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寮答问之三
2015-07-11 10:01:21

问:怎么样才能加入佛教?


答: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要想成为真正的佛教徒,首先要起信(理解佛教、了解佛教、认同佛教),然后要发心(亲近三宝、信仰三宝、供养三宝),从而皈依三宝(择师、忏悔、受持三皈)。这就是加入佛教的三个步骤。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首先应信奉三宝、皈依三宝。本刊编辑部正着手编辑有关的学习资料,对此将作详细说明。


问:我不敢受五戒,但决心按五戒来生活,这是否具有与受戒同样的功德?


答:不同。凡为佛子,第一大事便是受戒。凡受了三皈的人,应该继续发心,求受五戒。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是在家佛教徒对自己生活、修行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成佛、度众生基础的基础。


受戒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他人,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于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或证语。不受戒而按五戒生活,只是形式上的遵守,并无戒体的纳受,功德是有限的。皈依三宝之后的纳受佛戒,才是成佛之道的开始起步。


不敢受戒者,往往是担心受戒后犯戒而加重罪过,或者是对守戒有种种疑虑。佛法不违世法,佛教的戒律也不违背国家的法律,不是不受戒做了坏事就不担责任。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事进行负责。我们应通过学习五戒、受持五戒来树立慈悲的观念、道德的观念、智慧的观念,增进我们的道德情操,完成人格。


问:我在一寺庙看到园工给树木喷洒农药,这岂不是杀生吗?我们在生活中又该怎样持不杀生戒?


答:不要把不杀生戒无限制的扩大。不杀生,其主要对象是指的人类,所谓“不故断人命”。“故”是指怀有极端的瞋恨心直至非把他人置于死地。所以佛教的戒律是结合动机和效果两者来衡量犯戒程度的。对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我们只要从慈悲的观念出发,加以尊重爱护。


入夏之际,国家园林保护部门都要给树木花草喷洒农药,防止虫害;寺庙为了保护林木的生长,为了维护佛门净地的清净庄严,自然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居士很为伤杀蚂蚁蚊虫、吃荤吃素等问题而烦恼,守戒成为精神负担。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资生财物,对于有害的虫蚁,是必须预防、驱除的,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决不能怀有杀心,应自责于心,发悲愿,愿其投生善类,愿其终将成佛。


问:常常在大城市遇见乞丐,寺庙门口乞丐更多,尤其是开法会的时候。有些人身强力壮却专以乞讨为生,给他钱不理智,不给他又不慈悲。我感到困惑,请指示对待方法。


答:对于乞丐,我们要怜悯他。乞丐,衣衫破旧,蓬头垢面,乞讨度日,人的尊严受到最大的摧残。他们的相貌也已改变,毫无智慧福德之相。地狱哪里找?这就是。这种现下贱相、不爱惜自己人格的人,是最可怜的,最需要帮助。我出门时,一般随身备些零钱,遇着乞丐向我乞讨,就给他一点。


问:我的儿子七岁,爱动爱闹,总是静不下来,有什么教育办法?


答:这样年龄的男孩正处于好动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好一些。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一些基本的天性,不过这个天性不是不可以改变。你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生活起居的各方面。室内布置得整齐、洁净,在屋内养一些吊兰,多一些绿色,绿色能使人心性平和。吃饭也要注意,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少给他吃,肉食也要少吃,多吃些新鲜蔬菜。看电影电视图书画册,凡是打斗喧闹的不要给他看。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的首先要心平气和、和言细语,有意见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样给孩子无形的熏陶,使他养成文雅、温和的禀性。星期天、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到风景幽雅的公园或野外去游玩,使孩子沐浴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教育他爱护花草树木,培养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大自然最能调和人的心性了。这样从各方面熏陶孩子,就能改变他的气质性格。