多地方,你们也许知道,一个寺院两三年就修起来了,这背后也许不太一致,有的时候是佛教界自己筹款,但有的时候也有公司参与,所以快。这是观音殿,是木结构。

这是我们的师父和赵朴老。

这是1995年,我们那时候办夏令营就经常在这样的环境办,但是往往可能这种环境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这是师父干活,我们在那时候也经常出坡,因为夏令营要出坡劳动,这好像是我啊(掌声)。1997年这个是施工,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包括万佛楼这里,40多亩地是个很深的坑,3米多深。实际上这个地方,是垫高的,垫起来的,这个楼是施工在3米之下,做起来以后才往里面垫土,这样来的。

这里是开光,这是1998年,这是佛源长老,这是本老,这是昌明老和尚,这是一诚长老。这是我们建山门。这个就是万佛楼,我们现在所处的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施工这个场景。所以在十几年时间内,在柏林寺住有个感受,就是工地的声音,工地拉锯、运料,各种噪音,慢慢时间久了就适应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住的那个房子一墙之隔,外面就是带锯,带锯就是把粗的木头刨开的那个锯,声音很响的那种锯子,但是我们也没觉得那么吵。

啊,这是师父干活,这个推车的就是明基大和尚,看到吗?在拉煤。明基大和尚,以前在我们寺院负责财务,白天因为寺院搞修建,白天经常有运料啊运各种东西,来了还得卸车,在客堂接待居士,晚上就算账。你们知道,有时候,会计算账也算不平,他就用自己的钱去补贴(掌声),有很多东西世间的人是想象不到的,当然他也没有钱,他就找他在俗家的哥哥借钱,他哥哥在外企做高管,工资还很高,我记得是这样。所以他离开柏林寺的时候,他欠了很多债(掌声)。

这是我们佛学院的同学在干活,我们把那些旧的砖加工,以后就能用。这是万佛楼开光了。我们计划明天晚上在这里看戏。

这是师父在讲话,这是开光的场景。这是我们出家人举办法事活动。这是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课堂,是这样的,上面是石棉瓦,石棉瓦下面是铁架子。我今天讲了,我就是站在这个台上,我那时候做主持人,做司仪,我紧张,所以就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二三四,我拿着纸,上面的雨水滴到我的纸上,就是在这上面。这里呢是营员们听课的地方,然后吃饭也在这里,是两用的,有几年都在这里。你看这是第一届,这是吴立民老先生,他是一个居士,他的佛学非常好。你们注意看,这个中间是个日本和尚,他和我们寺院很有缘,他1993年到这儿,1999年离开,他在这里住了6年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什么东西都不避讳他。我的印象中,我们出来站班排序他靠着我,在禅堂里靠着我。我们开会商量他都参与,他能听懂汉语,他也能说,叫木村里道。

你们看到没有,那时候的营衫是这样的,那时候的营衫就是一个T-shirt,你们现在这个都是时装了,(掌声)那个时候的营衫就是这样的,比较简单。但是每次夏令营之后,老和尚会把营衫送给赵朴老。这几个字就是赵朴老题的,赵朴老为了表示对我们夏令营的支持随喜,他的方式就是这样,师父回来说把营衫送给他,隔天见面,他会对师父说我已经穿上你的营衫啦,赵朴老是那样,他在表达对我们夏令营的支持。因为那个时候举办面向年轻人,而且很多年轻人是大学生,办这样的夏令营,全国没有,有好几年之内都是我们在办。应该说大家对这样一个活动,也有不一样的认识,包括政府部门的人有不一样的认识。但是我们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领导支持我们,再有佛教协会赵朴老支持,还有本地赵县县委县政府支持我们,所以坚持了几年之后,这个活动就不是那么稀罕了,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办。让年轻人到寺院去了解佛教,接触一下佛教,接触一下传统文化非常自然。我觉得是体现了我们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是一种开放。它是传统的像寺院这样的文化的领域,向现代的年轻人开放,让他们能跟传统文化发生连接。现在办夏令营的已经很多。那么当年我们老和尚最早提倡创办面向年轻人的生活禅夏令营具有开先河、开头的意义,不一样。这是一些夏令营的法师们在写字。这是我们寺院的师父们在劳动,照片上是1993年,现在他们两个都长大了。

这是第一届,每届夏令营我们都要出去行脚,这个是在苍岩山。我们明勇法师,他也是第一届的营员,这上面没有他。这是在外面行脚的照片,这是在正定大佛寺,我们这次要去。这是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这是临济寺的大雄宝殿。这是我们在大佛寺,师父亲自带我们,大家在唱《三宝歌》。这是行堂吃饭,现在情况有很大的变化,现在行堂是不是都戴口罩,你看那时候他们都不带口罩,这变化太大了。这是几位法师,有的你们可能很熟悉,左边那位叫净因法师,他现在也忙着办夏令营呢,英语夏令营。再左边是济群法师,他是菩提书院的掌门人、导师,导师级啦。再有这位是湛如法师,北京大学东语系的教授。再右边这位是新加坡的隆振法师。当年这三位,特别是左边三位法师,多年来是我们夏令营资深的讲课老师。所以夏令营有个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在夏令营这个平台,使年轻的法师能够有机会跟当今时代的青年学子接触,向他们弘法,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他们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呢,因为弘法他也需要一个适应,他需要找那个感觉,这都需要过程的,这些法师在我们夏令营这个平台上每年都来,有好几年,净因法师来的次数最多,前几年还请他来,但是现在他也太忙了,他的工作太多了,所以不好意思找他了。济群长老在两三年前,我们也请他,但现在想呢,他也太忙了,他要照顾的信众,都是成千上万,就是N多万,就不忍心请他。这是第二届还在这个棚子里面,这是师父和营员在一起,这是大家在上早晚课,在外面绕佛。这是营员们,有的营员在那里皈依。这是分组交流,这是过堂吃饭。这是营员和师父,这是赵州桥。这是第三届,还是在这个棚子里面。这是晚上的夜话,这是大家在绕佛,这是师父和大家在坐禅之前行香,静坐。这个上面有的居士都做妈妈了,但是还是我们的义工。右下角这位就是班文战老师,这是我们在过堂吃饭。这是我们现在佛教协会的会长学诚大和尚,1996年来夏令营讲课,在这以后才有莆田广化寺的夏令营,现在大和尚陕西还有一个法门寺,然后在那里面也有夏令营,是这样来的,有照片为证(掌声)。这左边是我们的慧林首座。这是我们每年都要有的传灯,在那时候用的就是蜡烛,蜡灯。这是第四届,第四届我们硬件就改善了,就没有在那个石棉瓦下面。这个是夏令营一些人照相。这是夏泽红居士,是我们夏令营多年的赞助人,从第一届一直到现在。她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做一件事这么长时间,从1993年到现在每年赞助,每年赞助(掌声)。这次邀请她来,这个时间她出国了,一般她都会来的,每届她都会来的,但今年她出国,所以她就没有来了。北京有一个餐馆叫“荷塘月色”,那就是她办的,她不是富可敌国的富翁,她其实就是办素餐馆,推广素食。但是她每年坚持,20多年坚持赞助我们夏令营。右边的这位是于晓非老师,从1992年开始他就帮助柏林寺弘法,1993年的夏令营之后他也每年来夏令营讲课,于老师是中央党校的老师,所以他来寺庙里讲佛法,也一度引起人们不同的议论。这是湛如法师,北京大学东语系的教授。这是妙华法师,他现在在湖南喜心禅寺。这是湛如法师,湛如法师是我们资深的授课老师。这是在赵州塔前供灯。这个照片上后面是一些加拿大人,所以那年我们是用同声传译。这是在法轮阁上打坐。右边是圣凯法师,左边是宏明法师,香港的,他现在长胖了。圣凯法师此时此刻在山西办夏令营,莆田广化寺的名义,在山西,叫福慧行愿营,就现在在办,圣凯法师也是我们夏令营多年来的授课老师。这个是晚上的普茶,这是师父和大家在一起,这张照片我们印象很深刻,因为他跟大家在一起很融入,这张照片是我们经常会用的,通过这张照片呢,大家可以理解佛教,理解佛法,就是这张照片上面长老他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大乘佛法的这种跟众生打成一片,跟众生打成一片是非常开放的。这是1998年的传灯的照片。这是另外一位来讲课的老师,是中国社科院的王志远教授。你们注意到了吗,开始用电脑了,后面可能还有。这是在打坐之前行香,有好几届都有外国人来参加夏令营。那时候营员也会劳动,拔草、行堂,这个是分组座谈,这是妙华法师。这是唱《三宝歌》,那时候我们用的是脚踏琴,现在用的是钢琴。这是在外面行脚,爬山。这是晚上传灯的照片,这个照片肯定是在1997-1998年期间,为什么呢?因为塔在修,修塔就是在那个时间段。这是第七届,这是营员们皈依。刚兴电脑以后,有个新东西出来,我们都还很兴奋,有几年在讲课的时候有很多网友在网上听。净因法师在讲课。他们在过堂,看这种表情,好像饭菜不好一样(笑)。这是他们在读书,这是净因法师和营员在一起交流。这是我们晚上茶话。晚上在塔那边供灯。开营式在露天,这是台湾的心道长老,请他来讲法。济群法师,左边是吴立民老先生,这是和老师们合影,上面还有班老师。这个就是宗性大和尚,现在中国佛学院的副院长。这是念经,在上殿,这是在抄经。我们今年的主题是父母恩重,所以你们要认真地抄,给父母回向。这是让他们在留言,这是在外面行脚的照片,在太行山。(笑)这个小营员你们在笑他,左边是烙饼,他除了头上没有放吃的(笑)。这也是传灯的照片。这是观音殿前普茶,这个铜壶还在,铜壶依旧,茶味可能不一样。这是宗性大和尚,他来讲过好几次课。这也是跟营员出去,执行长下来记着,有营员他们托钵出去找饭吃,把那个照片换上一点。有几届呢,营员短期出家做一天和尚,到街上托钵。这个上面有常仁老法师亲自出去接站。这个是唱歌,这个弹琴的义工岁数大了,她不来了,70多了嘛。这个是那年有加拿大的人来,他们来听课。这是刚兴网络的时候,我刚才说的,刚兴网络的时候新鲜事物,大家都盯着电脑看,出家人也不例外。这个也是同声传译,这个是在学唱《三宝歌》。这是外国朋友在,哦,好像我们有请他们表演节目。这是老师们讲课的照片,这是净因法师,你看也是刚开始有网络的时候在网上同步,网上有很多网友,它会显示多少人在线,网上还提问,所以把全场的人搞得很兴奋。这是打坐,佛学院的同学,右边的法师叫定明,现在就在办夏令营,我说的圣凯法师的夏令营,就是他在执行,他在组织。这是晚上夜话,灯火通明啊。这是外国朋友在表演节目。第十届我们到五台山,我们带了500个人到五台山,我称为五百佛子朝五台。(掌声)这个是在普寿寺,如瑞法师给大家开示。最近我碰到好几次如瑞法师,她都会和我提,夏令营怎么不带他们到这儿来了。我说那时候我带他们去,那时候我还年轻胆子大,500多人,用的那些大轿车,也是破破拉拉的,现在呢,考虑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了,想安全,考虑多胆子就小了。这是在五台山的照片,这是在碧山寺,上面有利生法师,这是金阁寺。这是第十一届,第十一届有了现在的地方了,这是明基大和尚教坐禅,第十一届上面有外国人,右面是冯学成老师。这是营员在抄经,出去爬山,出去行脚,这是接站。一直到现在你们看到这个营衫没有太大的改变,是吧。这是坐禅,左上角就是我们的赞助人夏泽红女士。右边就是过去有个画僧叫慧禅,他现在现在家相了。这是出去行脚,走到赵州桥。这是在讲堂里面,这是接站的,这个是宗舜法师,他也来夏令营讲过几次课。这个右边是达照法师,达照法师现在他要照顾很多居士,我觉得也是N多万。左边是明杰法师做主持。左上面就是香港的杨钊居士,右边的是个民间的环保人士。就在这次夏令营我们举行了一个活动,男营员自愿报名出家一天,去街上托钵。其他的营员呢,有自愿报名,两个人一组,到街上去,不可以打妄语,不可以用电话,不可以偷,但是要找一顿饭,自己找一顿饭吃。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这是营员和老和尚合影。这个是什么呢?这是他们托钵托来的(掌声),很丰盛。

这是在万佛楼念经,供灯。这是第十四届,这是接站,参观寺院,这个是明一法师,他也住持寺院,要请他来不容易了。开营式,统战部长。这是座谈,分成小组座谈讨论。有营员皈依。这是香港理工大学的潘宗光校长,讲科学与佛教。这个是江西宝峰寺衍真大和尚,左上角也是一个环保人士安金磊居士,这是达照法师,明勇法师,这是营员们在表演节目。这个是义工们负责,这是外国朋友。这是一日出家的,持五戒,这是劳动。义工们在干活。这是开营,坐禅行香,他们在运动身体。这个是刘威,他来讲过课,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的秘书长。素闻法师,他是马来西亚的。这是一个演员叫濮存昕,我介绍这么多人,就一个濮存昕来了(笑),他来讲过,因为他演过弘一大师。这是济群长老,衍真大和尚,这是木村里道,木村里道后来不在这里住了,他有好几次会带一个日本小孩来,在这里住几天出家,短期出家几天。这是师父讲法,出去行脚。师父和营员在一起行脚。道智法师和营员在一起。这个就是营员一日出家,那个小的,就是日本的,来这里做几天的和尚。剃度、托钵……(一直有掌声)你们为什么鼓掌呢,是因为看到他们把人民币往钵里放是吧。在佛教的历史上,最早托钵接受金钱,这是引起讨论的。这是营员,让他们当一天和尚,然后让他们去托钵,接受供养,他们内心确实产生很多感想。这也有皈依的,这是供灯。每年我们夏令营都会有的主题。这是分小组讨论。传印长老给我们夏令营赠送的字,这是师父,这是营员们皈依,这是开营式,这是行脚供灯,这是老和尚,这是小参,今年也有。师父是2013年去世,这是我们师父的一些照片,这是我们夏令营20年的一些纪念活动,师父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这是参加纪念活动的这些人,他们都来啦。这是传印长老题的墨宝,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这就二十一届了,这是念经。这是夏令营中的一个晚会,大概我们就是这么快速地翻照片。占的时间太长了,回顾回顾。

我想大家看到这个照片,回顾20多年的历程,大家肯定有很多感想,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表达,那么我先有请恒实长老跟我们谈谈感想。

恒实长老: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各位义工,各位朋友:

大家阿弥陀佛!通过23年这个回顾,就知道净慧长老他发的心,这就是生活禅的表现。生活禅什么意思,就在23年用夏令营这个方式来弘扬佛法。刚刚大和尚给我们介绍那么多人,出家众,在家居士,一些老师,一些专家,海外的也有,国内的,有的就是参加夏令营之后正式出家当现在的老师,这不是那么简单,用这么一个礼拜的时间跟出家众交流,在三宝前,在佛前,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和一些善良的朋友在一起,很殊胜。然后做一天的佛事,学习怎样打坐啊,供养啊,礼拜啊,就实践普贤菩萨十大愿这样子,这个就是一辈子求之不得的机会,难得难得。所以你们各位是不是十年后,在这么一个柏林夜话的晚上你们的面孔会不会出现,会不会?那个时候就不知道哪一位,你看他,他现在就是大和尚,大比丘或者某某老师了,或已经在某所大学教书,他的佛学学得好,这个都会有。所以各位珍惜这个缘分,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也包括在内,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认识认识。各位都知道佛教里面的出家众,跟其他宗教里面的神父啊、牧师啊、拉比啊、伊玛姆啊地位不一样。怎么说呢,我自己本身是基督徒长大,16岁就离开教堂不回头了,回头是回头,就是回来读一读这个基督教,不过就是这个心已经出这个门,不回去了。为什么呢?很多原因以后再慢慢讲,重要的就是这个。

那么其他的宗教,据我学来的,我所明白的很浅薄,不过就是有上帝的,有天主的,有造物主的宗教,有这种上帝的宗教,必须经过中间一个人物,才能知道造物主的意思。怎么说呢,如果你真的是天主徒的话,你要在上帝前发愿发誓或者忏悔或者祈福什么的,必须要经过,那个priest。那个priest在中间,他会念给你,他会解释上帝是什么心什么意思,你必须要经过他,你才能了解明白上帝的意思。拉比也是,犹太教也是,伊玛姆也差不多。佛教不一样,怎么说呢,佛教里面,出家众,并不在一个求法人、求解脱的人和佛陀中间,大家是一起面对佛,中间没有这个人。其实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就在这里,就说方向不一样。什么方向呢,你真的要明白佛的意思,向哪里呢,回观,往里面找,往那个根本去找。那么出家人的地位呢,出家众已经受过具足戒,已经发心twenty-four seven,就是24个小时修行,不过方向是一样的,就要回观反照,反求诸己,在里面找。上帝造物主天主并不在那里。天人是有,不过他们在六道轮回里面。

所以各位能有一个礼拜在这里在柏林禅寺把这个方向弄清楚了,那一切人生的方向都是一个转变,以后什么其他的都不一样了,认清楚那个求解脱的方向,那已经是找到了那个归宿。祝福各位,阿弥陀佛!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恒实长老的开示。你们有想说话的直接举手示意我,这边举手的小黄。

营员1:明海大和尚慈悲,明基大和尚慈悲,长老慈悲,各位法师慈悲!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我们和尚和法师开示一下,我们学禅宗是解脱法,既然是解脱法那么一切如梦幻泡影,那么如何积极地入世,这个问题是给我们明海大和尚。那第二个是解悟和证悟谁更彻底,证悟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开悟?这个问题我想给明基大和尚。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就是诗、酒、哲学往往无用,然后吟无用之诗,品无用之酒,看无用之书,那是平庸的,但是可以成就有滋味的人生。那么从佛教的观点,怎么理解这句话?这个问题我想给明影法师,好了。谢谢!

明海大和尚:这样啊(笑),给我的问题我先回答,给我的问题就是说如梦幻泡影怎么积极,就是因为是梦幻泡影所以你才可能会积极啊。因为一切都有可能性,一切都有可能,包括你如果不积极,也有一系列的可能性。那么你积极了,才有更精彩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恰恰不是矛盾的。这个梦幻泡影,你不要误会,你不要以为是没有,在佛教里讲这种误解叫断见。它是有,但是它这个有呢,具有无限的可能的,叫幻有、梦幻,所以我们才有可能去创造,你才有可能买股票。为什么买股票啊,因为你希望今天是10块,明天变成100块,当然也有可能明天变成两块,然后你才去要努力,一切都在可能性之中。佛陀教导我们的就是说,它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它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有规律的,因缘果报。因缘,缘起,佛陀就是告诉了我们说那种规律。你现在很差,很不好,但是你可以变得更好,这都是有可能,佛陀就是指引给我们这种路,我们按照这条路继续走,这就是佛法。所以如梦幻泡影,恰恰是这种的开放性的。第二个问题是给明基和尚的,有点专业。

明基大和尚:解悟和证悟呢,其实只能打一个比方,解悟就相当于你清清楚楚看到手里的这个杯子,杯子里这个茶。证悟是什么呢,你亲口喝到这个茶,尝到里面的滋味。

明影法师:这个生活之中需要有些滋味,因为生活很苦啊,所以生活里需要诗,让我们变得有点诗情画意。也需要一点酒,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需要麻醉一下,因为太苦了,或者需要缓解缓解压力。哲学嘛,要思考思考人生,尽管永远找不到正确答案,这是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的,他说西方的哲学价值在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他们的目的。但是呢,依据佛法来说,有滋味的人生当然我们需要,但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掌声)。因为人生再有滋味,没办法回避我们一出生,就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最严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不管好与不好,有成就没成就,不管你做什么,只要那个问题摆在面前,其它都得停止。这就是鲁迅讲,这个孩子一出生,呀呀,很漂亮啊,很聪明啊,很有前途啊。鲁迅说,哎呀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会死的。这个死从出生,就伴随着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不研究它,不学习它,不面对它,不解决它,人生就是不负责任的。不管用诗用酒用哲学都有自我麻痹的成分,都有浪费时间的成分。这就是刚才恒实长老讲的,既然必须面对的问题,那我们面对得越早,解决这个问题越好,就是你的人生越成功,那么这个问题只有佛法能给我们答案。

营员2:各位师父,我没有像刚才那位师兄问得那么专业,我是一个初识佛法的青年人。有一个问题虽然很肤浅但是困扰了我很久,而且我也想了很久。我们佛教传承了三千多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妈是个佛教徒,我问过她这个问题,她也解决不了我的问题。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佛教佛学对我带来的影响,对我家带来的影响。那么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东西传承了三千年,却没有在中国这片大陆上,目前来看并没有大部分人信,我一直理解不了。释迦牟尼佛这么有智慧却不能让大众解脱,这是我接触佛教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明海大和尚:我来回答可以吗?(营员:可以可以)今天呢,道法法师告诉我们,佛教对中国人的生活,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所有人的想象的。在我们汉语里面大量的词汇来自于佛教。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其实世界这个词来自于佛经的翻译。我们中国的伦理观,我们这次的主题——父母恩重,大概也许你们一说孝,这是儒家的,其实中国文化里面的孝道,儒家里面有,后来呢从佛教里面吸收了好多好多的思想。我们明天晚上要看一个戏,目连戏,那个戏就是一个例子。文学艺术哲学,包括儒家自己的理论改造和提升,这些都跟佛教分不开,所以从文化层面的意义来说,佛教的智慧之光照射着映射着所有中国人。不管这个中国人信佛教还是信儒教,还是信别的教,就像天上的太阳,难道盲人接受不到太阳的照射吗?他看不到,照样受到太阳的照射。当然我们能看到的人,我们既被它照射,我们也能看到它。但是你讲的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最近一个统计,美国有一个Pew Research Center(皮尤研究中心)有个调查,目前地球上,信仰佛教的人,占总人口的6%,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里,它不是最多的。在中国是不是最多的呢,根据国外很多机构的研究,他们认为在中国佛教徒是最多的,我个人也这么认为,在中国佛教徒的人数,是要比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数要多的。我现在要讨论的是不要用人数,当然作为佛教徒我希望更多的人接受佛法的智慧,但是我们也不要以简单的人数来论它。不是有这句话嘛,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信仰这个问题有时候是很复杂的,非常复杂。就是在信仰佛教的佛教徒中,能够准确地领会释迦牟尼佛教义智慧的人,是不是所有的人能够领会也未必。但是另外一方面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只要你以各种方式和佛结缘和三宝结缘,在《妙法莲华经》讲,就是你合掌一低头,就这刹那间的小动作,也在生命中播下了觉悟的种子,终有一天你会觉悟。所以从这方面讲呢,佛教的信仰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注意,它不是那种原教旨,如果你对佛法理解得不精准,你就不是这种原教旨的思想。佛法智慧最精准的从理论到实践这种传承是很清晰的,同时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佛教的很多特点,很有意思的。当然我不知道,你的母亲对佛法的理解,是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了。那么似乎呢,我听你讲,你的母亲更加侧重在这种信仰的实践,在理论上,也许你是一个在读大学的青年,在理论上她要给你说个子午卯有时她还不一定说得过你,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她不如你啊,不要这么认为。有时候她这种实践,侧重实践的佛教徒们,在佛教的这种包容性下,最终是到达智慧的一个捷径。那你刚才讲的这个现象呢,对于中国来说,就是我们的文化从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有很大的一个中断,这不仅是佛教,儒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有个断裂。那1949年以后,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迂回,特别是文革中我们的传统受到了一个破坏。所以文革结束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要把我们的传统修复。作为佛教来讲,它还有些麻烦,它要修复,不光是理论,它还有实体,有寺院,有僧团。所以这个工程啊,老一辈的高僧大德做了,那么我们年轻的出家人呢,要继续做。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得好,大家一起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佛法的智慧的。再有我们选择一个东西,大家千万不要看人数。比如说你们在菜市场买菜,大家买的最多的是什么,往往是那个看着很新鲜很整齐很漂亮的菜,人们买的最多。其实这样不一定对,因为有人和我说,那些很好看的菜往往是用农药化肥甚至放很多什么东西。往往有虫洞啊,长得很难看的菜,其实那个菜最好。所以有时候你要反省一下,我们选择一个东西,你不直接了解认知它,用人数来判断,你会失误的。

营员3:各位师父好,我对佛教了解也是很肤浅,然后就想问一个公案的故事,我们今天是普茶,然后就想到以前赵州和尚,有人来寺里问他问题,赵州和尚问他,你是第一次来吗,那个人就说是的,那请喝茶,然后第二次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赵州和尚问他你是第一次来吗?说不是,然后就说请喝茶去。问一下师父,这个故事到底想给我们说什么呢?

明海大和尚:我想我的茶已经喝干了,他们也不给我倒啊,我想把这个问题,给我们在这里住了好多年的两个修行人,我们这里有两个监院一个是利生法师,一个是明清法师,请你们两个分别回答这个问题,请利生法师先回答,好,话筒,话筒要快一点,3秒钟之内,不能想,3秒钟已经过了,话筒啊善解人意。

利生法师:看来这杯赵州茶不是那么好喝的。今天是普茶,普茶在佛教的丛林里面是常见的,刚才我们这位营员问到这个问题,是发生在唐朝时期,赵州禅师这个非常著名的公案,由这个公案引发后来的禅茶文化,并且赵州禅师被追封为禅茶的鼻祖。从这个因缘来看,我们今天所在的赵州祖庭,也是禅茶的祖庭,所以今天这个茶的份量很重。非常荣幸我们的大和尚今天把这个话筒交到我身上来,让我回答刚才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三个层面上的,第一个出家师父来到赵州祖庭请示,问赵州禅师,当然公案上面并没有详细地记载这位和尚是问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常描述性的,通常就像我们今天来到柏林寺,到了方丈室,请问方丈和尚,一般都是根据人生方面或者在修学方面这类的问题,所以它在这里就省略掉了。在这种情况下,赵州禅师,他是个大禅师啊,他并不是用佛学常识性的一二三四五六跟他解释,在修行究竟的这个角度里面,他不会用语言文字更多地跟他描述,所以禅师直接表达,请他吃茶。当然这时候还有一位和尚,出家的人,也问类似的问题,请教赵州禅师,赵州禅师同样也是请这位学人吃茶,两个不同的情况,禅师看似用同样的方法,答非所问。所以在这个时候,赵州禅师本寺庙的监院,有点像我现在的这个身份,就像我现在感到很疑惑,当年那个监院他也许不是疑惑,是为了接引我们后来的众生演示给我们看的,所以他就提出问赵州禅师,他说师父,第一位没有来过的,我们可以客套一点请他喝茶可以理解,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这种情况啊,但是第二位已经到过的,你又请他去喝茶,这如何解呢,他有疑问。你猜赵州禅师这个时候叫了一下这个院主,就是这个当家师父,当家师父就应了一声:喏,师父,在。那么赵州禅师呢也同样叫他吃茶去,这就是这个公案的一个简单的流程,这个当时发生的现象。当然从古至今有很多研究这个公案的,有不同版本的理解,也有很多人从中获得这个人生真相,甚至他从这个公案里面获得佛法最精妙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我相信你们今天也喝到这杯茶了,是否在你们每个人心中,和我们赵州禅师,那种零距离的那种没有障碍的交流,也许很多人有。当然这个公案它本身很深奥,肯定不是我这种简单的语言描述讲解,我个人的感受这是赵州禅师极其慈悲和智慧的一种接引学生的方式。我本人也是特别喜欢喝茶,在这里我曾经有一次跟大家分享,这个喝茶啊,有时候老想那个味道,也是一种习气。我曾经有一次三更半夜醒过来,醒过来之后呢,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劲,就特别想喝茶,然后凭着这个感觉就起来泡茶,当时第一杯茶水进入自己身体的时候,突然之间没法控制,茶水进去,两行眼泪不停地往下流,非常奇怪。那时候身心说不出来的喜悦感,非常特殊,不是一种难过难受,从那一刻我稍微懂了一点点禅茶它的精神,它的奥妙。茶它本身就是一种表法的作用,它是物质和精神最完美的结合的一个载体。所以自己本身也很惭愧,喝茶喝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真实地感受过茶的伟大,它的无私,它的智慧。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这殊胜的七天丛林的生活,也希望你们真正获得这个赵州茶的力量。阿弥陀佛!

明清法师:阿弥陀佛!大和尚让我们俩回答这个问题,我呢送刚才这个营员一句话,这个话也是过去祖师讲的,平常心是道。阿弥陀佛!

营员4:各位师父慈悲!我们这一届的主题是父母恩重,我们父母很辛苦地供养我们上大学,确实是恩重如山,但是自从我接触佛法之后,我很认可佛教的解脱之路,而且认为出家,认为生死事大,如果出家修行对我们了生脱死很有帮助,想请师父们开示一下,如果我们发心出家的话,但是父母对佛教不了解,如果我们抛弃父母去出家,肯定造成他们的烦恼和痛苦,请师父们开示一下,如何处理父母恩重和生死大事之间的关系,或者请师父分享一下自己出家的经历,给我们一些启发。

明海大和尚:他这个问题啊,问得很好,只是问得不是时候,9点多了,如果我们每个人分享一下,得说到半夜。明天上午,会有四位法师在台上,给你们讲这个题目,到时候你提醒一下,让我们不要忘记你这个问题。但是呢今天还是想请一位法师,用比较简短的时间来分享一下他个人的体会,观行法师,我知道他出家很多年了,早几年他妈妈家里人身体不好,他回去照顾他们。观行法师,他的问题你分享一下好吗?

观行法师:阿弥陀佛!刚才这个话题,其实这个营员一提出来,我心里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问过,但是就像刚才大和尚说的,现在已经9点多了,这个问题的确在现在提出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也不方便展得很细,我就简短地来说一些。首先我们对出家的理解,有个概念要厘清,一般人会认为出家就是像我们这样剃发染衣,到寺院里面去生活,然后放着父母在家里,我们就叫出家了。其实出家,分三种,佛陀在戒律里面说,第一种是最好的,就是身心俱出家,过着出家的梵行生活,发出离心,想出离烦恼;第二种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这种问题比较麻烦,也就是说现出家形象出家了,但是心呢,还想着世间的种种五欲生活,这种情况不好;第三种特别是我们在家的居士会是这种情况,就是心出家,但是身体呢因为种种因缘,暂时还不能到我们僧团来现种种出家形象,很多在家菩萨会是这种情况,就是心虽出家但是身未出家。

其实这个营员的问题,有更好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佛陀给的,你们下来之后可以去百度搜索一部经,叫做《佛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你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有一位长者,叫智光长者,提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他说世尊,如果我们出家了,本来出家是让众生得安乐,让众生离忧苦,但是如果像比丘们,像世尊您的弟子们出家了,反而会给家人带来烦恼和忧苦,那这样不就和出家的目的相违背了?他就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佛陀就在这部经,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三品《报恩品》,佛陀详细地讲解,真正的报父母恩。我们这届夏令营的主题是“父母恩重”,报父母恩,我们一般人会理解说承欢膝下,我们平时可以照顾父母。其实我们出家背后有根本的理念,就是刚才大和尚也提到的因果,因果这个问题。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的父母现在生病了,没问题我们很孝顺,我们可以整夜通宵地守护父母,但是我问大家,父母的苦,身体的痛苦,心里的痛苦,你能代替他来承受吗?能的举个手。假如说你父母现在出去被别人撞了,被车撞了,或者他今天身体受了什么苦,你们能不能代他承受,能不能?能的举个手。好,应该不能。那么出家呢,这个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是父母所生,今天早上我们讲“慈心禅”,我有讲到,我们怀着一颗与乐,施与众生安乐的心,那么我们这样来出家,我们修行的功德,一方面我们可以弘法利生,另一方面,当然出家之前可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要给他们讲明确出家的道理,那么出家之后,如果父母能够奉持我们出家,这本身这份业,在佛门当中我们叫善业,并且如果同意我们出家,随喜我们出家,这份善业是非常强大的善业,而这个善业,如果父母能够这么做的话,是直接能够净除他过去世很多很多极恶重罪。而他的极恶重罪,那个业一旦灭了,或者减少的话,本来他之前会有一些恶业,而感召像刚才说的被车撞,一些不好的果报,但由于他当前这份善业,比如说同意我们出家,随喜我们出家,因为这份极其强大的善业,为什么有这份善业呢?因为我们真实地出家实际修行的话,那父母就会有这份善业。而这份善业的力量,就像洗洁精一样,它就会把父母过去世的恶业罪障净除,不说完全净除吧,他这份心就能净除很多猛烈的恶业,那这样的话,从根本上来说,父母就不会因为之前那份恶业来感召不好的果报。那这样的话,相对于之前父母由于种种恶业来感召一些不好的果报,我们去日夜守护照料,这种情况和我刚才说的,父母恶业净除之后,他出去不是被别人撞,有可能只是走路脚崴了一下,以这种重报轻受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大家觉得哪一种会更好一点呢?所以对出家这个问题,而且为什么要出家,我现在有些话很想和大家讲,因为比较多一点,但是时间关系,我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概的理路,没有办法详细讲解下去。有相同问题的营员,我建议大家去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你看看佛陀是怎样讲解我们出家人的生活。

还有刚才讲过,即使是这样,我们出家了,也不等于像我刚刚出家19岁的时候,我父母他们就觉得怎么样。在我们四川省江油市那个地方,他们可能是由于影视作品平常给他们造成一种理念,我父母觉得出家是仅次于死的第二条路。并且我不知道他们是受哪些电视剧或是电影的影响,他们觉得出家直接等同于“六亲不认”四个字。当时他们觉得我一旦出家,他们就没有这个儿子了。因为他会觉得出家人,会不会像电视上演的那种跑到深山老林去,与世完全隔绝。我是父母的独生子,父母又不是居士,我爸是一位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母亲是医生,他们是很难接受,我的母亲认为我一旦出家他们就没有这个儿子了。他们不理解,她当时真的以为我出家以后就真的不会再回家了,她再也见不到我了。大家可想而知,当时我的父母不想让我出家的这种阻力有多大。刚开始就是不让我出家,后来我是慢慢给他们解释,我说妈妈,你理解那种出家只是“身出家”,你理解错了,谁规定我出家就要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然后一辈子不回家呢?我们出家人虽然生活、修行在寺院,但是父母有什么事情的话,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回去。

这个在戒律里面佛陀都有开示。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时间是结夏安居,就是说每年有三个月,从农历四月十六到七月十五,佛陀制定我们出家人要固定地住在一个地方,精进地修行。这三个月的时间除非是为了讲法、弘法利生或是做有意义的事,我们叫“受日”,可以请假,离开这个地方,否则不能离开。我们请假的时间佛陀规定有“七日法”,就是七天,有“半月日法”就是十五天,有“一月日法”就是三十天。戒律里面佛陀讲,如果我们因为回去照顾父母,如果受了“七日法”,“七日法”就是你在第七天一定要赶回来,如果过了第七天,一到“明相出”,“明相出”就是在自然光的情况下,你伸出手掌,能够看清楚自己的掌纹,这是我们佛门对第二天的定义。如果在第八天“明相出”我还没有返回安居的地方那就是“破夏”了。“破夏”就是说我今年的安夏结居不如法了。那么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开缘说,如果有出家人虽然受了“七日法”,回家看父母,但是父母乃至你的兄弟姊妹“执意留之”,真诚地希望你能多住几天,那么你是不“破夏”的。由于这是出家戒,在家人没有机会详细去了解,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受影视媒体的误导,会认为到深山老林就是出家。其实,夏令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让大家七天时间到寺院里面来,每天和出家师父在一起生活,真切、真实地感受一下出家人的生活,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的生活。我们出家人有戒律,戒律有相应的一些开缘的情况。特别是父母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开缘。父母让你在家多住几天,佛说你就在家多住几天,令他们心生欢喜,然后再回来,不“破夏”。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到了“明相出”,我们就“破夏”了。但是由于父母想让你多住几天,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佛开缘不“破夏”。我这是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全面,并且很多时候是会有误解的。

这么说吧,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多孝顺,他们是佛陀时代现比丘形像的大菩萨,就是出家比丘,如果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不孝顺的话,世间还有哪个人敢说孝顺呢?而且有时我们对于“孝”的理解本身就是不究竟,你认为只有这一世,出家没有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不是这样。佛陀说,众生业果是三世的,所以不能说,这一世我的父母没有后代了,我们就不孝了。比如我,我俗姓钟,当时我爸爸说如果你出家了,那么我们钟家的香火就断了。我说,爸爸,如果我不出家的话,你能不能保证我生的一定是儿子,他说,不能保证。我说好,如果我生女儿的话,她的孩子是不是跟着我姓钟,我爸说,那是不一定的事了。我说,你能不能保证我的女儿生的是儿子,他说不能保证。我说那不就结了吗?如果我的女儿结婚生女儿,她还能再姓钟吗?那么,钟家的姓传到哪里去了呢?我爸就没话说了。但一般在家里我爸都说服我,虽然他是一位老党员,但是他对哲学不太懂,我就把道理告诉他。正如刚才所说,出家这个问题内容很多,接下来的几天,如果有营员有相似问题,课后我们再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我暂时说到这儿。

明海大和尚:还有营员举手,但是时间不早了,听了观行师的这一番讲述,我留下一个印象,就是释迦牟尼佛好慈悲啊,出家人你如果去看父母,父母留你多住几天,没问题,给我们假了。第二个印象是观行师好有智慧,第三个印象是观行师的爸爸好讲道理。我们在这里感谢观行师回答我们问题的同时,要感谢他的爸爸,感谢他的妈妈。明天上午呢,我们还有一个谈话的内容,就是“和尚和母亲”,所以我建议,我们特邀观行师明天上午也去参加。你不用上台,你就在下面坐着,那么过后呢,我们会有互相提问讨论的环节,你如果还有想说的,在明天还有机会。明天上午我做主持人,还有恒实长老,近传法师,还有我们佛学院一个学生慧净法师,我们四个人在台上讨论“和尚和母亲”的题目,我相信你们两个刚才举手的问题,在明天会得到解决。那么今天的柏林夜话,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到这里。

再次感谢长老、各位法师,感谢大家,感谢各位营员。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